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春秋左传选译 >

第22章

春秋左传选译-第22章

小说: 春秋左传选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有时候宫廷权力的更迭,也可能对历史进程产生影响。比如,倘若荆柯刺秦成功了,历史就将改写。鸿门宴上,如果刘邦真被杀了,历史将是另一种样子。
  历史中充满了各种偶然因素,很多偶然因素都可能改变历史进程,甚至产生深远影响。可以找到的例证太多了,它们表明,历史发展并非直线式的,也并非每个历史转折都是必然的,可以预料的。
  人生也是如此。暗杀政敌本身是一种冒险,一场赌博,其中也充满了偶然性,决定胜负往往在一刹那,在一些小小的细节之上。倘若设诸动作慢一点,公子光将是另一种下场;但他胜了,胜者为王,命运出现了转折,上天把天平倒向了他一边。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为臣以尽忠为天职
  【原文】
  初,伍员与申包胥友①。其亡也,谓申包胥曰:“我必复楚国②。”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复之,我必能兴之。”及昭王在随(3);申包胥如秦乞师④,曰:“吴为封豕长蛇⑤,以荐食上国(6),虐始于边楚(7)。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8),使下臣告急曰:‘夷德无厌(9),若邻于君(10),疆场之患也(11)。逮吴之未定(12),君其取分焉。若楚之遂亡,君之士也。若以君灵抚之。也以事君。’”秦伯使辞焉,曰:“寡人闻命矣。子姑就馆,将图而告。”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获所伏,(13)下臣何敢即安(14)?”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15)。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注释】
  ①申包胥:楚国大夫,包胥是字,申是他的食邑。②复:同“覆”,颠覆。③昭王:楚平王的儿子,名壬。随:诸侯国名。④如:去到,往。⑤封:大。豕:野猪。(6)荐:多次。食:侵食。(7)虐:侵害,残害。③越,流亡。③夷:指吴国。德:这里指贪心。厌:满足。(10)邻;接邻。(11)疆场:边界。(12)逮:及,趁。(13)所伏:藏身之地,安身之地。(14)即安:到适当的地方去,指“就馆”。(15)《无衣》:《诗·秦风》中的篇名。
  【译文】
  当初,伍员和申包胥是朋友。伍员出逃吴国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晋说:“努力吧!您能颠覆它,我就一定能使它复兴。”到了楚昭王在随国避难的时候,申包胥到秦国去请求出兵,他说:“吴国是头大野猪,是条长蛇,它多次侵害中原各国,最先受到侵害的是楚国。我们国君守不住自己的国家,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派遣臣下前来告急求救说:‘吴国人的贪心是无法满足的,要是吴国成为您的邻国,那就会对您的边界造成危害。趁吴国人还没有把楚国平定,您还是去夺取一部分楚国的土地吧。如果楚国就此灭亡了,另一部分就是君王的土地了。如果凭借君王的威灵来安抚楚国,楚国将世世代代事奉君王。’”秦哀公派人婉言谢绝说:“我听说了你们的请求。您暂且住进客馆休息,我们考虑好了再告诉您。”申包胥回答说:“我们国君还流落在荒草野林之中,没有得到安身之所,臣下哪里敢就这样去客馆休息呢?”申包胥站起来,靠著院墙痛哭,哭声日夜不停,连续七天没有喝一口水。秦哀公为申包胥作了《无衣》这首诗。申包胥连著叩了九个头,然后才坐下。于是。秦国出兵了。
  【读解】
  我们在这里见到了另一种游说方式:动作表演。在言辞游说不起作用的时候,就用动作来表演,并且坚持不懈,终于感动了“上帝”,成功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不得不佩服中包胥的表演功夫,竟然可以哭上七天七夜,连水都没有喝一口。这个说法虽然论人怀疑有添油加醋的夸张成分,但申包胥的这种精神,也够让人感动的了。
  这种做法,也可以叫做不择手段达到目的。申包胥对秦哀公说的那番话,本来就是假托楚昭王的名义编造出来的,算得上是“瞒天过海”。他在秦庭的痛哭,说不定也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叫做“随机应变”吧。以一国之大夫的身份,顾不得什么脸面啦,体统啦,身份啦,大胆放肆而又坚持不懈地在外国政府的官府中大哭特哭、滴水不沾,是不是也有点“苦肉计”的味道?
  目的很简单:击败吴国,保住楚国,即“借刀杀人”。身为一个臣子,并未受国君之托,敢于如此胆大包天地擅自行动,确实表现了为臣的忠诚不移的美德,也可以说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吧。哪个国君有了这样的巨子,都是一种幸福,何愁成不了大事!
  可惜的是,这种表里如一、当面背后一个样儿的赤胆忠心的巨子太少了——不是没有,而是太少。 
齐鲁夹谷之会(定公十年)
  ——圣人知礼而有勇
  【原文】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1),实夹谷。孔丘相(2)。犁弥言于齐侯曰(3):“孔丘知礼而无勇,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4),必得志焉。”齐侯从之。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5)!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6),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7),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齐侯闻之,遽辟之(8)。
