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聊斋鬼故事 >

第23章

聊斋鬼故事-第23章

小说: 聊斋鬼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我投胎转世后,背上羊毛丛生,剪掉又长,怎么也处理不干净。





    正文 第六十四回 快刀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1 本章字数:217


明末济南多盗匪,各县均配备有士兵,抓到强盗就杀。章丘县强盗尤其多,有一名士兵佩刀锋利,杀人如割麦。这一天抓到十余名强盗,押赴菜市场处斩,有一名强盗认识士兵,求道:“听说阁下刀最快,杀人不用第二刀,反正要死了,情愿死在你刀下。”
士兵点点头,道:“好,我答应替你行刑,你紧跟在我身边,不要离开。”
来到刑场,士兵一刀挥落,强盗头颅应手而落,滚到数步开外,一路打着转儿,一边打转,一边称赞“好快的刀,好快的刀!”





    正文 第六十五回 酒友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1 本章字数:907


某车夫,家境一般,好饮酒,每晚不喝三杯酒则不能入睡,因为这个缘故,特地买了许多酒水放在床头。
这一晚梦中醒转,一翻身,发现床上多了一人,用手一摸,毛茸茸的原来是一只狐狸,喝得酩酊大醉,床头酒瓶空空如也,酒水全给它偷喝掉了。
车夫哈哈大笑,自语道:“此狐狸乃我酒友。”不忍惊醒它,替狐狸盖好棉被,同床共卧。
半夜狐狸醒来,车夫笑道:“朋友,睡得舒服吗?”拉开被子一瞧,狐狸变成了一位儒雅少年,起身拜倒,说道:“在下胡闹,多谢公子不杀之恩。”
车夫道:“在下嗜酒成瘾,旁人都笑我痴呆。兄台与我乃同道中人,如不嫌弃,以后咱们就以酒友相称。”说话间拉着少年上床就寝,嘱咐道:“朋友以后可以常来,勿要猜疑。”少年答允了。
天亮时,少年早已离去,车夫也不在意,只准备好美酒,专等他晚上再来。
到了黄昏,少年如期赴约,两人促膝长谈,少年酒量豪爽,言语诙谐,车夫喜不自禁,不觉生出相见恨晚之感。
少年说道:“屡次叨扰兄台美酒,不知如何报答。”
车夫道:“斗酒之欢,何必挂在嘴上?”
少年道:“话虽如此,但兄台家境并不富裕,钱财来之不易,我当设法替你筹些酒资。”
第二天晚上,少年对车夫道:“此去东南七里,路旁有遗失金钱,明早可以前去拾取。”
次日清晨,车夫依言前往,果然捡到二两黄金,喜不自禁,当即上街买了几壶好酒,准备晚上与少年痛饮。这一晚少年准时前来,说道:“后院地窖中藏有金银,应当挖出。”车夫依言而行,这一挖,又挖出上千吊铜钱。
车夫大喜,笑道:“财富充足,从此不愁没钱买酒了。”
少年道:“不然,这么一点钱怎么够花,容我再想法子。”
过了几天,少年对车夫道:“市场上荞麦价廉,此物奇货可居。”
车夫会意,一次性购买了四十多石荞麦,过了没多久,天气大旱,稻谷豆苗全部枯死,只有荞麦能够种植,众百姓纷纷向车夫购买荞麦种子,获利十倍,赚了许多钱。
从此以后,车夫家境富裕,买下二百亩良田,庄稼农活一一向少年请教,不论种麦还是种高粱,均是连年丰收。
两人关系亲密,少年称呼车夫妻子为大嫂,对待车夫儿子,视若己出,后来车夫死去,少年便不再来往。





    正文 第六十六回 珠儿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2…4…18 9:08:02 本章字数:3989


