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5311-幸福投资333 >

第2章

5311-幸福投资333-第2章

小说: 5311-幸福投资333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而得到赞赏,也得到工作的机会。


投资自己你是孔雀还是猫头鹰?

    知名国际企业的CEO几乎都是做业务出身,反而做研究出身的人在职场升迁时遭遇的瓶颈比较多。    
    你是孔雀还是猫头鹰?一段在美国求学时的往事,成为影响我后来跨入业务领域的关键。当年我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念书时;学校为学生进行性向测验,并将人分为五大类动物,包括猫头鹰、孔雀等,各自代表不同的人格特质,我的测验结果是孔雀,喜欢表演,适合业务、外交的工作。当时指导教授跟我说:“哇!太难得了,你是东方人里面少见的孔雀喔!要好好把握机会表现。”因为他曾经看过一项数据报告,美国人当中大约是100人会出现25人是孔雀,比例是四分之一;东方人则是每100人只有2。5人是孔雀,原因是民族性格比较内向保守。    
    投身业务的竞争优势    
    任何一个产业或是事业,大致都可分为研究、开发、业务三个部门。我在基金管理公司任职时;刚开始是研究员,但是我认为研究开发这方面不管如何出类拔萃,恐怕也很难超越JP摩根、花旗银行等华尔街里面那些世界顶尖的金融好手,一旦经济全球化,很容易就被淘汰出局。相反的,业务开发才是本土人才的战场,唯有亲近当地市场、文化的人,才能拥有最佳优势,将来金融市场开放,外商反而需要依赖了解市场的人才,做为深入市场、推动业务的助力。    
    过去台湾的基金市场是封闭的,根本不需要公开对外招募基金,基金公司也不需要对外跑业务。但是当时适逢证券基金开放的阶段,从原本台湾仅有的4家,一下子成长到16家。当时的中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为了应对竞争对手,决定培养业务人才。看准业务这个领域的潜在价值,在公司对内宣布新的发展策略时,长官因为我平日表达能力还不错,询问有没有做业务的意愿,这刚好符合我对未来企业趋势的看法,于是我便自告奋勇,开始担任起培养公司业务大军的职位。    
    虽说母亲带给我的人格特质和个性适合做业务,但是我的学历背景在外人眼中却是适合当基金经理,这让我陷入矛盾挣扎的两难。还记得当年犹豫要不要下台湾中南部跑业务时,一位台大国贸系的学姐,现在英商怡富东方基金的经理人吴淑婷,她告诉我:“你的个性非常适合接触人,过去受的训练却是财务方面,所以会面临挣扎犹豫。但是放眼看去,知名国际企业的CEO几乎都是业务出身,反而是研究出身的人在职场升迁时遭遇的瓶颈比较多。”这个观念说服我接受挑战,凭着对自我的信念和勇气,在众人跌破镜片的惊讶声中选择转战业务。    
    【遇到丁学文之前的周玉琴……】    
    1992台湾政治大学广播电视学系毕业;当年夏天即飞往纽约市。    
    纽约市很大但却找不到工作。    
    最后;终于找到学以致用的工作并从广播开始,任职一家华文社区电台。    
    19938月起就读于NYU(纽约大学)。    
    第一学期白天上班晚上上课通通全天班。    
    第二学期广播工作改为半天。    
    1995一年半后终于毕业。    
    广播生涯结束转往电视发展。    
    任职香港传讯电视(中天电视前身)纽约新闻中心编译/记者。


投资自己正面思考的自信人生

    人一旦放松,想开一点,心情和视野自然开阔,机会就来了。    
    近几年台湾失业人口逐年攀升,每天报纸新闻总不免将不景气、失业率等挂在嘴边。有人因为面临失业,被困境打倒;也有人在不景气中创造惊人的业绩,如何描绘人生的景象,全在一念之间。    
    曾经,我也是等待就业的一分子,面对恐惧和挫折,选择正面思考的道路,让我走过生命的低潮。    
    飞向未知的美国梦    
    因为家人的缘故,当年我在大学毕业时就打算直接移民到美国定居,虽然学校还没有申请妥当,但是自认英文还可以、托福成绩不差的我,就这样背着行囊出发到美国投靠姐姐。到了美国的第一件事就是翻报纸,从纽约时报求职栏开始求职找工作。只是密密麻麻的小广告,一路看下来竟然没有适合自己的工作。    
    回想不久前,我还自信满满,以为自己好歹也是堂堂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何难之有?说什么也不可能去应征餐馆端盘子,起码要找个坐办公室的差事吧!但是就算在种族歧视不严重的华人社区,我也面临工作要考执照的困境,像是地产执照、会计执照之类的。传播出身的我因为不懂财经,这方面的工作完全做不来;另一方面刚到美国,连电视台有几家都搞不清楚,更不可能有机会应征到电视台工作。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类似公关广告的工作,打电话去一问,才发现原来要做业务行销,虽然对方表示可以试试看,但是我心想在纽约人生地不熟,没人脉又没经验,实在跨不过这个门槛,最后只好作罢。这才突然惊觉到“踏上异地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容易”。    
    记得当时我一个人坐着纽约地铁,眼前不时出现一些来自中国城的华人脸孔,男男女女、有老有少,有些穿着白袜加高跟鞋,打扮显得突兀滑稽。但是相同的是,每个人都是眉头微蹙,带着一种难言的苦。一时之间,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10年前的华语片,片名是「华人移民辛酸史」,自己则跟周围这些怀抱着美国梦的华人一样,对未来有种茫然不知的恐惧和忧虑。    
    克服恐惧,建立自信    
    表面上,我还是故作潇洒地每天四处闲晃,其实内心苦闷、恐惧交杂,担心自己待不下去,也怕辜负家人对我的期望。但是尽管工作没着落,我也不让自己闲着没事,每天认真看美国的报纸,一方面磨练英文,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会更了解纽约这个城市,甚至连过期的杂志都不放过。我相信“恐惧是来自于无知”,因为不了解这个国家、这个城市,还有这里的人,所以心里会有所恐惧,所以我让自己像海绵一样努力吸收信息,试着打入当地的生活圈,就连在家看电视也是全神贯注,有时候还边看边做笔记。    
    慢慢地沉淀思绪之后,我将心态做了些调整,首先降低求职的标准,只希望能有个稳定收入的工作就行了。同时放松心情到处走,结果发现纽约不少好玩的地方,后来这些玩乐的经验在工作上,也成为我日后做节目以及和美国朋友聊天最好的话题。谁说人在困境中,就应该每天愁眉苦脸怨天尤人;相反,应该要为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多方面地增加实力。与其整天窝在家里翻报纸找工作,我选择走出去多了解这个城市和国家。每天搭地铁到处走的结果,让我见识到了许多纽约客可能都不知道的趣事轶闻,不但增加不少和人聊天的话题,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让我能够很快地融入纽约生活。    
    说也奇怪,人一旦放松,想开一点,心情和视野自然开阔,机会就来了。就这样,甫踏上异国的浮躁心情,经过几个月边玩边找工作的充实生活,我也逐渐建立对未来的自信,一份华人社区电台广播的工作,正式开启了我的媒体生涯。


