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 >

第6章

走下神坛的智者:诸葛亮成长之谜(选载)-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诸葛珪的讲解可知,诸葛家远祖诸葛丰本就为汉室重臣,为汉室江山的中兴立过卓越功绩,因此诸葛家族也算是汉室的重臣遗族,虽最终蒙受冤屈,但是仍然与汉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不可割舍的情感。这也是诸葛亮择主汉室皇叔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根源之一。
  应该说这样一个家族,在儒学兴盛的齐地,通经致用和重节尚义是其固有的传统和家学优势。诸葛亮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幼年即受家族文化的启蒙与培养,谋权篡位,是他想也不敢想的。难怪刘备一说出“你可自取”,诸葛亮就“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马上表示“臣虽肝胆涂地,安能报之遇之恩也!”

  诸葛亮十岁当家(1)

  诸葛家族显名于前八世远祖诸葛丰。诸葛丰,生于西汉元帝年间。他自幼聪慧,读经阅史,初为御史大夫贡禹属官,后荐举为文学御史。汉元帝时,授其为司隶校尉(京城卫戌司令)。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曾任过泰山郡丞,而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经袁术任命曾任“豫州太守”(今江西南昌)。相当于现在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市长。诸葛亮随着诸葛玄一块去豫州赴任。
  这么说来,诸葛亮乃名门之后,出生官宦家庭,不说锦衣玉食,也应该衣食无忧。但是,谁让他生长在乱世呢?他从9岁到17岁其间,先后经历了失去母亲、父亲、叔父的沉痛打击,而且为了救父亲和叔父,两次纵横数千里逃难。
  他未及弱冠,跋山涉水,一路坎坷,躲避追杀,饥寒交迫,忍受了亲人相继死去的巨大悲痛。其心灵的创伤该有多么深,多么重啊?这样的遭遇,这样的苦难,诸葛亮承受住了,早早地成熟起来了。
  诸葛亮9岁那年,父亲诸葛珪辞官回到阳都家里。母亲诸葛章氏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一天,她突然感到头晕,天旋地转,昏厥过去,下身大出血不止,不到一个时辰就永远闭上了眼睛,撒手人寰。
  平时,诸葛亮喜欢向母亲诉说自己的心里话,因为母亲总是笑眯眯地听他把话讲完。相反,他对父亲总觉得有距离,不愿意向父亲倾吐心事。而今,可以倾诉心里话的母亲走了,永远离开了这个家,诸葛亮从此变得深沉起来。本来,他就轻易不说话,很少向外人吐露内心的想法,如今他变得愈发沉默寡言。很少有人能够猜出他的心事,很少有人能够揣摩到他内心的想法。
  诸葛珪为妻子送葬,悲痛欲绝。对自己的妻子,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才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诸葛章氏柔美,精干,贤慧,温存,善解人意,对丈夫体贴入微。不管诸葛珪遇到什么烦恼,在她那里都可以得到化解 ;心中不管有什么样的怒火,在她温情脉脉的眼神注视下,都将烟消云散。
  作为一位闲妻良母型的女性,她为诸葛家养育了五个儿女,为诸葛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切。诸葛珪拿出家谱,执笔郑重地写下:章氏,诸葛珪之妻,卒年庚午,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书写毕,泪如泉涌。悲痛之中,他的老毛病犯了,“哇”的一声,鲜红的热血,从口中喷出,一下子就昏厥了过去。诸葛珪此时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
  多事之秋不容诸葛珪喘一口气,刚处理完夫人的丧事,曹操的青州军就来了。曹操父亲曹嵩一家40余口在前往兖州路上,被徐州牧陶谦的手下贪财越货所杀。为报父仇,曹操率领青州军攻打徐州,发誓一定要荡平徐州,杀陶谦一个片甲不留。
  徐州的百姓遭了秧;徐州周边的州县也是倒了大霉。十几万兵马的吃喝用项,全要各县负责供给。曹操对属下的命令也不同以往,他蛮横地说:“如果哪个县不交足粮草用项,一律先斩后奏,格杀勿论!”一个陶谦得罪了曹操,徐州所辖郡县也跟着陪绑,阳都县就是其中之一。
  青州军派到各县的人马很多原是贼寇出身,有了曹操这样的命令,犹如有了尚方宝剑,抢劫起来可谓有恃无恐。这些身穿官衣的昔日匪徒,所到之处无恶不作,横征暴敛,杀人放火,抢劫财物,发掘坟墓。老百姓怨声载道,纷纷携儿带女,东躲西藏,逃离家园。
  曹操的差官来到阳都县催粮要钱。县令躲了起来,不知去向。说来也巧,他们正撞上诸葛珪来县衙办事。差官一听是原来的泰山郡丞,马上想到了泰山郡太守应劭,是应劭前往琅琊接曹操的父亲一家老小去兖州的。曹操父亲被杀后,应劭情知有杀身之祸,早就跑到了天涯海角。
  曹操声称:“抓到应劭,就是剥皮抽筋,也难解吾恨!”差官想抓不到应劭,抓个应劭的郡丞也能领赏,便叫随从一拥而上,将诸葛珪捆绑了起来。诸葛珪有口难辩,动弹不得。
  一听说诸葛珪被抓,全家人非常着急。躲起来的县令与诸葛珪是朋友,闻讯后悄悄赶到诸葛家,对诸葛瑾和诸葛亮说:“你们快逃吧,现在是凶多吉少啊!曹操父亲满门死了40多口人,他要杀的泰山郡太守应劭没有捉拿归案,抓住你父亲,肯定要被顶账。曹操如今利令智昏,一心只要报父仇,他不仅可能杀你爹爹,你们全家人性命都很难保全,据说曹操要对杀他父亲的人灭门九族,说不准对你们家也要满门抄斩。”

