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夺得最佳男主角奖。他在领奖时心情欢快,以至妙语如珠:“看来是这眼罩给我带来了好运。早知如此,我刚来到人世时就该戴上这玩艺儿了!”
1942年,作曲家尼文·伯林作为发奖人之一,开启封套后一下子愣住了。但随即便诙谐地说道:“我很高兴能给这个我久已认识的家伙颁奖。”原来这个“家伙”正是他自己,他为《白色的圣诞节》配曲,获最佳歌曲作曲奖。而最佳服装设计师得主艾迪斯赫德说得俏皮极了:“看来我还得为这座金像设计一套漂亮时装,也让她高兴高兴。”
Number:817
Title:误会得国名
作者:洪其庚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从前,有一位法国航海家来到西非海岸。他上岸后问一位当地妇女:“这是什么地方?”那位妇女用土语说了声“几内亚”,表明自己是妇女。航海家就在航海图上写上“几内亚”三个字。后来,就成为国名。
十五世纪时,葡萄牙一位航海家来到塞内加尔,遇到一条大河,他问船上一位当地渔夫:“这是什么地方?”渔夫以为他问这是条什么船,就回答说:“萨纳加。”意为独木船。塞内加尔的国名就是从“萨纳加”演变而来的。
十六世纪时,法国一位探险家来到加拿大,他问当地一位酋长:“这是什么地方?”酋长以为他问附近一个由棚屋组成的村落的名称,便大声回答:“加拿大。”于是“加拿大”便成了国名。
澳大利亚的原意是“南方大陆”。很早以前,欧洲人特别是希腊人,就传说南方有块大陆,但谁也没有到过那里,只是在十七世纪,有些欧洲殖民者到了现在的澳大利亚,他们误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南方大陆”,于是把它叫做“澳大利亚”。
在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的吉布提,同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为邻。很早以前,有几个西方人来到这个地方,遇见一个老翁正在做饭,他们问道:“这是什么地方?”由于语言不通,老人以为问的是“这是什么东西?”于是顺口答道:“布提。”布提在当地语中是“锅”。西方人没有听清,又问一次,老人大声回答道:“吉布提。”意思是:“我的锅。”于是吉布提被当作国名流传了下来。
Number:818
Title:爱情与友谊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纯洁的友谊中,有一种平庸之辈无法领略的情趣。
爱情是不假思索的感情,由于欲念或软弱,它猝然而生:一颦一笑使我们动情,使我们矢志不移。相反,友谊是随着时间、通过接触和长期的交往逐渐形成的。朋友间多年的默契、善意、情谊、关照和殷勤,却比不上一张漂亮的面孔或一只秀美的手刹那间的魅力。
时光的流逝加强友谊,却削弱爱情。
只要爱情存在,它就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且通过那些有时表面看来似乎应该使它熄灭的东西──如任性、冲突、别离、嫉妒──继续下去。
热烈的爱情较之完美无瑕的友谊更为常见。
爱情和友谊互相排斥。
经历过伟大爱情的人轻蔑友谊;而耕耘崇高友谊的人尚未为爱情贡献任何东西。
爱情以爱情开始;而最诚笃的友谊只能转变成微弱的爱情。
Number:819
Title:小生与妇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电影小生坐在旅馆的大堂里,受到一个讨厌的家伙骚扰。两位崇拜他的女影迷看不过眼,上前把那家伙臭骂一顿,而且还动手捧他,吓得他抱头鼠窜。
小生向两位妇人道谢,并且向其中一位道:“你纤纤玉手真的给了那人一个巴掌吗?”
“是的,”她回答道。于是小生十分殷勤地吻了一下她的手。
接着他转向另一位妇人。那妇人连忙说道:“我刚才咬了他一口。”
Number:820
Title:杰作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科罗拉多逗留时,我参观了一个以当地艺术家的作品为主的展览。绘画包括静物画、人物画和风景画,在每件作品的右下角都有艺术家的签名。在悬挂展品的同一面墙上,一扇大窗朝着洛杉矶山脉,蔚蓝的天空,阳光照耀在白杨树点缀着积雪复盖的峰顶。
在窗户的右下角,不起眼地写着这位唯一能够创作出这如此壮观景色的艺术家的姓名:大自然之母。
Number:821
Title:议会里的帽子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在英国的议会里,至今还保持着一项稀奇的规矩:议员在进入议会后,不得戴帽子。于是许多议员在参加会议时,就索性不戴帽子。由于经常出现几个议员同时要发表意见,英国议会又补充规定:议员在发言时必须戴上帽子。这样,在议会大厅的墙壁上就挂了一顶专为议员发言时用的公用帽子,谁要发言,就得先把这顶帽子戴上。于是每当开会时,这顶帽子就在大厅里被议员们传得乱飞,尤其是当议员们为了辩论某项政策问题争着发言时,大厅争夺帽子的场面就达到了高潮,口哨声、跺脚声和帽子在空中飞舞的呼呼声,代替了议会的肃穆气氛。更可笑的是,不论议员的脑袋多大多少,都一视同仁地要戴上这顶宝贝帽子才行,结果常引起阵阵哄笑。
Number:822
Title:有识之见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个乞丐站在街角,两手各拿着一顶帽子,等着过路行人的施舍。一位行人停下,向其中一个帽子里投了块硬币,然后问道:“另外一顶帽子是做什么用的?”
