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2-像李敖一样幽默-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高。若法文Sourire英文Ballyhoo之类,简直有许多‘不堪入目’的文字。)在狭义上,幽默是与郁剔,讥讽,揶揄区别的。⋯;⋯;最上乘的幽默,自然表示‘心灵的光辉与智慧的丰富⋯;⋯;”(《论幽默》)
原来幽默有这么的名目,为什么林语堂只让我们看见了“闲适”和“性灵”,虽然我们知道这也是好东西,而且李敖也能在这个“名目”鼓捣出名堂,或谐行录,或智慧书,我们会在接下去的章节,细细说来。林语堂的话还没完,到了20世纪70年代,他干脆说了,“有时我们把幽默和机智混为一谈。或者甚至把它混淆为对别人的嘲笑和轻蔑。实际发自这种恶意的态度,应称之谓嘲谑和讥讽。嘲谑和讥讽是伤害人的,它像严冬刮面的冷风。幽默则如从天而降的温润细雨,将我们孕育在一种人与人之间友情的愉快与安适的气氛中。它犹如潺潺溪流或者照映在碧绿如茵的草地上的阳光。嘲谑和讥讽损伤感情,辄使对方感到尴尬不快而使旁观者觉得可笑。幽默是轻轻地挑逗人的情绪,像搔痒一样。搔痒是人生一大乐趣,搔痒会感觉到说不出的舒服,有时真是爽快极了,爽快得使你不自觉的搔个不休。那犹如最好的幽默之特性。它像是星星火花般的闪耀,然而却又遍处弥漫着舒爽的气息,使你无法将你的指头按在某一行文字上指出那是它的所在,你只觉得舒爽,但却不知道在那里以及为什么舒服,而只希望作者一直继续下去。”(《论东西方文化的幽默》)既然是“搔痒痒”,而且只能是“搔痒痒”,还要幽默这劳什子做啥?!
第四章 李敖似林语堂,但没有林语堂雅驯混进幽默家行列的“坏小子”(2)
所以李敖别一厢情愿地让林语堂做宗师,在中国的幽默家的行列中,李敖注定是坏小子,李敖的幽默要不走寻常路了。
在《高等教育的一面怪现状》中,李敖直指他的沈教授是“败坏学风的真正罪人”,这还算厚道了,接着的《论“占着茅坑不拉屎”》就没这么恕道了。他说:“一个人提着裤子上茅房,蹲在茅坑上,占着茅坑,当然要拉屎,不管是干屎稀屎黄屎黑屎,他总该拉。他头脑没用处,思想已发臭,但是大便有用处,而且愈臭愈好。大便可以做肥料,可是他占着茅坑,却居然死皮赖脸,硬不拉屎。他不拉一大堆,反倒说了一大堆,推脱什么没吃饱、闹胃病、生痔疮或便秘之类,其实都不能成为赖着不拉的理由,更不能以他死后捐尸体作解剖或肥料的巧机,做他生前霸占茅坑自己不拉也不让别人拉的借口。”在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台湾尚未“全盘西化”,当然无法容忍李敖的“目无尊长”。
对这场由中西文化论争纠缠到教育体制的批判的风波,王棠仪在1979年6月的《大学杂志》发表的《文化顽童•;李敖》之文中上说:“李敖是沉闷的世局、动荡的社会、文化的阻滞、思想的闭塞、人心的苦闷⋯;⋯;许许多多的因素下所孕育出来的‘产物’。他象征着知识青年的反动、冲撞和狂热,而这一些似乎只是为文化落后而发的。如果我们有所不满,只能怨我们这一代太不争气,或者上一代没有努力,没有为青年画出一个可以遨游的天地,圈子缩得愈小,活动的范围愈狭,各式各样的反抗,就算是怪现象吧,也就愈多。李敖,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个综合性的另一个不满表现而已。作为一个青年人,一个旁观者,对于所谓‘李敖问题’,雅不愿见人施予太大的压力。多少怪现象,我们都容纳了,一个吵吵闹闹的‘孩子’,容纳不了?我们面对的敌人,有那么多唬人的玩意儿,尚且无所畏怯,区区李敖,一怪物耳,何足道哉?”
