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972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972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代还流行“红妆”、“朱脸”和“红脸”,这是女子在化妆前先在脸部抹上白粉,再涂上红色胭脂。据传说,杨贵妃去后宫同双亲告别时,泪水纵横,临上车时,因天气寒冷,脸上的泪水竟冻结成红色的薄冰呢!……此外,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贵妃因体态丰满,每当盛夏季节便热得喘不过气来,汗水盈盈,每当她用手绢抹脸时,手绢就变成红色的了。

  唐代大诗人也写过《时世化妆》一诗,诗中描述了当时长安女子流行在唇上涂黑油(称为“乌膏唇”),脸上抹白粉的化妆术。

  公元601年,高丽僧把口红传到日本,所以当时的《吉祥仙女图》中的仙女们的唇上都涂有口红,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红化妆还是在十八世纪初,那时的女子为了使口红抹得浓些,都爱在涂口红前先在唇上涂上墨。

  点痣与胡子化妆

  十七世纪末期,巴黎的妇女流行点黑痣的化妆术。黑痣的形状分为星状、月牙状和圆形的,一般多点缀于额、鼻、两颊和唇边,也有点于腹、肚和两腿内侧隐蔽处的,痣的色泽有黑色和红色等。

  据1692年巴黎圣但尼街点痣店的宣传称:痣的含义因痣的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大有区别。比如,点于额上的痣象征女王;点于鼻孔两侧的示意不知羞耻;点于眼框上表示充满热情;嘴唇边点痣者,表示爱接吻,是个爱情不专一的女人;酒窝上点上痣示意主人是位性格爽朗的女人。当然,这些含义都是人们设想出来的。

  此外,当时的男子也“不甘落后”,时兴留口胡,这种习俗曾在社会上鼓噪一时。

  据说,由于法国国王路易十三爱留胡子,所以其后那些爱赶时髦的男子便如法炮制,蓄起这种具有国王风度的胡子来了。

  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有些男子还别出心裁爱在胡子上涂上厚厚的香发膏,使胡子变得十分坚硬,犹如铁丝。此外,还有爱在口胡两端装饰彩色假带的时髦男子,甚至还有用专门制作的胡子套的,引以为美,真是无奇不有,令人瞠目结舌。

  香水与香油热

  象古印度时代那样,古代欧、亚洲妇女,为了身体舒适和吸引人,常用化妆术来消除汗臭和体臭。据《埃及的医术》一书介绍,古代王公贵族的淑女们,常用一种添加芳香物质的油状物作化妆品,当时已发明用简单的蒸馏法来提取香油,但还未发明挥发性的香水。这种油状香油中添加了麝香、龙涎香或没药等香料,也有用茉莉花、番红花等花瓣经过蒸馏来提取香精的。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人们已把香水滴入洗澡水,并用浸透这种洗涤液的海绵来擦洗身体。古代的中国人和日本人爱用薰香。有的妇女则在下身放入龙涎香或麝香。

  到了十六世纪,由于哥伦布等人发现了新大陆,其后许多新发现的香料便源源不断地带回欧洲,如可可,秘鲁香膏和华拉尼香料等。当时,人们迷信搽香水和香油(特别是含麝香和龙涎香的)能预防梅毒,因此社会上很快便掀起一股香水和香油热潮。当时,意大利佛罗伦萨有一个商人把舶来的香料运往巴黎出售,结果发了大财。尤其是路易国王统治法国的十八世纪洛可可的时代,社会上香料的销售量极大,就连妇女的洗脚水也要掺上香水。据说当时凡尔赛宫的贵妇人还使用过一种所谓“消屁香水”,正是无奇不有。

  路易十四时代的化妆术

  十八世纪初叶,法王路易十四统治法国,那个时代被称为洛可可时代。据说,这个国王为了美容而宁可剃掉美丽的栗金色卷发,戴上“椭圆形的假发套”,脸上也涂抹红色和白色香粉。宫廷其它王公贵族也都喜欢涂脂抹粉,戴上长及双肩的假发套。至于国王的宠妻爱妾和贵妇人更在化妆方面大下功夫,她们把香水如同浇水般地撒在身上,以吸引男子。

