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大观二年 >

第107章

大观二年-第107章

小说: 大观二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看着周绾指甲内的残土和面前不起眼的坟包,问道:“他……死了?”
周绾惨然一笑,脸色苍白的可怕:“人已埋了。”
赵构回头望望身后的人马,转身欲走,却突然迟疑了。随即,他策马从周绾身边走过,定睛看了看那坟,对手下命令道:“来人,把这坟挖开。”
一个随从疑惑的问:“王爷,这是为何?”
“王爷是怕我骗您吧?”周绾冷冷的抬起眼睛。
赵构避开周绾质问的眼神,吩咐众人快点动手。坟包上的土很快被刨开,黄土之中赫然出现赵棫衣服的一角,赵构犹豫了一下,示意刨土的人住手:“日后任何人都不许提及益王的名字,违者斩!”言毕,他便转身看着周绾,“从明天开始,你要称朕为皇上了!”他嘴角的笑还未散去,便策马率众人离开,空留下坟旁一片狼藉。
周绾重新将坟土规整好,扔下手中的剑,默视几柱香的时间后抽身离去。茫茫荒山坡上,只剩下一座未留姓名的孤坟和一把被遗弃的长剑。周绾的剑法来于益王府,他生命中最快乐的日子来自于益王府,偏偏那刻骨的仇恨也自那里而来,人生无常——
从此,赵构再未见过周绾,而周绾也再未碰过剑,更未向任何人提起赵棫的名字。
靖康二年五月初一,赵构于南京登基,改年号“建炎”。
同年,完颜宗望在北归上京的路上于燕山突然暴毙,死因成迷。
二十二年后,梁宋国王完颜宗干之子完颜亮篡位称帝,是为金海陵王,其后杀绝完颜晟一脉子孙。
一场滋生于东京的繁华梦境渐渐退去,周绾带着赵莞嫣远走襄阳,圣芯深居于上京盖天大王府。偶尔,他们在相隔万里的地方,各自听着湖畔瓦舍内的傀儡戏,仿佛又回到了东京,回到了那座如梦如痴的城郭和浮华奢靡的大内。“絮纷飞”的曲词绕于耳边——看那满园红遍,看那绿柳成荫,看那坤宁宫妖媚的晚霞映入静湖……
<;完>;
后序
写后序就容易多了,回想《大观二年》整个写作期间的事情,真算的上有些波折。身边的人几乎没人在意过这篇小说,但还是有很多读者在鼓励和支持着我的写作。今日终于完成,要感谢很多人,不能做条幅送给大家,但仅此感谢所有一直追看和发表评论的朋友。
其实如同前言所说,开始写这篇小说是一件很偶然的事情,这么多年过去,发现当初的天真和稚嫩也给了我很大帮助。就像自己想的那样,一些历史被遗忘,一些人物被忽略,但我们回头看看,也许会发现,其实它们的存在就像我们的生命一样真实。于是,我真的很爱历史,尤爱两宋辽金那段岁月。
·历史证明,我们曾经拥有那样一个帝国·
曾清楚的记得曾看过一句话——汉唐之后不会再有汉唐,而两宋之后的中国则永远是中国。
也许宋代本就是个容易被人记恨的朝代,他太过青睐自己的文化,太过自信于自己的生命力——然后,他的灭亡便成为了一切希望用军事强大来证明骄傲的人口中最大的耻辱和鄙视的证据。也许对千年之前的汉人来说,靖康,鲜明的年号,刺眼的两个字,代表耻辱。我承认这种耻辱,但更加清楚耻辱背后的含义,那就是太过自信——一种致命的缺点。然而即便如此,我从不向任何人否认我对于这个王朝异于常人的青睐和热爱,因为它除了自信之外还拥有一种风雅和宽容,这种风雅和宽容,从太祖赵匡胤开始,延绵到南宋亡国。
下面是摘自李亚平先生《帝国政界往事》中的一段话,我们不能忘却那段历史,如果真的从心底厌恶宋,那么请不要为此感动。
“在中国所有世代里,只有宋太祖赵匡胤,以至高无上的开国皇帝之尊,给自己的子孙留下了这样的誓约:一、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有罪加刑;二、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三、不加农田之赋。
誓约中,严重地警告说:子孙不得背弃上述誓言,否则是为不祥,将遭天谴。在五千年华夏文明史中,这是唯一一份出自皇帝之手的、带有人性光辉的誓约。其意图,在于约束自己的子孙不要作恶。据说,这块刻着誓约的石碑,置于太庙寝殿的夹室内,封闭甚严。新天子继位时,朝拜完太庙,必须礼启后,跪着默诵誓词。届时,只有一个不识字的内侍跟随,其他人只能远远恭候。因此,除了历任皇帝,没有人知道誓约的内容。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金国人为了搜罗战败赔款,将帝国皇宫宫门全部打开,人们才一睹其神秘容颜。据说,该石碑高约七、八尺,阔约四尺余。乃大宋帝国的祖宗家法,世世传承。想想汉高祖刘邦‘不要封异姓王’之类的誓约,想想我们听到的许多皇家‘祖宗家法’,想想帝国权势场上一阔脸就变、但凡得势就翻脸无情、对政敌必欲斩草除根而后快的狠毒,实在令人感慨系之。
坦率说,笔者沉溺于故纸堆的时日不算短了,每日和历史上的仁人志士、昏君奸臣、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之类相伴。很难有什么激荡起伏。奇怪的是,当读到赵匡胤的这份誓约时,竟然情不能自禁地潸然泪下。想想实在惆怅,即便是有这样一份誓约的约束,这个朝代还是酿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冤案。而且,就在出现了这样誓约之后的千百年漫长世代里,中国人绝大多数时日的生活甚至还远远不如出现这份誓约的当时。这才是中国人真正的惨痛所在。
在那个时代,中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开始应用指南针于航海,大规模应用火药;
