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963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963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他只有44岁时,一次意外的脑溢血熄灭了他天才的火花。热爱他的索摩亚人把他移到了他住所上方的峭壁上。那是他最后安息的地方。

Number:3364

Title:五位最佳客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谭平德

  下面是个有趣的想法:我和你今晚举行一次晚餐,出席晚餐的客人由我们从历史人物中挑远。

  该邀请谁呢?还是邀请卓有成就、志趣相投和精神富有的人为座上客吧。

  如果由我确定名单,我推荐下列五位。

  首先按年龄、其次按兴趣来决定的话,我当首推那位质朴的老人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极富于学识。他生活在人民当中,提出的问题尖锐,无情戳穿玩具似的偏见的气球。无论走到那里,他都发人深思。“如果你杀了我,”他曾安详而丝毫不动感情地对法官说,“再也找不到象我这样的人。如果可以用一个荒唐的比喻的话,我是受神差遣、献身祖国的牛虻;祖国象一匹行动缓慢的骏马,需要刺激才能抖擞精神。”无疑,苏格拉底会使晚餐生气盎然。

  万一他因故不能赴宴,无论如何也要见到他那位充满好奇心的同胞第欧根尼并聆听他的讲话。第欧根尼是历史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绝对地什么也无所求。“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吗?”亚历山大一世曾站在这位哲人居住的木栅门口问。“能,”第欧根尼简洁地回答,“走开,别挡住我的光线。

  塞缪尔·约翰生博士言谈风趣,举世无双,不能不请他。他压根儿不愿作为一个善于辞令的人为人们所怀念。他呕心沥血从事写作。他的讲演与世长存。塞缪尔博士体态笨拙,语调深沉。博斯威尔把他讲演的情景记录得完美无缺,简直使你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博斯威尔的父亲认为儿子追随一位腰无半文的作家是浪费生命;甚至博斯威尔本人也抱怨塞缪尔睡得太晚。可是有位叫登谟仆斯特尔的先生,说过一句精辟的话。他严厉责备博斯威尔,说:“一个人如果不与塞缪尔这样的人交朋友,倒不如十八岁瘫痪。”

  塞缪尔·约翰生谈吐之精采就象百万富翁之富有一样,他一定得在席间与我们做伴。

  我还想请塞缪尔·丕普斯到场。尽管无人承认他是位伟人,但是可以肯定,有一方面他比历史上的任何人更富有,即:他有一颗永无止境而又无法满足的好奇心。天下之事,一桩桩、一件件无不使他发生兴趣,无不激动他的心弦,无论是举行一次婚礼还是执行一次绞刑;无论是在自己笛子上试一首新曲,制作一套新衣,重新摆设自己的书籍还是闻一闻佳肴美味的芳香所有这一切,在他看来绝非日常生活中的偶然现象,而都是异乎寻常的经历。凡读他的日记而又没有发现欣赏日常事物能力的人,我为他们惋惜。

  塞缪尔·丕普斯具有英雄人物的气质,但是我们不把他当做英雄人物邀请。我们需要他,因为他目睹过许许多多我们未曾见过的离奇、有趣的事并且把他们描绘得如此娓娓动听。

  蒙田深有自知之明,我提议他作为第四位客人。爱默生发现蒙田的文集时惊呼道:“这本册子宛如出我自己的手笔,它蘸注了往昔的生活,把我的思想、经历讲述得那么真切。”

  蒙田是最坦率的作家,毫无自欺之心。他说每一个人都该处以绞刑五、六次,并且承认他自己也不例外。他说,关于他本人和任何活在世上的人的荒唐可笑的事可以讲半打。他态度真诚,从不说谎,决心发现真理,宣告真理。

  蒙田的语言是那么新颖,生动活泼,即使多年之后再读,读者也会找到新的、激动人心之处。他深刻了解自己,毫无保留地向世人敞开胸怀,使我们看清了自己这就是他献出的无与伦比的厚礼。

  最后,我要邀请林肯与我们共进晚餐,因为他非常耐心,有着坚定的信念。岁岁年年都出版有关他的新书,每一本书强调他性格的一个侧面。然而,贯穿这些书籍全部的是他那坚定不移、奇迹般的耐心和信念。

  也许你要为晚餐圈定一张与此截然不同的名单;可是,我想我们彼此挑选的客人在这方面是一致的,即仅仅富于金钱的我们不感举趣。正如比契尔拥有布鲁克林的每一座花园,索洛拥有康科德的每一座果园、每一只鸟和松鼠,丕普斯熟悉伦敦每一件激动人心的事件一样,他们五人拥有同他们接触过的每一个人的经验、全部优秀的书籍、美妙的言辞、和一切美好事物中的精华。和他们在一起,我们就更加富有胜过拥有金银财宝的人。

Number:3365

Title:贺年片杂话

作者:鲁岩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谁最早使用贺年片?一本叫做《世界之最》的书上说,贺年片为英国人首创。那是在1843年,英国一位叫亨利·柯尔的爵士,委托当时著名的艺术家约翰·C·霍利斯设计的一张由三幅小图组合的印墨线填色的贺年片,是世界最早的贺年片,这个结论是很值得怀疑的。

  因为,我国早在明朝天顺年间就出现了用梅花笺书写的贺年片了,当时叫做“片子”,二寸宽三寸长,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就是清朝康熙年间流行的红色卡纸制作的贺年帖,比前述英人“首创”的贺年片,至少也要早一百多年呢!

