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隋末逐鹿记 >

第289章

隋末逐鹿记-第289章

小说: 隋末逐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何三闲谈一番之后,勉励了他一句,然后在何三感激涕零的目光中,高畅带着一干人等离开了,往另一个区域行去。

整个铁厂的工作区间分为许多区域,有高畅已经巡视过的煤矿部,炼铁部,已经正在巡视的制造部,制造部又分武器部和民用部,民用部打造的是铁犁,菜刀,铁锅等老百姓常用的物品,现在,高畅领地内到处都在开荒垦地,收拢流民,建造农庄,所以需要大量的常用的铁器制品,不过,现在民用部已经暂停打造民用铁器了,而转做打造武器。

待春耕完毕之后,高畅就要对北边用兵了,需要大量的武器,甲胄,所以,现在全铁厂都以生产武器和铠甲为先,日以继夜地打造各种军需品,然后通过马车运出山去,保存在军械库内,高畅之所以在百忙之中还要抽出时间来铁厂巡查,就是为了了解铁厂的生产,看能否供应大军所用。

河北的铜铁矿和煤矿并不太多,至少在高畅的记忆中找不出多少大型矿产来,还好以现在的工艺和科技力量,眼前这个小小的铜铁矿已经足够开发了。

总的说来,矿产的资源还是欠缺啊!

待得打下幽州后,解除了后顾之忧,就该东向攻打渤海等郡了,貌似山东盛产铁矿和煤矿,从汉晋以来就在开发了。

最终,高畅并没有巡视完整个铁厂,也没有继续进行自己的作秀,陪同他的监察司人员收到了乐寿的急报,令他不得不中断巡视,火速返回乐寿。

临走之前,高畅召集铁厂的管事,让他们务必加强监管,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力完成工作任务,完成军队的订单,而铁厂的驻军则务必加强警戒,做好安全工作,万不能麻痹大意,给敌人可趁之机。

随后,在一番歌功颂德的声音中,在一串万民敬仰的目光内,高畅带着亲卫队驱马离开了铁厂。

第七十二章 风波欲起

畅之所以结束巡视回到乐寿,乃是因为北边出了一点州罗艺集重兵于边境,不时派出小股游骑潜入上谷,与驻守上谷的苏定方部的斥候小队发生小规模的冲突,看样子,罗艺极有可能在高畅率军北伐之前南下。

对高畅来说,现在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期。

现在正是春耕时期,青壮年大多在田里干活,若是强征民夫入伍,对整个春耕将会造成莫大的伤害,若是没有耕种,日后自然没有收成,以后,大军若是要想再度作战,也就会缺乏钱粮供应,这一点对才立国不久的夏国是难以承受的伤害。

若是庶民全都饿着肚子,就算你把神教吹嘘得再是天花乱坠恐怕也不会有人相信,那时,他们自然会舍弃高畅别去,对老百姓来说,只是想要活下去而已!只要能活下去,才不理会骑在他们头上的那人是谁。

除了这一点,还有一个原因使高畅不想在这个时候开战。

这是因为他在准备整军,彻底完成军队的构造,以便军队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大业服务,而现阶段的军队构造并不符合他的要求。

现在,不包括那些预备役民兵,高畅军的总兵力一共有十万人,其中,他的嫡系兵力有五万多人,董康买,曹旦,刘雅,高雅贤等将领一共拥兵四万余人。

在高畅军中当兵,福利非常好,每月不但会发布匹,粮食等实物为军饷,有时还会发放铜钱,并且,只要是军人,他家中的田赋就会被免去几分,若是战死在沙场,他的家人不仅会得到抚恤金,田赋还会全免,直到孩子长大成人为止。

并且,若是能成为高畅的嫡系部队中的一员,就算是普通士卒也会有甲胄披戴,武器,战马什么的也由上面提供,不像别的势力的军队,不仅铠甲,战马,就连兵器也要自己带,若是什么都没有,也就只能穿着一身单衣,拿着一根削尖了的木棍上战场了。

有了这么好的待遇,再加上军中神官每天的鼓动,日积月累之下,普通士兵自然对高畅敬若神明,为他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辞。

更何况,高畅领军作战起来,好像还从未打过一次败仗,乃是真正百战不殆的名将,跟着这样的主子打仗,自然信心百倍了。

只不过,要是每一个士兵都供应铠甲,武器,军饷,以高畅所辖五郡的田赋收入,再加上商业流通赚取的利润,要供养十万大军也是万万不能的。

兵部的人计算过了,以现在的钱粮收入,要想供养一只那样的精锐部队,只能勉强供应五万人,要是战争发生,财政收入只能支持这样的部队作战两个月,超过两个月,领地内的经济虽然说不上崩溃,至少也会无法发展,像水利工程,道路工程什么的都无法再进行了,而孤儿院,养老院,赈济院之类的也开展不下去。

对于领地内的发展,高畅一直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他不想因为军费的原因拖垮自己的财政,在乱世之中,军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发展不该建立在掠夺的基础上,高畅既想打下这个天下,也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一个新天下,他不希望走上别人的老路,那条路对经历无数次人生的他来说,也未免太没有挑战性了。

所以,他只能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使自家政权的财政能够健康地发展,同时也保持军队的强大。

为此,整军就在所难免。

高畅的整军计划非常简单,在保持军队战斗力的情况下减少兵力,将一部分年老体衰,达不到要求的士卒劝退,让其变成预备役民兵,平时没有军饷,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进行一般的军事训练,有时候参加一些工程建设,修桥补路什么的,而作战的时候,则作为民夫征召入伍,领取一定的钱粮作为军饷,与专业的辎重兵一起进行后勤或战前作业,辅助大军作战。

