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 作者:雁九(起点2012.6.29vip完结,种田,扮猪吃虎)-第1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仗打得漂亮,震慑了青海蒙古。昭显了朝廷的武力。
在朝廷与策妄阿拉布坦博弈这数年中,变得蠢蠢欲动的青海蒙古。终于彻底老实下来。他们也明白了,在朝廷大军面前,他们实没什么可倚仗的。
在朝廷多年的辖制下,青海蒙古早已如一盘散沙,哪里能与朝廷抗衡。
至于是否增加了年羹尧的资历,助长了年羹尧的气势,曹颙都没有想。
只要不用在轻动大军就好,不算先前的,只算他接管西北驻军后勤这半年,就耗银数百万两。
要是再打下去,那朝廷不用干别的。他这个户部侍郎。也就只能兼职做〃商人〃寻小道敛银子。
还有一件事,令他高兴,那就是李卫升官。
他是从朝廷邸报上看到这条消息的。李卫从云南盐驿道擢升为云南布政使,离封疆大吏只有一步之遥。
不到一年的功夫,李卫从五品郎中,升为从二品的布政使,这个速度不由不令人侧目。
曹颙摸了摸下巴,心中也有点吃味。自己怎么就没李卫的好运气。要说那鸦片种植,首倡者还是他,却不知皇上还记得不记得这茬。
次日,他带着户部随行的司官与家人随从,离开甘州返京。
京城里,已是乱成一团。
不是发生了变故,而是被这〃西北大捷〃给弄的。
从准格尔蒙古叛乱,至今已经小十年。朝廷这口气已经憋了十年。如今,虽说策妄阿拉布坦依旧逍遥在外,可也不敢轻易犯边。
青海蒙古,又借着这次平定战乱,彻底趟了一边。
歌德颂恩的折子,在养心殿叠了一尺多高。
雍正心里,也欢喜不已。
年羹尧是他钦兵的抚远大将军,又是他潜邸时的门人,这样骄人的成绩,很是给他长脸面。
对比之下,在西北数年卸任抚远大将军收复西藏的功绩,也没有过去那样醒目。同大获全胜的年羹尧相比,十四阿哥这个大将军则显得拖沓无能了些。
不过欢喜归欢喜,雍正还是压下了百官关于献俘的折子。
青海蒙古,与内蒙古、外蒙古。系出同源。有些事情,朝廷也需要有所顾忌。
议来议去,除了奖赏功臣外。雍正最后决定,召年羹尧年底入宫觐见。
之所以留出大半年的功夫,不是他不着急见年羹尧,而是为了给年羹尧留体面。除了年羹尧奉旨进京外。各地督抚也要先期进京,共迎年羹尧。
换做康熙朝,若是皇上这般待臣子,早已御史跳出来弹劾。可是现下,御史衙门却悄无声息,谁也不敢在〃西北大捷〃的喜庆节骨眼上给皇上添堵。
等到三月中旬,曹颙到京时,召各地总督巡抚进京的旨意已经下去。
按照规矩,曹颙回京,要先到御前交了差事,才能回家。为防他两眼一抹黑,不知京城各方动态。蒋坚提前一日就在京郊的驿站相候。
等见到曹颙,他便对曹颙讲述了这些日子的京城情势。
曹颙听蒋坚提起雍正召集外地督抚进京迎候年羹尧时,觉得不可思议。
皇上运番举动,是不是恩太重了些?
他已经听晓,年羹尧坐镇西宁,就真的是〃坐镇〃年前平定海西也好,年后这次大捷也罢,都是岳钟琪带着众将征战。
固然是彰显了朝廷体面,厚待年羹尧,也不需要外地督抚共迎吧?