  诸葛亮十岁当家(2)

  沉默不语的诸葛亮突然说:“我有调虎离山一计,既能救爹爹,也可退青州官军。”说罢,他凑近县令的身边,与县令耳语一番。
  诸葛珪被用麻绳绑在衙门大堂前的廊柱上,两个凶神恶煞的青州差人,一人拎着一条马鞭,正在拿诸葛珪取乐。就见阳都县两个衙役大呼小叫地从外面跑了进来,叫道:“差官老爷,差事办妥了!差事办妥了!我们县令正在城外等着你们运粮草呢!”
  不大一会儿,青州军的首领与两个差人一道出了大堂,带着青州军马向城外奔去。衙门里只有两名青州军留下的小卒看守诸葛珪。两个小卒一边喝着茶一边议论 :“这个阳都县还真有货啊,限期三天交齐三百石粮,一百车马草,没有两天就凑够了,还真有油水!” “咱们的头领就是笨蛋,应当让这个阳都县交八百石,外带犒劳犒劳咱们。”
  两人正说话间,阳都县令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一班衙役,还有拿着刀枪棍棒的一群民团壮丁。他们蜂拥而来,将两名小卒捆绑起来,给诸葛珪松了绑。县令对诸葛珪说:“带上家里人,马上动身,远走高飞吧!天下如此动荡,我也要弃官而逃了。”
  这时有衙役来报,城外东南方向起了大火。县令回答:“知道了!”脸上显出得意的神情,他回转身来对诸葛珪说:“今天你能脱险,还多亏了令郎小诸葛亮的计谋。是他要我派人通知青州军的官差,就说粮草筹备妥当,已在城门外八里庄集中,可是被几十名强人劫持,请差官速派人马接应。又通知城外的人得知,只要见到青州军人马一出城,八里庄那里立即放火。这不,青州军倾城而动了,等他们到了八里庄,只能看到一片灰烬。给了咱们离开阳都城的一个机会。”
  因为叔父诸葛玄在淮南军阀袁术那里当幕僚,诸葛珪决定逃奔淮南找诸葛玄去。诸葛亮跟随父亲,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大逃难。马车出了城南大门,赶车的诸葛瑾连连举鞭,马车奔跑起来,一气就跑出了三十里。
  天空忽然黑了下来,一时间风起云涌,大片乌云迅速聚拢。乌云低垂,仿佛就要压到一家人的头顶。
  一道闪电,犹如一把闪着寒光的利剑,劈开了黑幕般的云空,霹雳一声炸响,电闪雷鸣中,瓢泼大雨倾盆而至。勉强合眼刚刚入睡的诸葛亮赶紧起身查看,雨水在马车下面已经形成了一条小河。到了夜半更深,风寒雨冷,让人禁不住瑟瑟发抖,一时间车棚已经淅淅沥沥漏雨。外面大下,里面小下。一家人只好挤到车底下围坐一团,苦苦挨到天明。
  第二天,雨没有停,诸葛珪坚持继续赶路。一路所见,成群结队的逃难人群携儿带女,苦不堪言;路旁的村庄很多已经成为一片灰烬,尸横遍野,被野狗撕咬着,惨不忍睹。
  由于诸葛珪本身有伤,加之一路雨淋受冻,身体支撑不住了,不断地咳嗽,咳血,额头热得烫手。但是,他依然坚持继续南行,他要尽快脱离危险的境地,找到自己的兄弟诸葛玄,把几个孩子交给他。他要为一家人找到栖身之所,让一家人能够活下去。
  诸葛珪就是抱着这个信念,坚持走下去,一直不肯倒下,哪怕已经精疲力竭,病入膏肓。坚定的意志让他苦苦地支撑着,就像在风雨中飘摇的一棵已经枯朽的大树,始终挣扎着不肯轰然倒下;又像是在惊涛骇浪中被击打的一条千疮百孔的破船,漂泊着,流浪着,绝不肯轻易沉沦下去……一家人颠沛流离,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从深秋走到隆冬,艰难地来到了淮南。
  在驿站卧病不起的诸葛珪见到诸葛玄,眼泪夺眶而出。诸葛珪握住弟弟的手,嘴唇颤动着发不出声音,他已经说不出话来。诸葛玄望着哥哥,面色苍白,没有一点血色,不禁也是悲伤不已。诸葛瑾见父亲睁开了眼,连忙将一封信函呈上,说道“老家来信了!” 诸葛珪看信后,目光猛然呆滞了,头一下就垂了下去,犹如挨了一记重锤。
  信中讲:青州军回到城中,发觉上当,便到诸葛大院抓人。听说诸葛珪一家已经逃走,就一把火烧了诸葛家的百年老屋。诸葛珪愤怒地伸出双手,呼喊道:“老天不公,老天不公啊!”喊罢,气绝身亡。