除此之外,高畅还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减少将领们对军队的统辖权,使士卒们首先忠诚的是自己,然后再是统率他们的将领。

这方面的军队建设高畅一直在进行,比如在军中安排神官,要求士兵们每日起床和睡觉之前做祷告,高声朗诵神君大人的语录,所谓早请示,晚汇报就是如此。

在高畅的嫡系部队中,这样的仪式已经成为了士卒们的习惯,每日不做就像少点什么似的,然而,在董康买,曹旦等旁系将领的部队中,却并非如此。



投诚的条件,高畅允许董康买,曹旦,刘雅,高雅贤持对自己军队的统辖权,曹旦等将领允许高畅派遣军法官和神官进入自己的部队,允许灵宝神教在军中传教,神官也好,军法官也好,不妨碍曹旦等人对军队的指挥。

高畅想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从下往上地剥夺曹旦等人对军队的指挥权,然而,曹旦等人也不是什么傻瓜,你高畅有张良计,我们也有过墙梯。

在曹旦等将领和手下心腹的暗中阻碍下,那些神官的传教行动开展得并不顺利,虽然,不断有士兵信奉灵宝神教,对高畅心怀敬仰,然而,神官们的传教速度并没有达到高畅的要求,就算他们最后能达到预定目标,却也为时晚矣。

攘外必须安内!

在李唐的势力扩张得如火如荼的现在,高畅已经不能再慢慢等下去了!

所以,他准备采取强势的手段,剥夺那些将领的军队控制权,为此,他从新年开始就在为此做准备了,一切准备就绪,他结束巡视之后就会开展行动,然而,幽州传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步骤,使得他不得不赶回乐寿。

回到乐寿之后,高畅连忙将徐胜治和敌情司的崔安澜召进宫来,根据敌情司从幽州传回来的情报和上谷方面的报告,大家一起商议罗艺的下一步行动,猜测他是故作疑兵,还是真的要率军南下攻击。

面对不同的情况,就必须有不同的应对。

幽州地广人稀,属于半农业,半畜牧的地带,春耕对幽州并没有什么影响,反倒是因为春天来了,草地恢复了生机,正是畜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徐胜治认为,罗艺肯定知道在他和本方之间一定有所一战,既然如此,他一定不会坐以待毙,等待本方来攻,对罗艺来说,最好的机会就是趁本方忙于春耕之际率军南下,破坏本方的春耕,就算他这次不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也能拖垮本方的财政,若是本方的春耕不能完成,也就没有余力进行更大的战争,待他退到幽州之后,依凭幽州坚城固守,我方又耐他如何,所以,徐胜治认为罗艺并不是故作疑兵,而是的确有赶在我军北伐之前南下的打算。

接下来,就是选择南下的路途了!

徐胜治认为,罗艺不会去攻打上谷郡的苏定方,他之所以派遣大军压境,一定是为了制造攻打上谷的烟雾。

之所以会如此认为,徐胜治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他认为,罗艺此次的作战目的是为了破坏本方的春耕,一旦他率领大军南下,本方只能迎战,打仗自然缺少不得民夫,若是将精壮从田地里抽离,春耕自然也就进行不下去,而他若是将军队的主攻方向定在了上谷,根本就与他的作战目的南辕北辙。

因为上谷郡和幽州一般,都是半农半牧的地带,春耕被破坏,影响也不大。

何况,那里有苏定方的一万精锐驻守,而且大部分是骑兵,罗艺要想吃掉这一万精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若是他全力对付苏定方,难道他不怕高畅率军北上,直捣他的老巢。

所以,罗艺的最佳选择是派出一只精兵驻守在咽喉要道,使苏定方不得进抵幽州,自己则率领主力南下河间,尽可能地深入河间腹地,然后派出小股游骑分散四方,烧杀抢掠,破坏本方的春耕。

这不是徐胜治在胡乱猜测,他是根据各方面的情报,以及从罗艺本人的立场出发,得出的这个结论。

高畅完全同意徐胜治的意见,他也认为罗艺的意图在此,至于上谷郡边境的小规模战斗,只是罗艺放出的烟雾而已,以便掩饰他主力的行动方向。

既然知道对方的意图了,就必须要采取应对之策。

高畅决定派出使者命令上谷的苏定方向幽州军发起攻击,由于,他一开始就准备从上谷发起进攻,故而,苏定方部的粮草到还充足,完全能支撑一次战斗。

而他自己则率领主力北上,将幽州军进入河间之前阻于境外,若是罗艺胆敢一战,高畅也不畏惧,在野地会战总比强行攻打幽州坚城为妙。

当然,在这之前,他必须以雷霆之势尽快地完成整军行动,还是那句话,攘外必须安内。

第七十三章 绣娘

时末,绣娘从后门走进了曹府。

春日高悬空中,阳光斜斜地照射下来,落在她那身鹅黄色的衫子上,一路洒下柔和的光晕,注目其上,让人倍觉温暖。

竹娘今年二十来岁,未婚,在乐寿,无人知其真实姓名,因其乃出云竹庄的裁衣女师傅,专门为大户人家的内眷裁衣做衫,故世人皆以绣娘称之。

大河南北自古为桑蚕区域,丝纺工业之发达,亦以此区为盛,苏绸,蜀锦在这个时代名气不盛。

“定州人以绫绮为宝。”

“清河绢为天下第一。”

至南北朝末年起,丝纺织业最盛之区便在大河以北,定州(博陵郡,今河北定县)、贝州(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北)、相州(魏郡,今河南安阳县)等地的丝纺织业尤为发达,河南北其他诸郡及蜀郡次之,江南豫章诸郡决非其比也。

高畅所创办的百工营中有一营专门制造新式纺织机,这种新式纺织机,需要的人力远比原来所用的旧式纺织机要少,而纺织的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