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梁启超谈佛 >

第14章

梁启超谈佛-第14章

小说: 梁启超谈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义熙十) 惠远结白莲社念佛    
    四一六 (义熙十二)法显归国    
    四一七 (玄始五)《大集》出(?)(谶译)    
    四一八 (义熙十四)《大般泥洹》三出(?)(法显译)    
    四二○ (宋永初元) 晋初《华严》出(佛驮译)    
    四三五 (宋元嘉十二)《楞伽》定本出(求那译)    
    四四六 (魏太平真君七)魏焚佛经,坑沙门    
    四五二 (魏兴安元)魏复佛法    
    五○○ (魏景明元)菩提流支至洛阳    
    五○四 (梁天监三)武帝集道俗二万人发愿皈佛法    
    五一一 (魏永平四)《十地论》出(流支译)    
    五一六 (魏熙平元)遣宋云、惠生求经于印度    
    五一九 (梁天监十八)慧皎著《高僧传》成    
    五二二 (魏正光三)惠生等赍经百七十部归    
    五二七 (梁大通元)达摩至建业    
    五五三 (梁承圣二)《大乘起信论》出(直谛译)    
    五六三 (陈天熹四)《摄大乘论》、《俱舍论》出(真谛译)    
    五七二 (周建德元)周废佛道二教    
    五七五 (陈太建七)智珝初入天台    
    五九四 (隋开皇十四)敕法经等撰《众经目录》    
    五九七 (开皇十七)智珝卒    
    六二四 (唐武德七)傅奕前七上书请废佛法,不报    
    六二八 (唐贞观二)玄奘适印度    
    六四五 (贞观十九)玄奘归国始译经,《显扬论》出    
    六四八 (贞观二十二)《瑜伽师地论》出    
    六五○ (永徽二)《俱舍论》再出    
    六五九 (显庆四)《大毗婆沙论》出、《成唯识论》出    
    六六三 (龙朔三)《大般若经》出(以上俱玄奘译)    
    六六四 (麟德元)玄奘卒    
    六七四 (上元元)惠能受衣钵于弘忍    
    六七六 (仪凤元)惠能在曹溪开演宗门    
    六八二 (永淳元)窥基卒    
    六九四 (武周证圣元)义净适印度    
    七○○ (武周久视元)唐译《华严》出(难陀译,法藏同译)    
    七○一 (武周大圣元)法藏始在长安讲新译《华严》    
    七○五 (唐神龙元)《佛顶首楞严》出(密帝、房融同译)    
    七一二 (先天元)惠能卒    
    七一四 (开元二)无畏至京师    
    七三○ (开元十八)智■撰《开元释教录》


佛教之初输入佛教之初输入(图)

    苦修佛像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苦修是释迦为修成佛道而经历的最重要的修行阶段。据说,他在经历漫长的苦修后,最终在菩提树下成佛。佛像形体枯瘦,筋骨突现,但在端庄中蕴含着自信与执着,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刚毅。    
    外来之佛教,曷为而能输入中国且为中国所大欢迎耶?输入以后,曷为能自成中国的佛教耶?此答案非求根柢于历史焉不可也。    
    今吾所首欲讨论者,第一为佛教最初输入年代之问题,第二为最初输入地之问题。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韩愈《论佛骨表》语),此二语殆成为二千年来公认之史实。吾人心目中,总以为后汉一代,佛教已粲然可观,乃参稽考证,而殊觉其不然。《后汉书•;西域传》论云:“至于佛道神化,兴自身毒。而二汉方志,莫有称焉……骞、超无闻者,岂其道闭往运,数开叔叶乎?”据此足证两汉时人,鲜有知佛。官书地志,一无所载。学者立言,绝未称引。王充者,后汉学者中学识最赅博而最富于批判精神之人也。其所著《论衡》对于当时社会流行之思想,无一不加以批判矫正,独于佛教,未尝一字论列。此即当时此教未行一有力之反证。故语佛教之初纪元,自当以汉末桓、灵以后为断。但前此史迹,于此间消息,固亦有可窥一二者。    
    其一,朱士行“经录”称:“秦始皇时,西域沙门室利防等十八人,赍佛经来咸阳,始皇投之于狱”(《历代三宝记》卷一引)。此经录本不甚可信。此种断片且传疑的史实,似无征引之价值,但最当注意者,秦始皇实与阿育王同时(秦始皇:西纪前二四六——二一○;阿育王:西纪前二六六——二三○)。阿育派遣宣教师二百五十六人于各地。其派在亚洲者,北至俄属土耳其斯坦,南至缅甸,仅有确证,且当时中印海路交通似已开(法人拉克伯里考据此事颇详)。然则育王所遣高僧或有至中国者,其事非不可能(佛门掌故称,育王起八万四千塔,其二在中国。此虽荒诞,然或是育王与中国有关系之一种暗示)。但藉曰有之,然既与当时被坑之儒同一命运,则可谓与我思想界没交涉也。    
    其二,鱼豢《魏略•;西戎传》云:“汉哀帝元寿元年,博士弟子秦景宪从大月氏王使伊存口受浮屠经”(《三国志》裴注引,《魏书•;释老志》祖述其说)。此事在历史上虽为孤证,然其时大月氏王丘就却,正征服■宾,而■宾实当时佛教极盛之地,则月氏使臣对于佛教有信仰,而我青年学子之怀抱新思想者,从而问业,亦意中事。但既无著述,亦无传授,则影响固不及于思想界耳。    
    其三,《后汉书•;楚王英传》云:“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永平八年,诏令天下死罪皆人缣赎。英……奉送缣帛,以赎愆罪。……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即优婆塞)、“桑门”(即沙门)’之盛馔,因以班示诸国。”此为正史中最古最真之佛教掌故,中国人信仰佛教见于载籍者,自当以英为首。然以帝子之尊(英为光武子),而服其教,则在社会中先已有相当之根柢可知。故教义输入,不得不溯源于西汉之季也。    
    其四,《后汉书•;襄楷传》载桓帝延熹九年楷上疏云:“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语见诸奏牍,必为事实无疑。帝王奉佛,盖自此始。此盖在永平百年后矣。    
    汉明之永平求法说,大略谓明帝感梦金人,遣使西域,赍还经像,创立寺宇。今藏中《四十二章经》,即当时所译。魏晋后之洛阳白马寺,即当时所建。甚者演为释道两教竞技剧谈,谓佛教缘此盛弘京邑。虽然,试稍用严正的史识一绳之,则兹事乃支离不可究诘。盖当时西域交通正中绝,使节往返,为事实上所不可能。即兹一端,则此段史迹,已根本不能成立。其所宗据之《四十二章经》,察其文体,案诸经录,皆可断为两晋间人作,绝非汉时所有。至于各书关于兹事所记载,其年月,其所遣之人,所历之地,所作之事,无一从同,而矛盾罅漏,随处发现。故以吾之武断,直谓汉明求法事,全属虚构。其源盖起于晋后释道阋争,道家捏造谰言,欲证成佛教之晚出;释家旋采彼说,展转附会,谋张吾军。两造皆乡曲不学之人,盲盲相引,其先后涂附之迹,历然可寻。治佛学史者,须先将此段伪掌故根本祓除,庶以察觉思想进展之路,不致歧谬也。


