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深处的秘密-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来旺慢慢合上眼睛,像在调整着呼吸。
“这么多人死了,你来找我,就是想晓得为什么唯独我没有事情,可是你先乱了阵脚,就没有好好想过,为什么自己到现在也没有事情。”
下面的话我宁愿不要听到。
“她杀不了我,所以让你来杀我。”
接下来,我终于开始进入到这个家族心悸而又玄妙的故事当中。
追寻了一月之久的百年谜底也跟着露了出来。
1949年八月,正在福建沿海等待渡轮的军统局李来旺上校得到了一个来自遥远家乡的消息,父亲病危了,这位李氏家族的长子带着一儿一女(妻子已在战乱中故去)义无反顾的回到平岛湖畔,父亲交给他祠堂的镀金钥匙,嘱咐他正式接任这个么没落家族的第23代掌门人。
也就在这个寒冷的夏天,李来旺第一次进入那间密室,此前,他垛去了自己的手掌,耳朵,还有‘‘‘。
这样看来,李成鉴之后,为了保持家族的中兴,22代掌门人最终都是有子嗣的阉人。
还有一点,李来旺告诉我朱儿生前是他们李家的人,死也要是李家的鬼,人死了还得走老路,去那些生前去过的地方,住那间最后一眼看到的书房,李家有遗训,拼了命也不能拆掉那间祠堂,为了保护那些生活在五湖四海的更多李氏传人。
说到这里,他轻轻的笑出了声,似乎还带着一丝得意。
“我先废了自己,她就奈何不了我了,诅咒没有用了,每次从那间房子回来她就给我托梦,在梦里跟我吵架,说总有办法让我死,我说你长得这么漂亮怎么不去投胎啊,她说她在等人。”
“等人?”
李来旺扭过头,目光炯炯的盯着我。
“林科长对我李家做了一件大事,用照相机免了她300年的牢狱之灾,所以前两天祠堂里暖和了, 当年日本人死毛了,就你提的那个中岛义夫,不敢进去就扔手榴弹,没用处, 手榴弹进去就熄火了,她的阴气太重了。前两天你带走了她,我就估摸着她去山东找人了,也就不会再回来了。可今天晚上又听到祠堂里的动静,我就想趁温度降低之前,放把火,那个地方也关不住她了,就让她永远离开好了。”
务须多言,这下面的情节我成了主角,伴着两声枪响。
“晚了;什么都晚了;她又住下了。”李来旺无奈的摇摇头,长长的叹了口气。
我愧疚的低下头,听徐菲讲,山下的那位大娘是真实存在的,音容笑貌家庭背景也和我说的并无二致,所叙述的两家的恩怨也是有所耳闻的,那么,这一切一切的发生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或者说,真有冥冥混沌中的宿命。
徐菲轻轻的拉了拉我的衣角:“舅公这样做是为了我。”
我渴望从这间屋子里逃走。
李来旺沉默了一阵,艰难的从被子里伸出一只手,缓缓的扶在我的手腕上。
“孩子,别难过,我不怪你,这件事情也由不得你,那次赵援朝本来可以杀了你,你并没有死,我就知道她的意思了。”
说完这句话,他要求坐起身,在徐菲的帮助下,我在他身后塞进了两床棉被。
李来旺佝偻着头,有些无力的望着自己没有手掌的手臂。
“她要找的那个人你们都认识,当年他也受过李家的恩德,说起来是康熙年间的事情了。”
历史的帷幕就此拉开。。。。。
(二十二)
康熙元年农历二月十五,清明节
昨夜南柯一梦,今日梦断黄梁。
如丝般的春雨飘在紫禁城上,这一天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年一度瞻前顾后的日子,康熙皇帝听完了点卯太监的回奏,发现太和殿里似乎少了一个人。
“博义大夫李一箴哪儿去了?”
