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北大 妹妹清华-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幸福了太开心了,她几乎笑不成声地讲述这件事,我被她的快乐深深感染着,我的心中也洋溢着无比的快乐。
第八部分高考“状元”谈高考3
她的性格原本不算很开朗,稍稍有些内向,是日记帮着她成熟起来的。上初一的时候,许多化解不开的东西不便宣泄,她就在日记本上大发牢骚,一个劲地“骂”家长“骂”老师诉苦发怨气什么的;上初三懂事多了,日记本上全是十分忏悔的话,觉得自己从前骂人骂得太厉害了;上高中的日记主要是记学习心得,记一些知识点什么的,日记帮着她一步步成长起来,使她受益良多。
在她的记忆中,妈妈只批评过她一次,也许妈妈早就忘记了,而她一生都记得。那是她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上班前给她布置了一些计算题让她做,目的不是要她做多少多少题,主要是要她能静下来、坐下来,钻到学习当中。当妈妈走后,她心里老惦着玩,就把妈妈的计算器找出来,噼哩啪啦三下五除二,把答案写上去了,什么过程也没有。妈妈回家后,问她是自己做的吗?她说是自己算的,妈妈要她拿出演算草稿纸,她随便说一句扔炉子里了,妈妈要她找出来看看,那已经是春天了,家里没生火,自然找不出来。这时候妈妈说话了:你小小年纪,怎么能这样对妈妈,这样对自己?甚至还说谎,以后怎么对别人?她知道自己做错了,牢牢记在心里,明白做人要有一种责任,有一个态度,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广东湛江第一中学的张湖月同学,上高中时并不在重点班,但她始终与重点班的同学比,一直在暗暗较劲。三年中,连打进全年级前五名都是偶然的她,非要报考北大不可,这可急坏了家长和老师,大家都为她捏一把汗,说她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不自量力。她用一句名言激励自己:“当你要达到一个目标时;并不一定是你比别人做得好;而是你比别人敢做”,她以勇气取胜!
她过人的一点是高三整整一年,每天下午抽一个小时的时间高声朗读唐宋诗词及名篇名段,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量,让自己的作文有亮点。
高考作文题是《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体裁不拘,不少于八百字。那时候离考试结束只剩下40分钟,她临危不乱,稳扎稳打。五分钟审题,把题目的要求看了再看,把题吃透,选的体裁是自己最擅长的议论文;又用五分钟时间谋篇布局,把所有适合这个题的名段、名句、素材、事例、论点、论据,在脑海里横成行竖成列,细细地梳理了一遍,这时候的她已经胸有成竹了。
最后三十分钟开始写。下笔时如天助神佑,一气呵成,十分轻松,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一千字的作文稳稳落在纸上。阅卷老师惊叹一个高中生竟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高考作文,而且语言那么洗炼,结构那么紧凑,布篇那么井然有序,大笔一挥给了她满分!
高考结束后,她到“麦当劳”打工。有一天,一位同学告诉她高考成绩是687分,她兴奋地跳起来,告诉经理自己考上北大了,经理高兴地对她说:那么今天该你当经理。狂热的她居然把经理的帽子抛向空中,经理却没有因此生气,任何人对胜利者的失态都是不会苛责的。
广西南宁二中的那位女孩子十分文静。从小学到高中,一直位居榜首,很难有人超过她。高三突然被另外一名同学穷追猛赶上来,在最后一次模拟考试中居然高出自己30多分,但她并不慌张,明白自己是拼得太凶,状态不好,她于是向老师提出要休息一星期,老师慨然应允。别的同学在加紧复习,她却在一边悠闲地看小说,大家还以为她要放弃了,其实她在养精蓄锐,搞自我调节。一周过后的她像休整一新的战士,呈现出志在必得跃马扬鞭的势头,果然在两周后的高考中力冠全省。她认为:人需要一点打击,需要在失败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修正和完善自己。
一般高考复习要进行三轮:第一轮攻基础知识,第二轮在知识板块上下工夫,第三轮进入百米冲刺状态。而她在高二结束的寒假,就开始了第一轮自主复习,之后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认认真真地复习了五轮。每一轮都复习得很仔细,不留一个死角;复习的进度超前,每一轮复习都超前老师两个多月,老师的进度是以中等水平的学生安排的。这样,她比别的同学掌握了更多的东西,也赢得了更充足的时间。
她学习的动力:一是自己这辈子不能白活,要努力做一点事出来;二是让父母的后半生幸福些、快乐些,于是警醒自己格外努力些。
上海理科“状元”朱凡很谦虚,他觉得凡是进清华的同学都有考“状元”的实力,而自己只是幸运所致。
他觉得自己在初中高中阶段算不上非常勤奋,他为自己初、高中阶段浪费过时间而后悔。
进入清华后的他更加努力。
山东理科“状元”陈恕胜是一个非常朴实憨厚的农村孩子,他觉得父母在学习上、经济上给予自己的帮助不是很多,但在生活上与精神上给予自己的却很多,每月回家一次,临走时父母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路上要注意安全一类很普通的话,他的心里很温暖、很感动。在学校常常会想起父母在家那么辛苦那么劳累,如果不好好学习,怎么能对得起他们呢?
