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聊斋鬼故事 >

第99章

聊斋鬼故事-第99章

小说: 聊斋鬼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赶紧跪下行礼,美人将他扶起,说道:“公子以前不是很傲慢吗,此刻为何如此恭敬?”刘仲堪道:“姑娘天仙一般的人物,我与你素不相识,什么时候无礼过?”
美人笑道:“分别没过多久,怎么将往事全都忘记了?昔日在地上磨砖的那位仁兄,难道不是你吗?”刘仲堪茫然道:“磨砖?没什么印象。”美人道:“实话告诉你吧,其实公子是刘公干转世,而我却是曹丕妃子甄氏,当日公子为了我而惹上灾祸,遭受处罚,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所以特地来补偿你。哎,自从瑶池一别,转眼数百年过去,公子灵性丧失,早非当年之才子了。”说话间拿出一粒药丸,说道:“这是汤沃水晶丸,公子服用后,可以健脑益智。”
刘仲堪将药丸吞服,问道:“魏文帝呢,他眼下在哪?”美人道:“曹丕那小子,一介庸才,因为篡汉登基,死后被打入地府,每日遭受无尽处罚,好久没听过他消息了。”
两人说了一阵话,各自上床安歇。事后,美人驾云离去。自此后,刘仲堪文思大进,然而每日思念佳人,痴痴发呆。家中有一名老妪,见状跟刘某说:“公子是否害了相思病?”刘仲堪喟然叹气,将事情始末一一说了,老妪道:“此事不难。请公子写一封书信,我设法替你送给甄妃。”
刘仲堪大喜,说道:“不过她住在天庭,你真的有把握送出信函?果真如此,终生不忘大德。”当下写好书信,交给老妪。
半夜之时,老妪去而复返,说道:“幸不辱命。我刚到南天门时,守将一眼看出我是狐妖,正打算将我擒拿。我情急之下拿出书信,口称是甄妃娘娘亲信,守将这才网开一面,放我进去。甄妃娘娘收下书信,跟我说‘她与公子缘分已尽,请你不要再想她。明日正午,会给你送一位新娘子。’”
次日正午,果真有一位老太太送女上门,新娘子容颜绝代,自称“姓陈,名司香。”刘仲堪喜不自禁,问道:“你与甄妃是何关系?”司香道:“数百年前,我在铜雀台当过歌妓,后来调入太子府,服侍过珍妃娘娘。”刘仲堪变色道:“这么说,你是女鬼了?”司香道:“非也。我与娘娘都已得道成仙,名列仙籍。不过我因为犯了天条,眼下被贬凡间,历练修行。”刘仲堪舒了口气,放下心来。
这一天,一名盲人牵着一条黄狗,上门讨饭,刘仲堪亲自出来招待,司香也在一旁帮忙,黄狗忽然挣脱绳索,冲着司香不住狂吠,紧接着目露凶光,一口咬住司香外衣,撕下一块布片,嚼成粉碎。刘仲堪大怒,顺手拿起一根木棍,将黄狗赶走,这才平息事端。
过不大会,盲人告辞离去,刘仲堪询问妻子“你不是仙人吗,怎么反而怕狗?”司香道:“相公有所不知。此狗乃曹阿瞒化身。当初,曹阿瞒临死之时,曾经定下遗嘱,要求我等分香卖履,自食其力。由于我没有遵守戒律,所以特地前来报复。”
转眼过去两年,司香深居简出,很少与亲属来往。家人询问她来历,也是含糊其辞。刘母暗中怀疑她是妖怪,于是请来道士捉妖,在庭院中开坛做法。司香惨然不悦,说道:“本想与相公长相厮守,既然母亲生疑,我也没法再留下来。只是区区一名道士,就想捉我,却是痴心妄想。”说话间点燃一束干草,抛入台阶之下。刹那间,府邸中烟雾弥漫,天空中雷霆怒吼,动人心魄。继而烟雾散去,司香已不知所踪。再看那名道士,七孔流血,早已死去多时。
(刘公干,即刘桢,建安七子之一,文采出众,深受曹丕欣赏。有一次,曹丕设宴邀请众学士,席间,甄氏出来会客,众学子乍见美人,各自低头,不敢仰视。惟有刘祯目光灼灼,肆无忌惮盯着甄氏打量。曹操知道此事后,怒气勃发,当即将刘祯罚做苦力,贬到西石料厂,研磨石料。这一天,曹操前往石料厂视察,众官吏与一干劳工尽皆匍匐在地,跪地行礼。而刘祯神色自若,并未下跪,手中拿着一块砖石,照常研磨。曹操大怒,走到刘桢面前,厉声呵斥。刘桢面不改色,说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刘桢身为苦力,何敢蔑视尊王。但在魏王府数年,常闻魏王教诲,做事当尽竭力,事成则王自喜,事败则王亦辱,桢现为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魏王的敬忠,所以桢不敢辍手中活。”魏王听后,又问:“石若何?”刘桢道“出自荆山悬崖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