至于“不堪入目”,这大概已经成为李敖的标记了。李敖的笔习惯于直指“下三路”,猥亵与庄严共生共栖。“正人君子”如果见不得猥亵,其中的幽默感自然也知音难觅。由于这东西离林语堂的幽默已一去千里,我们还是先引述两段。
中国古书《笑林广记》中有“公直老人”一则,原文说:“妻妾争风,夫又倦于房事,乃曰:‘我若就哪个只说我偏爱,今夜待我仰卧在床,看你们造化。此物向谁,就去与她干事。’妻妾无言,各将阳物摸弄,一时兴起,坚若桅杆。夫大笑曰:‘你两个扶持它起来做了公直老人,不肯徇私,我也没法。’”这个笑话,使我想到这种“公直老人”的态度,其实正是办报者应有的态度。把报办得不肯徇私,一如鸡巴之不右倾不左袒,到了这种地步,才算真火候。(《办报要如鸡巴中正》)
应该说以林语堂的睿智不可能看不到“广义的幽默”的可爱之处的。事实上,幽默在林语堂的法眼之下还是洞悉了幽默的多重性的。他就曾经敏锐地指出:
此种幽默的滑稽性质结果削弱了中国人办事的严肃态度,上自最重大的政治改革运动,下至微末的葬狗典礼。中国的丧葬仪式,其滑稽性是以雄视全球。
第四章 李敖似林语堂,但没有林语堂雅驯混进幽默家行列的“坏小子”(3)
数年前,国民政府根据中央党部之建议,有一条命令禁止政府各部会在上海租界区内设立办事处,倘真欲实行这条命令,于各部长殊感不便,他们在上海置有公馆,又得敲碎许多人的饭碗。南京各部长既不公然反抗中央之命令,亦不呈请重新考虑,或老老实实申述其不便和不可实行之理由。⋯;⋯;不意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巧妙别致的办法。就把驻沪办事处的招牌换了一块,叫“贸易管理局”,每块招牌的花费只需二十大洋,结果使得没有人被敲破饭碗,也没有人失面子。这个玩意儿不但欢喜了各部长,抑且欢喜了颁布这条命令的南京中枢当局。吾们的各部长是大幽默家。(《吾国吾民》)
幽默也会粉饰太平,成为丑恶时代的遮羞布,幽默也会满口污言秽语,撕破丑恶时代的假面。李敖不只是会幽默的绅士,他还是“皇帝的新装”中童言无忌的孩子。那我们大可放下一本正经的面孔,像董桥说的:陪李敖玩玩。
董桥在文中是这样说的——
有人说,年轻时没有信过马克思主义等于没有年轻过。
我们在台湾的那年月,人人都看《文星》,信李敖,因为我们年轻。李敖夸口说:“中国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李敖、李敖、李敖!”他狂妄得教人大开眼界。可是,他的文章是好的;他的学问是好的;他真的读好多好多书,比他骂过的人多得多。
李敖坐过蒋家的牢;娶过胡茵梦;主持过一千辑的电视节目《笑傲江湖》;捐过钱给章孝慈;拍卖过藏品为慰安妇筹款。这些都是其他候选人没有的经历。
记者说,今天已经有人喊你李总统好,你当了一天的李总统,滋味如何?李敖说:“过去恺撒大帝打胜仗回来,有个算命的告诉他,当心三月十五日!到了三月十五日,恺撒大帝要进去国会前,又碰到这个算命的。恺撒笑说,今天就是三月十五日,你算命不灵;算命的说:今天还没过去!结果恺撒一进去就给杀掉了。所以今天还没过去。”趁今天还没过去,陪李敖玩玩。
记得在“文星”时,陶运猷写了一幅中堂送李敖,其中有一句说他“敢违世俗表天真”。李敖认为陶氏这句诗写得很传神,“表天真”并不是装小孩、显幼稚,而是真正基于真知和真诚的率性表述,这种表述容或夸大,但非扯谎,也非虚伪,反倒非常“性格巨星”。正因为雅好此道,所以人物中李敖偏好“性格巨星”式,像东方朔,像李贽,像金圣叹,像汪中、像狄阿杰尼斯(Diogenes)、像伏尔泰、像斯威夫特(Swift)、像萧伯纳、像巴顿将军(Gen。Georgepatton),喜欢他们的锋利和那股表现锋利的激情。
=TXT版本编辑制作TurboZV,更新消息请访问 turboz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