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 >

第4章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第4章

小说: 苏有朋自白青春的场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自己必须从头开始追功课,我要准备的科目包括:中文、英文、物理和化学等,如果要考医农;还要加一科生物。现在回忆起来,觉得三下那个寒假非常重要。在那个寒假      
    里,我的读书状况出奇的好,一次念下很多东西,不管在物理或化学各方面,每次读书都非常非常专心,奠定了很多基础。    
      三年级开学,老师常常会有随堂考,在每次考卷发回来时,总有一些错误的地方,有时老师会订正讲解,有时不会,订正时;老师会逐题问全班同学有没有人需要讲解,我就是不好意思举手。    
      每个班都有一个小老师,他们的专业科目如物理、化学等总是特别强,通常他们都有特殊的念书方式,问他们并不会有失面子或放不下身段的问题。所以有些包括大小考题目、参考书里语焉不详的问题,我都私下去找那些小老师来问。当时我的功课不太好,所以他们对我没有什么防备心,几乎把所知道的都告诉我。    
      常常有些小老师还会解出一套比参考书更快或更好的解法,遇到这种时候,我真的就非常佩服他们怎么这么聪明。当时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功课特别好,从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第一名,他名叫叶世贤,绰号叫“阿公”,现在念台大信息系,他教我很多东西。还有一位物理小老师张旭超,我曾经问他读书方法,许多的物理、化学现象必须着重推理,依靠逻辑理解,不能硬背,否则题目转一个弯就解不出来,而理解常常要由经验慢慢换取来。    
      我的个性不喜欢死背书,任何一条公式都需要说服自己,类似糖在热水或冷水中哪一个溶解度高的物理问题,要知道现象背后的原因之后才记得起来。物理小老师告诉我,公式要知道倒推的逻辑过程才能帮助我们解题。记得念初中的时候,常常公式只要背就可以了,例如一个运动公式,只要把公式套进去,答案就出来了,很简单;高中的理化就完全不一样了。    
      三年级下学期的第一次模拟考给了我相当大的信心,差不多在第十名上下。心情比较平静了,同时我也开始相信,考好联考是做得到的。由于我没有完全按照模拟考订的进度赶着读书,第二次模拟考就显得有点松懈,成绩往下掉,在班上掉到十几二十名左右。但是我已经不那么在乎名次了,因为信心已经以某种方式悄悄地在我的心底生了根,所以第三次模拟考的成绩又爬升上来。    
      班上的同学可以粗略地分成两种,坐在前面、比较矮的,通常比较用功、比较不爱玩。坐在后面的,个子比较高,功课上比较散,也爱玩在一起。我的个子不算高,座位在中间前面,常常可以观察到两种同学。    
      那时班上有个同学非常拼,花很多时间念书,一坐下来就拼命念,但是最后考得并不很好。他坐在前面第二排,戴个眼镜,总是头歪着一边,执著专心地念书。他可以一直坐在位子上,一动也不动,从来不讲话,也不离开座位。    
      但是我常常怀疑他的方法不对,他只是强迫自己在书桌前坐着。    
      还有一个同学坐在第一排,后来考到清大,他是那种很可怕的、坐在书桌前就可以动也不动、非常用功、成绩很好的人。但是对我来说,坐得久没有多大用处,念书还要讲究效率,除了精神要进入书本,还要找到专心记忆的方法。要是心不在焉,就无法念到脑袋里,就会产生抱怨,再不然就是以自己不是念书的料做借口,自怨自艾。    
      三年级下学期开始,有三次全台北市高中都参加的大学模拟考试,我们可以从这三次模拟考试当中预知联考可能的成绩,往往都很准确;再加上校内的考试,可以说是紧锣密鼓地考过一关又一关。    
      我依不同考试的时间订下读书计划时间表。把一天分成三个时段,上午、下午和晚上,再把每个时段要念什么,以及还剩下多少时间记下来。但是不要把所有的时间都排满,我可能会留一个周末,或一两天空档作为时间的弹性调配。那个时候的记事本里还满满地记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考试,也有每天念书的时间长度。    
      例如一月二十九日这天,刚好是两次月考中的温书假,不用上课,当天的计划表是:下午一点三十分到两点二十分念中文,接下来休息。三点起床,到四点仍然念中文,然后是晚餐。四点五十分到六点念中文。六点十五分到七点十分念英文。七点二十分到八点十分念文化教材。八点三十分到十点十五分念中文。十一点十五分到十一点五十分念英文。十一点五十分到一点十分念中文。一点四十五分到三点都念中文。    
      现在重新翻记事本,还会看到例如像吃饭,花费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这种计算方式是从我离开位子开始,从桌上收起书本、也许下楼喝个水、走到吃饭的店、点东西、开始吃到吃完、走回K书中心、漱漱口、洗把脸、休息一下、回到自己的位子坐好、把书拿出来定下心准备念书为止。这样全部包括在内,半小时其实是很精简、严格的计算。有时候我还会在笔记本里写下“加油”、“念久一点”之类的话,有点像跟自己玩游戏。    
      还有一种被我称为“特训”的读书方式,例如我第一次模拟考试在二月二十六日,我就从一月三十日结束月考那天开始进入“特训”,在记事本上写“关键的四周时间”,然后开始列计划,并且把每一周要念的书全部都写在记事本的“MEMO”,每天视状况挑某几课出来念,尽量完成进度。    
      四周的时间可以让我赶上许多进度,这就是我所谓的“特训”。那段时间是寒暑假,进度如果赶不上,我还会提出自我检讨。第一周结束,我在记事本上写着:“进度没念完不可拖延,否则念不完。时间需调度妥当,善于利用时间、节制music(音乐)。”    
      从初中起就爱听音乐,只要戴上耳机,音乐在耳朵里响,歌手就开始在脑袋里唱起他们的拿手曲子,听熟了,就算把耳机拿掉还是一样久久挥之不去。走路也是那首歌、进电梯也是那首歌、坐公车也是那首歌、上厕所也是那首歌,经常造成困扰,要念书时就根本念不下去了。高中的课程比初中难许多,面对联考,我不允许任何事物扰乱了规律的读书,即使是自己最喜爱的音乐也是一样。    
      看到耳机时把耳朵塞起来,告诉自己,不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听音乐,节制!节制!节制!    
      我就这样不断地和自己在记事本上玩游戏,到了第四周,模拟考来了。我披上盔甲、拽起长枪,假装自己进入联考考场应战,看看那四周到底读进多少东西,看看盔甲和长枪够不够麻利。    
    


