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1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爱迪斯姑姑给德巴基写了一封信。她直截了当地列举了自己想活下去的原因:三个孩子还要到三四年后才能自立成人;小女儿梦想着周游世界。信中未透露出丝毫自怜自悯,只有幽默、热情和对生活的乐趣。她寄信后并不认真期待着回信。
几天过后,家中的门铃响了。爱迪斯姑姑站在过道中就大声读道:“您隽永的来信使我深受感动。倘若你能来休斯敦,住院和动手术都可以免费。迈克尔·德巴基。”
这是七年前的事了。自那以后,爱迪丝姑姑走遍了全球。她的三个孩子都有了美满的家庭,对她的花甲之年来说,她是我知道的最朝气蓬勃、精神焕发的人,这一切都归于一位动心脏手术的外科医生,他知道如何为自己的职业争得荣誉,也知道如何为患者畅开自己的心扉。
倔强的女裁缝
1955年12月1日,在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闹区,罗莎·帕克斯太太登上了一辆克利夫兰路公共汽车,付完车费后便在车尾部的黑人座位前排坐下。辛劳了一天,坐下来感到惬意舒适。谁知车到下一站,司机呵叱着要黑人往后挪,为刚上车的白人让座。
除了罗莎。别的黑人都顺从了。她犹豫不决:车满了,倘若她唯诺顺从,就只好一路站着回家了。一个等着她座位的白人不耐烦地瞪着她。就在这时,罗莎的内心突然颤动了一下,也许她的灵魂已受尽了屈辱,也许只是因为她的双腿太疲劳了。不管怎么说,这位四十二岁的女裁缝拒绝让座。车上的黑人和白人都盯着这位肇事者,司机喊来了警察,帕克斯太太被捕了。
蒙哥马利的一万七千名黑人被激怒了。有人打算用暴力“烧掉汽车,砸翻汽车”,有的人保持沉默。一位二十七岁的律师在圣雄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激励下帮他们组织起来,联合抵制克利夫兰路汽车。
抵制运动持续了三百八十天,使这路汽车损失了几百万美元。最后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在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有违宪法。从此,罗莎·帕克斯太太可以坐在汽车的任何一个座位上了。尽管现在我们许多人都不记得罗莎了,但是她引起的这场变革开始改变了美国的现状。
那位不为人知的律师,也不必再隐瞒了,他就是马丁·路德·金。他有一个消灭种族岐视的梦想。在世界上,至少部分是由于罗莎·帕克斯的缘故,人们终于愿意倾听他的梦想,并且给予他的梦想以荣誉。
以上都是荣誉的行为,献身、正直、友爱的行为,它们并未受到嘲笑,也许我们终究并未丧失神圣的荣誉。
Number:3994
Title:橡皮筋遐想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沿用已久的橡皮筋似乎韧力犹存,毫无被淘汰的现象。它是男孩用来弹石子、女孩用来束辫子、小贩用来捆青葱、领工钱的用来扎钞票的最便宜的工具。你看下述统计,的确惊人:全世界各地每年销售橡皮筋约3402万公斤。每公斤平均有橡皮筋2200根,总计共约750亿根。
你不免要问:“橡皮筋的使用何以如此广泛?”这是因为橡皮筋和牙签一样,是事急时的万应妙品。夜间回家时汽车发动不了,检查发现是线路插头松了,用橡皮筋捆住,即可开车回家。唱机的唱针柄少了一个螺丝,摇摆不稳,用橡皮筋捆住,暂时可以不致绝响。
橡皮筋和回形针一样,不可能常用不坏。但是橡皮筋硬了,拉一两下或能恢复韧力,还可以再用些时候。而回形针就不然,拉一下就断,不能再用。
橡皮筋不能用来钳紧扣稳,只能暂行束住。它的作用像是马索,套住后可以摇动,不会丢失。另一方面,它的作用是控制杂乱无章的情况,稍加收束,免得一团糟。
橡皮筋不是命令,只是协调,求个体统。
关于橡皮筋,人们有一些有趣而不伤大雅的习惯癖好。有些人喜欢把橡皮筋弄得平平坦坦,不让它有任何扭绞之处。有些人喜欢伏在办公桌上把一根小橡皮筋越拉越长。孩子们喜欢把橡皮筋放在嘴里咬。成年人喜欢偷偷地放在鼻下嗅。
橡皮筋还可以把我们的现在和过去松松地联系起来。橡皮筋的气息可以使我们回忆到小学二年级的时日。
楼阁中,一根橡皮筋束住一捆30多年前的旧信。红色的厚橡皮筋已有裂痕。到了某个干燥炎热的夏天,它可能自行断裂。但也可能在某个凉爽的春日,把冬衣藏入阁楼而取出夏衣时,把这一捆信拿起来,轻轻退去橡皮筋,顺手翻阅,又沉浸在对往事的久久回忆中。
橡皮筋是最好的扶助,轻松自然,有如一只手臂搭在肩头。
Number:3995
Title:称职的领导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树立领导人的某种标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无与伦比的独特作风。可是仍然存在着某些准则,在工作中遵守这些准则,对任何行政人员都有帮助。
下面试列举其中一些基本准则:
1。要理解与人为善的艺术,善良是力量的特征。
2。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伤害工作人员的自尊心。
3。要永远放弃两面派行为:对下级一副面孔,对长官又是另一副面孔。
4。永远要以“您”称呼下级,别忘记说“请”字。
