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361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361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是贤妻良母,其克己的言行举止,待人的一招一式,都那么合乎东方文化所嘉许的女性美德,年事渐高的观众往往对此心满意顺;在外边,她勇闯猛干,那惊人的意志,那出众的开拓精神又顺应现代竞争文化所需要的人格类型,自然引起青年观众的赞叹共鸣。人们不能不把角色与演员合二为一,以寄托对阿信的爱戴。

  还有一些明星所饰的角色,像《灵与肉》中的黑人拳击家总能出奇制胜,像《007》中的肖恩·康纳利总能化险为夷,像《少林寺》中的李连杰总能斗败顽敌,这些明星为什么也能使影迷们趋之若鹜呢?心理学家马斯洛为我们揭示了其中原因。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所谓自我实现,就是一个人希望对自己的天赋、能力、潜力充分地开拓和利用,最后获得成功。可是,生存在现实中的观众,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暂时做不到自我实现。他们一看到那些才智过人、逢凶化吉、终达目标的角色后,便下意识地把自我实现的愿望投射在装扮这些角色的明星身上,在虚幻的情境中,假想着自己就是高仓健,就是斯泰龙,就是朱时茂,并凭借着他们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银幕形象,使自我实现的愿望得到一个替代性满足。

  当明星在银幕上满足了观众的种种心理需求后,观众便感受到视觉和精神的兴奋愉悦,不知不觉地与明星产生了感情维系,结为割舍不下的朋友关系。特别是一些情感上精神上孤独的人,更是把明星做为自己心中的挚友,希冀着在观看他的表演中得到深深的慰藉……

 

Number:1305

Title:握手透露的“秘密”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联合早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握手寒暄,本来是欧美人士礼仪习惯,但是现在已成为最普遍被采用的世界性“见面礼”。

  握手的举动虽然简单,但每个人握手的方式,都不尽相同。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伊莲嘉兰在一本专门研究人类行为与性格关联的著作中指出,一个人与人握手时所采用的方式,最能反映出他的个性。以下是她列举的八种握手方式及它们所反映的性格类型。

  △摧筋裂骨式:握手时,紧抓对方手掌,大力挤握,令对方痛楚难当。此类人精力充沛,自信心强,为人则偏于专断独裁,但组织力及领导才能均极超卓,是一个天生的领袖人物。

  △沉稳专注型:握手时力度适可,动作稳实,双眼注视对方。此类人个性坚毅坦率,有责任感而且可靠,思想缜密,擅于推理,经常能为人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每当困难出现时,总是能迅速地提出可行的应付方法,极得别人信赖。

  △漫不经心型,握手时只轻柔地触握。此类人随和豁达,绝不偏执,颇有游戏人间的洒脱,而且凡事不为人知,谦和从众。

  △双手并用型:握手时习惯双手握持对方。此类人热诚温厚,心地良善,对朋友最能推心置腹,喜怒形色而爱憎分明。

  △长握不舍型:握手时握持对方久久不放。此类人情感丰富,性喜结交朋友,是俗语所谓“单料铜煲”。但一旦建立友谊,则忠诚不渝。

  △用指抓握型:握手时只用手指抓握对方而掌心不与对方接触。此类人个性平和而敏感,情绪易激动。不过,心地善良而极富同情心,具有同胞物与的胸怀。

  △上下摇摆型:握手时紧抓对方,不断上下摇动。此类人极度乐观,对人生充满希望。他们的积极热诚使他们经常成为中心人物,受人爱戴倾慕。

  △规避握手型:有些人从不愿意与人握手。他们个性内向羞怯,保守但却真挚。他们不轻易付出感情,不过一旦建立情谊之后,使会情比金坚。对朋友如此,对爱情亦然。

 

Number:1306

Title:新娘子的爸爸

作者:里查德·潘都尔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钟睿

  去年,我被推上了做新娘子的爸爸这等候良久的角色。可我对此却无半点儿准备。我总是这样想,当我陪着吕贝卡走在通道上的时候──她,身穿白色飘垂的卡服,妩媚动人;我,泰然自若,且又自豪我会细细地回想她孩提时代某些富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或者在痛苦中难过而又甜蜜的思索着:以往这一切的养育是怎样转变成了眼前这一刻啊!我的女儿,打扮成了新娘子的女儿,正成长为这美丽可爱的女人。

  事实上,很不幸。当我和她走在通道上时,我一样也没去想,我根本不能想,我害怕。

  几星期以前,那股子紧张劲儿就开始了,而且根深蒂固起来。我愈来愈担心,觉得还是不再胡思乱想为好,把注意力集中在走完通道而且又用不着准备担架所必备的条件上。通道简直成了我挨鞭子受罚的夹道。有天晚上,教堂里空空的,我溜进去看了看通道,长得令人作呕。

  四周没人时,我在我执教的大楼各走廊上练习走道儿。不一会儿,我为把自己摆弄成叫人看了要你局促难堪的样子而感到十分懊丧。于是,我停了下来,心想我算是无可救药了。这一事实于婚礼前一夜在教堂内独自进行的“彩排”上被证实,我呆头呆脑,上下哆嗦个不停。我沮丧地意识到,这样练习也将无济于事:假如我今天这么糟,那我明天经过了练习会更不堪言。

  第二天到了,我没想错。当许多人在教堂里就坐时,我脚步敏捷地穿过,我得举止谨慎,免得人家发现我在发抖。不料,当我停下来想看看自己是否镇定时,“咚”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右脚跟儿重重地跺在了地板上。