    正文 第二百九十五章 巩仙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21 本章字数:2785


巩道人,不知姓名,籍贯不详。有一次上门求见鲁王,宦官不给通报,道人拿出二百两黄金,笑道:“我也并非一定要见鲁王,只是听说王府后院中花木楼台,风景极佳,若能瞧上几眼,余愿足矣。”
宦官收下银两,将道士带入后院,两人登楼赏景,宦官临窗远眺,冷不防道士伸手在自己后背一推,但觉身挂楼外,腰上缠着一条细藤。低头一看,下面是万丈悬崖,深不见底。细藤发出咔咔断裂之声,宦官大骇,忍不住大声呼号。
鲁王听到动静,出来查看,眼见宦官处境危险,当即指挥手下,在地上铺满草垫。草垫刚刚铺好,绳索断绝,宦官身躯坠地,凝神一瞧,原来坠楼之处,距离地面不过一尺。
鲁王心知是道士捣鬼,施展幻术捉弄宦官,心中也有几分好奇,于是派人寻找道士下落。一打听,得知道士住在尚秀才家,当下将他请入王府。
鲁王摆上酒席款待,席间,道士说道:“微臣草野之夫,没什么别的本事。承蒙王爷错爱,愿意略施小法,献上几名美女给王爷祝寿。”说话间探手入袖,拿出一个美人,放在地上,命她跳舞,表演“瑶池宴”中节目。未几,道士又拿出一名女子,那人自称是王母娘娘。顷刻之间,董双成、许飞琼等仙女,纷纷从袖中跳出,最后轮到织女出场,献上一件天衣,金光灿烂,满屋中都是光彩。鲁王哈哈大笑,伸手索要天衣,道士叫道:“不可。”
鲁王不听,将天衣拿到手上,反复把玩,果然是巧夺天工,神奇非凡。道士面色不悦,说道:“这件天衣是我好不容易从织女手上借来的,如今被大王抚摸,沾染俗气,叫我怎么归还主人?”一面说话,一面将天衣放到火炉上点燃,收入袖中,转眼间便烧成一堆灰烬。但奇怪的是,天衣着火,道士衣袖却安然无事。
鲁王大悦,赞道:“好本事。请问道长,这些仙女都是真的么?小王可不可以留下一二,纳入后宫?”道士笑道:“悉听尊便。”鲁王大喜,双手伸出,一手搂住一名仙女,凝神一瞧,哪里是什么仙女,不过是王府内歌妓罢了。
自此后,鲁王对道士愈发敬重,留他在王府中居住,道士说道:“贫道一向特立独行,王府对我来说,不啻于樊笼囚牢,比不上秀才家自由自在。”鲁王点点头,问道:“听说仙人也好女色,是吗?”道士道:“也许吧,不过在下远没达到仙人境界,出家之人,四大皆空,心如枯木,美色对我来说,不过红粉骷髅。”鲁王不信,暗中派了一名妓女,前往道士住处试探。
道士闭目养神,置之不理。妓女用手推他,道士鼾声大作。用指甲弹他额头,硬邦邦的,有如钢铁。用银针攒刺道士皮肤,皮肤坚硬如石,非但刺不进去,反而弄断了好几根银针。
道士有飞天遁地之术,他在秀才家居住,经常半夜不归,每次秀才明明已将大门紧锁,可是次日起来一看,道士笑嘻嘻就在眼前。
秀才为人多情,与歌妓惠哥交往密切,互生情愫。惠哥才艺双绝,鲁王仰慕她名气,特地将她请入王府,常伴左右。自此后,秀才与惠哥再没见过面。这一天,秀才思念佳人,跟道士说:“道长常去王府做客,有没有见过一位名叫惠哥的女子?”