佛教之初输入附录一:汉明求法说辨伪(图)

    金刚曼陀罗 莫高窟第465窟 元金刚曼陀罗,曼陀罗主尊是大幅上乐金刚,男女双身,相互紧抱,勾腿交臂,嘴角相亲。脚下各踩一人,一仰一伏。    
    汉明求法说,最初见者为西晋王浮之《老子化胡经》。王浮盖一妖妄道士,造为老子出关西度流沙之说,指彼佛陀为老子弟子也。其书经六朝唐数次禁毁,稍有识者皆知其妄,独所造汉明求法说,反由佛教徒为之传播。洵一怪事也。其述此事概略云:    
    “永平七年甲子,星昼现于西方,明帝梦神人,因傅毅之对,知为胡王太子成佛之瑞应,即遣张骞等经三十六国至舍卫,值佛已涅磐,乃写其经,以永平十八年归。”    
    此种记载之荒谬,一望而知。莫如张骞姓名,盖以二百年前之人物,插入此剧本中,其固陋太可怜矣。但尤有极强之反证,为世人所罕注意者,则西域交通之历史也。考《后汉书•;西域传》云:    
    “王莽篡位,贬易王侯。由是西域怨叛,与中国遂绝,并复役属匈奴。……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遂通西域,……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此记西域通绝年岁,谨严详明。永平七年,正西域受胁匈奴、构乱猖獗之时,下距十六年之复通且十岁,安能有遣使经三十六国入印度之时。其不学杜撰,正与攀引张骞同一愚谬耳。即此一反证,而汉明求法说,已根本推翻,无复成立之余地。    
    然则王浮曷为造此说耶?彼不外欲证成其佛陀为老子后学之说。因佛经中言佛出世、成道、涅磐、皆有六种震动等瑞应,因谓恒星昼现,为佛成道之象,强派佛陀为汉明帝时人耳。故又言汉使至而佛已涅磐也。然则彼又曷为必托诸明帝耶?则永平八年赐楚王英之诏书,为其作伪取资之动机,殆可断言。盖此诏书,必为当时佛教徒所最乐称道。因此不知不觉间,将汉明帝与佛教生出关系,伪造故实者,遂因而托之,殊不思彼诏书中,“浮屠”、“伊蒲塞”、“桑门”等新名词已累累满纸,岂待闻傅毅之对而始知世间有所谓佛耶!    
    其次,踵述此说者,为东晋初年石虎著作郎王度奏议,有“汉明感梦,初传其道”二语(见《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又次,则袁宏《后汉纪》(卷十)云:    
    “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日月光,……而问其道,遂于中国图其形像。”    
    其言皆极简单,不过姑沿俗说而已。又次,则《四十二章经序》记此事渐铺张扩大矣。此序见梁僧祐《出三藏记》卷六,注云“未详作者”。然《四十二章经》,实吴晋人伪作(详下)。其序又当在经后,殆出东晋无疑。序云: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有通人傅毅曰:臣闻天竺有得道者,号曰佛……殆将其神也。于是上悟,即遣使者张骞、羽林中郎将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十二人,至大月氏国写取佛经《四十二章》,在十四石函中。”    
    此序当注意者,则于“使者张骞”外,添出秦景、王遵等十二人,又所写经有《四十二章》之目。奉使之地,乃易印度为月氏,殆作此序者较博雅,知张骞仅曾到月氏,未到印度,故毅然矫正前失耶。秦景之名,盖影射受经伊存之博士弟子秦景宪而漏却一字。又误记其官,而别造一博士弟子名王遵者,实则羽林中郎将,汉家并无此官名也。    
    复次,踵此序而增饰之者,则《牟子理惑论》也。此论见《弘明集》卷一,旧题汉牟融撰,实则东晋刘宋间人伪作。(详下)其叙此事,前半全同《四十二章经序》,惟改秦景官名羽林郎中耳。然此官亦非汉所有也。下半则内容更加扩大。其文云:    
    “……于大月支写佛经四十二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