“回皇上,李大人这会儿正在山东巡考。”
“噢。”康熙点点头。
与此同时,山东济南学政司衙门里,须鬓花白的李一箴直摇头。
眼前摆满了各种需要打理的私函,落款可谓是当朝一品至五品的花名册,什么两江总督,刑部尚书,浙江总兵,还有一个竟然明目张胆的写着:“内阁大学士嫡孙恳请大人照应。”
此乃国家科举,事关社稷危亡,这帮吃皇粮受俸禄的年兄年弟怎么就这么不懂规矩,非要把六十多岁的老匹夫扔到火里烤了不成。
少年不知愁滋味,老来尽道鬼见愁。
李一箴叹了口气,站起身走到门前,这些天他的心情一直很糟糕,最郁闷的是他不听话的侄子又落榜了,李成鉴16岁就考上了举人,此后就不学无术,整日里出入烟花柳地结交那些三教九流,很好的一块为宦材料,就这样一天天的荒废了。
这阵子,怕又是在什么地方听曲呢吧。
趵突泉旁的蓬莱仙阁是济南城数一数二的馆子,这天下午的生意异常清淡,掌柜的趴在算盘前数着房梁上落下的雨滴,一滴,两滴,他的心情并不坏,大概盘算了一下,墙角的那位客人要的酒饭已经足够今日的开销,如果再来一位就是盈余了。
正想着,财神到。
“客官里面请。”
“我‘‘‘我。”
“客官先里面请,外边雨大,您别冻着了。”
掌柜的从柜台里绕出来。
被称为客官的站着没动,25 6的年纪,一身灰钐,清白的面孔下抱着一个蓝布包裹。
“我,我可否用字画换些酒饭。”
掌柜的登时来了精神。
“好商量,好商量,能否说说是哪位大家的墨宝。”
“是,是我自己画的。”
掌柜的目光暗淡下来。
“得罪了客官,小店孤陋寡闻,粗人也不懂风雅,您还是请便吧。”
说罢挥了挥手,转过身回到柜台。
“掌柜的,要不您先看看我的画?”
“不用了,小店底薄恕不赊账。”
“您还是看看吧。”卖画的坚持着。
掌柜的有点不耐烦了,冲身旁的店小二使了个眼色。
店小二抓起铁算盘冲了过去。
“慢着。”
一个悠悠声音从角落里传出。
“让他进来。”
这就是蒲松龄和李成鉴的第一次见面,作为一个后人,我无法太多的猜测在那个细雨霏霏的下午他们都聊了些什么,唯一可以确认的是,这次邂逅使李成鉴作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在当时或许是不经意和心血来潮的,但从事后来看,它却是致命的和无法挽回的。
(二十三)
就这样,落榜秀才蒲松龄跟随落榜举子李成鉴来到了平岛湖,根据李来旺的叙述,我试图将其间呈现过的一幕幕风景小心的临摹出来,因为一些细微末节在当时看起来或许是不经意的,然而对以后发生的悲剧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康熙元年春天某日
这一天是蒲松龄和李成鉴在李家祠堂结拜的日子,是年,聊斋先生26岁,李成鉴19岁,仪式进行完毕李成鉴从门外引进来一位穿红衣的女子。
“大哥,这是内人朱儿,朱儿,向松龄大哥请安。”
朱儿微微欠了欠身,低着头道了个万福。
蒲松龄急忙上前一步:“弟妹无恙,松龄有礼了。”
朱儿抬起头,四目相对,彼此内心深处的湖水似乎是有了一丝涟漪。
这年春天,博义大夫李一箴决心重修李氏家谱,本来以他的位高权重,请个把文人雅士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考虑到家谱的先人曾经是效忠明崇祯皇帝的宠臣,也就自然得联想到时下的人心险恶与官场莫测,侄儿李成鉴此时是李家唯一无所事事的举人,虽然年纪尚幼,无可奈何之下也就非他莫数。
或许这也就是李成鉴看到蒲松龄的一笔好字后冲动的来由,我不想把这种关系总结为利用,我宁愿相信在事情的开始他们都是纯洁的。
那一年,朱儿18岁。
蒲松龄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不敢妄加评论,但从他留下的洋洋洒洒的爱情故事中,我肯定他有一点叫浪漫,是一个很了解女人心理和男人感受的人,他总是喜欢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叙述人鬼相恋,给人感觉身临其境却又不以为然。
《聊斋志异〉到底在说什么?星转斗移三百余年,对这本书的演绎版本已经上至哲学殿堂,下到三级片场,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人们感慨万千,封建迷信,爱情小说,小资情调,怀才不遇,抨击官僚,弘扬正义,马克思无产无畏,弗洛伊的梦的解析‘‘‘。
没人关心别人,大家只担心自己。
有哪个心理学家通过小说对老先生做过心理探索,又有哪位读者感兴趣这位写了一辈子言情小说的聊斋先生爱过什么人。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任何一部小说里都会找到作者的角色。”综观整部《聊斋志异〉,最主要的角色其实只有两个,书生和女鬼,情节也只有两个——相遇和重逢。
在民国初年版《聊斋〉第一节《考城隍〉的第一句:“余姊丈之祖宋公。”
整部书的最后一节《绛妃〉的最后一句:“销万古风流之恨!”