  诸葛亮十岁当家(3)

  不到二年,父母双亡,对于尚未成年的儿女们,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接受也好,不接受也好,总之你要面对这个事实,面对没有父母呵护的生活。很多事情需要你自己来考虑,来选择,来决定。你必须面对接踵而来的艰辛,解答必须独立思考的一连串答卷。
  诸葛亮在父母双亡后与弟弟和姐姐跟着叔父诸葛玄在淮南生活了4年后,随着叔父诸葛玄到豫章任太守,而后又展转荆州投奔刘表,在诸葛亮16岁还未成家立业时,叔父诸葛玄与父亲诸葛珪一样客气他乡。此后诸葛亮在隆中自食其立,又开始负担起养育弟弟诸葛均的重担……
  稚弱的嫩芽,在雨雪风霜中可能窒息,可能夭折,也可能更加茁壮的成长。幼小的雏鹰,可能禁不住疾风暴雨的袭击,可能折断翅膀,可能一蹶不振,也可能在风雨中练就坚强的翅膀,搏击长空,翱翔万里。
  苦难,给了诸葛亮成长的机会。


  诸葛亮成长之谜 第三部分

  诸葛亮的媳妇并不丑(1)

  诸葛亮到隆中没有沉寂多久,就弄出个动静来:娶了黄承彦以丑闻名的女儿为妻。
  黄丑丫究竟丑不丑?人家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谁知道是俊是丑?那么是谁放出风来,说黄承彦的女儿奇丑无比?一种可能是吃不着葡萄的人,另外就是黄丑丫的父亲黄承彦了。
  黄承彦是多有城府的人,他为什么要对外宣传女儿奇丑无比呢?还不是不让别人惦记着,而由他这个当爹的来左右女儿的婚事?当他替女儿选中了如意郎君,便主动将女儿送上了门。
  这是从黄承彦这方面讲。凡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搞对象必须要两厢情愿。自古结婚追求的是郎才女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