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717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717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生活的动力是什么?是矛盾。今天我所讲的就涉及到这样一个矛盾:工科女大学生应该选择事业,还是生活?

有人说,在工科大学里,一切都按照男性的逻辑高速运转(笑)(当然,这有些夸张)。但确实我们要和男同学一起,去征服每一条定理、每一道习题,去学会规定掌握的每一种技巧,付出和男同学一样甚至更多的体力和精力。高频率的生活节奏象汽锤锻打毛坯似的冲击着我们女性精细的内心世界,事业强烈的排列性像离心力一样,分离着我们生活的色彩。(议论)有位女同学的诗里这样写着:“书/士兵一样排列/永恒地占领我的清早、黄昏/主宰我的日月星辰……”我们每天一般要学习十个小时,考试期间就更多了。有时累极了,真想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干。可是难啊,真叫你一天不摸书,反倒像犯了罪一样,心里特别难受。还是那位同学的诗里说得好:“我不想埋怨/书包在我肩上很沉很沉/因为我知道/只有沉重的跋涉/才能带来收获的沉重。”的确,我们耕耘的是一片沉重的土地,但收获的却是一串金色的果实。从学习中,从事业里,我们感受到一种奇特的快乐,它像青橄榄一样先苦而后甜。我们清华有这样一首歌(唱):“我们大学生活,充满智慧的歌,那是紧张的歌,也是轻快的歌,紧张轻快一样火热……”

你们喜欢这首歌吗?(掌声)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紧张忙碌的。这样的生活,使我们女生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过多地顾及那些女孩子特有的乐趣。有这样一件事给我印象很深:我们宿舍同学的表姐来北京看望她,尽管她们从来没有见过面,但表姐从车站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下就认出了她,后来我随口问了句:“你们是怎么认识的?”表姐说:“那还不容易,你看街上女孩哪个像你们这样打扮?你们呀也真是……(笑)”我听完先是笑了,而后想了很久,想了很多。

表姐和社会上许多人一样并不了解、更不理解我们。我们热爱事业,又热爱生活,这就使我们很矛盾。当事业和生活发生激烈冲突时,生活就被卷入了痛苦的旋涡。早几天,我接到了一位女友的来信,念一段给大家听:

“我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如果说父母反对我考研究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那小华(她的男朋友,也是大学生)的意见则使我震惊。他来信时说,他不愿做第二个傅家杰,更不愿意在不均衡的家庭里生活。在我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他却退却了。考与不考不是一种简单的选择,它将决定我的生活道路。你看,我该怎么办?”

我女友的经历是很有代表性的。这是一个现实,是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旧时代留下的阴影!在人们眼里,好像女性成功的路就必须是一条过激的路,也就是说,必定要失去常人生活的宁静和乐趣,注定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一种无形的力量把我们推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得不选择。

如果我们放弃事业,在安乐窝里消磨人生,我们就有愧于贫穷的祖国,有愧于人民的培养,我们的良心就要忍受羞愧的折磨。正是事业,升华了我们的生活,铸造了我们的信念,萃取了人生的真谛。事业的追求和奋斗,使我们失去了一些个人生活的幸福,也正是从事业中我们找到了更高层次的幸福的源泉。

自古巾帼多英雄。在人类文明史上,无数杰出的妇女为了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进行了不屈的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多少妇女,为了事业的成功不得不牺牲自己生活的幸福。这样的例子还少吗?这是她们时代的社会制度和文明程度的残酷的裁决!今天,我们能够同男子一道分担社会的责任是来之不易的。面对历史和未来,我们丝毫不能退却,我们必须选择和献身于事业。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样一个社会里,这就使我们的事业同千百万人的幸福联系在一起。事业,不再是个人奋斗的题目了。女性在事业上作无谓牺牲的时代正在结束!我们要在事业和生活之间构筑坚固的桥梁,我们这一代人的事业就是通向一个崭新时代的曲折的路。沿着我们的足迹,人们找到的不是一个事业的畸形儿,而是一个创造生活的强者,一个开拓事业的富翁。(掌声)

我是含着热泪观看电影《人到中年》的,它带给我的,不只是短暂的感情激动,而且是长久的思想共鸣。我在想,昨天的陆文婷是否象今天的我们,明天的我们是否象今天的陆文婷。(议论)我们还很年轻,人生的路才刚刚起步,似乎没有资格来回答这个严峻的问题。我们面临的矛盾是几千年历史的结果,就连我们自己的思想也深深打上了这些旧观念的烙印。我们的对手,不只是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和习惯势力,我们还必须同自己的软弱和不觉悟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初具科学知识的人都懂得,女性在智力上与男性相差无几;前人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女性同样可以在事业上获得辉煌的成绩。只不过作为女性,要多付出三分汗水、五分勇气、七分毅力、十二分的艰辛。(议论、笑、掌声)。我们既要事业又要生活,这就注定我们将终生忙碌。

我们认了!(长时间地热烈鼓掌)

这种忙碌的生活,使我们失去的是无知和怯懦,失去的是整个社会和历史对女性的不公正;我们失去的是威胁着我们女儿、孙女们的黑色阴影,我们得到的将是一种崭新的生活。

让怯懦的人接下去徘徊吧,让俗人们接下去议论和怜悯吧。同伴们,我们走着自己的路!弱者,你的名字不是女人。(掌声)