  浴美容也是那些有钱男女们追求的目标,当时最时髦的浴美容法是用仔牛的奶洗澡以及用百合、水莲和蚕豆花的蒸馏水、葡萄汁或柠檬汁等化妆水涂擦并按摩皮肤,目的是为了使皮肤增白。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白色肌肤的人的血统才是高贵的。

  据记载,当时国王的宠妾蒙特斯邦夫人等人的每天美容日程表中,规定要有2~3小时的床上化妆时间,她们用香水、香粉和香油猛擦身体皮肤,使身上能持久保持优雅的香味,然后再在身上抹上一层厚厚的白色香粉。

  不过,当时的口红和香粉是用铅丹、锡、硫黄和水银等化学药品制作的,长期浓妆艳抹地使用这种口红和香粉,就会使皮肤变硬,皱纹增多。这些追求美的贵妇人们、恐怕只能是美了一时,衰老得最早。

Number:3403

Title:万花筒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4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尊贤

  万能笔杆子

  由于文化普及而早已湮灭的一种职业公开代笔业,如今又在法国重新面世。目前该国已有250位代笔人开业为公众效劳,他们不仅能代拟五花八门、鸡零狗碎的声明和启事,包揽字字炽热、缠绵悱恻的情书,而且能代庖某些庄严场合需用的一本正经、堂而皇之的演讲。

  巾帼快手

  在瑞士卢萨恩城举行的第35届国际女速记员竞赛大会上,各国速记界的佼佼者云集。最令人赞叹不已的是来自伯尔尼市的女秘书尤赫特·罗萨,她除了自己的本族语意大利语不在话下以外,尚能以德语、英语、世界语、法语、葡萄牙语、罗曼舍语(瑞士东部居民所操的一种语言)和荷兰语七种语言进行记录。手底功夫更是惊人:用意大利语她每分钟可记223个音节,用其余数种语言(除却荷兰语)也达到了国际水准每分钟记录140个音节以上。

  狗寿星

  号称世界最老的一只狗今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本市“仙逝”。此狗享年三十有二,看似区区寿数而已,实则乃狗中之老寿星,甚至可称狗仙;因为狗活32岁,俨然相当于人活224岁!狗主人宣称,其狗长寿的秘密尽在饮食之道:他给狗喂的是土豆皮掺卷心菜,外加鸡蛋壳、骨头汤。

  现代化新居

  在印度和孟加拉国的一些大城市,乌鸦营巢筑室已经不屑于采用小树枝或秸杆之类的古老材料,转而利用金属加工厂弃置的金属丝、金属条。这种新材料建成的巢窠结实耐用,深色金属且能吸收阳光,所获热量有助于孵化幼禽。此外,金属材料在光滑无依的基础(如电线杆)上也较易固定。看来,老黑经营现代化新居也不无经济目光。

  出没无常

  澳大利亚的堪培拉与悉尼之间有一个幽灵般的乔治湖,能够周期性地悄然消失和重新出现。造成该湖此种怪癖的原因至今仍系未解之谜。自1820年人们发现它以来,这个秉性怪僻的湖泊已隐而复出了五次,最近的一次消失是在去年。

