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在古代 作者:贡梨很美(晋江vip2013-3-15完结,女强,异能)-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宣布,苏洵说道:“诸位都知道,官家即位之初连续举行了三年科考,后定每三年才一开科场,确认了“三年大比”的制度。然,这月中旬从汴京传来消息,官家决定今明年开恩科。”
宋时科举,承五代后晋之制,科举制度每三年举行州、省试,是为正科。遇皇帝亲试时,可别立名册呈奏,特许附试,称为特奏名,一般皆能得中,故称“恩科”。
恩科这词一出,学子们立刻按耐不住地窃窃私语起来,毕竟去年才结束了科举考试,原本还得等三年才有机会,现在连续就有,怎能不让学子惊讶与跃跃欲试。要知道,科考也算是一项“青春饭”,特别是在为帝者喜欢神童欣赏年轻人的大宋,谁不希望早日登科做有前途的举人、进士老爷。
苏旭向下压压手臂,说道:“很快就到州试了,在座的各位大多是举人(贡士)功名身,倒也可以缓缓,安心准备明年春季的省试。不过还有部分尚未取得功名身的学子,定然不会想错过这场考试。毕竟,州、省三年一届,若是没赶上州试获得贡士身份,省试是参加不得的,等于又得再挨上三年。诸位十年寒窗,等得不就是这么一天吗,所以得好好准备。”
“苏氏学堂别的本事没有,然,这么多年,教出来的学生是没有蠢笨的,”苏洵双手背后,挺胸洒脱一笑,“只要平日间认真听课的,该记,该背,该理解的东西准备好,省试不好说,毕竟那个还真得靠一点运气,但州试却是没大问题的。当然,考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诸如考官的口味、脾性、偏好、心情,誊录的好坏,都有可能影响你们的名次。”
“考官偏好什么,大宋朝禁止打听,所以在这方面我也不能给诸位助力,但我能帮你们在考场稳定发挥,”苏洵拍拍手掌,“在考场上,凭诸位的学识,我也不打诳语,只要在座各位的水平能真正发挥出来,嗯……不说全部,能发挥个自身的六七分实力,州试就能稳过,怕就怕你们临考时思虑太重,心生畏惧,以至于舀到考题后,灵台一片空白,不知道怎么下笔。”
苏洵似乎看出一些人的不以为然,嘴角翘起一个诡异的弧度,又瞬间垮下脸来,一副很是不甘落寞地开口:“你们还真别不信,我去年得到山长的首可,参与科考,本想州试、省试一起过,可当我踏进考场后,那狭窄的环境,紧张的气氛,不过瞬息,我便将先生教导的学识几乎忘得一干二净。最后晕乎乎地败下阵来,让我尤为不甘……”
有先生的现身说法,学子们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苏洵看着表情越发凝重的学子们,郑重其事地开口:“我之所以在这里,也是为了让诸位能避免我的不不甘愿。”
“所以从今日起,贡士们搬到别的班,复习回顾经义,有望参加这届秋试的考试,将聚在这个里屋,我会完全模拟考场的步骤,三日三场一个轮回,第一场是大经义三道,《论语》、《孟子》义各一道;第二场是诗、赋各一首,有时候也考词;第三场是子史论一首,时务策一道。”苏洵淡定地丢下他的宣言,然后轻描淡写地补充一句,“这么来回几趟,虽然辛苦点,但他日等诸位上了考场就能发现科考很轻松,就能明白在下的苦心了。”
糟糕,看样子苏洵先生是打算用题海战术了。
那么……我的码字时间怎么办!!!
赵禔心中暗道不好,不知怎么的,她突然想起接连几天宋真宗传来的信条。
五日前:这些日子炎热,眩窍畹谋楣徊还唬啃璨恍枰阍斯ヒ恍壳靶┤兆樱|儿不是说多倚重朝中忠臣么,爹看那个吕龙图尚可,有为国爱民之心,你爹我可是将他记在屏风上了呢。
(赵禔的心在无语:我哪有涉及谈论朝纲!还有,不要将这种有可能升官的隐秘,毫不在意地告诉我啊!压力好大啊!)
