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复旦的包法利夫人 >

第3章

复旦的包法利夫人-第3章

小说: 复旦的包法利夫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 古典民乐系列《春江花月夜》之游园惊梦(燕园、曦园)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在复旦待了若干年,也分不清燕园和曦园的人不少,比如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以为有桥的地方应该是曦园。这两个园子看上去也没有多大差别,燕园的出名,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它有出典,据说该园业主原姓谢,之前又为王氏富商所有,故此园历王、谢二姓,唐人刘禹锡有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园以此命名,隐喻历史变迁之意;二是它与北大燕园同名;三则是名噪一时的燕园剧社,给它长了人气。    
    就我个人而言,更喜欢曦园,曾经在那里的一块墙壁上,发现过苏老的题诗:“超然此地一亭台,缦缦卿云复旦来……”。暮春时节,校园里到处是白花红叶的树,这树有一个美丽的名字——红叶李。曦园里的红叶李是长得最美的,开花时节,那纷纷扬扬、满天花雨的落地无声总让我想起黛玉葬花的情景。    
    那里的水不好,绿得耀眼,仿佛沉淀了太多的秘密。某一天,我看到曦园那一潭死水中冒出一朵洁白的莲。田田的莲叶当中,盛开着一朵直径约十二三厘米的睡莲,她那细长细长的花瓣在末梢,以优美的弧线收拢成尖尖的细巧的角,纯白的花瓣,让人感到绝世的清纯,忍不住想用生命去呵护她。    
    燕园则适合在傍晚的时候去,轮廓渐渐隐没,光线一点点弱下去,不是消失,是一丝丝抽去。风轻微地掠过我们身边,拂过树叶,拂过恋人的相偎,静静地锁住一棵树。恩恩怨怨、纠缠不清的紫藤长在水边,爬过长岸,褐色的茎干象是长了褐色的眼睛,在夜幕中闪烁。凸凸凹凹的石头路上,一声一声的听见伊人远去。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    
    赏心乐事谁家园    
    ——《游园惊梦》    
    其实,复旦园没有什么特色,这是事实,但不是真理,就象人人对于生活有不同的注解一样。费尔南多·佩索拉曾经说过:“跋涉就是一切,生活是没有的。”跋涉就是改变,是一种过程,而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缺乏本质,我们永远在路上。    
    这些年,复旦每年都是改造,曦园和燕园一年比一年沉默,当外面的世界变得越来越精彩。能够一身清闲、了无牵挂,有闲情和时间到这里来走走的人越来越少了。新建的叶耀珍楼惊醒了沉寂中的曦园,超市里花花绿绿的商品遮盖了小园的清翠,而燕园由于偏安一隅,甚至已经被某些人渐渐遗忘,门楣后“弦歌”二字黯然无色,几乎要让人辨认不出。    
    围墙打破,一点一滴的绿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逐渐逸出,和着校园里每年涌出的那些孩子。都说遗忘过去等于背叛,可怕的是,也许我们根本没有过去。曾经拥有的那些,连做一个梦都不够资格。大声朗读的学子、轻轻起舞的老师、夜尖上带着小露珠的小草、还有那些欢乐的鸟儿不时发出的声声脆鸣,原来竟是如此不堪一击。在梦中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并不快乐,可是梦醒了,却越添凄凉。    
    孤独一个人徘徊于园中时,是很可以制造一些可怖的肃杀气氛的。一块不大的草坪加上它的边界,假山很平常。有几个有点模样的石头立在那儿,孤嶙嶙的,没一点儿气势。也许就是这些,真正感动了我。在这个到处是车嘶灯闪、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在那些日夜颠倒、变幻莫测的宿舍外,还能有这么一个地方存在,让人感到寂寥。    
    巴赫金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在城市里,人的声音盖过了一切,欲望太多而理想太少,人的精神太忙碌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当人人都在为了现实的目标在努力的时候,唯有停下来的人是一个定点,作为坐标来衡量这个世界。也许我们是应该好好歇一歇,比如睡下来,在梦中听音乐。    
    每一次/小小的失误    
    都有可能让你跌入无底深渊/万劫不复    
    你听/筝的历音技法正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旋涡    
    睡吧/像白痴一样的睡去    
    把失眠的耳朵交给箫、琵琶和筝    
    


