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4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Title:我决不随波逐流
作者:苏珊娜·布莱特·乔丹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
有些人应该生在另一个世纪。我就是一个。样样可以看出我与时代格格不入。书架上尽是十九世纪的小说。我吃肥肉。我打孩子屁股。我认为人人都该学拉丁文。我坚信做人应该诚实而富责任感,热爱工作,不怕折磨。吃喝玩乐太多了,我认为并不好。
我不会说二十世纪的话。我不要说什么“感情炽烈”、“交换信息”、“联合行动”或“婚姻契约”。我只懂得相爱、聊天、互助和结婚。我要的是真挚的言语或真挚的沉默。
现在没人再安于做老老实实的人了。老老实实就是说,你不必给自己加个好听名衔,你只管叫自己做女佣人,看屋的,倒垃圾的,传教士,天字第一号或者最起码的小人物。谁要那些冠冕堂皇引人注意的称呼呢?我要人人都奋力忘我地做有意义的事。
我要看到的是真实。我渴望看到自然的头发,脸上的皱纹,起茧的手,脏指甲,活泼的眼睛。我要做妈妈的身上有厨房味,做爸爸的有烟斗味,喝有咖啡味的咖啡。草嘛,就得是草,学校是学校,教堂是教堂。
我计厌自命渊博的学人,不会做事的官僚,爱卖弄数字的专家,半通不通的理论,统计数字,性诊所,教你自己动手的书籍,专重宣传的商品。
我要默想神的恩惠奥妙,尽情欢笑,摈弃故弄玄虚,返璞归真。我要的是真谛,是生活,不是生活方式。
茫茫尘世里,我只喜欢在家。当那些在浮华中打滚的人,对无谓的一切终于厌倦时,也许有人会点个灯,抖抖枕头,拉开床罩,给他们一个静卧的地方。至少但愿如此。
Number:1762
Title:防止大臣子弟进
作者:辛智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北京晚报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唐玄宗天宝二年的科举考试,是由吏部侍郎宋遥、苗晋卿主持的。他们接受大臣请托,“取舍偷滥,使许多不学无术的大臣子弟得以进。有个叫张的,是御史中丞张倚之子,大字不识几个,却被“特升甲科”。此事经人揭发,引起玄宗重视,乃亲临花萼楼,对新科进士加以复试。结果证明,靠真才实学考中的“十无一二”。那位花花公子张,更是“手持试卷,竟曰不下一字”,交了白卷。玄宗大怒,下诏说:“有大臣平日不能训子,竟靠请托,使子弟进,惹得天下士人讥笑。”就把主考官和请托大臣,都进行了惩处。
自此以后,唐朝许多皇帝都对新科进士中的大臣子弟,加以复试。穆宗长庆元年,新科进士中有大臣子弟十四人,穆宗就亲自出题复试;结果,四人及格,十人落第。主考官钱徽和请托大臣李宗闵等人,也都受到了严厉处分。为了防止达官贵人的子弟请托进,到了宋朝开宝年间,朝廷下令:“自今举人,凡关食禄之家,礼部具自复试。”不仅使这种复试制度化,而且把范围扩大到官吏的推荐,不仅限于大臣子弟了。
封建社会,大臣子弟得官入仕,渠道很多。但自实行科举以后,逐渐发展为“非进士一科,不能跻于贵显”。这是由于统治者为长治久安计,不能不设法通过一定方式,把下层平民中的才智之士,吸收到统治机构中来,而设法把官宦子弟中的无能之辈,排除在权力机构之外。
科举制度不一定能选拔出真正人材,但那种只看门第出身,不重本人德才,便封官晋级的做法,虽属封建社会痼疾,也为许多封建统治者所不取。
Number:1763
Title:妈妈和房客
作者:凯·福布斯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邓康延
妈妈在窗外贴出“租房启事”,海德先生应租而来。这是我们家第一次出租房屋,所以妈妈忽略了弄清海德先生的背景和人品,也忘了让他预付房费。
“房子我很满意,”海德先生说,“今晚我就送行李来,还有我的书。”
他顺顺当当地住进我家。平时,他好像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常和善地与我家的孩子逗趣。当他走过我妈妈坐着的大厅时,总是礼貌地弯弯腰。
我爸爸也喜欢他。爸爸喜好回忆迁居美国前住过的挪威。海德去过挪威,他能与爸爸起劲地聊在那儿钓鱼的野趣。
只有开客栈的杰妮大婶不欣赏我们的房客。她问;“什么时候他给你们交房租呢?”
“向人要钱总难开口,他会很快付清的。”妈妈答道。
但杰妮大婶只是哼了两声:“这种人我以前见过,”她一本正经地指教道,“别指望借给人一件新外套,回来还是好的。”
妈妈笑笑:“兴许你说得对。”她递上一杯咖啡,止住了杰妮大婶的嘟囔。
雷雨天里,妈妈担心海德的屋子夜里冷,就让爸爸邀请他到暖和的厨房和我们一起坐。我的两个姐姐、哥哥尼尔斯、还有我在灯下做作业,爸爸和海德靠着炉子叨着烟斗,妈妈在洗盘子或是在小桌上静静地工作。
海德能辅导尼尔斯的高中课程,有时还帮他学拉丁文。尼尔斯渐渐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分数高起来,他再不求爸爸让他停学做工了。当我们作业做完了,妈妈坐在摇椅上拿起针线时,海德就给我们讲他的旅游奇遇。噢,他知道的可真多。那些美妙的历史和地理,便随他走入我们的屋子和生活。
有天晚上,他给我们读狄更斯的书,很快,读书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写好作业,海德就夹一本书来高声朗读,一个神奇的新世界向我们洞开。
妈妈也像我们孩子一样爱听古挪威侠士传奇:“太好听了!”