Number:2549

Title:自由与克制

作者:约翰·罗斯金

出处《读者》:总第2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英国

Translator:朱舫

明智的法规和适当的克制,对于高尚的民族而言,虽说在某种程度上不免有点累赘,但它们毕竟不是束人手足的锁链而是护身的铠甲,是力量的体现。请记住,正是这种克制的必要性,如同劳动的必要性一样,值得人类崇高尊敬。

每天,你都可以听到无数蠢人高谈自由,就好象它是个无尚光荣的东西,其实远非如此。从总体上来讲,从广义上来讲,自由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东西,它不过是低级的动物的一种属性而已。

任何人,伟人也罢,强者也罢,都不能象游鱼那般自由自在。人可以有所为,又必须有所不为,而鱼则可以为所欲为。集天下之王国于一体,其总面积也抵不上半个海大;纵使将世上所有的交通线路和运载工具都用上(现有的再添上将要发明出来的),也难比水中鱼凭鳍游来得方便。

你只要平心静气地想一想,就会发现,正是这种克制,而不是自由使得人类引以为荣;进而言之,即便低级动物也是如此。蝴蝶比蜜蜂自由得多,可人们却更赞赏蜜蜂,不就因为它善于遵从自己社会的某种规律吗?普天之下的自由与克制这两种抽象的东西,后者通常更显得光荣。

确实,关于这类事物以及其他类似之物,你决不可能单单从抽象中得出最后的结论。因为,对于自由与克制,倘若你高尚地加以选择,则二者都是好的;反之,二者都是坏的。然而,我要重申一下,在这两者之中,凡可显示高级动物的特性而又能改造低级动物的,还是有赖于克制。而且,上自天使的职责,下至昆虫的劳作,从星体的均衡到灰尘的引力,一切生物、事物的权力和荣耀,都归于其服从而不是自由。太阳是不自由的,枯叶却自由得很;人体的各部没有自由,整体却和谐,相反,如果各部有了自由,却势必导致整体的溃散。

Number:2550

Title:在逃的纳粹罪犯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7期

Provenance:快报

Date:1983。8

Nation:

Translator:俞超英

克劳斯·巴比化名克劳斯·阿特曼,曾是玻利维亚首都拉兹颇有声望的人物。他不但家资殷实,还和国家首脑有密切联系。在阿温依达大街20号,他有一套不太显眼的住宅,门口没挂牌子。

然而,他的思想活动却远没有隐藏得那么严实。遇到节庆假日,他会情不自禁地唱起纳粹党党歌,甚至展开珍藏多年的纳粹党党旗,在希特勒的油画下安然入睡。他不管别人想不想知道,逢人便说:“我是一名纳粹,还是一名秘密警察。”

尽管西德政府一再要求拉巴兹当局引渡他,法国人也对他紧追不舍,可这位“里昂刽子手”仍旧觉得自己处在一个保护圈内,他得意地叫嚣说:“没人能把我弄出去”

现在,他正在法国的监狱里等待对他进行的“历史性审判。”

克劳斯·巴比流亡玻利维亚三十余年,最终被引渡出境,这在纳粹党徒、集中营头目、纳粹战犯中引起了巨大恐慌。这批人都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逃到南美的。他们当中,目前还活着的约有500人,其中150为通辑的在案犯。维也纳的纳粹分子搜捕专家西蒙·威森塔尔认为:随着巴比被引渡,其它南美国家也会乐意尽早考虑对其他纳粹罪犯的引渡要求。

西德司法部长汉斯·恩格哈德对西德《快报》画刊的记者说:“即使在大战结束38年之后,纳粹罪犯也得不到宽赦。”仅1982年,对纳粹罪犯进行的起诉就有1671起。在路德维希堡的纳粹罪犯资料中心,另有125起案件的预审调查已经开始。

巴比之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前奥斯威辛集中营的医生:梅蒂·约瑟夫·门格尔博士。他的栖所也在南美。现在人们只知道,在躲在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三国的交界处,躲在交通闭塞的巴朗河流域的沼泽、丛林中。这位现年72岁的老头儿,曾屠戮了几十万儿童、妇女和手无寸铁的男子;有些人是他亲手杀害的,有些则是在他的命令和直接监视下被处死的。约瑟夫·门格尔,这个“奥斯威辛的死神”,现在已变成了出没无常的幻影。

19431945年间,门格尔在声名狼藉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当主任医生。他手里掌握着生杀大权,可以随意决定谁马上进毒气室,谁得以苟延残生。生,但这又是什么样的生呀!仅仅死于他的“医学试验”的儿童,就有20万之众;为了证实能否通过颜料来实现希特勒崇尚的蓝眼睛,他竟将颜料注射进儿童们的眼睛;这个杀人医生在他的“诊所”里对一个吉普赛姑娘的头进行所谓“科学研究,并在姑娘还活着的时侯亲手将她的头切了下来;他用活命的许诺奸污了无数他看上眼的犹太妇女,但其中真正能侥幸逃脱厄运的却寥寥无几。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出身豪门的门格尔便销声匿迹,逃进了阿尔卑斯山区的冈茨堡。除了冈茨堡,人们几乎搜遍了整个世界,但直到1949年还是毫无线索。当搜捕他的人终于探听到他的下落,准备动手时,他又不知去向了。和许多同党一样,他经由奥地利,意大利,投到阿根廷的希特勒崇拜者犹安·庇隆的门下。

从此以后,这位杀人魔王的栖所就变换不定了,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威利、奥里兹大特970号开过流产诊所,在一家小镇上当过整容医生,另外,还当过兽医,开过客栈。一发现大批以色列密探,他马上就象一个幽灵似的逃之夭夭了;那些想捞取悬赏的单干户,则个个如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