第一部分 古典民乐系列《广陵散》之绝唱(主席像)(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我跟网友在复旦见面有一个固定的地点,校园中最有气魄的地方——主席像下,它目标大,容易辨别。现在很多人知道这个地方,可能是拜卫慧的《上海宝贝》所赐。倪可就是在像背后,被那个身高不足5英尺半,长相平平的男人所诱惑,开始她的性爱旅程。    
    在我入学的时候,主席像还没有被这样亵渎过,对我们那一代而言,它是一个神圣之地。主席像的背后是旗杆,虽然我从不看升旗,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升旗,可光那一种凛然的正气,就让人走过时不得不打个寒战,肃穆起来。    
    在以小资著称的复旦说这种话,可能要被人骂矫情,但我无所谓。像我这样冷淡的女子,早就听惯了别人说我是冷血动物、阅人无数,逐渐丧失了感动,更谈不上敬畏。忘了是哪个哲人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了敬畏之心,就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了。    
    在得知我要远赴西藏的时候,中文系以说话幽默著称的傅杰老师对我有一个评价,说我是亡命之徒,但我非常惭愧的感到,我离他的恭维还很有距离。这表现在,我对某些东西,还不敢完全否定,比如主席像这样的图腾。    
    不管我怎么否认,我们这一代还是红旗下成长起来的,从小戴着红领巾,参观烈士陵园,看解放战争的电影电视,即使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泡上十年,有些刻骨铭心的东西仍然无法改变。比如看见红旗,或者是这样的高高的一个伟人的塑像,心里的感受沉重而静默,有很多无法表达清楚的东西,慢慢的会涌出来。    
    在我的印象中,复旦没有太多的历史,满打满算只有百年。可“复旦”两字却出典久远,据说来自古书《虞夏传》。舜要将天下禅让给禹时,“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大家一起唱道: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当时的歌声一定响彻云霄。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意思是日月光辉、长久照耀,象征禅让将给天下带来无穷光明与福祗。由于《卿云歌》的特殊含义,它甚至一度被民国指定为国歌。复旦取典如此,自然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老校歌中所唱的“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网无羁绊”,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大有意味。    
    在政治上,复旦有过点滴辉煌,这是搞校史的人要努力的方向,普通学子如我,是没有多大兴趣知晓的。复旦的传统是收敛,它很少以学生中出了多少政要名流自炫,也很少以多少名师曾在复旦传道授业而自夸。这是它的大气处,也是我喜欢它的所在。    
    


第一部分 古典民乐系列《广陵散》之绝唱(主席像)(2)

        我是一个落伍的女孩,尽管大家都说我穿上时髦的衣服更好看,但事实上,在本质上,我不认可那些东西。尤其对于音乐而言,我坚持不听外国歌曲,更不用说那些古典名曲。曾经有一个对我好感的男孩,为了培养我的素质,不辞辛苦的送来贝多芬的cd,坚持要陪我听完一遍。那一个多钟头,对我们而言,都是一种折磨。除了阅读,我对国外一无所知。    
    我只喜欢一种音乐,就是古典民乐。最让我心醉神迷的,莫过于古琴。古琴的声音其实根本不好听,调子是单调的,但它有一种内在的魅,鬼蜮一般,激荡人的心。从表面上看,古琴是个高雅的艺术,但其实它的生命力来自民间。    
    《广陵散》早在东汉末年就已流行,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为父复仇的故事。在战国时,刺客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他们有自己的信仰和惊人的毅力,不惧生死也要达到目的。这是一首激昂、慷慨的乐曲,具有一种戈矛杀伐的战斗气息。它能够名噪一时,得力于“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他在临刑前索琴弹奏此曲,慨然长叹曰:“《广陵散》于今绝矣!”    
    成为绝响的远不只一个乐曲,而是那种英雄的精神。英雄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敢、坚强,更重要的是信仰,为之能放弃一切,牺牲一切的信仰。英雄在思想上引导人类,他们树立起一个遥不可及的榜样,在凡人的心中显现他们昔日的荣光。    
    而如今主席像下的人群在做什么呢?平时,这里是一个等人的标志;阳光明媚的时候是读书和活动的场所,经常举办一些练琴会或者是丢手绢的娱乐;夏天的夜晚,许多人在这里听虫吟,享受难得的闲适;到周日晚,那里就成为一个英语角,是想出洋的xdjm们巡逻的所在。    
    二千零二年九月,日月光华站的heart版有一件大事发生。一个id为教父的男生在被人戏弄后贴出一张决斗贴,声称要在午夜12:00,月黑风高之时,与他的敌人——亲爱的anonymous在主席像下决一死战。    
    那一晚据说是吸引了无数的复旦学子前往观战,还有无数的各色人等聚在bbs等待他人的现场报道,热血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中激荡,在他们手下的键盘复活。最终,教父没能等到他的对手,很快他就又在网上出现了,他大声疾呼道:“你当这是儿戏么?你当教父的名号是人人都有资格自封的么?你根本玩不起这个游戏,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你是个懦夫!!!”    
    曾经有过的激情时代就这样没落了,还值得我们这样大动干戈的,只剩下了这些。为了女人或者说是爱情,为了虚荣或者说是自尊,为了私愤或者说是荣光,我们拼命要证明的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意义?它将带给我们什么价值?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我慢慢走到了主席像下,那里靠近大门,温暖的灯光一直笼罩着它。复旦的夜色真的很美,静谧,幽邃而迷人,抬头仰望,它的上空,有闪亮的星星,在寒夜中,分外醒目。我想起曾经听过的那首绝响一时的名曲《广陵散》,铿锵的乐声在我的心里激荡,那里是寂寞的家园。


第二部分 欧美音乐系列光荣与梦想(1)

        在90年代的许多人看来,复旦是以辩论成名的。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上,复旦大学队不负众望,夺得了冠军。这场狮城之战的著名辩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出其右者,是复旦,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辩论的精彩。    
    时隔十年之久,复旦园里仍有无数人在怅然怀想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一遍一遍的回忆昔日辩手们的荣光。当时,他们在场上是多么风度翩翩,四个人配合默契,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完美的体现了一种“流动的整体意识”。    
    当最佳辩手蒋昌建最后以高屋建瓴之势慷慨陈词时,全场的气氛被引向了高潮。“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它去寻找光明。”昌建那富有磁性的嗓音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以至于很多人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