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生命之约 >

第7章

生命之约-第7章

小说: 生命之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桃花心木的家具,配备有GPS 定位系统、商务电脑、电热咖啡壶等,设施十分
齐全。邱风有时在后排斜依着休息,不厌其烦地用手指同胎儿对话。偶尔感到胎
动,她就欣喜地喊:

    “水寒,他又动了,用小腿在踢呢,这小东西,真不安分!”

    萧水寒扭头斜瞟一眼,微笑道:“是哪个他?he or she ?”

    “你呢?想要个儿子还是女儿?”

    “随你。”

    “不,我要听听你的意见。”

    “你猜呢?”

    “我猜你准是要个男孩,好延续萧家的生命之树呀。”

    “啊呀,这可是对我的诬蔑,我什么时候说过男孩才能延续萧家的生命之树?
生男生女都一样好,女儿同样延续我们的家族之树,还更知道疼爹妈呢。”

    邱风咯咯地笑起来,说好吧,先生男先生女都不要紧,不过最好能有一个小
伢一个小囡,各有各的好处。后来她让丈夫停车,换到前边右侧座位。她发现丈
夫很长时间没有说话,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他又陷入那种周期性的抑郁。邱风
在心中叹道:

    一定是前生的梦魇又来了。

    她不再说话,怜悯的看着丈夫,别看她是一个头脑简单的女人,她可不相信
什么前生前世的神话,她猜想,这里一定有什么潜意识的情结,可能是童年的某
种经历造成的,心灵受了伤又没有长平,结了一个硬疤——可是据他说,他在20
岁以前是在G 国的一个华人区长大,怎么可能把梦中场景选在中国西北呢?

    她叹口气,不愿再绞脑汁了,把烦恼留给明天是她的人生诀窍。等赶到槐垣
村再说吧,也许这次经历会医治他的妄想症。

    他们的旅行十分从容,没有一个时间表——有整个后半生供他们消费呢。出
发前他们曾到邱风奶奶家住了两天。两人结婚后,奶奶坚决不随孙女婿住,只好
让她留在老房子里,为她找了一个能干的保姆。这次邱风对奶奶说,他们要出国
了,等他们在澳大利亚安下家,就来接奶奶同去。奶奶笑着说:“风儿,去吧,
跟着水寒你会很幸福。不过别打我的主意,我是决不会挪窝的。”

    “那怎么行,我们住那么远,把你一个人撂家里,能放心吗?”

    不管孙女怎么劝,奶奶只是一个劲摇头。后来被逼紧了,奶奶小声说:“你
甭劝了,再劝也没用的,知道我为什么不去吗?”邱风说不知道。“想想吧,水
寒和你结婚后喊没喊过一声奶奶?”

    邱风哑口了,萧水寒确实从没喊过一声奶奶。她勉强解释道:“奶奶,你知
道水寒年岁较大,‘奶奶’有点喊不出口,但他从来对你很尊敬。你不要争竞这
一点,行不?”

    “我不争,水寒对我很好,我不争他喊不喊奶奶。可是你知道不,我和他在
一起总感到拘谨,倒像他是我的长辈似的……你别笑,真是这样。所以你别劝我
啦,我决不会随你们住的,知道你们的孝心就行啦。”

    一直到他们离开,对这件事奶奶也没有松口。邱风心里不好受,但只有随奶
奶的意了。他们在信阳游览了鸡公山,在西安游览了大小雁塔,又到黄陵县的黄
帝陵参拜一番。去黄帝陵时正赶上重阳大祭,陵前人头攒聚,海内外来的炎黄子
孙都在肃穆地行礼。邱风印象最深的是桥山轩辕庙里的黄帝手植柏,据传已有5000
岁,枝干虬曲,树叶层层密密如一顶硕大的绿伞。旁边的石碑上写着:“此柏高
五十八市尺,下围三十一市尺,中围十九市尺,上围六市尺,为群柏之冠。谚云
:‘七楼八擤半,圪里圪瘩不上算’即指此柏。”邱风想,5000年哪,按25年为
一代,已经有200 代人在这株树下走过了,一代一代,生生死死,再叱咤风云的
英雄也变成了尘土,但这株老树还是生机盎然。她不由对它肃然起敬。

