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朝歌狂飙-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文化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的谭力夫,虽然其大字报是针对北工大校内情况而言的,但他提出的问题
却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所以谭力夫的讲话在几天之内就风靡了全北京的大中学校,引发了大中学生对“血统论”思潮和
“文化大革命”的方向问题新的一轮争论。
谭力夫讲话在北京各大中学校都有人用红纸转抄,在北京许多重要的道路旁也都有复制件,但遭到了许多红卫兵派
别的反对。9 月13日,北师大“井冈山战斗团”贴出的致北师大校文革筹委会的信中,公开称谭的讲话是“反对毛泽东
思想的大毒草”,应当立即收回。9 月15日,以北师大“井冈山”、北工大“东方红”等十几所高校的“少数派”组织
成立了“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捍卫毛泽东思想、捍卫' 十六条' 联络委员会”(简称“联委会”),并先后于9 月26日、
10月4 日、10月8 日连续三次召开批判谭力夫《发言》的大会。“联委会”还在先后三次向全国红卫兵和革命师生发出
公开信,以“肃清”谭力夫《发言》的“流毒”。
一些红卫兵们认为,谭力夫的讲话给他们在学校里批斗非“红五类”出身的人提供了理论依据。许多高干子弟认为,
谭说出了红五类的心里话,“是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典范”,“是精神原子弹”,“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
在随后而来的一段时间里,“红外围' 、”黑五类“出身的学生被红卫兵集中在一起学习。上厕所都要向”看守
“请假。出身工农的学生接近了出身非”红五类“的学生,就被指责为”划不清界限“,出身非”红五类“的学生则被
扣上”企图拉工农子弟下水“的罪名。非”红五类“学生相互接触多了,被斥为想搞”阴谋“。饭吃少了说是”抗拒改
造“,吃多了又说是”对粮食的政策不满“。写检查说是蒙混过关,不写又说是”消极对抗“。念语录声音低被说成是”
没有感情“,声音高又被指责为”出风头“。清华附中红卫兵甚至不允许非”红五类“学生戴毛泽东像章。北农大附中
红卫兵则不允许”黑五类“分子参加重大的政治活动,这些学生的选举权也被剥夺。
谭力夫讲话后不久,正值北京学生下乡帮助农民秋收劳动。这次劳动就成了谭力夫“对黑七类子女要七斗、八斗、
斗得背叛了家庭,然后才可能团结”言论的实验。非“红五类”出身的人被编为一组,由红卫兵带队。带队者每天用皮
鞭吆喝他们,用最龌龊的语言辱骂他们,让他们干最重的活,非“红五类”没有戴毛泽东像章。唱语录歌曲、读语录的
权利。
谭力夫的讲话在外地影响也很大。它一经发表,便被北京市各校红卫兵用电话、电报、信件邮递到全国各地。很多
面临被打倒的省、市负责人都认为“讲话”很好。一些地方竟还编印了《力夫语录》、力夫同志论什么什么。福建省就
复制了几十万份“讲话”下发工厂、农村,有的单位规定每天学习讨论4 个半小时的“讲话”。不少学生对谭力夫“讲
话”佩服得五体投地,以至于纷纷改名叫“力夫”。仅福州师院附中,就有5 个学生改叫“力夫”的名字。
谭力夫的讲话流传很广,受到了许多人的欢迎,也遭到了中央文革小组和造反派的反对。1966年10月16日,陈伯达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歪曲谭力夫的观点,指责谭力夫是“血统论”的倡导者和“鬼见愁”对联的发明人,使之后来遭到残
酷迫害。
红卫兵组织分裂成相互对立的几大派别
整个红卫兵运动期间,在被红卫兵广为传抄的为数众多的讲话、记录稿的作者中,唯一不是政治领导人、没有特殊
身份的人就是谭力夫!
骄傲得不可一世的红卫兵何以竟甘拜于一个同龄人的脚下呢?
