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看,你看!”她轻轻地对我说。
我抬头一看,有一个男子利用灯光变换,正偷偷地在女舞伴的脸上轻轻地吻。那女舞伴半合着又眼,如醉如痴。
这天晚上,往家里走的时候,她偷偷地抓住我的手。我觉着她的手暖烘烘的,软绵绵的。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回家后,妻子很快上床安眠了,我照习惯还要看一阵书才能入睡。在银色的电灯光下,我看见妻子那恬静漂亮的脸庞微微露着笑容。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又在她的脸上轻轻吻了一下。这次她却闭着眼睛,一动也没动,是真的睡着了吗?不!我发现她那长长的睫毛好像在微微颤动。
几年来,随着工资的增加,我家生活水平也迅速上升。1983年,我们买回了一台彩电,每晚睡觉前,妻子除了照管孩子外,主要任务就是看电视。电视内容丰富多采,其中也免不了有男女接吻的镜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见妻子的脸色在不断起变化。先是讥笑,后是羞涩的笑,最后成为满意地笑了。有一天晚上,我和妻子睡在软绵绵的沙发床上,当我要关灯时,她却挡住说:“别关,咱们说说话儿。”
在彩色灯光下,我又看见了妻子那漂亮生动的脸庞。她用手抚摸着我的肩膀,轻声说:“你吻一下我,行吗?”
我说:“不是早吻过了吗?”
“不,不是在脸上,而是在嘴上。”她说完一对水灵灵的眼睛瞅着我,期待着,毫无羞涩表情她变了。
我这时也受到了感染,一下子扑过去搂住她……
慢慢地,她推开我。“我过去真傻,只知道生孩子,就不知道两口子一块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真对不起你……”她笑着说,“过去我确实是这样想的,可是过去谁见过呢?”
“为这事,我还挨过你一个耳光呢!”
“你真坏!”她一下子又扑到我的怀里……
吻,这神秘的吻,终于变得不怎么神秘了。谁说这不是社会生活中一个令人愉快的变化呢?
Number : 426
Title :珠峰下,那一片寂静的墓地
作者 :夏林
出处《读者》 : 总第 91期
Provenance :人民日报
Date :1988。6。23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一切都沉进远古洪荒的宁静里,连来路上的淙淙水声,也在这儿悄然凝冻。绒布冰川伸出幽蓝的冰舌,透出喜马拉雅雪山的阵阵寒意。冰川风逞威的前方,伟岸的珠峰肃然矗立,遮没了半壁南天。
这里是海拔5100米的珠穆朗玛登山营地。春天的登山季节过去了,昙花一现般布满石滩的尼龙帐篷,已经杳无踪影,只留下堆堆锈蚀的罐头盒。空旷的营地,巨大的漂砾,皑皑白雪,一片死气沉沉的荒凉。
我站在人间真正的边缘,一股凉透骨髓的孤独感漫过周身。就在这时,我看到了这片冷寂的墓地。
从没听谁说过这块墓地,在这世界最高的地方。它极不显眼,距登山营地仅咫尺之遥,不到近前也难看出来,粗砺的冰碛石垒堆成一排排坟茔,风雪剥落的黑色片岩权当墓碑,上面落满白色的野鸽粪。帐篷钉凿刻的简短碑文,都是各国登山遇难者的名字,时间跨度已近半个世纪。
“1975年 邬宗岳之碑”
“1982年 日本登山队宗部明之碑”
“TO TONY
DIED 3 APRIL 1984
ON MT。QOMOLANG…MA
FRIEND AND MOUN…TAINEER”
(给托尼
1984年4月3日死于珠穆朗玛山上
朋友和登山队员)
……
这只是一座座象征性的空墓,在可怕的滑坠和骇人的雪崩中,遇难者已永远留在了那大山的雪谷冰渊里,连遗体也找不回来了。一座座石冢里,埋藏着一个个失败者的故事。
还有比这更悲凉的故事吗?登上顶峰的同伴队友成了举世瞩目的英雄,他们却默默僵卧在冰雪里,被人遗忘了。他们进山就再没回来,没能见到亲人捧上的鲜花,冒着泡沫的香槟。靠着电视荧屏和报刊版面才对登山运动略知一二的人们,有谁知道珠峰脚下,还有这么一片孤零零的坟茔?
我站起身来,瞥见那座高踞天际的金字塔型雪峰,我看到了一场夕阳西下时的大自然的盛典:
斜辉瀑布似的光扇正缓缓抬升,在银光闪烁的珠穆朗玛主峰上分割着夜与昼。苍莽大地沉没进暮霭的阴影中,唯有珠峰之巅,在晚祷般仰着的群山之上,幻成一个亮晶晶的梦,仿佛宇宙把它的全部光华,在这一瞬间都倾泻在地球最高的锥体上。那条令多少登山者梦魂牵绕的旗云,袅袅地从峰顶向东伸展开。云雾缭绕之中,耸峙的雪山愈发显得神秘。
回头看去,墓地却在夜色中黯淡了,连碑文都模糊不清,与峰顶的辉煌恰成映照,有如一幅高调照片那样反差强烈,令人震惊。
我懂了,这就是喜马拉雅登山运动。我为自己最初的怜悯之情深感羞惭。
攀登这座人间最高峰的人也大都失败了。自从1921年英国探险队试图征服珠峰以来,各国登山者就饱尝了失败的折磨,有近百人在这条登山路上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他们毕竟向珠峰、也向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发动挑战,背负行囊、脚踏钉齿,走进了风雪弥漫的喜马拉雅山,没有因惧怕失败而踟躇不前,宁愿历险也不甘庸闲。他们个人虽身遭不测,可人类不是终究征服了珠峰么!
