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 >

第4章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第4章

小说: 赵匡胤私秘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与众位朋友结为异姓兄弟

    那是一个下午,赵匡胤出了家门在大街道上闲逛着,一边闲逛一边东张西望。之所以东张西望,是因为大街上的行人和景致他已经看够了,也看厌了。他想看到一些新鲜的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这么着,他看到了那所破庙。    
    是一阵叽叽喳喳的声音将赵匡胤吸引到破庙附近的。破庙门口,有一帮小孩正在吵闹。也不是什么吵闹,是有两个小孩正搂抱在一起摔跤,其他的小孩在旁边鼓掌叫喊,十分地热闹。赵匡胤耐不住了,“噔噔噔”地就跑了过去。    
    正在摔跤的两个小孩,一个个头稍矮身体稍胖,另一个则个头略高身体略瘦。俩人许是已经摔了一段时间了,都没什么力气了,只互相搂抱着喘气,并无什么摔打动作,模样看上去十分滑稽。    
    围观的七八个小孩不乐意了。几个小孩冲着那稍矮稍胖的小孩打气道:“石守信,加把劲,把王审琦撂倒!”    
    另几个小孩则给那略高略瘦的小孩鼓劲:“王审琦,快摔啊,石守信已经不行了!”    
    可不论围观的小孩怎么打气、怎么鼓劲,搂抱在一起的石守信和王审琦也提不起精神来了。    
    石守信问王审琦道:“你还想摔下去吗?”    
    王审琦无力地摇了摇头道:“我不想再摔了,我没有力气!”    
    石守信言道:“我也不想再摔了,我也没有力气了。”    
    石守信和王审琦同时松手,又同时跌坐在地上,还同时“哎哟”一声。围观的小孩一时都很失望。赵匡胤忍不住地跨到石守信和王审琦的身边言道:“你们这算是哪门子摔跤?还没分出个胜负来就罢手了,也太不中用了!”    
    没人认识赵匡胤,也没人看见赵匡胤过来,所以赵匡胤冷不丁这么一说话,众小孩都大为吃惊。吃惊之后,一小孩指着赵匡胤言道:“你是谁?你算老几?你怎么敢瞧不起石守信和王审琦?告诉你,石守信是我们的大哥,王审琦是我们的二哥,你不能这样说他们!”    
    赵匡胤“哈哈”一笑道:“什么大哥二哥的,我赵匡胤既然来了,那我赵匡胤就是这里的老大!”    
    赵匡胤敢自充老大,那还了得?石守信一指赵匡胤,冲着那帮孩子叫道:“揍他!”    
    王审琦还补充道:“把他揍扁!”    
    七八个孩子“呼”地一声就朝着赵匡胤冲了过去。赵匡胤没有应战,而是转身向破庙里跑。石守信硬撑着站起来叫道:“快追!不要让那小子逃了!”    
    石守信这话是多余的。赵匡胤如果真想逃,就不会朝庙里跑了。他之所以跑向庙里,是因为他怕在庙外争执被别人看见会告诉他的父母。可见,与同龄孩子相比,赵匡胤应该算是个有心机的人。    
    赵匡胤跑进庙里,众小孩也追进庙里。赵匡胤突地转身喊道:“站住!”众小孩还真的都站在了原地。    