在红卫兵运动时期,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使人享有人格与尊严,万分自豪地成为政治的宠儿,
也可以使其像垃圾一样,被扫到不为人齿的角落。
红卫兵组织刚刚出现时,他们的成员主要是由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工人和贫下中农出身的子女组成,
这就是所谓的。红五类“。
随着运动的深入,北航附中红卫兵打出了“鬼见愁”的对联,他们以出身好坏作为吸收成员的标准,决定批斗对象,
使红卫兵组织很快就分裂成相互对立的几大派别。
“血统论”思潮导致红卫兵开始对自己同学进行以血统为准则的“划分”。
当时的大中学校内,有“红五类”、“红外围”、“黑五类”、“黑七类”等几个等级。“红五类”在红卫兵组织
中被认为是最为高贵的出身,他们政治地位高,在红卫兵组织中占有主导地位。“红外围”是“红五类”以外诸如家庭
出身教师、店员、中农、下中农、市民等的子女,他们被认为是经过改造后可以团结的对象,地位比“红五类”、低而
比“黑五类”高得多,视表现好坏可以加入红卫兵组织,也叫“麻五类”。“黑五类”是指家庭出身和亲属中有人出身
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和右派的子女。他们是地位最低的一类,是红卫兵专政、批斗、役使的对象,一般
来说,是不允许加入红卫兵组织的。“黑七类”则是“黑五类”再加上家庭出身或亲属中有人是“走资派' 和”资本家
“的子女。他们的地位和”黑五类“相似。
在许多红卫兵组织内部,也有一定的等级划分。一般是按照出身不同、父亲职务的高低来确定佩带不同质地的“红
卫兵”臂章。袖章的质量分呢、绒、绸、缎、布五种,尺寸也各有不同。
由于人民军队是国家的基石、党的支柱,由于长期以来把军队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军装在当时的确是一种高
贵和尊严的象征。当毛泽东在八一八接见百万红卫兵时,令人惊异地穿上了解放军的军装后,军装的价值就更非同寻常
了。毛泽东对红卫兵袖章的接受,即是对红卫兵行动的支持,红卫兵袖章也成为了青年学生最时髦的装饰物。
八一八之后,红卫兵们都开始穿军装。为了表示红卫兵的高贵血统历久弥远,许多红卫兵把父兄洗得发白的旧军装
拿出来穿上,再配以“红卫兵”臂章,一时间竟成为最受青年人青睐的“时装”。
这些尚未发育完全的青少年穿上宽大而不合体的军装,腰间紧束上一条宽皮带,有些人甚至还登上一双重重的黑皮
靴,说话动辄以“老子”自居,对“黑七类”和其他批判对象则常以“小子”、“狗崽子”、“混蛋”等蔑称相待。
傲慢的神态,粗鲁的语言,加上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架势,活脱脱一副流氓无产者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
们认为自己是当然的“红色接班人”。这“红”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天生的高贵。
“红五类”对于“黑七类”的歧视、批斗是司空见惯的了。每次开会,“黑七类”不能和“红五类”、“红外围”
坐在一起,只能单独列队。而分裂成几派的红卫兵常常有自相矛盾的命令,搞得“黑七类”们无所适从。
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中学红卫兵对“黑五类”出身的学生有5 条禁令:
1。不允许学毛著和毛主席语录(他们认为这些人只能越学越反动)。
2。交出自行车和手表。
3。降低工资到最低生活水平(12元以下),能活命就行。
4。只许吃窝窝头,不许吃菜。
5。禁闭劳动。
1966年8 月26日,北京农业大学附中“红旗”红卫兵把131 名“狗崽子”所带的毛选和《毛主席语录》全部抢去,
并对他们施以毒打。皮鞭抽,棍子打,皮鞋踩,剪阴阳头,侮辱女学生,他们一边打一边说:“叫你们这帮狗崽子尝尝
无产阶级的火药味”,“毛主席跟我们说的‘要武嘛!’”
这就是北农大附中八二六事件。
许多学校都规定:学校的笔墨纸张“狗崽子”一律不准用。“红五类”可以全天外出串连,其他一般出身的学生在
下午5 点至7 点才可以串连:“黑七类”不准出校门,8 月20日中午,北京女二中曾贴出过“只许左派造反,不许右派
翻天,非红五类不许出门”的通令。
“黑七类”表现积极的,常被红卫兵们取笑为“白乌鸦”。
以后,这种以血统划分等级、阶层的作法,由红卫兵推广并蔓延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一时间,出身好坏似乎成了衡
量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上汽车、火车要报出身,去医院看病要报出身,“出身不好”的人常有被拒之门外的危险。
“血统论”思想造就了红卫兵的心理优越感,也给了他们一种似乎可以用来“纯洁”社会的斗争模式。他们以父母
“高贵的血统”而自豪,也为他们所处的时代和肩负的重大责任而激发他们以“血统”划分贵贱、“纯洁”社会,也在
这种以血统为核心的等级观念的支配下思维和行动。
1966年8 月19日,北京师院附中红卫兵在给毛泽东的决心书中这样写道:“革命的家谱就是要通过' 革命' 二字续
下去的。我们接过革命先辈的红旗,就要像他们一样,紧跟毛主席,永远闹革命,把革命的家谱永远续下去……锻炼成
文武双全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老红卫兵的领袖人物几乎是清一色的干部子女
由于血统的不同,在红卫兵组织中造就了两个在各方面都有分歧的派别——老红卫兵和造反派。
“文化大革命”是从文化教育界打开突破口的。“文革”前夕,毛泽东多次指责教育界。1964年、1965年,毛泽东
对毛远新、王海蓉说:“阶级斗争是你们的一门主课”,“学校应该允许学生造反。回过头造反!”1966年5 月,他又
说:“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这讲话实际上是向青
年学生发出了造反的动员令。
毛泽东的指示并没有立即全文公布,其精神却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渠道传达传播到学生中间,小道消息往往比报刊
和学校领导的报告更迅速更准确。而干部子女消息灵通,反应格外强烈。在酝酿对教育界的批判中,形成了激进的政治
小群体。1966年5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进行“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这些学生闻风而动,激进的学生群体
演变为红卫兵组织。
“修正主义统治学校多少年了,现在不反,更待何时?”红卫兵在第一篇论述造反精神的大字报中,揭示了他们造
反的直接目标。他们认为,进行“文化大革命”,必须有一支敢于造修正主义的反。捍卫红色江山的阶级队伍,以往听
命于学校领导的共青团难以担当此任,必须重新组织一支阶级队伍。这支“看成分”的、由“红五类”(工人、贫下中
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子女组成的阶级队伍就是红卫兵。
7 、8 月间,关于对联的辩论唤起了许多“红五类”子女的优越感,动员他们站到了红卫兵的旗帜下,俨然成为红
卫兵的组织原则,红卫兵带着血统论的胎记风靡北京,驰骋全国。以后,成立早些的红卫兵,特别是1966年8 月18日毛
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