攀越就要冒险,冒险就难免失败。但一代接一代不懈追求的勇气和精神,却远比一次短暂的胜利更接近永恒。
人与自然相搏的千年史,就凝聚在这片空墓的碑文之间。
噢,珠穆朗玛,你这人类居住的星球上的第一峰。你高峻、严酷。你使怯懦的灵魂惊悸,你对勇士动有永恒的诱惑。只有真正的强者,才配与你为伍!
怪不得登山者出发的营地,就紧傍着遇险者长眠的墓地。
勇敢,是勇敢者的墓志铭。
Number : 427
Title :避暑小品
作者 :和谷
出处《读者》 : 总第 91期
Provenance :羊城晚报
Date :1988。10。14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成熟的情书
一位七旬老人,择得这儿的一幢古屋住着,安度晚年的时光。太阳从东窗升起来,又从西窗落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他没有等候生命的终结,尽管生命的终结在忠实地等着他。
他有殷殷的等候,那便是一封封情书。从遥远的地方隔三见五的飞抵这僻静的古屋。对方所期待的情书,又从这里放飞,去安抚另一颗焦渴的心。
彼此都是古稀之年的人了,年龄相加早已超过了一个世纪。而爱是不会老化的,在他们来说依然是四五十年前的潇洒和风流。
只是,情书成熟了。熟得像血的颜色。
青果也是可人的,但瓜熟蒂落时候的果实更为贵重。
千山相阻的人儿,为了一个“爱”字而交付了大半生的时光。尽管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仅是匆匆地见过几面,也许至死也不能结为名义上的夫妻。在剩余不多的日子里,彼此的眷恋则愈加迫切。
他一生从过武,从过文,名气曾赫然一时,也有过牢狱之苦。……唯独这情书还没有交付完,鸿雁在隐密处匆匆地飞翔着。该办一下属于自身的事情了。
每天,他都走很远路去等待邮递员的到来,常常是落空。可他相信很快会有信来,他疲惫了,需要另一根拐杖。
残忍的琴声
朋友告诉我,他听不得钢琴声。
还有听不得琴声的人吗?那琴声多么柔美,多么悠扬,或多么深沉,忧郁!给人以休憩、愉悦和享受。
可琴声于他是残忍的。
那个落雪的夜晚,他被人关在屋子里,施以皮鞭木棒,逼迫他供认什么。因为害怕鞭打声传出屋外,便有女演员弹起钢琴,以遮外人耳目。屋外,白雪覆盖了夜的世界。
那间屋子是琴房。弹琴的女人很美丽。
他的几根肋骨被美丽的女人柔软的手指叩断了。
从此他听不得琴声,尤其在静静的夜里。
Number : 428
Title :其实未必
作者 :舒望
出处《读者》 : 总第 91期
Provenance :钱江晚报
Date :
Nation :中国
Translator :
我们总认为,温柔是她们的天性和贤惠驯服的同义词;其实未必,温柔对于男人更是一种力量,用泰戈尔的话来说,女人的一半是神。
我们总认为,只有男人会造就她们;其实未必,坚强不屈了多少次,使她们往往更能铸成一个强男人。
我们总认为,她们没有男朋友是因为太孤僻清高;其实未必,她们找不到男朋友常常是男子太怯弱了。
我们总认为,受与不爱应该属于男人;其实未必,男人主动的爱常掺有专制的欲望,而她们一旦爱起来,往往更主动更强烈更真挚。
我们总认为,她们应该贤惠,有女性的表现尺度;其实未必,一个女人要强常常只是为了维护自己独立的人格。
我们总认为,她们在事业上成功便什么都有了,其实未必,在某种压力下,她们在生活中失去的会更多。
我们总认为,眼泪只属于她们;其实未必,把眼泪放在心上作为负担使自己消沉下去的往往是男人。
Number : 429
Title :“爸爸,谢谢你来捧场!”
作者 :艾伦·古曼
出处《读者》 : 总第 91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美国
Translator :
他告诉坐在旁边板凳上的妇人说,他的孩子们一个个正在长大.这倒不是什么特别新闻,孩子们都如此,这是自然现象。
不过,他面对着棒球场说,他从前以为这种长大过程是一步一步来的。但事实上,他的孩子们却似乎突然从一个年龄阶段跳到另一个年龄阶段,就像他的老大学开汽车时转弯一样,换排挡会发出令人胆战心惊的声音。
他记得,他的老大还是3岁时,牵着他的手在街上行走,碰到一个人竟然会打招呼。这个儿子怎么会认识一个他父亲不认识的人呢?即使在那个时候,他对儿子的这种独立个性已经有点感到震惊了。
现在,孩子们又在经历人生的一些必然里程了。老大在准备他的驾驶执照考试,最小的一个即将报考初中。
现大,球场上轮到13岁的儿子上场博击了。在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几个星期里,这孩子就已经掌握了打球时如何运用眼睛、姿势、腕部动作等取胜的要诀。
这位父亲看球的神情,只有父母望着自己孩子时的神情可以比拟。一会儿过分洋洋得意,一会儿又过分吹毛求疵。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或母亲,就是要能了解什么是过分。不过,今天这位父亲所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东西,是介乎赞叹与哀愁、慈爱与失落的某种东西。
他记起了历年来的一些小事。孩子们从学校带回来的作业一直在变。起初是一个粗糙的木制烛台,后来的是一张厚板桌子;开头是一幅蜡笔画,最后是一篇较长的论文。
也许,他说,他自己正经历一种青春期。也许,所有父母都会跟他们的孩子一起度过第二个青春期,一方面看见他们长大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