掐头取尾,这部书只有两个字——“余恨!”
事情的发展似乎理所当然,蒲松龄义不容辞的接受了编修家谱的差事,李成鉴继续他的纨绔生涯,每日早出晚归,会亲访友,听曲高歌。
朱儿。
这个时候的朱儿担任起女主人的角色,为了配合蒲松龄的编修,她亲自下厨为聊斋先生准备一日三餐。
作为报答,蒲松龄教习朱儿练习书法。
那间祠堂后的密室,就是当年蒲松龄重修家谱的书房。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这两个朝夕相对的年轻人似乎发生了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发生,李家是个大家族,一天到晚丫环佣人在书房门前来来往往。
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家谱渐近尾声,李成鉴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请蒲松龄明早卷铺盖走人。
他听到了一些不愿意听到的东西。
就这样,在一个大雨瓢泼的早晨,聊斋先生最后望了望恶浪起伏的平岛湖,离开了李家祠堂和他的学生朱儿。
也就在这天晚上,酩酊大醉的李成鉴卡死了朱儿。
然而,这个现在可以被称为双重性格的人又后悔了,子夜时分,他拿出了家传的定魂丹塞进死者的口中。
以后几日,朱儿尸体死而不僵,身体发肤犹如生人。
与此同时,根据那位御医先人留下的秘方,李成鉴派人火速采购药材。
药材配齐后,李成鉴亲自调配,第一日朱儿有了气息,第二日面色由蜡黄开始稍显红润。
第三日,李成鉴在整理朱儿衣物的时候发现了一幅画。
画上一只朱雀立在松树枝条上。
这个外表倜傥,内心狭隘的家伙又一次疯了。
他踢翻了药罐,命令等待朱儿复生的家人和丫环都出去。
他把妻子从床上拖下来,摔打着,咒骂着,一步一步拖到现在的那间祠堂密室。
密室里有一口暗井,是李家先人僻壤时开凿的。
康熙元年4月30日子夜
李成鉴最后看了一眼朱儿,挪开了石砌的井盖。
朱儿就要醒了,睫毛开始微微的颤动。
李成鉴抱着朱儿,使她头朝下对着井口。
接着,也许他迟疑了一下。
朱儿落水的声音有人听到了,传说伴着一声哭喊。
井下的水流来自山间,暗流蜿蜒曲折,奔腾怒吼泻入平岛湖的绿色水底。
(二十四)
事情就这样过去了,康熙四年九月二十七,夏末秋初,平岛湖刮起了一场风暴,关于这场风暴的记载见《平岛县志》第58页:“子时,夔是蛇状,车轴同山,摧湖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 遮天蔽日,十步不见人影,乡民皆闭户骇之。”
朱儿的尸体第二天被发现在平岛湖面,此前,乡们民闻到了从湖水里飘来的硫磺味道。
从事后的发展看,当时的平岛县令刘茂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