    第二天,他们下了公路,在急陡的黄土便道上晃悠了一天。萧水寒担心妻子
的身体,不时侧脸看看。他没有打算乘飞机来这儿,因为他想让妻子,和未出世
的儿女,走一遍他走过的路。

    这片过于偏远的黄土地没有沐浴到22世纪的春风。当汽车盘旋在坡顶时,眼
底尽是绵亘起伏的干燥的黄土岭。土黄的底色中自然不乏绿意,但它们显得衰弱
和枯涩,缺乏南方草木的亮丽。越往北走,道路越狭窄和陡峭,有时,H300的长
车身转弯相当艰难。汽车随山路下行,涉过铺着碎石的浅溪,又随着曲曲弯弯的
山路上升。萧水寒告诉妻子,这些绵亘起伏的群山实际是平坦的黄土高原被水流
千万年地切割出来的,你看那些最高的山头都是平顶,而黄土高原却纯粹是风力
搬运而成。所以,在这一带你很难找到一块石头,只有到几百米深的河谷里才能
看到碎石,那就表明这是黄土层的底部了

    傍晚,萧水寒叫醒在后排睡觉的妻子:“已经到了。”

    邱风睡眼惺忪地被扶下车,慵懒地依在丈夫怀里。忽然她眼前一亮夕阳斜照
中是一株千年古槐,枯褐干裂的树皮上刻印着岁月沧桑。树干底部很粗,约有三
抱,往上渐细,直插云天。相对这么粗的树干来说,树冠显得较小,但浓绿欲滴,
在四周沉闷的土黄色中,愈显得生机盎然。极目所止,这是周围唯一的一棵大树,
它和黄帝手植柏一样的老迈苍劲,但比手植柏要高,再加上周围的空旷,更显得
卓尔不凡。斜阳中一群归鸟聒噪着飞向古槐,树冠太高,又映着阳光,看不清是
什么鸟,不过从后掠的长腿看像是水鸟,也许它们是从数百里外的河流飞来。

    萧水寒背手而立,默默地仰视着,邱风目光痴迷,看看丈夫,再看看槐树。
它与家里的古槐图太像了!她能感到丈夫情感的升华。这是邱风第一次和丈夫的
“前生”有实际的接触,只是从这一刻起,邱风才开始认真对待丈夫的前生之梦。

    大树下有几个闲人正在听一位老头摆古,看见来了两位外地人,他们好奇地
远远看着。那个白须飘飘的老人分开人群,走过来搭讪:“年轻人,外地来的?”

    邱风笑着回答:“嗯,我先生领我专程赶来,看大槐树。”

    老头高兴地夸耀:“这树可有名!相传是老子西出函谷后种下的。这只是传
说,没什么根据,不过地方政府作名树登记时,请专家鉴定过年轮,它已经满1200
岁了。还有更奇的呢,这实际不是一株树,老树已经濒死了,树心都空了。正好
一棵新槐从树心长出来,也有200 年了。你看那树冠,实际大部分是新槐的,再
看看树根,从老树的树洞里能看到新树的树干。我们这儿叫它子孙槐。”

    邱风嫣然一笑:“我看见了,其实我早就知道它。”

    老人很惊奇:“你来过这里?”

    “没有。但我先生有一幅祖传的国画‘树祖’,画的就是它,真像!知道吗?
我丈夫没事时常与画上的‘它’对话呢,他说的一些话我都能背出来了——尽管
我一直不大懂。”这些话她实际是对丈夫说的,这些疑问已放在心中多年,很希
望能听到丈夫的解释。

    老人笑哈哈地问:“这位先生祖上是此地?”

    一直默然凝视树顶的萧水寒这才回过头来,微笑答道:“不,那幅画是我爷
爷的太老师,一个姓李的生物学家传给他的。”

    老人高兴地喊道:“一定是李元龙他老人家,对吧?”

