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大学.中庸.孟子 >

第14章

大学.中庸.孟子-第14章

小说: 大学.中庸.孟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之尊贤也。舜尚见帝,帝馆甥于贰室,亦飨舜,迭为宾主,是天子而友匹 
夫也。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大意】 
     在第二章中,孟子介绍了西周的官爵、俸禄的等级制度,孟子的政治理 
想是以西周为蓝本的。在第三章中,孟子列举了大量事例,论述交友的原则 
应当以“德”为重,而不能依仗年龄、权势、兄弟。“友也者,友其德也”, 
即交友的根本原则是仰慕他人的品德。 

                                  第四章 

     万章问曰:“敢问交际何心也?” 
     孟子曰:“恭也。” 
     曰: ‘却之却之为不恭’,何哉?” 
     曰:“尊者赐之,曰:‘其所取之者义乎,不义乎?’而后受之,以是 
为不恭,故弗却也。” 
     曰:“请无以辞却之,以心却之,曰:‘其取诸民之不义 
     也’,而以他辞无受,不可乎?” 
     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万章曰:“今有御人于国门之外者,其交也以道,其馈也以礼,斯可受 
御与?” 
     曰:“不可。《康诰》曰:‘杀越人于货,闵不畏死,凡民罔不譈。’ 
是不待教而诛者也。殷受夏,周受殷,所不辞也,于今为烈,如之何其受之?” 
     曰:“今之诸侯取之于民也,犹御也。苟善其礼际矣,斯君子受之,敢 
问何说也?” 
     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 
乎?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孔子之仕于鲁也,鲁人猎 
较,孔子亦猎较。猎较犹可,而况受其赐乎?” 
     曰:“然则孔子之仕也,非事道与?” 
     曰:“事道也。” 
      “事道奚猎较也?” 
     曰:“孔子先簿正祭器,不以四方之食供簿正。” 
     曰:“奚不去也?” 
     曰:“为之兆也。兆足以行矣,而不行,而后去,是以未尝有所终三年 

… 页面 57…

淹也。孔子有见行可之仕,有际可之仕,有公养之仕。于季桓子,见行可之 
仕也;于卫灵公,际可之仕也;于卫孝公,公养之仕也。” 

                                  第五章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 
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 
孔子尝为委吏矣,曰: ‘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曰:‘牛羊茁壮长 
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 
      【大意】 
     这两章论述君子接受诸侯礼物和出仕做官的原则,反映了孟子既坚持道 
义,又主张变通的思想。 

                                  第六章 

     万章曰:“士之不托诸侯,何也?” 
     孟子曰:“不敢也。诸侯失国,而后托于诸侯,礼也;士之托于诸侯, 
非礼也。” 
     万章曰:“君馈之粟,则受之乎?” 
     曰:“受之”。 
      “受之何义也?” 
     曰:“君之于氓也,固周之。” 
     曰:“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何也?” 
     曰:“不敢也。” 
     曰:“敢问其不敢何也?” 
     曰:“抱关击柝者皆有常职以食于上。无常职而赐于上者,以为不恭也。” 
     曰:一君馈之,则受之,不识可常继乎?” 
     曰:“缪公之于子思也,亟问,亟馈鼎肉。子思不悦。于卒也,摽使者 
出诸大门之外,北面稽首再拜而不受,曰: ‘今而后知君之犬马畜伋。’盖 
自是台无馈也。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 
     曰:“敢问国君欲养君子,如何斯可谓养矣?” 
     曰:“以君命将之,再拜稽首而受。其后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 
命将之。子思以为鼎肉使己仆仆尔亟拜也,非养君子之道也。尧之于舜也, 
使其子九男事之,二女女焉,百官牛羊仓廪备,以养舜于畎亩之中,后举而 
加诸上位,故曰,王公之尊贤者也。” 

                                  第七章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 
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万章曰:“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 
也?” 
     曰:“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 页面 58…

     曰:“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曰:“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为其贤也,则吾未闻 
欲见贤而召之也。缪公亟见于子思,曰: ‘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子 
思不悦,曰:‘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子思之不悦也, 
岂不曰,‘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以德,则子事我 
者也,奚可以与我友?’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齐景 
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 
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以皮冠,庶人以旃,士以旂,大夫以旌。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 
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 
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 
人所视。’” 
     万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 
     曰:“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大意】 
     这两章论述君子接受国君的接济和召见的原则,其内容与前文有相通之 
处。第六章孟子指出,君子接受国君周济有一定的原则,国君周济君子也要 
有礼节。第七章孟子认为,君子没有职务,不应去拜见国君;臣子对国君不 
合礼的召见,也应坚持不去。 

                                  第八章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 
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第九章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 
     王曰:“卿不同乎?” 
     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 
     王曰:“请问贵戚之卿。” 
     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 
     王勃然变乎色。 
     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 
     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 
     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大意】 
     这两章的内容不同:第八章以交友为喻,强调向古人学习的重要性。第 
九章论述臣子的义务和责任。与国君同姓或不同姓的大臣都有义务进谏;若 
国君不听,同姓的大臣有义务废除国君,不同姓的大臣则应辞职。 

… 页面 59…

                            卷十一告子章句上 

                                  第一章 

     告子曰:“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 
     孟子曰:“子能顺杞柳之性而以为桮棬乎?将戕贼杞柳而后以为桮棬也? 
如将戕贼杞柳而以为桮棬,则亦将戕贼人以为仁义与?率天下之人而祸仁义 
者,必子之言夫!” 

                                  第二章 

     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 
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 
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 
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第三章 

     告子曰:“生之谓性。” 
     孟子曰:“生之谓性也,犹白之谓白与?” 
     曰:“然。” 
      “白羽之白也,犹白雪之白;白雪之白,犹白玉之白与?” 
     曰:“然。” 
      “然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 

                                  第四章 

     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 
     孟子曰:“何以谓仁内义外也?” 
     曰:“彼长而我长之,非有长于我也;犹彼白而我白之,从其白于外也, 
故谓之外也。” 
     曰:“异于白马之白也,无以异于白人之白也;不识长马之长也,无以 
异于长人之长与?且谓长者义乎?长之者义乎?” 
     曰:“吾弟则爱之,秦人之弟则不爱也,是以我为悦者也,故谓之内。 
长楚人之长,亦长吾之长,是以长为悦者也,故谓之外也。” 
     曰:“耆秦人之炙,无以异于耆吾炙,夫物则亦有然者也,然则耆炙亦 
有外欤?” 
      【大意】 
     这四章的内容都是孟子与告子在人性论上的辨论,其中反映了孟子人性 
善的理论,不失为一篇非常精彩的思想对话。 

                                  第五章 

… 页面 60…

     孟季子问公都子曰:“何以谓义内也?” 
     曰:“行吾敬,故谓之内也。” 
      “乡人长于伯兄一岁,则谁敬?” 
     曰:“敬兄。” 
      “酌则谁先?” 
     曰:“先酌乡人。” 
      “所敬在此,所长在彼,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不能答,以告孟子。 
     孟子曰:“敬叔父乎?敬弟乎?彼将曰:‘敬叔父。’曰:‘弟为尸, 
则谁敬?’彼将曰: ‘敬弟。’子曰:‘恶在其敬叔父也?’彼将曰:‘在 
位故也。’子亦曰: ‘在位故也。庸敬在兄,斯须之敬在乡人。’” 
     季子闻之,曰:“敬叔父则敬,敬弟则敬,果在外,非由内也。” 
     公都子曰:“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然则饮食亦在外也?” 

                                  第六章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 
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 
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 
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今曰 ‘性善’,然则彼皆非与?”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 
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