〃看来京城与宗室这边,皇上是梳理妥当了!〃曹颙道。
蒋坚点点头,道:〃九阿哥拘在西宁,十阿哥圈在张家口,宗室中虽各有说辞,却也没人敢出来叫板。〃
名义是借着〃西北大捷〃为了年羹尧着急招督抚进京,实际上该是雍正要插手地方吏治。
等到雍正接见,曹颙就发现,他整个人都不同。去年的雍正,老是皱着眉心,面上常露疲惫之态。就是那种将自己逼得紧紧的。令旁人也胆颤心惊的那种。
现下的雍正,帝王的威仪更盛。脸上也添了从容不迫,不知是不是解决了外患所致。
虽说甘州事务,曹颙阜在密折中就详细提及,可眼下雍正仍是仔细问了一遍。听说百姓已经开荒,移民已经安居,他不由点点头〃
曹颙从宫里出来回到曹府时,已经是黄昏时分。
李氏与初瑜早已等得心焦,不停地使人去二门探问。天佑与恒生兄弟,则是带了管家,在门口相迎。
一家人就别重逢,少不得又有一番欢喜。第十三卷 雍之始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十六爷的筹划〃没有参加乡试。曹颙看着儿子,有些意外。
一大家人吃完团圆饭,天佑没有随着众人散去,而是跟着父母回了梧桐苑,禀了自己没下场之事。
曹颙还以为儿子会参加二月的乡试,即便不为金榜题名,多次下场机会锻炼锻炼也好。
天佑到是也不心虚,道:〃是五叔建议让孩儿缓考的,旗学里的先生也让孩儿等下科,孩儿自己也觉得再读几年书要好。同母亲商议后,便没有去顺天府登记报考。〃
初瑜在旁,怕丈夫不快,道:〃确实如此,儿子是与我商议后才决定缓考的。〃
曹颙心中,倒是没有什么不快。
太早金榜题名,对天佑未必是好事。曹项是任过外职,曹钚∈焙蛟诓芤岸δ咳尽R虼耍幢闼切值苌倌杲浚惺乱脖绕渌宋冉⌒矶唷�
天佑他是曹颙的嫡长子。伯府未来的接班人,父母又都庇护有加,生活过得比曹项兄弟要顺心自在的多。就算听父亲教,晓得些官场上的弯弯道道,却也是纸上谈兵。
还是年长些再出仕,心智更坚决,处事能更周到。
〃李诚下场了么?〃曹颙想起一事,问道。
〃下了,还中了举人,昨日张的榜。〃天佑说着,倒是带了几分敬佩,道:〃听说李家表哥读书极刻苦,眼睛都熬伤了。前些日子他过来给老祖与祖母请安,孩儿还建议他戴眼镜呢,刚好十六叔家开了间眼镜铺子,也不知李家表哥有没有去买。〃曹颙见他提及李家,并无轻蔑失礼之处,很是满意儿子的行事做派。没有生出势利眼,用官职与门第论高低,不错。
孙家有孙礼,李家有李诚,若是真走科举之路,倒是稳稳当当的家族复兴之路。
等天佑走后,初瑜犹豫了一下,对曹颙道:〃爷,瞧着李诚的穿戴打扮,虽也干净,可到底清寒了些……二月下场前他来过一遭,老太太摸着他身上的衣服,当面什么也没说,背过身却是流下眼泪。过后老太太使人送了些银钱过去,却是他带着两个哥哥给送回来,说什么也不肯收。他跟老太太说,怕自己生贪心,要了一次还想要第二次,往后李家就都成了靠亲戚接济的废物点心。爷,要不咱们帮一把吧,省得老太太挂心。〃
早先曹家不愿出面,敛下李家这一大滩人,是怕把曹家牵连进去。
如今,李煦案子已经结了一年。这个时候帮衬一把,就算被告到御前,也情有可原。毕竟,李家是曹颙的母族,李家在京的五兄弟,又是曹颙的晚辈。
曹颙听了,先是点头〃要是李诚真能这样想,而不是企图更大,倒是值得敬佩。〃
听到后来,他却是皱眉不已。
高太君虽因愤怨从李家搬回来,可是却将手中剩下的银钱都留在李家。那是一千多两银子,还有李语做生意的本钱一千多两,也是高太君给的。
这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就又日子窘迫了?
