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3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你消除沟通上的不良习惯时,你必须用更为有力的办法来代替。下面有八种办法供你试用。不可操之过急。先在你的人际关系中使用一两种,然后再使用其他几种。要记住,前后一致和坚持不懈是非常重要的。
1.要直截了当把你的期望说得清清楚楚。消极的人常常以为,他们就是不吩咐,别人也会知道该怎么做。这往往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问题。
2.要考虑透彻说明问题之前,脑子里先要有个概念。事先把事情想通想透,你才能陈述得合情合理。
3.碰到问题立刻解决躲避问题只能使问题更趋严重和更难解决。如果你对小的问题亦及早处理,那无异是一开头就说明了你的期望,而别人也就能确实知道你的看法。
4.小心选择要对付的问题新近才学习维护自己权利的人常会做得过火,在同一时间对付太多问题,以致往往弄得焦头烂额。如果能适当选择问题,你便更能控制局面,取得较大的成功机会。
5.表现自己时不可愤怒如果你只在怒不可遏的时候表现自己,那表示你是软弱的。假如你不能平心静气地表现自己,你对别人的话的反应便可能过于激动。况且,当你大发脾气的时候,别人很可能会为自己辩护。这样,真正的问题通常便解决不了。同样的道理,如果别人听了你的说话之后产生过分激动的反应,你也不可感到愤怒。你的毫不动气,可以在相形之下显示出对方的态度很不成熟,而且,你的镇定通常还能使他冷静下来。
6.利用你自己地盘球队在本地和外队比赛,常较易获胜。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是一样。在一位同事的办公室或他的家里和他对抗,往往会处于下风。因此,在可能范围内,最好在你自己的“领地”坚持你的意见,这样你便可以占到不少微妙的便宜。
7.利用非语言的暗示说话时眼睛要与对方保持接触。不要反复不断地说明你的理由,要用停顿来加强效果。用适当而非挑衅性的手势来强调你的论点。
8.不要虚作恫吓你在虚张声势的时候,即使年幼的孩子也知道。要建立你的威信,就必须说明你的合理期望,以及说明如果这些期望不能达到时会产生什么后果,然后贯彻到底。要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只有让他们确实知道你言出必行。
从消极变成积极并不是一条易走的路。你会失去一些亲密或友好的关系。但是,为了争取自己的自尊心,即使丧失几个人的好感,也是值得的。当你让别人知道,他们对你的态度应该象你对他们的态度一样时,更为健全的新关系就会产生。毕竟,你的人际关系如何,应该由你自己负责。
Number:1282
Title:停下瞧一瞧
作者:J·K·莱吉曼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蒋成红
有人问海伦·凯勒,人生最不幸的是什么?她答:“有眼睛却看不见。”
一天晚上,我看电视时又想起了她的话,摄影家恩斯特·哈斯正表演着艺术家看东西的技巧,目的为了把世界表现得更有看头。他运用的是个简单“框架”。世界太大了,没法一下子全都看在眼里,得选择性地看个局部,遮掩多余部分,一如摄影家从取景器里向外窥视。简而言之,用框框看。
我走访哈斯的工作室,观看墙上的作品,其形式、图案、结构等都生动有趣,取材于极寻常的事物,大部分作品是他在纽约街头漫步时拍摄的。
“无论你去哪里,四周都有画面。”他说,“关键是认识他们,瞧!”他把一张纸揉皱,扔在地上。我只见到一团糟,可哈斯用一个硬纸做的黑方框放在上面,我看见一个光和影的有趣图案。
我们来到大街上。起先什么也没引起我的注意,可当我运用纸框看周围时,一幅幅图画跃现眼前。
人行道上涓滴的油漆形成一个令人心动的流畅自由图案。在孩子们乱涂抹的旧墙上,我框出一幅如同远古时代穴居洞人的图画。
休会思维上的抓拍不需照相机,什么也不需要,只需去看、去观察、去欣赏的意愿。况且,“取景器”大小由之。有的时候,看小东西也挺有趣。你是否凝视过百合花的花芯?在你吃香蕉时有否细看过香蕉籽的排列状况?或者观察冰块中央的星状迸裂?威廉·布雷克说:“从一颗沙粒里看世界,从一朵野花里见天国。”可见,他并没夸大其事。
要想看清小东西,不妨随身携带一个放大镜。我和罗伯特·麦克艾弗在乡间散步时,他便带着这么一个放大镜。他用放大镜来发现树叶、卵石、贝壳、蘑菇、羽毛、种子的未知的图案、形状和色彩。他说放大镜“神奇地拓展了奇景秀色”。我们走向海滨,我抓起一把湿沙,用放大镜观察时,看到了从未注意过的东西:每粒沙子都被薄薄地涂上一层水,相互之间实际上并不接触碰撞!我同伴解释说:“这就是为什么尽管沙粒受到汹涌波涛的连续猛击,可它们却永远不会改变和不被研成粉末的缘故。”
我们只看想看的东西,却不去注意实际存在着的世界。我们每天端镜自视,肯定镜中的映像与脸盘大小相等。但你若蘸点皂液将镜中映像的轮廓描摹下来,你会发现这椭圆形只有你脸的一半大小。你随意后退几步对镜自视,镜中的形像依然与你刚才画的那个椭圆形相吻合。
画家莫里斯·司特恩说:“我并不一味教导我的学生画模特儿,而是试图教他们去看。因为观察力才造就艺术。”
歇洛克·福尔摩斯何以能使我们倾倒?原因之一就是他使我们对细枝末节的感觉变得敏锐。他注意到华生医生穿的那双擦得不干净的靴子,便得出结论:他曾在乡间道上走过,而且他有个粗枝大叶的女佣人。福尔摩斯猜出一个谋杀者的身高一定超过6英尺,因为这个谋杀者用血在墙上写了几个字,而这些字的高度离地面是6英尺。因为“当一个人在墙上书写时,本能驱使他在位于眼睛高度的地方写字”。
温斯顿·丘吉尔也是个能手,他常为自己明察秋毫的天赋而自豪,他在视察斯卡帕佛洛海军基地时,紧盯住那些用来迷惑德军轰炸机而停泊在港口的假军舰和假航空母舰。突然,他转向自己的侍卫说道:“这些假货有问题,四周没有一只海鸥,敌军飞机马上就会发现真情。”他下令扔些食物在周围以吸引海鸥。
使得那些训练有素的观察者更加敏锐地观察,并且保留住他所见东西的印象,一个简单技巧便是回头再看看。首先得形成一个初次印象,然后用再看一遍的方法来验证他那个初次印象。有家生意兴隆的餐馆,衣帽间里的姑娘全凭她们的记忆力。只需“两次观看每一位顾客”,便能不出差错。你不妨一试,你将会为第二次所发现的细节深感惊奇。瞟一眼1元钱的票面,闭上眼睛想象一番,你觉得有许多细节吃不准。现在睁开眼睛再看一次,然后再闭目思忖,你是否觉得自己对该票面细微图案的了解增多了吧?