老师对他说:学习语文不单单重视课本,而要重视积累,于是他格外重视阅读课外书,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他不很注意学习方法的总结,而十分注重心理素质的不断提高。
第八部分他们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1
他觉得学习是最快乐的一件事。高三的他格外努力,废寝忘食,心里始终有一个奋斗目标,也就不觉得苦了,正是有了高三的努力,才有了幸福的现在,美好的明天。
他在整理错题中获益匪浅。从高一开始他就十分注意这个问题,有时一道错题能整理好几页:认真分析做错的原因,进行严肃的自我批评,及时改正出错的地方,牢牢记在心里,杜绝了类似问题不再发生,做题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了。
他有很多爱好,如书法、绘画,但都不擅长,只是作为一个爱好,帮助自己调节情绪、加强修养。
有一次考试,他的成绩很不好,情绪很低落,老师对他说:“你有考第一名的实力,不要怕,只要好好考,没有问题的。”老师还说具备这样实力的人很多,只有在考场的一瞬间捕捉到实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第一。他在老师的鼓励和暗示中重新振作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我突然想起:和娉娉同一届的刘胜同学在高中的一次考试中拿了全年级第一,班主任张军老师趁热打铁说:“既然你这一次能拿第一,那么你就可以回回拿第一”,老师的及时鼓励极大地鼓舞了刘胜的士气,高中时代的刘胜越战越勇,把这种强势一直保持到高考,最终获得阳泉市第一名、全省第五名的好成绩,顺利跨进北大校门。
我总觉得:争第一永远是孩提时代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人一生矢志不移的最高追求。但丁“追求荣誉哪怕到地狱”;李清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活着的我们为什么不去拼不去冲呢?生命的意义就在飞得高、飞得远、飞到众人前面去。
江西文科“女状元”笑得太甜太甜了,清纯得像一个赤体透亮的婴孩,和婷婷两岁多的那张笑得最开心最灿烂的照片一模一样,甜得令人心醉,甜得把人的心都融化了。她的性格原来很内向,后来进入县城中学后,经常与同学们交流,性格开朗了,心胸开阔了,学习上来了。
她觉得高三是人生路上很特殊的一年,人人斗志昂扬,个个野心勃勃,好像即刻就能功成名就似的。
她认为:历史是知识点最碎的一门课,要很用心地找一根红线把这些零零星星的小珠子串起来,变成自己的知识。通过艰苦细致的复习,她把一点一滴的小知识点系统化,变成一棵郁郁葱葱向上挺拔的知识树,活在自己的脑海里;让知识的根深深地扎在自己心里,生成四通八达的小根系,向上下左右吸收更多的养分,进一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让知识点一一汇聚起来,活在自己的血液里,让它在自己的身体里流动,充满无穷的活力与生机,那个感觉实在太美妙了!我被她的美好感觉深深感动了,她把知识学活了,她的学习已经进入一个融汇贯通大彻大悟出神入化的世界,她不考“状元”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女孩子年龄小,有点把握不住自己,看见“一只梨”(小小成功)就兴奋不已,不再往前走了,爸爸和老师及时鼓励她继续往前赶,劝她不要停下来,爸爸和老师已经看见山那面有一座“大梨园”,鼓励她翻过那座大山去,去享受那个“美丽的梨园”,她听了长者的劝导,轻装上路,终于考上了北大。她一生感谢她的老师和爸爸,是他们的迷津指点,才有了她的美好的今天。
重庆市理科“女状元”做事很有计划,每天晚上都把第二天要做的事详细地写下来,第二天努力兑现计划的百分之八九十,以此不断增长自己的信心。
每一课都预习,把难点一一记下来,老师讲的时候特别用心听,效果很好。她建立了一个错题集锦本,每一道错题都认真改正,用不同颜色的笔将其错处、原因、分析及改正一一记下来,不断拓宽思维,提高解题能力,保证学习质量。
第八部分他们成功的共同点是什么2
她还说到这样一件事:一位高她一届的师兄在高考前两个月,父亲逝世了。这个孩子像疯了一样,把悲痛化作力量,把父亲对他考入全国十大名牌大学的愿望付诸于每天的学习中,保持昂扬斗志,每天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每天最早一个上自习,他的成绩突飞猛进,只是一个上中等生的他最后考上复旦大学。她因此体会出:一个灾难、一点挫折不要怕,其实很可能是上帝给予自己的一个机会,考验一下你的毅力,让你变得更加坚强。
天津“状元”李彦铭感触最深的是:优秀要成为一个习惯,只有这样,老师才会看重你。
小学、初中阶段的她一直是好学生,只因为中考前的一次大考成绩失常,没有能够直升高中,这对她是致命的一击,从此她一蹶不振,高一高二总徘徊在全班十几名水平上,没有任何长进。有一次爸爸参加家长会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节节败退”。她觉得好没面子,感觉自己不该是这个能力,从此一改旧观发奋努力,很快居于学习前列。她的高考成绩是662分,数学149分;外语143分。
四川文科“女状元”恬静、优雅、清纯、可爱。她高考估分680分,实际居然是700分,狂喜!
所有的“状元”都说家庭气氛宽松,父母民主开明,只有她是在爸爸妈妈的棍棒下长大的。她的妈妈是舞蹈教师,对学生严厉惯了,对她要求特别严格,小学考99分都要跪板子好几个钟头,她觉得特冤。已经上初中了,只因为回家稍稍晚一点,父亲用皮鞭抽她。这样的教育居然也能成功?太意外了。孩子没有太多说她的学习,她说家长只知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