醉卧沙场-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也不会别的,对种地可绝对是门外汉,不过翻地这活不难,而且我看到那几个战士就是在干翻地的活,所以我也不说话,独自一人离他们保持一定距离,低头翻地,就当什么也没看着。
哥们儿的精彩亮相应该说达到了预期目的,甚至可以用大为成功来形容。我可是低头干活装着什么也没看着,连长、指导员可是什么都看着了,当时就跺脚击掌,拍腿大喜。
“好样的,我们连就需要这样的实干排长。”
当然,这句话我肯定听不到,但上过战场就是不一样,那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别看哥们儿只顾着低头翻地,眼睛余光可是一直没闲着,就跟雷达一般的搜索着连长、指导员的动向。据我判断,他们拍着大腿说话的口型肯定就是那句“好样的”。咱这本事可不白给,年世界杯意大利队被“齐祖”一头撞倒的马特拉奇嘴里骂的那句谁也不知道,如果哥们儿懂意大利语肯定能当场根据口型分析出来。
我还是装着若无其事的翻地,还在搜索着连长、指导员的表情口型。他们应该没发现咱的心里活动和眼波间的细微流动,说笑着向我走来。
第二卷 褐色土 第五章 大功六连
看得出来,我给连长和指导员打下的第一印象甚好,不是因为“一下干掉六个‘战地小诸葛’”之威名,关键是到了连队二话没说,拿起铁锹就上菜地干活,属于“实干家”路数,这招是大部分毕业学员想都想不到,也根本做不到的事。
我的闪亮登场,不光是几个连队干部,全连的大部分战士也有目共睹,那是交口称赞竖起一百多大拇指。
“这小排长行啊,来了就干活,还不爱吱声,闷着头翻地,看着瘦肌旮旯的,好象挺有干吧劲。。。。。。”
“人家是正规军校毕业,专门有这门课,学的就是干活翻地。。。。。。”
得,这帮连队的战士把咱们陆院的教学思想整个拧了一大圈。不过确实很有道理,为了满足初级指挥员第一任职需要,学院还真下了一番功夫,各学员队可都养着猪种着菜,当然那也是为了改善伙食,当然哥们儿也没怎么受过那方面的训练,跑了一次茄子地还让队长给骂回来,从此再不去茄子地,连吃饭都不怎么爱吃茄子。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第一脚”,踢的还不错,从偷听的战士议论已经能判断出这一点。接着还要来两脚,要不怎么叫踢开“头三脚”呢?
菜地活干完,连长、指导员把我叫到屋里亲切接见。
我进屋后笔直挺立,再次给连长和指导员敬了标准的军礼,又是一个精彩亮相。二人双目对视,点了下头,意思明白不过“这小排长不简单,行,不象‘驴熊’”。
简单客套了几句,两个连队主官大体问了下我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有何特长。让我惊奇的是,他们并没有事先得到团里通知,更不知道我“小诸葛”的英雄事迹。
算了,还是别提那些当年勇了,成绩不说跑不了,日后人家一定会知道,咱现在说出来有吹牛逼之嫌,还是“隐姓埋名”隐藏一段时间。现在咱要重打鼓,另开张,忘掉过去,从零开始,洗新革面,从新做人。
“穆童啊,听了你的简要介绍,我和连长对你大体有了一些了解,以后的工作中咱们会继续加深了解,我也把连队的基本情况跟你说说,让你有个初步印象,便于今后的工作。”指导员喝了口水,接着把连队的历史沿革、光辉历程,连队的人员构成和编制,连队的主要特点和完成的重要任务,都说了一遍。说的很详细,并不简单,让我除了对连队的光辉业绩广为了解,也对指导员本人产生了好感。
“挺能白话,不愧是搞政工的”我心里嘀咕,耳朵却丝毫不敢放松,端坐着仔细静听,一脸虔诚。
从指导员的介绍,我基本上了解了本连的主要概况。这可不是吹出来的连队,全团仅有的两个“红军连”,就有我们连一个,而且是集团军有名的军事训练“尖子连”,连史极其辉煌,被上级授予“挖敌心脏的尖刀”、“开路先锋”、“胜利钥匙”等荣誉称号无数,全连荣立集体大功三次,从“八一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抗美援朝,我们连历经百战,几乎无役不从,经典的战例数不胜数,就象连歌里唱的“。。。。。。歼敌秀水河,保卫太行山,破袭正太路,阻击平型关。。。。。。突破清川江,勇夺飞虎山,激战松骨峰,血染汉江南。。。。。。屡建奇功,我们是挖敌心脏的大功六连”,全连在战争年代涌现出战斗英雄上百名,有四次全连只打剩下不到十人的惨烈战斗经历,保存在连队荣誉室的战旗伤痕累累。解放后六十年代全军举行的大比武,我们连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当时其他战区的“神枪手四连”、“硬骨头六连”等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指导员讲连史的时候好象变了一个人,生动形象,任何一个评书大师也没他讲的精彩,我在下边听的热血沸腾。连长应该对连史了如指掌,听指导员讲也不只这一次,可看得出来,连长也听得无比自豪无比激动。荣誉重于生命,这是我在部队多年最深刻的体会。
亏得刚才没提什么自己赴前线实习参战,没把“小诸葛”的事说出来,否则在英雄连队里吹自己是英雄,相当于孔圣人面前玩“论语心得”,脸可丢大发了,我暗自庆幸。
指导员讲完连史,然后问我有什么困难?还需要哪些帮助?
