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读者十年精华 >

第2003章

读者十年精华-第2003章

小说: 读者十年精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颁奖仪式上最长的发言者首推《密尼维太太》的主演戈丽尔·卡尔迪,她的发言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现在,评委规定,每个发言者的发言不许超过两分钟。

  ▲一九八一年,奥斯卡颁奖仪式正在举行中,突然有消息说,金像奖被窃,翘首以盼的几亿观众大失所望。

  ▲英国导演理查德·阿廷堡罗执导的《甘地传》获奖最多,一九八三年,该片一举获得奥斯卡八项大奖。

  ▲调查表明,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片子票房价值平均能增加二千万美元。

Number:6824

Title:可怜的马斯卡尼

作者:肖复兴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随笔》

Date:1992。2

Nation:

Translator:

  第一次听《乡村骑士》的村民合唱和间奏曲,我便立刻被吸引住了。合唱曲的明快,间奏曲的婉约,都那样长久在我的心头共鸣。尤其是间奏曲格外甜美,明显西西里民歌曲调,起初的弦乐如潺潺溪水,渐渐加入的竖琴等的弹拨,宛若溪水在晶亮的鹅卵石上跳跃,阳光在它们身上一闪一闪的,犹如小精灵一般款款飞舞,让人沉浸在恬静的梦境中。两支曲子加起来才短短15分钟,真觉得太短,余音袅袅,那旋律总像难以消逝而不绝如缕。

  这是马斯卡尼的乐曲,只是不知马斯卡尼究竟是怎样一位音乐家。我尽可能找到他的传记资料,当然我企盼着他的人生道路能如勃拉姆斯或者如威尔第,哪怕如普契尼,让人低回长吟,让人无限缅怀,让人悠悠怅惘……我却是实在没有想到,正如推门本想走进披戴新婚白纱的教堂,却一下跌入浓烟滚滚的火葬场。

  这位面包师的儿子,26岁创作了《乡村骑士》这部歌剧而一举成名,轰动整个欧洲,使他成为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这位比普契尼小5岁的年轻人,这部成名作却比普契尼的第一部成名作《曼侬·列斯科》早4年。他一下子声誉鹊起,不仅担任了罗西尼音乐学院的院长(当时才32岁),而且周游世界,指挥演出他的《乡村骑士》。仅凭这一部《乡村骑士》,他本可以成为一个好音乐家。他却没有,他却成为了一名法西斯的忠实信徒。在甚嚣尘上的法西斯统治的日子里,他成为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他难以禁住诱惑,难以抵抗压力,难以挨住寂寞,竟在他68岁的高龄时,还可怜巴巴为讨好墨索里尼写了一出歌剧《尼禄》。一时的风沙漫天遮住了他的眼,锈蚀了他的心,他不知道终有尘埃落地的那一天;云开日朗时,他会被剥得一丝不挂而在众目睽睽之下。

  怎么能想象,一个灵魂卑污的人如何写出甜美抒情的《乡村骑士》!我很难将那间奏曲与一名法西斯主义者联系在一起。

  和他同时代的意大利音乐家都与他断绝了交往,如年轻于他4岁的托斯卡尼尼。在同样的压力诱惑之下,托斯卡尼尼没有躬下硬直的腰,没有低下高贵的头。当他指挥《图兰多特》首演之际,墨索里尼要来观看,并提出要在《图兰多特》演出之前高奏《青年进行曲》,托说:“可以,不过先决条件是另请一位指挥!”无论众人如何劝说,托寸步不让:“如果非要我指挥《青年进行曲》,我只好辞职!”如果,墨索里尼只好没来。当然,托斯卡尼尼赢得掌声,同时也赢得法西斯匪徒的痛打,以至上了黑名单,全家护照被吊销而被迫流亡国外。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地利政府邀请他到萨尔茨堡音乐节担任指挥,他拒绝了这一盛情邀请,原因在于音乐节上有同马斯卡尼一样在法西斯面前软骨头的音乐家富尔特文格勒和卡拉扬。托斯卡尼尼说:“我不想和富尔特文格勒和冯·卡拉扬接触,他们无疑是杰出的音乐家,但他们曾为希特勒和纳粹分子效劳。”可以说,托斯卡尼尼与他们轩轾分明,不共戴天。他同时还讲过这样的话:“在作为音乐家的富尔特文格勒面前,我脱帽致敬。但是,在作为普通人的富尔特文格勒面前,我要戴上两顶帽子。”

