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回溯之旅 作者:水镜凌澜(晋江vip2014-06-29完结)-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江心钰忍不住笑出声来,真好,这一世她是健全的。
江心钰靠着小树坐了下来,在脑海中重新理一遍这一世的人生。
据伊娃给的前世资料,这一世的她名叫蒋爱红,祖上三代贫农,在这个年代属于根正苗红的革命阶级。蒋爱红的父亲在她六岁的时候因肝病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大她和弟弟,日子过得很苦,好在村里民风纯朴,大伙看她们过得艰难,能帮就帮一把,靠着大伙的帮助,蒋家的日子也就这么过了下来。
蒋爱红初中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公社社员,说是社员,其实还是农民,干农活、计工分、领口粮,过着和周围群众一样的生活。
蒋爱红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她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让母亲和弟弟吃饱就可以了。之前家里只有母亲一个劳动力,工分少,分的口粮就少,她们一直省着吃,多加水,少放米,往往过个两小时就肚内空空了。现在蒋爱红进了公社,有了工分,就多了一份口粮,家里终于能吃饱了,她很满足。
1969年,蒋爱红十七岁时,国家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几个月后,公社接收了一批知识青年,为了让知识青年更好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公社将这批知识青年分派到各个村子去,其中就有蒋爱红所在的村子。
知识青年刚到村子时,说话行事总带着股傲气,村里人不太喜欢他们,就常给他们一点小教训,比如说,让他们负责最脏最臭的掏粪挑粪,口粮经常晚发给他们,时常让他们加班整理谷场稻杆等。
工作的劳累和生活的不如意,让知青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下乡的艰难。
一年又一年,知青们身上的尖锐被磨平,回城的希望日渐渺茫,为了生活地好一些,也为了成家的现实需要,许多知青选择与当地根正苗红的农村青年结婚,蒋爱红就嫁给了村里的一位知青,赵建国。
两人的婚后生活也算和美,一年后,有了女儿欣欣。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知青们想回城的愿望日渐强烈,后来发生了云南的请愿罢工大事件,各地知青相继效仿,人心浮动,加之政局变化,1980年中央基本决定让知青回城。
中央的通知下达后,赵建国欣喜若狂,他高考失败,原以为没办法回城了,现在中央有了决定,他终于可以回去了。
可是回城也不是那么好回的,其中有一条限制,已婚知青不能回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许多已婚知青想到了通知中的另一条规定,病退困退知青可以回城,赵建国让蒋爱红用扁担打伤他,向公社要了病退条子,回城了。
赵建国回城前千保证万宣誓,一定会接蒋爱红和欣欣回去,结果一转五年,没有一点音信。
蒋爱红存够了路费,抄写了公社档案上的赵建国住址,带着欣欣踏上了寻夫之路。
蒋爱红千辛万苦找到了赵建国的家,结果听人说赵建国进了机械厂,已经和一位女职工结婚了。
赵建国见到蒋爱红和欣欣大惊失色,求着蒋爱红离开,当年城里卡的严,不仅要病退困退条子,还要求未婚,为了留下来,他想尽办法隐瞒了已婚的事实,若是他抛妻弃女还重婚的丑闻被揭开,他的人生就尽毁了。
蒋爱红挨不住赵建国的苦求,带着欣欣回乡了,可是路上一个疏忽,欣欣不见了。蒋爱红在双重打击之下,精神出了问题,产生了幻觉幻听,乡下没有精神疾病方面的医生和药物,没多久,蒋爱红的病情越来越严重,最后真的疯了,失足落水,结束了这一世的悲惨命运。
江心钰揉了揉太阳穴,这一世的人生果然艰难,她要怎么改变她的命运呢?
另外,命定之人的真心,江心钰一想到这个更头疼了,出发前她问过伊娃这世的命定之人是谁,伊娃说就是赵建国。
“赵建国?”江心钰很惊讶,“为什么是他?”
“为什么不是他?”伊娃反问,“上一世的你不就爱他爱的无法自拔,最后还疯了。”
江心钰很沮丧,她完全无法对这样的渣男产生感情,更别说还要想办法取得他的真心了。
“你这世的命定之人就是他,与其浪费时间沮丧,还不如想想如何让他爱上你,你学了这么久的演技,不就是为了这个做准备的吗。”伊娃有些不耐烦。
江心钰还陷在郁闷的情绪中,不远处就传来了一声声的呼唤。
“爱红,爱红,柴砍好了没有?”一位瘦弱的中年妇女穿过林子走了过来。
江心钰抬头,看到了一张饱经沧桑、带着深刻皱纹的脸,仔细一瞧来人的脸色,受过伊娃严格培训的江心钰下意识地判断此人长期营养不良、气血两亏、脾虚胃寒。
“爱红,你发什么愣啊?怎么一根柴都没有?你不会是睡着了吧?”中年妇女目含担忧地推了江心钰一把。
江心钰这才回过神来,她现在是蒋爱红,不是江心钰。
“哦,我,我刚才有点头晕,就靠着休息了一会。”江心钰马上进入演戏状态。
中年妇女松了口气:“没事就好,那你先休息,我去砍柴,你要是不晕了就回家做饭吧,今天是卫国的生日,可不能晚了。”
“嗯,好。”江心钰点点头,闭目休息。
蒋母不放心地摸了摸江心钰的额头,确定她没发烧后才提起竹筐走了。
江心钰休息了几分钟,感觉蒋母走远了,才起身顺着小路下山了。山上的小路一般没什么岔路,顺着山势往下走就可以下山,江心钰并不担心会迷路,果然走了没多久,就看到了山下的村庄。
江心钰不知道蒋家在村庄的哪个位置,只能装头晕靠在村口前的大树旁,路过的大婶看到她不舒服,立刻扶着她回了蒋家。
蒋家的门虚掩着,没上锁,一推就开了。江心钰之前还担心找不着钥匙开门,还得编个理由,现在省事了。
大婶一路上都在唠叨江心钰要注意身体,干活不要太拼命,江心钰不敢随便搭话,只能小心应付几声,好在大婶赶着回去做饭,没有唠叨多久,送她到家后就走了。
蒋家没人,江心钰在屋子里找了一圈,也没找着挂历,不知道现在是几年几月,江心钰心里有点不踏实,虽然伊娃说是送她回到1969年,但之前经历了超不稳定的传送,她不免对伊娃的传送到达时间也产生了怀疑。
突然一道电流穿过江心钰的身体,江心钰被电击得全身冒烟。
“这是惩罚你对我的不敬。”伊娃冷傲的声音响起。
江心钰很无语:“我没有啊。”
“还敢狡辩。”又一道电流穿过。
江心钰双眼翻白地躺在地上抽搐。
“知错了没有?”
