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文学历史电子书 > 仍然不足够 >

第28章

仍然不足够-第28章

小说: 仍然不足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礼仁有点怀疑,霸软公司的专家真的能弄来一个准确的预估模块,机会有多大?要得出准确的预估,是可能的吗?而且,即使他们真的能办到,剩下来的时间也不多了,他现在就得采取行动。
  他把备忘录再读一遍:
  “你的事业部在一月份超支达四千五百万美元,二月再多五千二百万美元。”
  以事情现在发展的速度,三月份现金难免再流失多六千万美元,总部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他想起来就觉得不寒而栗。
  他必须现在就采取行动,阻止现金流失,即使他的做法长远来说会是愚蠢的,但他必须停止工厂生产。
  事实上,整个局面是多么的怪诞。工厂发掘出大量隐藏的产能,它们更有能力应付分销的需求,但情况反而迅速变坏,真是没有道理。
  一定是它们现在犯了某些基本的错误,令情况变坏,但不用花钱就获得更多产能应该是好事才对,对于这一点,没有人会提出争议的。
  有了这个信念,白礼仁把思路转向最基本的环节。为仓库补货,就是为了保证仓库达到目标库存量,分销系统的目标库存量是四个月,他记得这做法从来没有改变过。另外,以他记忆所及,分销系统中的平均库存量一般徘徊在目标的一半左右,即大约两个月的水平。但现在情况有变,库存正快速攀升,相信到了季末,平均库存量会达到三个月或更高。
  他尝试总结一下,工厂产能增加了,令仓库和库存越来越接近目标库存水平,就是问题的根源吗?怎么可能呢?
  突然间,他恍然大悟,答案实在简单得可笑,目标库存量定错了!
  白礼仁苦笑,目标库存量是多年前定的,是根据系统当时的处理能力、当时补充仓库卖出的产品平均需要的时间而定的。去年他们大大加快了为仓库补货的速度,但却没有想到最明显不过的事:分销系统的补货速度加快了,仓库的目标库存量也应该减少一半。
  他不需要采取其他行动了,也不需要下令工厂停产。他在工厂的衡量基准上所做的改动已经可以保证达到同一效果。在新的衡量方式中,工厂不再会因为发货到没有需要的仓库而得分。所以把目标库存量降低,可以保证工厂不会过量生产,这就会制止仓库的库存攀升。事实上,把目标库存量降到两个月,就可以令库存下降到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低。把整个趋势扭转过来,也可以释放更多现金,而总部也不会再找他麻烦了,他将成为英雄。
  白礼仁满心欢喜,开始写电子邮件给所有相关认识,下令把目标库存量减半。这并不是一宗小事,他知道他正要改变的是人们习以为常的运作方式,他必须详细解释每个细节,否则就会惹来种种猜测,甚至怒火。
  厂长的反应会怎样呢?他们会说,降低目标库存量会导致生产批量过小。在某程度上,这说法没有错,但不会是个真正的问题。白礼仁决定花点时间把这个也解决掉。
  以前,当一个仓库出现短缺,而其他仓库的实际平均库存低于目标库存量约两个月时,工厂就需要生产整个市场两个月的消耗量。
  但现在,把目标库存量降到两个月,当一个仓库出现短缺,绝大部分其他仓库都不需要进货。而在那些库存量低于两个月的仓库中,缺少的大概只是一两个星期的货,甚至不足以装满半辆货车。
  白礼仁越想越吃惊。他意识到,工厂每次生产,以转换时间占总时间大概十分之一计算,平均批量将只是一个仓库两个月的销售量,即传统批量的百分之四所有。白礼仁清楚知道,批量这么小,频繁的切换会把产能统统吃掉。可供实际生产用的产能还不到以前的一半,他们将无法跟得上销售速度。
  所以,当考虑到产品供应在下一季将受到的影响,降低目标库存量就不是一个好主意。白礼仁失望极了,他发觉自己在原地踏步,答案必然在于大大改善销售预估。但是,他现在没有其他选择,他必须采取行动。
  他发完有关降低目标库存量的邮件后,便打电话给佐治。
  佐治放下电话,把头埋在双掌中,他现在怎么办?
  白礼仁向他逼近,要他安装一个能够准确预估未来销售额的预估模块。经过整整一个星期疯狂地发备忘录和打电话,他终于找到兰尼,可是兰尼却不肯跟他合作。而且还取笑他说,要准确预估数星期后某产品在某区域的市场需求,是没有可能的,连理论上也行不通。
  佐治不太明白兰尼所举的理由,只知道霸软公司肯定不会给他一个更好的预估模块。
  他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这份鬼差事呢?无论他干什么,总是不够好,为了一些他控制不了的事情,他一次又一次受责难、被攻击。
  他为皮亚高公司的实施项目拼命工作,要不断面对客户的无理要求、软件程序员的缓慢回应、软件BUG、ERP系统上的错误配置……经过多年奋斗,看来他终于把问题都理顺了,他终于把这庞大而且复杂的项目变成KPI公司最闪亮的明珠、最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但,现在这一切都泡汤了。
  白礼仁说得很清楚,除非预估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否则他以后再也不接待KPI公司潜在客户的来访了,因为他不能向人家推荐一个直接令库存跳升一亿多美元的系统。而且他还暗示,会把这件事告知皮亚高公司其他事业部副总。而兰尼,唯一能对此做点事的人,却连听也不愿意听。
  佐治受够了,他决定放弃,把烂摊子推回给玛姬,由她来承受,说不定她有办法敲开兰尼的脑袋。佐治不管了,他要求调到其他项目。