常州农民李化,富有田产,年纪五十多岁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名小惠,容质秀美,深得老两口宠爱。但天有不测风云,小惠命短,在十四岁那年便得病死了。女儿死去,家中凄凄凉凉,李化悲不欲生,为了传递香火,又娶了一名小妾,一年后产下一子,视若掌上明珠,取名珠儿。
过得几年,珠儿长大,生得魁梧可爱,然而性格痴呆,五六岁了还五谷不分,说话结结巴巴,即便如此,李化仍然对他百般疼爱,只知其好而不知其恶。
这一天,城里来了一名独眼僧,四处化缘,老和尚身怀异术,能知闺房中隐秘事,众百姓大呼神奇,私下里猜测:老和尚不是凡人,一定是神仙。于是争相结交,顶礼膜拜。
独眼僧每次化缘,均是狮子大开口,少于一千文铜钱,拒绝接收,众百姓愚昧无知,明知和尚不是好东西,却对他言听计从,半点不敢违抗。
没过多久,独眼僧化缘来到李府,对李化道“请檀越施舍一百串铜钱。”李化笑着摇了摇头,伸出一根手指,道:“只给十串。”
和尚不悦道:“太少,施主当打发叫花子么?”
李化也不生气,道:“最多三十串,要就拿走,不要请便。”
和尚厉声道:“必须给一百串,少一文都不行。”
李化也恼了“你嫌少,我还不伺候了呢。”收起铜钱,气愤愤回归府邸。
和尚嘿嘿冷笑“勿要后悔,勿要后悔。”话没说完,珠儿心口剧痛,面若死灰,不住在床板上翻滚哀嚎,
李化知道是和尚捣鬼,儿子性命操控于人,不得不妥协,急冲冲拿着八十串铜钱送给和尚,请他高抬贵手,放珠儿一马,和尚冷冷道:“到了这个时候,施主还是冥顽不灵?我说过了,一百串铜钱,少一文都不行。嘿,施主倒也真大方,区区八十串铜钱,就想换一条命?对不起,和尚爱莫能助。”
李化无可奈何,颓然回到家中,仆人慌慌张张来报:少爷死了。
惊闻噩耗,李化瞬间僵化,满腔悲痛化为无边怒火“哼,杀人偿命。和尚害死珠儿,我决不能让他逍遥法外。”
微一沉吟,一纸诉讼递到官府。人命关天,县太爷不敢怠慢,当即押解老和尚归案,一番审讯拷打搜身,搜出来两个木人,一口小棺材,五面小旗帜。
人证物证俱在,县太爷怒气勃发,立马宣判:妖僧草菅人命,即刻乱棒打死。
元凶伏法,李化千恩万谢,回到家中,其时已是黄昏,李老爷正与妻子床上叙话,忽然间房门推开,闯进来一名小孩,年约七八岁,开口说话“阿翁,干吗走那么快,也不等等我。我都快追不上啦。”
李化满心疑惑:这小孩子是谁?他为什么追我?
正要开口询问,那小孩身形一闪,恍惚如烟雾,飘飘渺渺间已爬上了床,李化大骇,忙用力一推,将他推落地面,却是落地无声。
那小孩笑道:“阿翁,干嘛推我?”
李化脸色吓得铁青,拉着妻子撒腿就往外跑,那小孩亦步亦趋在后尾随,口中依依呀呀,“阿父,阿母”不停乱叫。
李化跑到小妾房间,慌慌张张锁死房门,刚喘过一口气来,忽然间眼前一花,那小孩不知何时,已跪倒在膝前。
事已至此,李化强自镇定,问道:“喂,那小孩,你到底想干什么?”
小孩笑道:“阿翁不用害怕,我没有恶意。在下苏州人,本姓詹,六岁那年父母双亡,哥嫂不能相容,无奈下寄居外婆家。有一次外出玩耍,被独眼僧施展妖术,迷杀在桑树下,我死后,鬼魂为恶僧驱使,干了许多伤天害理的勾当,沉冤九泉,不得超生。幸亏阿翁杀死恶僧,替我昭雪,如不嫌弃,情愿给您做儿子报答恩情。”
李化犹豫道:“人鬼殊途,何能相依?”
小孩道:“这一点阿翁不用担心,在下很容易伺候的,只需给我一间小屋,一床棉被,每天浇上一杯冷粥,其他的都不用麻烦。”
李化点了点头,说道:“既如此,我便收留你住下,只是有一点务须记牢:安分守己,不许害人。”
小孩一口答允,从此后便在李府安家,早起晚睡,出入各屋,如同李化亲生儿子一般。