“知,知错了。”江心钰不是死硬派,她一向很懂得妥协。
“知道错在哪了?”
“我,我不该怀疑你的能力。”江心钰不太确定地回道,她不知道是不是刚才的怀疑惹怒了伊娃。
“你心里在想什么,我一清二楚,你只是一缕受我庇护的幽魂,要尊敬我、服从我,不许质疑我、挑衅我,今日念在你是初犯,我只是小作惩戒,下次可不是这么简单了,记住了吗?”
“是,我记住了。”江心钰赶紧应道,她在暗室里接受训练时就深刻明白了伊娃的冷酷,伊娃的要求很高、训练很严,一旦她达不到伊娃要求的标准,迎接她的就是各种惩罚,这次的电击量实在算是轻微的了。
一道清风拂过,江心钰恢复了之前的模样,难忍的痛感也消失了。
“很好,今天是1969年9月28日,再过几天公社就会接到接收知青的通知,你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在达到伊娃的要求及不挑衅伊娃威严的前提下,伊娃还是挺好说话的。
“嗯,明白了。”
江心钰看了看日头,时间不早了,得赶紧做饭了,特别今天是弟弟蒋卫国的生日,可不能晚了。
五六十年代的农村,用的都是灶,烧火做饭很不容易,好在江心钰借住外公家的老房子时用的也是灶,用起来倒也顺手,就是这里没有鼓风机,起火费劲了些。
江心钰利落地用厨房里的食材做了几道家常菜,刚端上桌,背着米袋的蒋卫国就回来了。
3第六世
“好香啊,姐,你做了这么多菜啊。”蒋卫国眼冒精光地看着桌上的菜。
江心钰还不习惯与蒋家人相处,只能低头摆放碗筷,同时催促蒋卫国:“快去洗手吧。”
“好。”蒋卫国跑到厨房放下米袋,舀了勺水洗手。
没过多久蒋母回来了:“菜都做好了,我们开饭吧。卫国啊,去年你姐才上班,家里还有点紧,今年生日只能先这么着,委屈你一下,明年我和你姐再给你好好过。”
“娘,你说什么呢,今年有这么多菜,已经够好的了,讲究什么,有得吃就成,委屈什么呀。”蒋卫国笑嘻嘻地按蒋母坐下,端起饭碗大口吃了起来。
听蒋母这么一说,江心钰这才发现不妥,她完全不知道当地的风俗,就是煮了顿饭,不知道当地是不是还要准备寿面寿蛋之类的,以后可得注意了。这次好在蒋家没什么积蓄,不讲究过生日的习俗,倒是让江心钰钻了空子,若是当地有什么习俗,她就漏馅了。
“咦,爱红呀,今天这菜怎么有些淡啊。”蒋母把每道菜都吃了一遍,觉得味道不对,开口问道。
江心钰一惊,马上想理由:“哦,这些菜啊,我前两天看了本书,上面说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会生病,我就放少了。娘,你不喜欢的话,我现在就去拿盐拌一拌。”
“去拿吧,这也太淡了,总觉得嘴里没味。”蒋母说完又想了想,“既然书上说盐吃多了不好,那以后就少放一点吧。爱红,你以后做饭少放点,不过不能像今天这样这么少,太淡了。”
“哎,知道了。”江心钰拿了盐罐过来,给每道菜都加了一点盐。
蒋卫国大口吃着饭:“姐,今天这些菜你从哪学的?真好吃。”
江心钰假装淡定地放回盐罐,飞快地编理由:“你喜欢就好了,这些是我自己想的,今天是你生日,总得做几道和平常不同的菜给你尝尝,你不怪我乱做吧?”
“不怪不怪,我很喜欢。”蒋卫国吃得真欢。
江心钰低头扒饭,今天这饭做得还真是漏洞百出,味道不对,菜式不对,看来在细节上她还得注意再注意啊。
仔细观察了一段时日,江心钰终于能融入蒋爱红的生活了。
蒋爱红的生活很简单,下地干活,回家做饭,只在村里和地里两头跑,从不乱逛,这一点和江心钰非常一致,江心钰也是上班干活,下班做饭,不要说逛街了,她连电脑都没有,除了看电视没有其它娱乐节目,宅得很彻底。另外,蒋爱红因为家境贫赛,生活一向节俭,江心钰无依无靠,生活艰辛,也是节衣缩食的过日子。基于这两点,江心钰扮演起蒋爱红非常顺利。
江心钰认真考虑过这一世的悲剧源头,蒋爱红之所以悲惨,主要原因在于蒋爱红太过在乎赵建国,把赵建国当作了人生重心,所以在遭遇赵建国的抛弃后,她才心神大乱,甚至弄丢了女儿,从而造成了最后的悲剧。
江心钰并不认同蒋爱红的人生选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