Number:3404

Title:“野人”的传说

作者:夏林李明智

出处《读者》:总第44期

Provenance:科学与生活、化石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一

  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科协主席雪康·土登尼玛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在十四岁时,他父亲是则拉岗宗的宗本(相当县长),因病回到拉萨。一个叫土敦的当他父亲的代理人。不久,土敦给他父亲送来一张虎皮。这张皮周身没有一点伤痕或枪眼,非常完整,但也不是自然死去的老虎的皮,因为那样死了的全掉毛。那是怎么得到的呢?原来,有一个康巴人在则拉岗定居下来,与当地一位妇女结了婚。他每年买一些薄氆氇、首饰等经过现在的来林县,翻过大山到卡路去作买卖,把东西卖给路巴人。那一年,这个康巴人赶了一头犏牛,单身在原始森林走了三天,傍晚支起三石灶熬土巴(藏族的糌粑稀饭)。一会儿,听到一种“嘘、嘘、嘘”的声音。犏牛惊叫起来,同时听见远处有攀断树枝的声音。他害怕了,就不断地加干柴,把火烧旺,抽出长刀放在身边。在火光的照耀下,他突然看见一个野人在不远处盯着他。他吓得只是猛加干柴。野人越走越近,甚至就在两、三米近的地方坐下来看着他。过了快一个钟头,他见野人并无加害之意,就镇定下来,盛起土巴吃。突然,远处出现了虎啸声,叫声越来越逼近。他正在不知所措时,野人突然把他抓来藏在背后,匍匐到地面上,这时已可看见老虎在黑暗中闪烁的眼睛。只见野人从腋下取出一个象鹅蛋大小的东西,一边盯着老虎,一边用舌头不断地舔着。野人的身臭难闻,但他只有掩鼻忍住,动弹不得。当老虎距离他们有二十米远近时,野人猛然将手中的东西扔过去,只听见老虎惨叫一声就跑了。野人也随后跑去,再没回来。他想,野人扔过去什么东西,把老虎吓跑了?天亮后就顺着那个方向找一下,只见在五十米外,躺着老虎,已经僵死了,两只眼睛都掉了出来。原来是野人扔出的东西正击中老虎两眉的中间!于是,他用刀把虎皮剥了下来,拿回宗里卖给了土敦。这就是那张虎皮的来历。

  二

  在某些传说中,野人富有人情味。它们被描述得喜爱和人亲近,具有某些人的心理。在黑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靠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的深山密林里,老百姓广为流传着这样一件事:一次,在墨脱德兴区,有个身材不高的女野人走进苞米地的窝棚,含情凝睇地朝人打量。看苞米的一个是区县的干部,一个是小伙子。他们用绳子把她绑在窝棚的木柱上,她竟顺从地任人摆布,颇显温柔。那两个人捆好她,就又睡下了,准备天亮拴回村里。野人等了半宿,还不见有动静,大约是失望或恼怒了,奋力挣断绳索,连木桩都被拉倒了。塌下的窝棚把正在酣睡的两个男人压住,她却径自扬长而去。

  有的野人,还索性把人俘去,结为夫妇。据说西藏解放前夕,那里的一个雌性野人就抓住了一个男人。她把他珍藏在山岗上的岩洞里,每天为他摘采果实,捕获山禽,只是在出去寻食时把一块大石头堵在洞口。他根本推不动这块沉重的石头,只有等野人回来才能出洞晒晒太阳。在山洞里幽居的日子里,野人还生了一个孩子。她以为那人已回心转意,有时就疏忽了。一天,他乘机丢下孩子。朝有人烟的方向逃跑,野人发觉后抱着孩子紧追不舍。他飞身滑过江上的溜索,急中生智,把藤子溜索砸断,那野人只能隔着滔滔江水,站在对岸指天划地哇哇大叫。一怒之下,她抓住孩子的两腿一撕两半,一半扔过江来,悻悻而去。

  三

  云南沧源县勐角小学教师李明智自述多次与“野人”相遇,下面是他的一段回忆:

  那是1967年9月的一天,我由沧源县城勐董返回翁丁寨。当时不通公路,只是一条穿越原始森林边缘的山间小道。来到翁丁垭口已是下午六点多钟。由于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我就在一棵大树下停下来准备休息。我把挎包挂在一棵小树杈上,走到路下边解小手。这时,突然听到左侧地上的落叶唏唰唏唰地响。我转过头一看,见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笑嘻嘻地从树林里走出来。但仔细一看,却不是人。它全身长毛,不穿衣服,袒胸露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