这一天小孩来到李老爷小妾房中,只见她哭哭啼啼,正在悼念儿子,于是问道:“珠儿死去多久了?”
小妾道:“七天。”
小孩沉吟道:“天气严寒,尸体应该不会腐烂,可以派人开棺验尸,如果珠儿肉身没有损坏,我便可以借尸还魂。”
李化闻言大喜,迅速动员手下扒开坟墓,打开棺材盖一看,珠儿尸体栩栩如生。
小孩说道:“阿翁,我要还阳了。”话刚说完,只听得嗖地一声,转眼便消失不见。
李化暗暗称奇,派人将珠儿尸体抬回家中卧室,过得片刻,“珠儿”从床上醒转,口中叫道:“水,快拿水给我喝。”
喝完一碗水,“珠儿”出了一身汗,尔后便能下地行走。李化见儿子死而复活,喜不自禁,更让人欣慰的是,“珠儿”还阳后,变得聪明伶俐,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傻小子了。
这一天晚上,“珠儿”上床睡觉,闭上眼睛后便无声无息,任凭家人如何叫唤,就是不见反应,直到第二天才醒转过来。
李化惊疑不定,问道:“孩子,到底怎么回事?”
“珠儿”道:“阿爹不用挂念,我昨晚之所以毫无知觉,那是去了阴间,跟一位老朋友叙旧。这位朋友名叫哥子,是我昔年跟随妖僧时认识的同伴,眼下在地府给姜员外作义子,生活无忧。昨夜他邀请孩儿玩耍,刚刚才用白鼻子黄马送我回来。”
李化恍然大悟:原来眼前的珠儿并非珠儿,却是詹少年,问道:“你既然去了阴间,有没有见到珠儿?”
詹少年道:“见到了,珠儿已经转世投胎,他与阿爹没有父子缘分,之所以投身李府,不过是替金陵严子方追讨一百吊铜钱债务罢了。”
李化默然不语,寻思“昔年我去金陵做买卖,确实欠了严子方一百吊铜钱没还,只不过此事十分隐秘,不想詹少年居然知道,看来他说的没错,珠儿与我确实无缘。”
李妻问道:“孩子,你见到惠姐没有?”
少年道:“不知道,有机会再替你打听。”
过了两三天,少年对李妻道:“惠姐在阴间很好,嫁给楚江王小公子为妻,衣食华贵,光伺候她的仆人婢女就有上百人。”
李妻问“她为什么不回娘家看看?”
少年道:“凡人死后,便跟父母没有关系,生前的事情也不大记得,必须要反复提起,她才会有印象。昨天我托姜员外帮忙,总算见到了惠姐,她请我坐在珊瑚床上,我说‘父母很思念她。’,惠姐却满脸迷惘,昏昏欲睡,我又说‘姐姐活着时,喜欢绣并蒂花,有一次剪刀刺破手指,血液滴在锦绣上,姐姐心灵手巧,顺着血滴,趁势绣了一朵红云,至今母亲还将它挂在床头,每当看见刺绣,便想起姐姐。这些事情你都不记得了吗?’姐姐经我提醒,这才记起昔日往事,凄然道:‘小弟,你回去告诉娘亲,待我禀明相公,便回府探望她老人家。’”
李妻问“惠儿什么时候回来?”
少年道:“不知道。”
过了几日,少年对李妻道:“姐姐回来了,随从很多,多准备些饭菜。”说话间将桌椅搬到中堂,招待来宾,口中道:“姐姐先坐下休息,不要太悲伤。”李妻见他忙忙碌碌,但屋中空空荡荡,并没有半个人影,不免十分奇怪,少年解释道:“人鬼有别,姐姐虽然就在附近,可惜你们却瞧不见。”
又过一会,少年走出门外送客,焚纸祭酒,回来禀告:“随从车马已先行离去,姐姐问娘亲:以前她睡觉用的那套绿棉被,就是被烛火烫出洞孔的那一件,还在吗?”
李妻道:“在。”忙打开箱子找了出来。
少年道:“姐姐吩咐说:她累了,想回闺房中歇息,命我将被子给她送过去,明天再来与娘亲叙旧。”
李妻道:“惠儿的房间我一直给她留着,你快送被子去,快去。”
小惠生前,与东邻赵家女儿是闺中密友,这一晚赵小姐睡梦中见到小惠前来,音容笑貌一如往昔,跟自己说“我已经化为鬼魂,从此与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