  机舱服务员把玛姬的餐盘拿走,现在她可以继续处理电子邮件了。下一封来自佐治。佐治的邮件总是带来好消息,而他报告潜在客户访问皮亚高公司时所用的字句,总是那么幽默,她含笑点击鼠标,打开他的邮件。
  笑容很快便从她的脸上消失了。
  嘉露是对的,他们应该坚持只出售科技,“这是软件,这是软件设计明细,软件根据明细的需要运作。好,我的任务完成了,大家都满意”。但不成,他们偏说要出售价值,真是天大的错误啊!
  白礼仁需要有关生产的软件,霸软公司供应软件,KPI公司就安装,一切很成功。软件运作良好,成绩也达到了,是令人惊叹的成绩。但是,他们可以松一口气了吗?他们是否觉得任务已圆满结束,并获得人们的掌声呢?一点也没有。
  现实就是这样,短短三个月后,炸弹就在他们面前爆炸了,不是因为生产出了什么大乱子,生产部一切都运作良好。
  分销系统的成绩倒退了一亿美元,而他们正备受指责,这就是所谓出售价值,你得为无边无际的事情负责任。
  一亿美元,事情一旦传开来,玛姬不难想像会有什么后果。现在,竞争对手那么妒忌霸软公司和KPI公司,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炒作,开动大喇叭来抹黑宣传。你有一个不佳的实施案例是一回事;你最佳的、经常乐于引用的案例,一家你曾建议几十位潜在客户前往观摩的企业,突然成为你最害怕的恶梦,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她有办法劝服白礼仁不把事情张扬开来吗?除非她承诺会努力寻找解决方案,但这就表示要迫使兰尼出马了。
  这肯定难如登天,尤其是兰尼确信自己实在没有办法交出更好的软件,就别打他的主意了。该死,为什么他不能敷衍白礼仁一下,假装努力一下呢?没有人预期一个新的软件模块会在不到六个月就开发出来的。在这六个月内,白礼仁一定会找到解决方案的,一个不依靠软件的解决方案。
  她下定决心向兰尼施压后,又回到佐治的邮件,她必须向兰尼提出什么具体要求呢?
  玛姬把佐治的邮件再读一遍,了解到问题的严重性,她不禁咆哮,问题比她原来想像的严重得多。
  尽量令皮亚高公司不把事情向外张扬,其实于事无补。在白礼仁的事业部发生的事并非偶然,也不是倒霉的单一个案,而是一个警告,预示着有什么大麻烦将会接踵而来。
  佐治清楚地指出,白礼仁绝不是无理取闹。他们的软件帮助工厂把隐藏的产能发掘出来,当产量大增而销售额滞后时,分销系统的库存不断增加就无可避免了。工厂根据订单生产是不会引发这个问题,但如果工厂根据销售额预估而生产,问题就难免了,成品库存将攀升。
  在供货给分销系统的工厂中,有多少家已经安装了新的生产软件呢?大概是他们今年启动的项目的半数。
  而在这几十个项目中,由于生产的实施往往都成功提高产能,上述问题就必然会出现,库存会攀升,而他们会倍受指责。
  她可以隐瞒一个个案,或者两三个,但不是几十个。他们将会臭名远扬,没有公司敢沾手他们的软件,那是死路一条。
  一分钟后,她提起公文包,决定乘下一班飞机回去。她一定要让史高泰知道这件事,事情不是在电话上可以说的清的。
  17 彻底整顿分销系统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八日(两个星期后)
  “希望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史高泰站起来,走上讲台时,玛姬忍不住对他轻声说。
  史高泰跟柯雷握握手,感谢他的介绍,然后转身,面向台下。
  皮亚高公司的小礼堂差不多坐满了了,白礼仁给其他各事业部主管的通知及财务总监的备忘录显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否则难以揭示这次聚会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筹备完成。到场的人不只是各事业部主管,还有皮亚高公司差不多所有厂长和仓库经理。
  史高泰知道他正要面对一群有潜在敌意的观众。白礼仁的事业部传来的消息令他们很担心,一传十、十传百,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矛头指向霸软公司。史高泰必须将这“你死我活”的局面转化为“你我携手,克服难题”的局面。
  “由上季度开始,白礼仁的事业部在其旗下全部七个工厂实施了TOC制约法生产管理,请这些工厂的厂长举举手,让大家认识一下。”史高泰平和地说。
  一群坐在礼堂最左边第三、四排的人举手回应。
  “你们有没有取得成绩?”史高泰望着他们问。
  “有。”其中两三人回答。
  这回应未能满足史高泰,他需要大家都明白,他们现在面对的难题跟以往的不一样,不是失误或疏忽引起的,也不用找替罪羊。
  “我听不到。”史高泰回应说,“让我再试试看。”他竖起耳朵,再大声说一遍:“你们有没有取得成绩?”
  那七个厂长意识到史高泰正试图维护霸软公司,但也想到这其实也帮了他们自己一把,再也没有人会就他们所干的说三道四了,他们实在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于是一同高声回应:“有!”
  史高泰知道自己有了后盾,便毫不犹豫地推进:“你们没有增加机器和人手,就能把产量提升百分之四十以上,这是事实吗?”
  他们互相对望,然后自信地回答:“是。”
  这答案引起了回响,礼堂充满观众的低声细语,史高泰并不急于说下去,一直等到所有人的注意力回到他身上,才问:“你们是否会考虑用老方法?用以前的方式管理工厂?”
  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根本不可能,也没有理由走回头路。
  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