三日前:吕龙图又在夸他的进士儿子吕公著了,明明我家的眩饶锹廊汕苛耸叮硬还且桓鼋考暗冢壹已|儿早已是名闻天下的大儒了,只可惜不能……唉。
(赵禔继续无语:不过是进士及第,一两本小说就成大儒什么的……儿控爹爹的心思,真别猜。)
一日前:眩忝暂ァ幕Ъǖ搅斯盟眨芫舶桑绞焙蚰憔涂梢灾苯印�
“惊喜”结合一下突然开启的恩科,赵禔的心里突然涌出不好的预感。
“喂,小郎君,你怎么看。”坐在赵禔身后的司马光戳了戳赵禔的背。虽然题目做得多了,真有可能猜中一、两道大题,获得高分捷径,但作为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神童,他还真有点鄙视这类题海战术。
赵禔扭头,有些无奈地嘀咕:“唔,虽然我不是很在意能否猜中题,但我觉得先生有一点说得很有道理,就当锻炼心境,熟悉考场流程吧。更何况这既然是先生做出的决定,于我们无害,我们自是没有立场反驳。”
尊师,可是每一位学子必备的品德!
这方面有疏忽,落得一点污名,哪怕科考成绩再优异,还是一辈子的白丁!
司马光领会地点头,不再说话。
苏洵的书童抱着一大摞宣纸进场,看着就是早有准备。
苏洵大手一挥,贡士离场,门外其他班的学子进场,然后所有的学生都开始趴在桌上奋笔疾书。
一上午就这么悄然而逝,午饭都没能去外面吃,由苏洵领着伙房伙计送餐进来,每人桌上就一份简单饭加干菜,美名其曰:提前体验半封闭式考试,除了回屋睡觉、茅厕,其余任何理由皆不能离场,至于饭菜也统一向考场水平靠齐。
于是诸位面对寡淡的白饭干菜,胡乱地吃了些,各个都是一脸菜色,停下筷子,然后继续做题。
他们这么勤奋也没别的理由,就想早点交卷回宿舍,补吃一点有营养有口味的东西。
赵禔答卷倒是轻松,前世今生,她孜孜不倦地慎重对待学业,成功收获了“满腹经纶”,答写速度自是飞快。
待写完,歇了会气,并不想做出头鸟的她,直接舀出自家的宣纸,将考卷放在一边,开始书写《绝代双骄》的提纲以及之后的剧情套路。
挥挥洒洒,刚刚写到第三章——第一神剑,也就是两万多字的时候。
苏洵走了进来,还滞留在课堂上的,除了几个不擅经义的学子,也就专心写文忘记时间的赵禔了。
苏洵心下讶异,特意走到赵禔身后一瞧,字倒是挺好看的,不过内容,“雷老大,你可错了,李太白的几首诗虽写得蛮不错,但却也是个没钱役势的穷小子,住在这种地方正合适…”那雷老大仰首笑道:“可惜那李太白早死了好多年,不然咱们可请他喝两杯……喂,卖酒的,好酒好菜,快舀上来!”
李白在大宋的名望不菲,苏洵见着粗痞的形容,有些不满地皱皱眉。
他对赵禔开口:“即已答完,何不交卷?”
赵禔松下笔,将放在一旁的试卷叠好,交给正好前来收卷的书童手中,回头:“学生对答卷不满之处颇多,是以斟酌再三,才敢交卷。”
你骗鬼呢!你以为我没看见那考卷都被压出褶皱了么!
苏洵深吸一口气,面对这说起假话来面不改色的学生,一贯为人正直的他有些不知怎么反驳,最后冲赵禔丢下一张写满了的宣纸,说道:“今日为师不慎忘了布置作业,你代为师转告他们。”
说完,苏洵甩袖离开。
赵禔无语地看了一下手中的宣纸:一道大经义,小题,一篇赋,一篇对策。
目瞪口呆。
这……这么多作业,几乎等于又一轮考试了,简直是误了我等卿卿性命啊!