  我国古时把现在的农历春节视为新年,赠送贺年片大都在春节期间。辛亥革命后,受外来影响,公历新年也开始送贺年片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使用阳历,人们习惯于在元旦和春节期间互赠贺年片了。

  一

  我国一位作家,曾风趣的把贺年片喻为“一年一度的社交文年”。的确,每当新年来临之际,谁不想寄张贺年片,送给至亲好友,或是远方的爱人,一来表达情谊,二来勉励在新的一年更大的进步;另一方面贺年片美丽的图案,艳丽的色彩,新颖的设计,精美的印刷使得它成为一种艺术品,给人们带来了节日情趣,使人看了赏心悦目,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国的贺年片,除了传统的福禄寿禧、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现代题材的贺年片更为丰富多采,戏剧、舞蹈、体育、风景、文物、工艺品、民间故事等,一一刻划在贺年片上。在贺年片的表现手法上,有国画、油画、木刻、年画、剪纸、装饰画等;在形式上有单片、折页、挖洞、凹凸版和立体之别,至于手工绘制、麦杆、羽毛粘贴等特种工艺贺年片,虽为数不多,却独具风格,因而也更加富有特色,分外名贵。

  我国贺年片上的文字,通常都是印着“恭贺新禧”、“恭贺新春”和“新年快乐”之类的传统贺词。不过,有人却喜欢再写上自己精心创作的祝词,来表达自己的激情和祝愿。

  一位送奶工人,当天色尚未明亮,打开订户的奶箱时发现一张贺年片,上面写着“送奶叔叔辛苦了,我代表小弟弟向你问新年好!”象这些真挚朴素的祝词,将会令收片者感到何等的温暖啊!

  二

  贺年片本是给人祝贺新年之用的,可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却又起到了独特的战斗作用。

  1920年旧历新年时,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将《共产党宣言》中的口号抄在贺年片的背面散发(当时全书尚未译完),象革命的火种撒向黑暗的上海,人民见到后惊呼:“共产主义的幽灵游荡到上海来了!”

  1967年,刘少奇同志家已处于逆境,宋庆龄同志新年时照样寄去了贺年片,使得刘少奇同志全家感到“一切似乎与往年一样”,这是多么可贵的一张贺年片。

  三

  贺年片在国外特别流行,欧美各国信奉基督教,过圣诞节就等于过年,实际上圣诞节后几天就到新年。因之,西方贺年片也叫做“圣诞贺片”、“圣诞贺年片”,片上通常都是印着“圣诞愉快和新年快乐”之类的双挂贺词。

  对西方人来说,小小的贺片,有时竟能胜过千言万语,因为在当今西方家庭观念日渐淡薄,许多人就靠这一年一度的贺片,向久不相聚的亲人表示问候,以此来联系脆弱的人情。

  在美国,总统签名的贺年片是贺年片收集者梦寐以求的收藏品。按惯例,总统任满离职那年的圣诞节,是要发送亲笔签名贺年片的。上届总统卡特签发的贺年片曾创下美国离任总统签送贺片的最高记录,一气签了十二万张,这个数字超过历任三十五位总统所发贺年片的总和。

  在日本,人们逢年时纷纷购买贺年片赠送亲友,以1980年来说,全国邮局总共收寄27。7亿件贺年片邮件,并且邮局规定元旦前收寄的贺年片,一律集中在元旦当天发送到收件人手中。为此不得不雇用二百万临时工突击投递,可见他们是多么重视贺年片了。

  四

  贺年片作为艺术品,像集邮一样成为贺年片爱好者的收集对象。据说晚清著名画家任伯年就是一位贺年片的热心收藏家,他曾集有三十八个国家的一万九千张贺年片。

  近年来出现的主体画贺年片,装有像纸一样薄的蓄电池会发光的贺年片,虽给人以新奇之感,可是远不及那些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贺年片典雅大方。当然,作为贺年片的收藏者,倒也不失为一项新的品种。

Number:3366

Title:“诺曼底”号遇难记

作者:雨果

出处《读者》:总第43期

Provenance:百花洲

Date:

Nation:法国

Translator:张汉钧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吨,船体长二百二十尺,宽二十五尺。海员们都说它很“年轻”,因为它才七岁,是1863年造的。

  雾愈来愈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相距埃居伊山脉估计有十五海里。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象这类英国船,晚上出航是没有什么可怕的。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它从敖德萨启航,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