道士道:“鲁王府中女性,我都熟悉,不过王府中佳丽太多,一时间也想不起惠哥是谁,她长什么样子?”秀才一一说了。道士道:“我记起来了,这位惠哥小姐,我确实见过她。”
秀才道:“有办法让我跟她见上一面么?”道士道:“此事容易,不过要委屈你一下,钻入贫道衣袖之中。”说话间提起秀才衣领,将他塞进袖中。袖内宽敞明亮,桌椅床榻,亭台楼阁,一一具备。道士来到王府,与王爷下棋,远远瞧见惠哥,伸手将衣袖挥了两下,惠哥猝不及防,立即被吸入衣袖之中。
袖内,秀才与惠哥重聚相逢,喜不自禁,彼此缠绵,不觉时光飞逝。事后,秀才说道:“今日奇缘,理应留书纪念。”拿起毛笔,在墙壁上题诗一首“侯门似海久无踪,谁识萧郎今又逢。”惠哥接过毛笔,续道:“袖里乾坤真个大,离人思妇尽包容。”题诗完毕,忽然间半空中降下五名男子,八角帽,淡红衣,一言不发,捉住惠哥手臂,将她带走。
未几,道士告辞回家,将秀才从衣袖内放出,笑道:“你做的好事,风流快活不说,竟然胡乱涂鸦,在贫道衣服上乱写乱画?”
秀才红着脸道:“哪有此事?”道士卷起衣袖,只见上面数行蝇头小字,墨迹未干,正是秀才杰作,问道:“这又作何解释?”秀才道:“道长恕罪,下次再也不敢了。”十来天后,秀才在道士撮合下,又与惠哥见过两次面。
这一天,惠哥跟秀才说:“这几天我腹中震动,想必是怀有身孕,若是给王爷察觉,后果不堪设想,麻烦公子跟道长商量,请他帮忙遮掩。”秀才答允了。傍晚,道士回到家中,秀才长跪不起,道士笑道:“你之心意,我已明白。你放心,惠哥腹中骨肉,是你尚家唯一香火,将来还要靠他传宗接代。于情于理,我都不能袖手不顾。不过此事不能急,得慢慢来。”
秀才闻言,放下心来,寻思“听道长的意思,惠哥肚中骨肉,似乎是一名男孩。只是这‘唯一’二字,却令人费解。原配妻子不是给我生了一名男孩么?传宗接代,为什么一定要指望惠哥?”
数月之后,道士自外而入,从袖中拿出一名男婴,脐带尚未剪断,笑道:“公子骨肉,我已给你带回,快拿衣服,别冻着小家伙。”秀才依言拿来襁褓,给小孩穿上。道士脱下道袍,叹气道:“产血溅衣,此乃道家大忌。这件道袍跟了我二十年,不能再用了。眼下转赠给公子,此件道袍能治难产,堕死胎,使用之时,只须剪下铜钱大小一块布片,焚烧成灰,和水吞服,百试百灵。”
转眼过去数年,道士说道:“我很快便要死了,我死之后,你从道袍上剪下一块布片,好好珍藏,自有用处。至于剩下的道袍,可以拿去救人。”语毕,告辞离去。
道士离开秀才家,前往王府跟鲁王告别,说道:“我要死了,此乃定数,不可强求。”话刚说完,浑身僵硬,没了呼吸。
鲁王伤感不已,当下将道士厚葬。
道士死后,秀才遵从他教诲,每逢县城中有人难产,秀才便拿出布片救治,烧灰给患者吞服,药到病除,百试不爽。由于县城中产妇太多,布片供不应求,很快便用完,只剩下最后一片,那是特地留给自己用的,以备不时之需。
不久后,鲁王爱妾临盆,难产持续三日。听说秀才擅长诊治,当即将他请入王府。秀才拿出布片焚烧,冲水给王妃服用,只喝了一口,小孩子顺利诞生。
鲁王大喜,送给秀才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