以后我们的房客还朗读莎士比亚的戏剧。海德悦耳的男低音,听起来像是大演员。
即使在天气暖和的晚上,我家的孩子们也不再出去玩耍。妈妈对此很欣慰。她是不喜欢我们天黑上街的。而最值得高兴的,还是尼尔斯几乎不再搀到街旮旯的孩子堆里。有天晚上,孩子们在街上闯了祸,而尼尔斯正和我们一起听《孤星血泪》的最后一章。
就在我们急于听完一个骑士的传奇时,一封信送到了海德手里,他将信很快读过,放入口袋,我们再不能听完那个故事了。翌晨,他告诉妈妈要离开。
“我得走了,”他说,“我把这些书留给尼尔斯和其他孩子。这里是一张我所欠房租的支票。夫人,对您的好心款待,我深表谢意。”
我们伤感地看着海德先生去了,同时,又为能在厨房继续读书感到兴奋。那么多的书啊!
妈妈精心地清理了书堆:“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尼尔斯能代替海德先生读书,他也有一副好嗓子。”我看得出来,这使尼尔斯很自豪。
妈妈向杰妮大婶亮出海德的支票:“你看,收回的还是一件好外套。”
几天后,开面包铺的克瑞波先生来我家,糟糕的是他向我们怒气冲天地诉说时,杰妮大婶也在场。
克瑞波喊道:“那个海德是个骗子,瞧他给我的支票,全是假货。银行的人告诉我,他早把款兑光了。”
杰妮大婶得意地点着头,那神态分明是说:“看,我不是提醒过你们了吗,你们不听嘛。”
“我敢打赌,他也欠了你们家许多钱,是不是?”克瑞波不无希望地探问道。
妈妈转过身向着我们,她的眼睛长久地停留在尼尔斯身上,然后走到炉子边,把支票投入炉火。
“不!”他向克瑞波先生回答道,“不,他什么也不欠。”
Number:1764
Title:我的生活龙舌兰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空山灵雨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的生活好像一棵龙舌兰,一叶一叶,慢慢地长起来。某一片叶在一个时期曾被那美丽的昆虫做过巢穴,某一片叶曾被小鸟们歇在上头歌唱过。现在那些叶子都落掉了!只有瘢楞的痕迹留在干上。人也忘了某叶某叶曾经显过的样子;那些叶子曾经历过的事迹惟有龙舌兰自己可以记忆得来,可是他不能说给别人知道。
笛
我的生活好像我手里这管笛子。它在竹林里长着的时候,许多好鸟歌唱给它听;许多猛兽长啸给它听;甚至天中的风雨雷电都不时教给它发音的方法。
它长大了,一切教师的都纳入它的记忆里。然而它身中仍是空空洞洞,没有什么。
做乐器者把它截下来,开几个气孔,搁在唇边一吹,它从前学的都吐露出来了。
Number:1765
Title:无题
作者:鲍罗杜林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苏联
Translator:
刽子手……
充满了绝望神情的眼睛。
孩子在坑里恳求怜悯:
“叔叔啊,
别埋得太深,
要不妈妈会找不到我们。”
Number:1766
Title:另一种情感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轻轻地说一声抱歉
趁这信儿还未寄出之前
也许从此我们都将默默无言
想起这些呵
想起这些我心中就有说不出的遗憾。
我们曾经有那么多机会去体会
从轻轻的步履中听出忙乱的心跳
从无意的话语中听出有意的期盼
这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呵,不可言喻。
从那时起时光飞逝已一年又一年
直到有一天你我抬起含泪的双眼
我才忽然间明白:
那完全是另一种情感
那完全是另一种情感。
Number:1767
Title:生与死
作者:达·芬奇
出处《读者》:总第6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意大利
Translator:劳荣
啊,你睡了。什么是睡眠?睡眠是死的形象。唔,为什么不让你的工作成为这样:死后你成为不朽的形象;好像活着的时候,你睡得成了不幸的死人。
每一种灾祸在记忆里留下悲哀,只有最大的灾祸死亡,不是这样;死亡把记忆和生命一股脑儿毁灭。
正像劳累的一天带来愉快的睡眠一样,勤劳的生命带来愉快的死亡。
当我想到我正在学会如何去生活的时候,我已经学会如何去死亡了。
年岁飞逝,它偷偷地溜走,而且相继蒙混;再没有比时光易逝的了,但谁播种道德,谁就收获荣誉。
废铁会生锈;死水会变得不清洁,在冷空气里还会冻结;懒惰甚至会逐渐毁坏头脑的活动力。
勤劳的生命是长久的。
河川之水,你所触到的前浪的浪尾也就是后浪的浪头:因此,对于时间要珍惜现在。
人们错误地痛惜时间的飞逝,抱怨它去得太快,看不到这一段时期并不短暂;而自然所赋予我们的好记忆使过去已久的事情如同就在眼前。
我们的判断,不能按照事情的精确的顺序,推断不同时期所要过去的事情,因为发生在许多年前的许多事情和现在仿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