投资自己选择一份有兴趣的工作

    谁说钱少的工作就一定苦?做一份有兴趣的工作,能够从中发挥专业,我认为比什么都重要。    
    “钱多、事少、离家近”是不少年轻朋友的梦幻求职条件,除了考量薪水高低、学以致用,鲜有人把兴趣放在第一位。我倒是认为有时候兴趣反而是能够把工作做好的关键。虽然说职场生存,谁不希望薪水愈来愈高、职位愈往上爬愈好,但是如果对这份工作缺乏兴趣,就算勉强自己做一阵子,也容易因为碰到瓶颈而轻易放弃。很多人换来换去,最后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也有人始终无法乐在工作,因为他对自己的工作原本就毫无热情和兴趣。    
    第一份电台的工作    
    刚到美国时,我跟许多移民一样,求职过程先不要求工作是不是能够学以致用、兴趣相投,只希望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也不会刻意从媒体堆找工作,除了不希望把求职的路弄窄,心想如果可以尝试其他不一样的职务,也是不错的机会。    
    只是内心对于媒体仍然抱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所以看见相关的工作机会,难免多几分注意。最后透过求职栏发现一家华人社区广播电台正在征人,很幸运地,我以临时约聘人员的名义获得试用。现在回想起来,恐怕那是我这辈子薪水最少的阶段,却是一生中相当过瘾的一段历程。在小小的播音间,我觉得自己已经利用声音的穿透力,完成各种讯息的传播。    
    因为当时每天面对的听众,分别是来自台湾、大陆,甚至香港等地,我在节目中与美国东西两岸的华人同胞进行空中交流。除了英文还要讲中文、甚至是福建话,有时候现场LIVE,对方叽叽喳喳讲广东话,我却只会讲一句“适听不适拱”(会听不会讲)。训练到后来,我的广东话程度突飞猛进,不但可以用广东话跟人家聊天,就连福建话也熟练不少。现场live状况百出,虽然闹了不少笑话,但是无形之中也奠定我后来在新闻联机时的临场反应能力以及在主播台上的镇定功夫,甚至曾创下大地震时独撑5小时的强人纪录呢。    
    兴趣是工作的动力    
    在那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电台里面,常常得要一人身兼数职,换作别人可能会叫苦连天,觉得自己被老板剥削。但是我却兴趣高昂,一会儿当新闻播报员,出门采访,一下子做新闻实时翻译,甚至制作音乐节目,当LIVE节目的DJ……,我发现原来自己什么事情都能做,哇!简直是太棒了!谁说钱少的工作就一定苦?做一份有兴趣的工作,能够从中发挥专业特长,我认为比什么都重要。    
    有句话说傻人有傻福,我这种乐在工作的傻劲,不但累积不少听众支持,也获得老板的赏识。不但从临时约聘转为正职,薪水也拿得比其他员工优渥。当时普通的电台员工时薪6块多美金,我却得到8块半美元的礼遇,理由是老板认为:“台湾来的,资质果然不一样,很优秀!”算一算这份全职工作,每个月收入将近2000块美金,差不多等于是台币6万多块钱!    
    人生的际遇难测    
    这番际遇,对一个台湾来的大学毕业生而言,已经是让人心满意足了。加上工作的地点在纽约曼哈顿世贸中心附近,工作之余还可以娱乐逛街。虽然不是过着美国影片里面的上班女郎生活,在憧憬的曼哈顿大楼工作,但是我总是“安慰”自己“虽不中亦不远矣”,至少距离摩天大楼不远嘛!回台湾之后,碰到“9?11”恐怖攻击事件时,我不免想起当年纽约生活的点滴往事,当时在世贸中心附近也曾经发生过一起爆炸案,正在附近上班的我都可以感受到威力。所以后来在新闻中看见矗立的世贸大楼倒塌的画面,我便不禁全身冒冷汗,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回台湾发展的话,时间倒退几年,“9?11”事件发生时间的8点10分,我正好经过该处地铁换车,恐怕也难逃一劫。    
    所以现在偶尔有人还会好奇,当年我为什么放弃好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