  将盟,齐人加于载书曰(9):“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10),有加此盟!”孔丘使兹无还揖(11),对曰:“而不反我汶阳之田、吾以共命者(12),亦如之!”
  齐侯将享公。孔丘谓梁丘据曰(13):“齐、鲁之故(14),吾之何不闻焉?事即成矣,而又享之,是勤执事也。且牺、象不出门(15),嘉乐不野合(16)。飨而既具(17),是弃礼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18)。用秕稗,君辱;弃礼,名恶。子盍图之!夫享,所以昭得也(19)。不昭,不如其已也。”乃不果享(20)。
  齐人来归郓、讙、龟阴之田(21)。
  【注释】
  (1)公:指鲁定公。齐侯:指齐景公。祝其:即夹谷,地名,在今山东莱芜夹谷峪。(2)相:担任傧相,负责主持会议仪节。(3)犁弥:齐国大夫。(4)莱:诸侯国名,姜姓,在今山东黄县,被齐国灭掉。(5)士兵之:命令士兵们拿起武器冲上去。(6)裔夷:华夏地域以外的民族。(7)偪:同“逼”。偪好:逼迫友好。愆:伤害。(8)遽(ju):迅速,紧急。辟:同“避”。(9)载书:盟约。(10)竟:同“境”。出竟:指出境作战。(11)兹无还:鲁国的大夫。(12)共:同:“供”。共命:供给齐国之命。(13)梁求据:齐景公的宠臣。(14)故:从前的典章制度。(15)牺、象:即牺尊、象尊
  ,都是古时的酒器,外形像兽形。不出门:意思是只在朝会和庙堂使用。(16)嘉乐:指钟、磬等乐器。(17)具:齐备。
  (18)秕(bi):不饱满的谷物。稗(bai):像禾的杂草。(19)昭:发扬光大。(20)果:实现。(21)郓(yun)、讙(huan)、龟阴:都是鲁国的邑名,全在汶水的北岸,即“汶阳之田”。
  【译文】
  鲁定公十年春天,鲁国同齐国讲和。
  夏天,鲁定公和齐景公在祝其会见,祝其实际上就是夹谷。孔子担任傧相。犁弥对齐景公说:“孔丘懂得礼仪,但是没有勇气,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齐景公听从了犁弥的话。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孔子让兹作揖回答说:“如果你们不归还我们汶水北岸的土地,却要让我们供给齐国的所需,也要按盟约惩罚。”
  齐景公准备设享礼款待鲁定公。孔子对梁丘据说:“齐国和鲁国从前的典礼制度,您怎么没听说过呢?盟会的事已经结束了,而又没有设享礼款待,这是让办事人辛苦了。再说牺尊和象尊不出国门,钟磬不能野外合奏设享礼而全部具备牺象钟磬,这是抛弃了礼仪;如果这些东西不备齐,那就像用秕稗来款待,是国君的耻辱;抛弃礼仪则名声不好。您为什么不好好考虑一下呢?享礼是用来发扬光大德行的。不能发扬光大,还不如不举行。”结果齐景公没有举行享礼。
  冬天,齐国人向鲁国归还了郓邑、瓘邑和龟阴邑的土地。
  【读解】
  犁弥以为孔子“知礼而无勇”,实在是大大的看错了人。孔子何许人也?大成至圣先师,岂会像蓬蒿之辈所估量的!可惜那时的人都瞎了眼,有眼不识泰山,竟然轻贱、冷遇咱们的圣人。如果不是这样,孔夫子在春秋末年的日子要好过的多。尽管他的日子也不算差,能够经常有肉吃,多亏他在学园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孔子的人格和思想的光辉,是人们后来逐渐认识到的他不仅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学说,而且自己躬行实践,为子子孙孙树立了典范。这个故事中,孔子大义凛然,与妄自尊大、恃强凌弱的齐国军臣针锋相对,的确让我们肃然起敬,油然而生景仰之情。
  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孔夫子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竟然以言辞喝退夷人他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君子心中的浩然正气,是心中对道义的坚定的信念。能够如此,死又有什么可怕?即使做了刀下鬼,精神也依然如苍松翠柏,万古长青。正如他老人家所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不,他在危难之际掩护鲁侯,喝退众夷兵,不是为他自己的言论作了最好的注解吗?
  至于动武之外的雕虫小技,就是不在圣人的话下,只需凭三寸不烂之舌,便可一锤定音,使对手低头称服,不敢再有所造次。
  孔子对付齐国军臣无礼的事迹,给我们以巨大的启发。那些外表上貌似强大、不可一世、骄横跋扈的人,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没有三头六臂,内心很虚弱,只有凭借恐吓、强权、阴谋来获取不义之财。因此对付他们并不太难,最简单最有效得到方法,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绝不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软弱,首先在心理和气势上战胜对手,其他的便是水到渠成了。
  但是这也不是闹着玩的儿戏。内心空虚,没有道义、真理的依凭,只有表面上的强硬,那就成了蛮横,内心充实,才会有外部行为上的光辉。孔子的勇气来自哪里?来自他的“知礼”“有勇”是“知礼”的自然和必然的结果,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切莫忘记了这个教训:知礼而有勇。 
伍员谏许越平(哀公元年)
  ——穷寇不可不猛追
  【原文】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1),报檇李也(2)。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3)使大夫种因吴大宰嚭以行成(4)。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尽(5)。’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6);灭夏后相(7)。后缗方娠(8),逃出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