    萧水寒笑着点头。老人很兴奋,面前的远客一下子变得十分亲近。他热心地
介绍道:李先生是我们村出的一个大人物唷,他就是这株树下长大的,从小调皮
胆大,曾赤手空拳爬到槐树顶。老辈说大槐树上还有黄大仙哩,就是他爬树以后
仙家才不敢露面了。他去世前还回过家乡,捐资修建了一座中学,还到大树下来
告别,把我们一群光屁股娃儿集合起来,每人发了一只钢笔,一个计算器,还讲
了好多有学问的话。

    萧水寒笑问:“你老高寿?照年龄看,你好像见不到他的。”

    老人并不以为忤,笑哈哈地搬指头算道:“我快交90了。今年是李先生170
年诞辰,他是50岁去世的,离现在有120 年,算来我是见不到他。也许是老辈人
经常讲摆这些事,弄得我像是身临其境似的。

    邱风惊奇地问道:“你老已经90了?我还以为你不到70岁呢。”

    老人得意地说:“别小看这个小地方,这儿是有名的长寿之乡,《长寿》杂
志经常来这儿采访。古时候还有120 岁的人瑞呢,村北有一个‘升平人瑞’牌坊,
宣统二年立的,中柱对联上刻着:椿树百年耆艾荣旌绥福履;竹林千叶瓣香普祝
寿期颐。你们不妨去看看。”他又问:“我刚才说过,李元龙先生去世前损资在
这儿建了元龙中学,你们想不想参观?去的话,我给你们带路。”

    萧水寒低声同妻子交谈几句,说:“那就有劳你老人家了,请吧。”

    邓飞把奥迪汽车远远停在一面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树下的动静。他带有
远距离激光窃听器,能根据车门玻璃的轻微震动翻译出车内或附近的谈话声。他
看见那一行人正准备去参观元龙中学,听见邱风在低声问丈夫,李元龙是谁。邱
风文化层次不高,没听说过这位120 年前非常著名的生物学家。邓飞在涉猎生物
学知识时倒是经常看到这个名字,知道他是用基因手术治愈癌症的鼻祖。话筒中
老人在喋喋不休地介绍,这儿是李先生小时上学常走的路,李先生上学时如何艰
苦,要步行30里,18个窝头凑咸菜就是一星期的伙食;他的成就如何伟大,是中
国科学院的院士,大鼻子外国人见了他都是毕恭毕敬……看来,这位李元龙在他
的偏僻故乡已经被神化。

    随着人群远离萧水寒的汽车,话筒中的声音渐渐微弱。邓飞打开一罐天府可
乐,一罐八宝粥,又掏出一块夹肉面包吃着,要通了龙波清的电话。他告诉龙波
清,萧水寒夫妇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偏远的陕北山村,是著名生物学家李元龙的故
乡。看来他的探访是针对李元龙而来的,希望家里尽快把李元龙的详细资料找出
来,核对一下。龙波清安排人在电脑中查询,然后问:

    “怎么样,这一星期有收获吗?”

    “没有,一点也没有,这两人似乎是世界上最不该受怀疑的,举止有度,心
地坦荡,看来是一场正常的旅游。我担心咱们的跟踪要徒劳无功。”

    “别灰心,不轻易咬钩的才是大鱼呢,或者,能证明他确无嫌疑,同样是大
功一件嘛。喂,资料查到了,这些天有不少文章纪念李元龙先生170 年诞辰,你
要的资料应有尽有。”

    他告诉邓飞,李元龙的籍贯确实是该村,1980年出生,2010年结婚,有一个
儿子。李元龙是科学院院士,在癌症的基因疗法上取得世纪性的突破,由此获得
世界声誉。他在生物学理论上的贡献也绝不逊色,他在宇宙生命学、生命物理学、
生命场学、生物道德学中的开拓性研究,直到百年后还是生物学界的圣经。他50
岁失踪,一般认为他是死了,原因不明。背景材料上说他的死亡比较离奇,因为
一直未寻到尸首。但他写有遗书,失踪前又对手头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