我再次起立,一脸严肃的表示决心:
“请连长、指导员放心,我一定以连队的模范英雄为榜样,扎根基层,勇挑重担,完成连里的各项任务,为连队争光,以实际行动支持连队干部的工作。”这套台词是我在来时的路上精心准备过的,说出来慷慨激昂,一点不拖泥带水,尽管有喊口号之嫌,可还是让连长、指导员再次点头首肯。
接着连长就算是宣布了任命,让我到三排去当排长,带三十几个老兵。
临出门时,指导员又特意把我叫住简单叮嘱了几句。
“穆排长,老兵排三十几号人,有二十几个是面临服役期满的战士,思想上肯定会有些杂念,有些波动,你要先跟他们处好,不要轻举妄动,什么事多和连长与我沟通,否则‘头三脚’踢不好,容易造成你工作上的被动。”
“谢谢指导员仙人指路,我一定按照您的要求去做,多和老兵接触,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努力做到知兵爱兵带好兵,不给英雄连队抹黑。”我再次喊口号一般向指导员表达决心。
按照我的原计划,一到排里,立马大胆展开工作,迅速开踢第二个“小飞脚”,让弟兄们看看什么叫正规院校毕业的现代军官,别不把咱们“学生官”太不当回事。
听了指导员的介绍和真诚指教,我不敢轻易造次,马上改变了计划,还是仔细观察几天再做行动。
我知道这是一支铁打的连队,战士个个都是小老虎不是“驴熊”,想接近他们取得信任没点真本事不下点苦功夫不成,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马上开踢容易马上挨掘。
从连长、指导员的介绍当中了解,全连战士都是新兵一下火车就被我们连的班长们盯上,他们“星探”似的专门找外表体格壮实机灵强悍的新兵,看中后马上跟在场的军务股参谋打声招呼,非常牛逼的把人领回连,这就叫全团挑兵。其他连队只有傻逼似的看着,等着军务股把挑剩下的兵分来,敢怒不敢言,谁让我们六连是“尖子连”了,这就是具有历史荣誉的尖子连队的特权。
文书找来了九班长冯晓和九班的两名战士,他们拿着我的行李带着我去了三排。
一进走廊我就被浓厚的“兵味”熏了一下,很长时间没闻到这种味道,跟我们刚入学时室内散发弥漫的臭脚丫子臭汗沤在一起那味道一个**样。
这味道又难闻又刺鼻,普通的军营闻不到,应该为战斗部队训练艰苦的连队所独有,没有穿过军装甚至穿过军装而没有在全训连队干的人很难接受这种混合型的男子汉气息,通常情况下都会捂住鼻子,承受力不强的还容易当场吐出来。哈哈,我可是觉得很亲切,贱皮子似的闻惯了,习惯了,如果长时间闻不到该觉得不正常。
久违了,多么熟悉的“兵味”,哥们儿今天又一次亲身体会,再一次来到战士们中间。
排长得和战士们住一个屋,并没有独自的“排部”,这叫贯彻“五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后边还有“两同”时间久远,恕哥们儿忘记了,估计是什么“同睡”、“同YY”之类,反正当时哥们儿就没把那“五同”当回事,也没认真去记,知道是和战士同甘苦打成一片,自己住不了“单间”就那么点事。
三排的七、八、九三个班长都来到我住的九班,几个战士已经把我的内务整理好置于床上,其他物品也都摆放到位。战士们看到三个班长在屋,也就知趣的离开,把时间交给新排长和老班长,也算是小型的见面会吧。
我坐在屋里仅有的一把椅子上,几个班长不太好意思坐床,咱们部队的规定,平时不允许做床,只能把床下的马扎凳拿出来贴着床坐着,看着就比我矮上一截。
终于有一把高高在上的感觉,不过我是从老山前线下来的,在前线与那些战士们生死与共同甘共苦过,所以并没有端什么架子,还是按照预先想好的套路,跟几个班长握手致意,简单介绍,先听听排里的基本情况,把人认全了再说。
第二卷 褐色土 第六章 威信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中的第一篇《计篇》就提出了为将之道,把“智、信、仁、勇、严”总结成为将带兵的“五德”,说的就是带兵之人要有威信,才能让人服从,才能令行禁止。
我是小排长,用不着研究什么为将之道,能把手下这二三十人鼓捣明白就成。
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别小看这二三十人,个个都有一付老猪腰子,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想在他们当中树立威信还真就不太容易。由此我也体会到管理人真是天底下最难的事,谁要是能管好十几个二十几个人,都能给他们摆弄得服服贴贴心服口服,一门心思的跟着你干,那以后管理个百十人几百人肯定不成问题,那可就不是一般人的水平喽。
仅仅和三个班长聊了不到十分钟,我迅速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三个班长都是超期服役的老战士,年龄最小的比我还大半个月,军装也比咱多穿了大半年,军中辈份都比我高。
此种情况始料未及,我端着茶缸喝了口水,故意在嘴里弄出领导特有的那种“滋”的一声,还想“哼哈”的来两句官腔。一听他们报完辈份,立马放下茶缸,“滋”完之后不再“哼哈”。
妈的,先等等,别急着卖老装逼,指导员叮嘱的对,不能轻举妄动,还得进一步观察。第一步必须和这三个“老兵油子”搞好关系,争取得到他们的强烈支持,必须把他们牢牢的控制在手里,否则一个排的兵不会有谁听我的。
我确定了思路,马上付诸行动。进屋时九班长冯晓给我上了颗烟,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把一条从云南带回的慰问前线将士的“云烟”打开,给了他们一人一盒。本来从前线带回来了八条,给队长、教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