    赵匡胤要干什么?只见他,先是稳稳地扎了个马步,然后身子一挫,一只手一只脚同时击出,且隐隐地挟着风声。他在众小孩的面前施展起拳脚来。    
    一路拳脚打完,赵匡胤面不红、气不喘地收住了身。收住身之后,他瞪着众小孩问道:“你们谁敢上来与我较量一番?”    
    众小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仅不敢上前,反而一步步地向后退。要知道,赵匡胤刚才卖弄的那路拳脚,就是成年人看了,也会心存怯意的。    
    石守信和王审琦虽然是最后进庙的,但也看见了赵匡胤的身手。石守信问道:“王审琦,你能打过这家伙吗?”    
    王审琦摇头:“我打不过。你能打过吗?”    
    石守信也摇头:“我也打不过这家伙。”    
    于是,石守信和王审琦双双走过去,走到了赵匡胤的面前。赵匡胤警觉地一顿道:“你们是不是不服气想跟我动手?”    
    石守信慌忙道:“不,不,我们服气……”    
    王审琦向赵匡胤解释道:“你厉害,所以我们想叫你做我们的大哥……”    
    见石守信和王审琦如此说,其他的小孩便七嘴八舌地冲着赵匡胤叫起“大哥”来。赵匡胤忽地大声言道:“等一等!”    
    众小孩一愣,以为赵匡胤不愿意做他们的大哥。却见赵匡胤转身指着庙里的一尊满布蛛网的塑像问道:“你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石守信和王审琦摇头,众小孩也都说:“不知道。”于是赵匡胤便又开始卖弄起肚里的那点知识来。    
    “我来告诉你们,你们都竖起耳朵听好了!”赵匡胤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这个人姓关,名羽,人称关公关老爷。有一回,他同另外两个人,一个叫刘备,一个叫张飞,在一个叫桃园的地方结为异姓兄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后来,那个叫刘备的做了皇帝,这个关老爷和那个张飞都做了大将军。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都听清楚了!”众小孩乱哄哄地叫着。在他们的心里,赵匡胤简直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仅身手不凡,还知道庙里这个关老爷的故事。    
    石守信突然问众小孩道:“我们现在就与这位大哥在关老爷的面前结为异姓兄弟,你们同意不同意?”    
    众小孩还未及张口呢,王审琦紧跟着言道:“谁要是不同意,我就揍谁!”    
    即使真有哪个小孩本不想同意的,恐也不敢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众小孩一起喊道:“同意!同意!”    
    再看赵匡胤,不无得意地瞟了众小孩一眼,然后面对着关公的塑像双膝跪地,且口中言道:“请关老爷作证:我赵匡胤今日与众位朋友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第一部分一起入殿觐见契丹国主