在那个时代,世界最繁华最发达的十大城市里,大约至少有五个以上在中国;
在那个时代,帝国汝、定、钧、哥瓷器,从当时到现在,都是全世界的珍宝;
在那个时代,只有通过中国的贸易船队,世界才知道原来海船可以这样造,原来航海可以不迷航;那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在刀耕火种;许多欧洲的君主从生下来以后就再也没有洗过澡;穿上来自中国的丝绸,是他们崇高的荣耀;
在那个时代,我们已经有了许多私立大学;那时,我们最大一所私立大学的学生人数就已经几乎达到了一万人。让我们记住它的名字——白鹿洞书院。看看我们的教育现状,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感到惭愧:
在那个时代,曾经产生了比任何时代都多的一连串响亮名字,口口相传一千年,直到我们今天。他们肯定还会在我们的子孙那儿继续传下去。他们是:寇准、包公、杨家将、狄青、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苏东坡、司马光、秦观、黄庭坚、宗泽、李刚、岳飞、韩世忠、梁红玉、李清照、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还有及时雨宋公明、打虎武松、豹子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还有李师师,甚至还有秦桧——
我们是他们的子孙,我们的身上流淌着他们的鲜血。
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富裕、最发达的时代。
这就是最值得中国人骄傲,也最应该令中国人痛心——大宋帝国。“
其实在《大观二年》写作的过程中,除了我从史书中查来的资料之外,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亚平先生某些观点的影响,这使我能更加清晰和深入的认识及思考宋代很多事件背后潜藏的客观因素和环境。事实上,在读这本《帝国政界往事》之前,我很少将大宋称之为一个“帝国”,尽管它彻头彻尾的就是一个帝国,它有皇权,有军队,有臣民,有自己的政治制度和领土权。但是,它对我们来说似乎更偏向于一段时间的代表,更接近于一个用财富诗词和歌舞升平堆积起来社会空间。其实,千百年后,对于这个帝国,我们有必要开始重新的研究和剖析。至于这一方面,已是学者研究的范畴。
只是希望,我们生活在现在的人们,不要用偏颇的想法,以军事甚至只能说是暴力的强弱来评判一个帝国的得失。事实上,那只是现代人浮躁心理的一种体现。
如果我们发现,宋代的汉人即便遭受国破家亡的耻辱,也比现在的国人自信而骄傲;如果我们了解,即便是“羸弱”的南宋也是那个时代世界最发达的城市;如果我们知道,宋代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是历代最发达和完善的;如果我们明白,其实宋代的社会安定是直到如今同样令我们望其项背的……如果我们可以理解,太祖赵匡胤是怎么努力去准备用非武力和减少百姓伤亡的方式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我们就会感动于这个帝国平静而温柔外表下坚韧的底蕴。
这,自然也是我热爱它的一个原因。
·高干子弟赵棫的毛病·
赵棫为什么会失败?
如果我说是因为历史上没写他成功了,而是写了赵桓当了皇帝,所以我必须把他写失败,你信吗?
事实上,的确是这样的。但小说就是小说,要是说我为了拼凑这个结局强行让他失败,的确太不够意思了,太不认真了。所以,正正经经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是有答案的。可能每个人对他失败的看法不同,自然,想象的原因也就不同,于是这个答案也就成了非标准答案。
就像,有个读者说,赵佶——是个被皇权强暴的天子。他最后的苦难,源于那该死的皇权。
赞成的举手——肯定有不赞成的,但我觉得肯定都有理。
这种问题本来就主观。
言归正传:赵棫为什么会失败。
抛开历史结局看,赵棫的失败也许因为他的手太黑,杀了太多人的报应?也许是因为他太在乎气节?也许是因为他一时心软放走了周绾?也许是因为他还真不是完颜宗干的对手?
也许太多,但政变这种事大家都明白,千钧一发,功亏一篑的事情时有发生,赵棫失败,可能和他太过自信有关吧,这恰恰就秉承了他们赵家自开国以来最大的性格传统。也可以用某位读者的话说——这是高干子弟的通病。
·参考和尾语·
为了写这篇小说,我查了一些资料,主要参考书籍为:史料杂记类——《宋史》、《金史》、《靖康稗史笺证》、《靖康纪闻》、《东京梦华录》、《宣和遗事》等;现代人的历史杂文及叙事著作——《帝国政界往事》、《宋史演义》、《靖康奇耻》、《内闱—宋代的婚姻与妇女生活》等。再次感谢写作过程中给过我鼓励的读者!并且请关注我的新书《北域》,这部小说讲述了海陵王完颜亮一生的经历,从成长到篡位,从他身边的女人和朋友,到影响他的那些事件,直到最后他的皇位同样被篡夺,这些事情都将在《北域》里面讲述,希望能唤起人们对金史的兴趣。《北域》的上部“窃国者说”已经投入写作,在里面我仍然会讲述“圣芯”在金国的故事,还要一个重要角色是赵棫的长子“赵承允”。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