作家卡尔·凡·多伦在康涅狄格州避暑时,访问过一个地道的美国农夫,他隐居在树木繁茂的山坡一间棚屋里,是个半盲人。“你能见到云的阴影朝我们飘来吗?”农夫问道,“你若抬头观望的话,你将见到这些阴影如何使山谷一直变化着。有时云的阴影非常从容缓慢,今天它们移动起来如同一阵风。它们是我们观赏的运动着的绘画。”
凡·多伦说:“当我抬头观望时,又一片阴影越过了山脊,沿着长长的山坡滚动漂流,将一排排枫树染成墨绿色,阴影扫遍沼泽和草地,使其变得干涸深沉,最后从我们头顶掠过,犹如瑟瑟作响的风声。我屏息静气,心驰神往。如此的云层阴影想必整个下午从我们头顶上飘然而过,可我却木然无知。一个连近旁东西都看不清的安祥老者,却依然能够看见那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大自然的壮观奇景。”
以个人的独特方式观察世界之不可思议的力量,形成了艺术家自己的风格,正是恩斯特·哈斯所说的“睁开双眼想象”的结果。这也是所有极为有用的观察能力之一,孩子们用来得心应手。“噢,瞧,妈妈,沟里有条彩虹。”一个小姑娘告诉她的母亲,而她母亲也许只见到一滩污油水面。
人人都具备“睁开眼睛想象”的能力。但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抑制了它的发展,担心被人讥为与众不同。我们得把这些担心抛开,去看看四周的美。
有道是“眼见为实”,不如说“眼见为生”。越是不断学习如何生动地观看,生活越是丰富多彩。
Number:1283
Title:知足常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要计算一棵树的年龄,可以数一数它的年轮,年轮的阔窄,代表树每年的长幅。风调雨顺的年头,年轮阔宽;干旱的年头,年轮很窄,有时候窄得几乎看不出来。
我知道人没有这种以往境遇的表识;可是我认为人的生命却和树木的并无不同。遇到好年月,我们不断滋长;坎坷的年月,我们仅能自保。但不管年月好与坏,我们都像树一样,依然故我,从心材般的少年时日益茁壮,我相信这是传统和教养的结果。像树一样,我们也许要掩饰受伤后遗留的疤痕这些疤痕虽然肉眼看不到,却永不磨灭。
我喜欢自己的一生和境遇都藏在心头的感受。我是住在埃及的一个五岁小女孩。我是纽约一所管教极严的私立女子学校的学生。整个夏天,我在伊利湖滨赤足徜徉。冬天里,我在瓦萨校园附近的郊野探幽揽胜,比读书下的功夫还要深。在纽约,我赴歌剧院,参观艺术展览,攀登加州山峰。后来又放行远东和地中海一带。乐趣无穷(而最不舒适的旅程、最危险的时刻,往往记忆得最清楚)。
我和母亲住在兴汉市一幢俯瞰波士顿港的十八世纪旧屋(我深爱那幢房子!)里。这时旅游已激励我从事写作,这桩工作几已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与饮食或睡觉无异。三十多岁时,我和俊朗敏悟的亨利结婚,有了两个小女孩,在缅因州买了一个农场。农场下面绿草如茵,还有一个湖。
生命源源不息。两女长大成人结了婚,各有四个孩子。外子比我年长五岁,开始跟老年长期奋斗,多年来我跟他并肩打这场必败的仗。他去世后,我过着孀居的黯淡岁月,一个女儿远在阿拉斯加,另一个在加州。
现在我已是个老太婆,像亨利一样,正在跟无情的岁月打必败的仗,幸而一路上仍有时间享受人生。我自然会想到死,我不要死,因为即使活动的圈子缩小了,许多人和事物仍能令我欢乐。我想我不怕死,只是往往不喜欢它日渐迫近。前几天我才领悟到一句老生常谈的真义:“你对死无法克服,但对死的畏惧也许能克服。”
我一生的境遇和千百种别的东西,好年头、坏年头,也就是或宽或窄的年轮,都成为我的一部分。以往的一切是抛弃不掉的,只能兼收并蓄。我写儿童故事的时候,自己就成了孩子,也许具有成年人的批判力(最低限度希望如此)。跟年纪比我轻的中年人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