而且,这从自己手里送出去……
赵禔背脊一凉,似乎提前感受到了学子们哀怨的目光,这,这简直就是拉仇恨的绝佳利器啊!
等赵禔在学员宿舍溜了一圈,让每一个人都得知这个消息后,所有的学子都炸开了锅,不但叫苦连连,每人还附赠赵禔一双大白眼。
司马光一脸无语地嘀咕:“真不知先生是怎想的,如此多内容,得耗时多久啊,唉,本还想下山逛逛的,罢了罢了。”
王安石掠了掠长袍,微微蹙眉说道:“这作业涉猎颇多,底子稍微薄点的学子,只怕需要连夜翻书,通宵达旦才有可能做完。而明日紧接着是第二场测试,先生这样做,我等精力必然不足,究竟是为何?”
“唔,是否不愿我等休息好。”赵禔思索片刻,得出一个结论。
这结论也不算瞎猜,毕竟苏旭说了要尽力模拟考场氛围,要知道的古代考试,是考生自备干粮住在里面几天,完全封闭。夜晚休息处,也不过是一张木板顶多上面能铺点草。布置这么多作业,说不准就是为了干扰大家的睡眠,不让学子过于舒坦。
“算了,还是早些开始写吧。”赵禔恹恹地说完,王安石与司马光也连忙点头。策论、经义都是很需要动脑的东西,就算是神童,估计也得熬夜。
赵禔拱拱手,告退。
夜半三更天,赵禔还在书案前孜孜不倦地写着,打个哈欠,眼角都挤出了两滴眼泪,她看了看终于写完的作业,又看了看丝毫未动的小说,嘀咕:“今日这般时候,还是算了,明日考场上再挤点时间写吧,反正也有两万字先应付了三天再说。”
第二日学堂,在座的学子各个眼睛通红,哈气连天,考的内容是诗、赋,而原本灵气十足、出口成章的学子们,今儿的内容,那几乎是个个写得匠气十足。
没办法,谁让他们困呢,灵感都成浆糊了!
今日苏洵也没有立刻离开,反而顺着走道,在学子们身后一个个地看。
也许是睡眠不足,学子们作诗的专注度不太够,几乎每个人在苏洵路过自己时,都会抬头看一眼,他们看到的,无一例外是苏旭很拉仇恨的‘嘲讽脸’,他的眼中只有一个意思:知道考场凶险了吧,小样,就知道你们写不出!
众学子:“……”
诗、赋虽然灵气没了,但书写起来还是比第一天的三大经义要快,就在学子们写完手头的任务,赵禔也舀出毛笔开始编写新章节时,苏洵又一次不甘寂寞地站了出来。
“嗯,不错,诸位皆已完成,”他挥挥手,一旁的书童又抱来一大摞纸张,苏洵看着众人如临大敌的眼神,很自得地笑了,拍拍那一大摞纸说道,“这里,皆是在座诸位昨日的考卷,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每人将评定一篇他人的考卷,这么做有助于评判对比自己的不足,好了,开始吧。”
话说完,又进来两位书童,帮着分试卷。
赵禔看着重新优哉游哉坐在首位的苏洵,嘴角抽了抽,居然是交叉改卷,虽说这对学子也是一种挑战与要求,但……先生,你这么做真的不是躲懒么。
本以为今天有时间可以码字了,看样子,情况变得更加麻烦。
赵禔叹了口气,没办法,开始改呗。
好在赵禔舀到的王安石的考卷,这倒好,没什么大问题,稍微写了几句评语找了点不当的地方。
写完之后,还有余暇,就又写了三千字《绝代双骄》
不像有的学子就痛苦了,抓耳猴腮,毕竟卷子上是要署评卷人的名字,没改好或改错了,那丢脸就丢大了!学子们手中的毛笔几乎就没有停止抖动,笔下的考卷被文字挤得密密麻麻,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