  同样在马斯卡尼面前,普通人也必然如托斯卡尼尼一样要戴上两顶帽了。普通人难有音乐那一份天才,却拥有着他所不能具有的骨气、良心和忍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仅仅3个月,马斯卡尼在罗马一家旅馆里抑郁而死。他声名狼籍,死得孤零苍凉,无人知晓。人们正在欢庆反法西斯的胜利,谁还顾得上一个臣服墨索里尼的82岁老头的死?淡忘,是百姓良知对其人的态度与表现。对掌声、鲜花、大幅照片、报纸上赫然的标题、崇拜者的追逐、雨点似的吻、如花盛开的签名、如蝇逐臭的采访……簇拥着、包围着、娇纵惯的名人来说,这种淡忘无异于一种最犀利、最残酷的惩罚。

  人们却记住了托斯卡尼尼,欢迎他重返故国意大利。

  马斯卡尼孤零零死在罗马旅馆的情景,如一幅黑白分明的木刻画,总在我的面前浮动。重新听他的间奏曲,总使我想起许多真正可以称之为音乐家的死,给予人们的震动是什么样,人们对他们又是如何表达情意的。真是人眼如镜,人情如水,人心如秤。对比的鲜明,如霄壤之别却浑然天成。威尔第墓葬时,900人高唱他的《纳布科》歌剧中的合唱曲《思念》,米兰街头有20万群众为他垂首致哀。德沃夏克逝世后,人们聚集在他生前工作过的布拉格歌剧院的走廊下,唱着他的《爱德纳安魂曲》。勃拉姆斯逝世时,人们纷纷涌向维也纳,浩浩荡荡的队伍拥塞了街道,他的故乡汉堡港内停泊的所有船只都下半旗为他志哀……这真是一幅幅色彩浓重的油画;对比孤寂冷清死在旅馆而无人知晓的马斯卡尼,也算是世事洞明、苍天有眼吧。人死后如果真的有灵魂的话,马斯卡尼的灵魂会飘向何方?

  如今,人们依然记住威尔第、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托斯卡尼尼……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谁还记得住马斯卡尼?他的歌剧《乡村骑士》今日已很少有人演出,只是他为歌剧写的村民合唱曲和间奏曲,被世界一些管弦乐团和通俗乐队间或演奏着。那毕竟是他26岁时的纯情与甜美,哪怕暂短如雨后的虹霓。想来世界和世人还是公平的。

Number:6825

Title:第九交响曲

作者:罗伯特·富尔格姆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李杭育陈平

  我能得到的安慰不是宗教,不是瑜伽,不是朗姆酒,甚至也不是睡死觉。那是贝多芬。安慰像是寄托在这位路德维希·冯的身上。他是我备着的王牌。我把他的“第九交响曲”放到音响里,紧绷绷地远远拖直了耳机线,躺倒在地板上。那音乐奏出的仿佛是《圣经》里叙述的创世的头一天。

  接着我想起贝老先生。他饱尝了沮丧和不幸的种种滋味。他天南地北地四处奔波,想要找到一个适合他待的地方。他的爱情生活糟透了,而且他还老跟他的朋友们争吵。一个随落的侄子让他深感忧烦一个他实在很疼爱的侄子。贝先生想要当一个著名的钢琴家。他也希望歌唱得好。可是,当他还相当年轻的时候,他便开始丧失听力。对于钢琴家和歌手来说,这通常总是坏消息。到了1818年他48岁的时候,他就完全聋了。令人无比惊奇的是,5年之后,他完成了他那了不起的“第九交响曲”。他本人从没真正听过它!他仅仅是想过它!