“近来商业如此繁荣,”这位乞讨者回答道,“所以我决定开个分公司。”
Number:823
Title:生活验证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一位很富有的人伤感地对他的朋友说:“尽管我非常愿意死后把全部的财产都留给慈善机构,可是人们却仍然认为我是守财奴。”
他的朋友听后说:“我告诉你一个关于猪和牛的故事。猪向牛抱怨说它不受人们的欢迎:‘人们经常提及你的善良和你那仁慈的目光,确实,你给了人们牛奶和奶油,但我给予人类的更多,我奉献给人类熏肉和火腿,但是,人们还是不喜欢我,为什么?’牛想了一会说:‘也许是因为我是在生前奉献的。’”
Number:824
Title:点滴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聪慧者寡言,那些闷声不响的人正是得到最多的人。
▲一个人生活中碰到两种情况可以不假思索──当他负担不起时,以及他足以承受时。
▲有两种律师,一种懂得法律,另一种懂得裁判。
Number:825
Title:“留学生”的由来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留学生”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王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
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后来,“留学生”这个词便被一直沿用了下来。现在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留学生”。
Number:826
Title:醋丈夫强使美妻变丑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埃及有一个醋意极浓的男了名叫波加拉,他娶了一个美艳如花的妻子苏曼,现年29岁。不久前,这个身材苗条、体重57.6公斤的少妇在参加一次选美活动中,独占鳌头,夺得冠军。苏曼夺得冠军后,跟着引来一些追求她的男士。
波加利看到眼里,“爱”在心里,生怕妻子有朝一日被其他男人“撬”去。于是,他苦思对策,终于想出一条“下策”:每晚侍妻子睡下后,向她注射类固醇,使其身体发胖,不知是慑于“夫权至上”或是丈夫巧言欺骗,苏曼一直任由丈夫摆布。经过半年的“催肥”,苏曼的身体不断“发福”,体重超过262公斤。“我以为是染上了一种少见的疾病或是腺体有问题。”这个少妇向开罗一家报纸的记者说,“我请求丈夫带我去看医生,但他拒绝,他对我如此暴肥,似乎显得很高兴呢!我本是一个美丽的女人,不少男人都喜欢我,然而,现在我走到街上,孩子们都取笑我。”
她的丈夫波加拉怎么说呢?他说:“在商业社会里,我是一个很重要的男人,我不愿冒妻子被其他男人夺去的危险,所以,用药物‘催肥’了她,现在,她胖得像一头大象,再也没有哪个男人想多看她两眼,这就使我心安了。”
Number:827
Title:天南地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土耳其伊斯坦堡一个市场里,有个游客买一件铜器。“因为是你买,”商人说,“我只要325里拉。”游客只肯出150里拉。商人听了大吃一惊,“要是让人知道了我怎么办,卖这个价钱我真丢脸。”游客只肯出那么多,讲来讲去讲了几分钟没有成交。
最后土耳其商人说:“与其卖这个价钱,不如送给你作礼物吧。”游客谢了他,拿起铜器走开。但又停了下来。“你真客气,给我礼物,我们交了朋友。现在我要送你一件礼物。你愿意要这个吗?”
商人点点头。“这是150里拉,”游客说,“你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土耳其人接受了。
Number:828
Title:竞慢冠军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世界上最沉闷的一项实验,终于有了进展。澳洲昆士兰大学的物理学家,自从1927年以来,便一直在研究和观察一个盛满沥青的玻璃漏斗,看着那些沥青以缓慢得让人难以相信的速度,滴进一个玻璃烧杯。在1988年7月3日以前,它只滴了6滴,到了当日下午4点45分,第7滴才终于滴落。它要9.25年的时间才滴下一滴,创下液体滴落所需时间的最长纪录。
Number:829
Title:人命值多少钱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人命应该是无价的,但因为有法律赔偿的问题存在,美国政府又不能不为之定一个价钱。由于政府属下的各个机构对人命的价值各有高见,故很难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
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所定的人命价值为100万到200万美元。
环境保护局的估价是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