  比颤抖更要命的是眼泪。我这个人有个毛病,好流泪,是个近于流泪狂的人。我曾经因为几日很糟的天气而哭过,为一只死去的蝴蝶落过泪,为某些有伤感气息的电视广告而哭过鼻子。所以,今天我异常的警惕,因为一滴眼泪便能使人扫兴。

  婚礼开始了。5名身着粉红色长服的伴娘由身穿灰色无尾礼服的教堂招待员伴同着,沿通道仪态端庄地徐徐走来。她们步履从容,全然是艺术的美。可是我没上过婚礼的场面(我们私奔了),这次是我的处女航。

  那一刻来到了。吕贝卡手挽着我的胳膊,我们站在通道的一端。教堂内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站着转过身来,看着我们。奇怪,我觉得很镇静。顿时,管风琴的乐曲《新娘子到》奔泻而出,乐声高奏,欢乐优美,令人难受。哦!太令人难受了。我和女儿移步向前时,一股热泪夹着咸味直冲而来。我又镇定了一下,昂首直视,谁也不看。

  走了大约三分之一了,脸面刚要抽动,右胳膊上觉得轻微的一按,把我唤醒到另一个更容易忍受的现实上来。原来是我的女儿的手抓住我上臂的内侧,我感到她的手指头在轻轻地一按。

  这轻柔、脆弱的一按,使我走了神的神经着实一惊,但顿觉又是意味深长的一按。它表明,面对着未知的一切,面对着往下的几步以及即将步入的未来,她有些紧张,需要鼓励。她在尝试着非她莫属的勇气。她的尝试开发了我身上储藏的我未感觉到的勇气,不过为了她,我可以装出这副勇气来。侧目看去,她的面纱在抖动。我不知道怎样去纠正才好。我突发奇想,要是我们俩同时抖动,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

  脑瓜里尽是这些怪念头,不知不觉走到了圣坛前。我把她交给等候在那里的新郎,然后退到后面。牧师问是谁嫁出这位女人,我回答说:“她母亲和我。”声音很低,听起来尖声尖气,很像野鹅的叫声。这时我应该坐下了,就像我当初练习的那样。可我还是惊奇地呆在那里,看上去又像哭又像笑。牧师低声提醒我:“你可以坐下了。”这时整个仪式停了下来。我像一件挂在木钉上松散的旧外套一样,又站了片刻,这才反应过来。当我在长凳上坐下来时,心头顿时涌进了宽慰的感觉。不在人前显眼了,这多好啊!

  在随后的仪式上,我又抽空自找烦恼在眼泪一阵阵的威胁下,回忆我刚才的表演有没有令人不安的地方。我携着女儿沿通道走过时,脚步一点儿都不轻快吗?我事实上没有把仪式中我们的那一段进行得太匆忙吧?

  后来,在筵席上我问及此事。大家异口同声地夸我,说我像演员一样,步履姗姗地走过了通道。

  我和女儿跳舞时,她肯定地说,当初我如果步子再走得慢一点儿,她就会紧张得跌趴在地上。我感到轻松多了,甚至觉得有点儿胜利了。我边跳舞边笑,她的面纱都在抖。我们承认我们都患上了严重的“婚礼面部痉挛症”。我的眼泪又上来了。我说:“亲爱的,我们走过来了。”她双眼湿润,默默地把面颊依在我的肩上同意我说的话。

  我回想起她在通道上的轻轻一按,回想起我们走不下去然而最终坚持下来的那一刻。我们跳着华尔兹进入了最后的几拍,这时我感到那一刻正化作那些未来的时刻,它将作为纽带把我们永远维系在一起。

 

Number:1307

Title:男作家的女性笔名

作者:李辉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1988。3。20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巴人的笔名》中,写到他用过女性的名字“碧珊”、“碧珊女士”。这种男作家反以女性名字为笔名的事儿,在现代文坛倒是屡见不鲜当代似乎不常见到。一个人的本名是否具备异性色彩,这大多不会决定于本身,父母的主意往往起决定因素。所以,一个男作家的本名假如像女子,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譬如贾植芳先生的名字,父母赐予,当然用它,尽管听起来像个女性,但他写小说、写评论,当年另起炉灶,用鲁索、冷魂、杨力、张四此类笔名。散文家、翻译家丽尼则不然,他的本名郭安仁,这个笔名反倒更像女性,且带一丝异域风情。

  著名男作家中用过女性笔名的可以数出不少。郭沫若用“安娜”,完全是异域产物;茅盾用“四珍”、“冬芬”,土生土长的传统习惯。

  如果只凭字面意思来硬说某个名字只能女性用,这自然显得武断而绝对。但在一个名字后面再补上“女士”二字,那就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它是男性的用法。五四时期的男作家们似乎当时有此逗乐儿的兴致,随便举例如下:

  茅盾冯虚女士;刘半农范奴冬女士;周作人萍云女士、碧罗女士;赵景深露明女士、爱丝女士;孙席珍织云女士。柳亚子这位老诗人居然也有一个笔名:松陵女士。

  大概真正的女士冰心有感于此,反而以“男士”为笔名来写文章。

  男作家用女性笔名,各有其因,很难说清。不过巴金用“欧阳镜蓉”这个笔名,我知道是当时同国民党白色恐怖斗争的一个策略。1934年初,巴金刚写完《爱情三部曲》之三《电》,但在上海排好两章被禁。他便拿到北京,在自己编的刊物《文学季刊》上发表。书名易为《龙眼花开的时候》,作者的名字成了“欧阳镜蓉”,借此终于蒙混过关,让《电》与读者见面。

 

Number:1308

Title:最初的空战

作者:王扬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