    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也学着赵匡胤的样,一边跪倒一边嚷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只是跪得不甚整齐,嚷得也不甚整齐,情形多少有些混乱。    
    赵匡胤率先爬起来,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赶紧跟着爬起来。赵匡胤扯开嗓门叫道:“从现在起,我就是你们的大哥了,你们就是我的好兄弟了!”    
    众小孩一阵“大哥”、“大哥”的乱叫。石守信凑到赵匡胤的身边问道:“大哥,如果你以后当了皇帝,我们是不是都可以当上大将军?”    
    “那是自然。”赵匡胤一本正经地言道,“我是皇帝,你们都是大将军!我们是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都手舞足蹈起来。仿佛,赵匡胤现在就是皇帝了,而他们现在已经是大将军了。    
    包括赵匡胤在内,他们一共是十个人。套用“桃园三结义”的说法,赵匡胤和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当可称之为“破庙十结义”。    
    从此,赵匡胤的生活就变得丰富多彩了。他每天都要定时地朝那所破庙里走一趟,而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又肯定会在破庙里等候着他。赵匡胤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武艺传授给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石守信和王审琦等人也确实学习得十分认真、刻苦,且进步也非常快。时间一长,赵匡胤和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关系便越发地亲密,其大哥的地位也随之越发地巩固了。    
    后晋皇帝石敬瑭要把一批准备好的粮食和布匹送到契丹去,而且是送到契丹国的都城上京(当时叫临潢府,今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巴林左旗东南),从汴梁到临潢,路途何止千里。石敬瑭不敢大意,谕令赵弘殷担任这次北上贡献的钦差。说是钦差,其实就是护送粮食和布匹到契丹去的保镖,充其量是一个所谓的“镖头”。    
    聆听了石敬瑭的一番教诲之后,赵弘殷就回家收拾收拾准备北上了。杜氏对丈夫的这次差使很不满意,可又无奈。端的是后晋朝的碗,就得受后晋皇帝的管。    
    杜氏嘱咐丈夫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出什么差错。赵弘殷笑道:“夫人放心,不会出什么意外的,只是路程稍远些罢了。”    
    赵匡胤闻之,非要跟父亲一道北上。赵弘殷瞪着儿子道:“小孩子家不懂事,你以为这是回洛阳啊?这是去临潢,来回不停地走,也要走上一两个月!”    
    赵匡胤又闹着去缠母亲。杜氏想了想,对丈夫言道:“胤儿也不小了!长这么大,他还没有真正地出过远门。不如趁这个机会,就让他跟你去见见世面。再说了,有胤儿伴你身边,你路途上也会少些寂寞。”    
    赵弘殷总是会听妻子话的,何况妻子所言也句句在理。因事关重大,赵弘殷不敢擅自带儿子同行,于是就入宫禀明皇上。还好,石敬瑭同意了。    
    赵匡胤心中的那个高兴啊,恨不得马上就飞到北方去。临行前,母亲叮嘱了许多话,他几乎一个字也没听清。    
    在赵匡胤看来,此次北上一定会充满乐趣。而实际上,路途中的生活是单调而乏味的,且充满苦累,无外乎是晓行夜宿、饥餐渴饮,毫无乐趣可言。甚至,有时一整天,赵匡胤想同父亲说上几句话也很困难。几十大车粮食,又几十大车布匹,赵弘殷哪敢掉以轻心地去陪儿子唠叨?    
    离开汴梁的头几天,赵匡胤还有一些新鲜感,可新鲜感过去之后,他便有些后悔了。整天地骑在马上不停地赶路,有什么意思?还不如留在汴梁到破庙里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一起玩。    
    只不过,赵匡胤虽然很后悔,但却没有把这种后悔向父亲透露。本来嘛,是自己提出要随父亲一道北上的,如果又向父亲提出返回汴梁,那岂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耳光?这样的蠢事,他赵匡胤才不会干呢。不仅如此,赵弘殷怕儿子整天地骑马累坏了身体,劝儿子坐在马车上去,赵匡胤也没有同意。要知道,赵匡胤当时只有十三岁,能坚持不懈地骑在马背上颠簸,也着实不易了。    
    在后晋境内,赵弘殷手下的卫兵有上千人,生怕遇到什么不测之事。而进入契丹境内后,赵弘殷手下的卫兵就减少到百来人了。这是皇帝石敬瑭的旨令。石敬瑭怕赵弘殷带的卫兵多了,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会不高兴。所幸一路平安无事。经过一个来月的跋涉,赵匡胤跟着父亲终于走进了契丹国的都城临潢府。    
    在赵匡胤的眼里,临潢府没有汴梁大,好像也没有汴梁热闹,只是契丹人的装束与汴梁人的装束大不相同,让赵匡胤觉得好奇。所以,到了临潢府之后,赵匡胤似乎的确有了一种大开眼界的感觉。    
    因赵弘殷的身份是后晋朝皇帝钦差,照例,赵弘殷将贡献的粮食、布匹交给契丹有司之后,契丹国主耶律德光要接见他。果然,耶律德光召见了赵弘殷,不过不是在正殿,而是在偏殿。从中不难看出耶律德光对后晋朝及石敬瑭的轻视。    
    因在异国他乡,赵弘殷不放心将儿子丢在别处,在征得契丹有司同意后,携儿子一起入殿觐见契丹国主。这样,赵匡胤就得以一睹耶律德光的尊容了。


第一部分孩儿长大后也要当皇帝

    耶律德光当年不过三十七八岁,人长得很瘦,但又长得很凶。赵匡胤以为,他与父亲大老远地送粮食送布匹来,那很瘦很凶的人至少也该说上几句好听的话。谁知,耶律德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