永远的记忆10、补习的日子

      补习的日子里,学校五点多放学后,还要赶去补习班,六点多开始这一天另一段的上课,直到九点多十点才下课。补习班上课前,在汹涌的人潮里跟大家一起想办法找个地方吃饭,或者从学校过去的时候,就顺道到火车站附近的面店随便吃个肉羹或是肉圆,再买一瓶饮料到教室里喝。或者到补习班附近吃自助餐,每一家店人都很多,因为是学生消费,也都很便宜、很挤。沉默地吃完,和大家一起走楼梯、上电梯、挤进教室,也许抢位子,赶紧把书包塞进抽屉,也许先趴在桌上睡一觉,或是占好位子后悠闲地去饮水机喝冰水、找人聊天,      
    然后开始拿上一次的笔记出来整理整理,或是复习上一节课的功课,上课、下课,深切体会自己的平凡无奇。    
      寒暑假里,有时一天的上午和下午分别报名两种班,要赶两个教室,在拥挤的台北市等公车坐公车,冲来冲去,时间紧迫,一进教室上课,马上就拼命地抄笔记。去有名的老师那里补习,人人都想抢占好位子,晚到了就要挤到大家都不愿意坐的地方。碰到下雨天或是刚打完球的时候,除了自己全身是汗臭,整个教室里也充满着湿湿黏黏的奇怪气味。补习的时间一到,不论你愿不愿意,一坐下就是三个小时。    
      平常下了课,如果是回家,就在学校附近的重庆南路上坐公车到中华路或是博爱路换公车;如果是补习下课,可以直接从补习班走到博爱路坐公车。补习下课的时间其实人潮很多,有夜校生下课,也有和我一样去补习班的人,一群一群地不断从每一个补习班的狭窄出口,涌到南阳街一样狭窄满布摊贩的路上。往哪个方向散去的人都是一样多,走到公车站,大家一起等公车,等到公车又一起挤上公车,每个人的身体随着公车行行停停,拉手把、换手、调整左右脚的着力点,大部分人都沉默不语,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    
      没有人认得我,大概停了一年多没有唱歌,“乖乖虎”长得什么样子已经完全不是什么值得记住的事了。在这么一大群摇摇晃晃左右摆动的同车人之间,我细细地体会着自己与他人的“相同”和“普通”。那些日子真的很煎熬,整整苦了一年多的时间,还一直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就这样撑过去了。    
      我和所有焦心功课无法赶上的学生一样,每一个科目都报名了去补习,而且最好是总复习班,能补的都要补。一个暑假在我的精心策划下所有的时间都排满了,我从各种管道探听,找各家补习班的每一种补习班别,比较各科各家名师,一定要把高中前两年破布一般的功课补起来,所有的科目我都不放弃。    
      每个人面对书本的时候,读进多少书,肚子里有多少“料”只有自己最清楚,没有人能够帮你分担读一点,或是分挑一些压力。功课上的事、面对联考的事、面子和名誉,全部全部的负责人只有你的身体和你的大脑,那是个终极孤独的绝境。    
      我的化学补的是三年级的先修班,在忠孝东路天成饭店楼上七楼,有电梯也有楼梯,但是电梯很窄小,每到下课人很多时,多半的人都挤不进去。我干脆跟大家一起走楼梯,走在人群里的感觉很好,觉得自己和这么多人都是同类的。我常常和补习班认识的同学边走边聊,讲讲怎么读化学,说着说着到一楼以后大家就都散了。    
      一楼是一个卖甜不辣、油饭的店,那里也有很多野鸡车可以下南部,对面还有一家书店,我还到那家书店逛过。我常常把握走楼梯的一小段时间,问问其他同学:要不要去吃个东西、你往哪边走、有没有可能同路等等。但是大家都是为着功课去补习的,常常补完就想赶快回家休息,第二天还要集中精神去学校上课。虽然我也是这样,心里隐隐就是不想和别人分开,常常想办法不要一个人孤独地走,就算只是同路到车站等公车也好。    
      这个化学补习班因为老师有名气,不论猜题的准确度或教课方式被学生吸收的程度都是众所周知的。他开每一班都有两三百人,教室的座位设计得像电影院一样,由低到高,有两条走道直通教室前后,座位被两条走道分隔成三部分,长条形的桌子整齐地左右各一长排,中间的长条桌比两边坐下三个人的桌子要长许多,可以坐得下八个人,大家都不愿意坐到中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