  我戴着我的耳机躺在那儿,很想知道贝多芬究竟是否有过这感受,就像它此刻在我脑袋里轰鸣的这般。高潮上来了,我的胸骨开始震颤。至此,最终的鼓声盖过了所有那些F大调的音符,我站起身来,用含含糊糊的德语随那声势浩大的乐队一起放声高唱,还上下跳跃,就像是这位传说中的我指挥了这令人敬畏的最后时刻的演奏:从天边,来了上帝,还有他的所有天使,哈利路亚!哈利路亚!嚯嚯哦哦哦哦姆卡勃姆班,巴啊啊啊啊……!!!老天!

  振奋,欣喜,昂扬,果敢,整个儿征服了我!不可思议!出自那全部的悲伤和烦恼,那种种挫折、失意,那整个深刻而漫长的沉寂,出自那一切的,竟是这一切的崇高是欢乐和得意的倾泻!他以欢腾的庆贺来抗拒他的命运。

  我永远无法抵抗那一切的真与美。面对那样的音乐,我可再也不能继续厮守在冬日里我那燃尽了的火堆旁,空绞着双手哀声叹气!那音乐不仅可以消除精神萎靡,大概还能治好伤风感冒呢。

  那么,所有这些来自寒冬、阴雨、帐单和纳税的嗓音又算得了什么?另一个我对我说,而谁又需要听这种种失败、倒霉和挫折的呻吟呢?这一片诅咒生活和世人的叽叽喳喳又算个什么名堂?

  在燕麦片般苍白、灰暗的日子里,我从贝多芬的音乐里找到了不可抗拒的对人生的肯定。在阴沉的、精神上的冬天里,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夏天的太阳。将来哪天,我非常有钱了,在未必可能的这样一个十二月的夜晚,我将为自己租下一座豪华的大厅,一支庞大的合唱队和一个气势磅礴的管弦乐团,我本人则站在前台,指挥“第九交响曲”的演奏。我还将亲自演奏鼓乐部分,直到那个辉煌的结尾,一边敲鼓一边又扯开嗓门加入合唱。在接下来的一片令人肃然的寂静中,我将祈求所有的上帝都来保佑路德维希·冯·贝多芬,保佑他的“第九交响曲”和他的光彩。

  我的天!

Number:6826

Title:杜利特尔营救行动

作者:万润龙

出处《读者》:总第133期

Provenance:《天津日报》

Date:1992。4。11

Nation:

Translator:

  炸东京归途遇麻烦

  中国人营救同盟军

  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最残酷阶段。同月8日,日本未经宣战,对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进行偷袭,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为了改变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个绝密的军事行动计划开始悄悄策划。

  1942年4月18日晚上,太平洋上空乌云密布,风雨交加。一艘美国“黄蜂”号航空母舰神不知鬼不觉地驶到距日本本土650海里的海面。晚10时许,16架B25型轰炸机腾空而起,直飞日本本土。这天晚上,杜利特尔轰炸机队接连轰炸了东京、大阪、神户等城市。日本军队还未反应过来,轰炸机队已经飞离日本,飞往中国东南沿海。

  罗斯福总统对这次“东京上空30秒”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在事后召见杜利特尔将军时说:你们的这次轰炸行动,至少让日本当局意识到,他们的本土也是需要有军队守卫的。

  杜利特尔及其轰炸机队的队员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英雄,几乎每个美国公民都知道这次扭转乾坤的事件。1989年7月6日,美国总统布什将美国的最高职奖总统自由奖授给92岁的四星上将杜利特尔,总统称他是美国英雄。

  然而,当年杜利特尔轰炸机队在离开日本本土后却遇到了意外。

  轰炸机队原定计划是到浙江衢州机场加油后返回。然而,由于空中与地面失去了联系,轰炸机队无法着陆。为了保存机上人员的生命,队长杜利特尔在飞机油尽之际,命令所有人员弃机跳伞。

  事后得知,除8号机误入海参威外,其余15架飞机全部坠毁在中国浙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