5。别惧怕新事物。如果做什么事都用二十年前的老办法,那么这个事实本身就说明,你在某种程度上是个保守分子。
6。查处任何过失时,在采取某些措施之前要尽量耐心地听取犯错误人的解释。
7。请记住,不善于听取意见是受挫领导人的职业缺点。因此,你要学会听取意见,甚至不要用诸如“简短些”!这样刺激性的话语打断话多的工作人员。
8。请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如果一个人认真地完成受托的事情,不要用过多的提醒和指示使他难为情。请让他有机会安安静静地不受“干扰”地工作。
9。对干得好的,不要舍不得致谢。那些认为“催促”可起推动作用,表扬会使人头脑发昏并导致自我安慰和骄傲自满的领导人是大错特错了。领导人的好话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刺激人们工作尽力和勤奋的最有效因素。
10。如果由于差错而必须申斥谁的话,请你单独地找他面谈。绝大多数人都很忌讳在自己同行面前“受到责备”。完全不允许在工作人员的下级在场的情况下“申斥”他。
11。无论如何不要断然地把下级人员分成“坏的”和“好的”请你遵循这样一条原则:每个人身上的优良品质比不良品质总是多得多。需要的只是善于激励前者,抑制后者。
12。要及时地向下级通报自己的设想和计划。这会在集体中建立共同努力、信任的气氛,有助于集体高高兴兴地去实现你的设想。
实践证明,把某些领导的权力授予下级人员的做法会改善集体的精神面貌,使人产生不辜负所受到的信任的欲望,有助于更充分地挖掘工作人员的潜力。
好的领导人应当多多地承担错误的责任,尽可能少地接受表扬。
Number:3996
Title:超慢速阅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我带着满满一皮包伤脑筋的问题回到家里,黄昏时分,既闷热,又潮湿,我坐下来,满脑子翻腾起伏的问题似乎找不到解决办法。我只好拿起一本书,坐在舒适的椅子里,施展自己的特殊疗法超慢速阅读。
维森特·谢安的《我的经历》中的短短两章,我就读了三、四个小时之久对每个段落,我仔细品玩,一唱三叹;对每个句子,每个短语,甚至是每个词,我都流连俳徊,依依不舍;书中胜境在我的脑海里,历历如画,一览无余。这时,我已不再在澳洲的悉尼,置身于热浪滚滚,汗流粘袂的夜晚了。津津有味地品评每一词句,我已和外国记者谢安一起,首先专程访问了中国,然后又专程访问了俄国。我完全沉浸在作者笔下的世界里,不复自知身在何处了。最后放下书来时,我倦意全消。身心为之一爽。
次日清晨,书上的四个字“从长计议”却仍然在我脑海里萦回不已。于是,凭桌而坐,对昨晚大伤脑筋的问题,也就“从长计议”了。又一次,超慢速阅读不仅使我心旷神怡,而且使我眼界开阔,还帮助我处理了日常事务。
几年以前,我就发现了超慢速阅读妙用无究。在那以前,我要是对一本书真感兴趣,我往往一页一页拼命往下翻,急于要知道下文的究竟。现在,我决定对词汇既要像守财奴那样不轻易放过,也要像穷人过日子一样,把每个句子当做身边的最后一块钱,尽量拖延,慢慢花掉。
开始我是从实际出发,使我读的书慢慢拖延下去。但过了两个星期,我就开始领略超慢速阅读本身给我的教益了。吸引我注意的有时是个别的短语;有时却是整个句子。我总是慢条斯理地读,然后分析揣摩,接着再重新阅读甚至阅读的速度变得比平时更慢然后静坐默思20分钟,接着才又往下阅读。我像一个钢琴师,首先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心领神会乐曲的佳妙,接着操练一番,尽可能想把作曲家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出来,并且维妙维肖地使它重新再现。
Number:3997
Title:宋太祖说长短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宋代建隆年间,有个管理工程竹木材料的官员,对库存着的圆木长短不齐颇为忧虑,就上书宋太祖,请求把长的圆木锯短一些,使这批圆木长短划一。宋太祖在他的奏章上批道:“你的手指、脚趾难道就没有长短么!为什么不把长的指头截去,使它们也长短一律呢?长的就让它依旧长着吧,短的就让它依旧短着吧。”
狄仁杰不知谮者
唐朝,狄仁杰回到京都任内史,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郡任职,治理很出色。现在想知道背地里诽谤你的那些人吗?”狄仁杰推辞说:“如果陛下认为我有过错,我应当改正它。陛下能当面明白地告诉我,那是我的幸运。我本不知道那些诽谤我的同僚,那么同僚们仍能相处得很友好。因而我请求不要告知他们的名字。”武则天听后,很赞赏他非同一般的宽宏气量。
Number:3998
Title:对儿童的讲话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56期
Provenance:爱因斯坦文集
Date:
Nation:
Translator:
亲爱的孩子们:
今天我高兴地见到你们,你们是充满阳光和幸福的土地上的幸福的青少年。
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是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
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