曹颙就是在户部当差,不是不知民生之人。虽说京城不易居,可是物价也实打实的,并没有打承受不了的地步。
普通旗人家,旗丁每月二两银子一石米,就能维持全家生计。李家不过十来口人,自高太君过去,前前后后就有三千两银子。
换做其他人家,已经置办下一份基业。勤俭着花,也够一家人过上十年八年,怎么就都没了?
曹颙不缺银子,为了哄母亲开心,花个万八千两的,实不算什么。
可是,现下却不是花钱的时候。
李家安逸了太多年,上下已经养成骄奢之气。若是他们不改改这习气,即便李诚科举出仕,也不过是又添了个刮地皮的贪官。李家这支,还要再溃烂下去。
〃再等等吧,李家兄弟五人,三个成丁,没有旁人援手,还能饿着不成?母亲那边,我去同她的讲。〃曹颙道。
夫妻久别重逢,少不得敦伦一番,安置不提。
次日,曹颙便去兰院,陪李氏用早饭。
李氏见儿子过来相陪,很是欢喜,多吃了半碗粥。
母子之间,也不需要客套。曹颙便说了李家现下的结症,劝李氏安心。
左右有他在,先磨练磨练李家这几个表侄儿些时日,不会真的束手旁观。
李氏听了,很是欣慰。
她也看出来,自己这个儿子对于李家实没有什么情分,之所以还关注,也是因惦记她。
〃不错,就是该让他们尝尝苦日子,要不然永远不能算懂事。〃李氏道:〃只是你也不用太操心,他们兄弟几个好胳膊好腿的,还不能养活妻儿不成?〃
曹颙所不放心的,就是怕李氏郁结于胸,见她面露欢喜,也跟着高兴。
母子又说了几句家常,曹颙看了看时辰,该去衙门了,便出了家门。
再次坐在户部窗明几净的堂屋里,曹颙竟有些不适应。
在甘州那半年,虽说日子苦些,可看着一座新城从无到有,看着荒原变良田,看着原本绝望的百姓展露生机,还真有些成就感。
再回头看段青林,虽只是从五品知州。却是一地父母。又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虽然地方穷些,看着观段青林的言行做派,不像是贪鄙的,日子过得倒是也安生。
看完公文,再看朝廷邸报,曹颙竟有些觉得日子难熬了些。
要在还在甘州,这个时候他当是去新城巡查百姓春耕吧……不想了,不想了,再想自己真的就想出京了。
想着那些衣衫褴褛的移民,曹颙怔了怔。
如今外乱内忧皆平,雍正是不是该开始改革了?
〃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仲一体纳粮〃都是后世众所周知的改革项目。
现下从邸报上,却是看不出什么。
只是年底各督抚进京后,雍正就地方的权利也就会都抓到手。最迟明年,改革就该开始了。
这三条,除了增加国库银钱,多少也能减轻些百姓负担。
曹颙虽无意做先锋,倒是想起自己会参与这历史大变革,心中不免有些激荡。随即,他又觉得意兴阑珊。这三条根本就〃治标不治本〃地方土地兼并越演越烈。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他们或是沦为佃户,或是沦为流民。
曹颙知道这点,却是只能束手。
只〃乡伸一体纳粮〃一条,就使得雍正背了三百年恶名。
那还是帝王之尊,也不能去抗衡士仲阶层。
曹颙这个小虾米,就更没有说话的余地,,
十六阿哥盼着曹颙回来许久,晓得他回来,哪里还能放过他。到了中午时分,便打发人过来,请曹颙晚上过王府那边,他要给曹颙接风。
这却与曹颙不谋而合,曹颙也正想见见十六阿哥,问问鸦片之事。
鸦片毕竟是容易伤人伤己的利刃,不好拿到台面上,云南划出的罂粟田,还是挂在内务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