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过路阴阳 >

第73章

过路阴阳-第73章

小说: 过路阴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怂顺缘暮椭矶加械囊槐攘恕5比患溉嗣皇禄固教至瞬簧偕裆窆砉淼氖拢绕涫谴蠼鹧溃衷诒韧跖肿佣汲彰裕丫佳芯科鹦拚娉上傻姆帕恕R膊恢浪幽拇蛱降耐涟旆ǎ焯焱砩咸煲缓诰妥诖采洗制2还美辖鸬幕袄此担饨型履桑馐窃谖杖赵戮薜つ亍�
  孙为民看着大金牙这个痴迷劲暗笑不已,心想,修真养丹哪那么容易,道家之中的丹鼎派走的就是修真养丹的长生成仙之道。可以说不问世事,一心修练,他们追求的是不死,也就是想得永生。佛家言道:有生有灭,故不生当可不灭。所以,佛家寻找不生,也就是涅磐。道家走的另一条路,道家觉得,人从生到死,是一个过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找到根源,然后得到这个根源,固定这个根源,然后,将识神与它合二为一,就能长生于世。这个根源,固定化,就是丹。有的人以为,得丹就可长生成仙,其实得丹还离长生有一段距离。
  说白了,佛家追求生死循环,因果报应,讲究修德不逃避生死。而道家追求返璞归真,寻根得本成就永生不灭。两家相比之下,佛家更容易被世人接受,毕竟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在短短的一生之中又有几人能做到凝丹成婴的地步呢?所以更多人愿意去追求一个美好的寄托给自己,求个来生宿愿。这也是为什么佛家比道家兴盛的原因。
  两家所追求的意境不同,所有行事上也就产生的差别,佛家讲究接受和忍耐,不愿打破生死循环的天道,所以佛家高僧很少会出来参与阴阳两界的事,只是在人死后做法超度为阴魂求个好归宿。而道家讲究反行和抗争,相信人力尽之既能胜天反行,回到永生不灭的本源。所以道家的阴阳先生经常流与尘世和阴曹之间,尽着自己的努力去改变一些东西,帮人观风望水改变着人们的命运,这就是道家和佛家的区别。
  说到丹鼎派的修真之术,其实就是聚气之法,人的身体就如太极图中所示,有阴阳两极,而这两极体现在人的身体里就是肾。肾是人身体上第一个形成的器官,故道家认为,道虽不断演化,包含天地万物,在人的身体都是从肾开始,故肾是寻根溯源的根本。阴阳讲究,左为阴右为阳,说的就是左肾为阴元,而右肾为阳元,这就是阴阳两极在人身上的体现。正所谓,两仪生四象,四象者——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但真正的意义却是五行的体现,即——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此乃四象。
  东北属阳,位归右。西南属阴,位归左。这就人们做说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两两而立归与两肾,所以肾就是聚气之所,也就是纳五行之气的根本。五行已有四,独缺一土,土是五行的根本,四象皆出与土,又终归与土,循环往复形成了阴阳调和之理。土在人身上的体现就是胃,《皇帝内经》曰:人尊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说的就是阴阳太极,四时之法说的就是,金木水火。而天地之气说的就是土。土坐中间,四象环绕,就形成了人体的养气修真之法。
  修真者认为:天与日为阳,地与月为阴。而人是由天地之气所生的,所以,阳为气,阴为血。这就是气血之说的由来。有人认为日明与月(太阳比月亮,光亮足的意思),所以就推出了‘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的说法,也就是说人身体里的阴气难成而且容易消失,故提出人应多补阴气的说法。但也有人的看法正好相反,认为‘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阳为气易散,而阴气化形为血,也就是是阴为实体,根本就不会出现流失的现象。所以又提出了人应该多补阳气的观点。
  这两种观点在孙为民看来并不矛盾,其实说白了就是要达到一个阴阳平衡的效果。这点从中医上就能看出,肾中的元阴,元阳之气虽是先天由来,但也必须要不断的后天补充才可以。而四相皆出与土,这补充就必须从土入手,也就是说胃是根本,胃若有失则肾亏气血。反之,肾若有虚胃必受其累。也就是说,五行在人的身体上都有体现,而且关系微妙,必须达到一个平衡的关系,要是调理不好,哪一个过盛或过虚的话,就会出现克者吞之,克它者辱之的情况,造成五行失衡的情况,在中医看来就是五脏不调、阴阳失和如什么虚火旺盛等等。克者吞之,克它者辱之就是说,五行是相互克制循环的,要是一项过强,就会威胁到其他几项。这样看来,人的生长就是后天补充五行之气的过程,通过胃来补充营养达到平衡之法,调整的好,人就身体健康反之则伤,这就是中医理论的根本。
  发展到后来,人们又发觉了还有比这更快的补气之法,那就是更直接的呼吸吐纳,靠经脉补气血的方法,也就是现在的修真之道。
  正文第九十一章养丹之道
  道家的修真之法,也叫丹功。通周天,三田往返是现在人们最普遍认可的方法。讲究吐故纳新,求一个松静,也就是平和的心境。道家修真不像佛家禅静那样要求断五根六念,也没有入定之说,只要能得个安然平和即可,一切顺其自燃就好。以呼吸的力度和意念引导腹中热气自然走上督脉,过三关,上百会,然后走任脉,舌抵上腭,通过舌头,度过上雀桥,经过中丹田,回到下丹田。然后又是上督脉,回任脉,如此反复。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循环不止。此即是小周天。需要注意的是,当吸气时,真气应当走督脉,呼气时,真气当走任脉,一个呼吸,就是一个周天。
  炼气是很漫长的过程,而且时时要注意五行之间的平衡关系,不能急功尽力,一旦造成一门独大的局面,那就会出现五行相刑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走火入魔,也是炼气者的大忌。所以,炼气之道也称做修身养性,修身为补气,而养性说的就是调和之法了。循序渐进不得贪多,不是补得气越多就越好。
  修真说白了就是以这种呼吸功法,聚五行之气为人所用。当气聚到一定程度,就达到了传说中的成丹之境。其实,关于丹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很模糊,因为成丹过于艰难。气本为虚浮之物,丹却是化形而得的实体,要想从虚中取实难度可想而知。丹鼎派也提出很多说法,什么玉液、金液为丹之根本等,具体如何就不得知了。
  不过孙为民隐约感觉到,这丹很可能是人身体里的五行之气旺盛后所生的,所以丹居的位置正是胃脏之下,人们称为丹田的地方,意为丹居之地。这样来看,丹就是五行所生的第六物,一切的神通都在这是个神奇的小丹上,故有金丹之说,意为了珍贵。
  由于成丹是个漫长的过程,而人的生命又过于短暂。所以,人修真养丹要比地仙们难的多,地仙本就是容与自然之中的灵怪,可以说它们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安然平和的养丹之道。而人,由于欲念太多,催生的情欲就更复杂了,所以很难达到那种自然平和的松静之态,养丹时就要难的多。很多修道之人隐与山川幽谷之中,也是为寻那容与自然的松静之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避世修真。
  地仙们养丹和人完全一样,也是求个五行之气。而且它们还有比人更能耐的地方,那就是——吐丹,这个方法就简单快捷,不需要通过身体的调和就可以直接让丹吸收五行之气。操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丹吐出来,再吸回去,再吐出来,如此反复。而它们所养的丹和人的多少有点不一样,人养丹完全靠自身调和而来,可以说是很珍贵的故叫做金丹色金。地仙们的丹颜色多为红色,称之为元丹,意为天地元气。
  孙为民边胡思乱想,边看着大金牙在那发疯养丹,不由的也来了兴趣,给老胡和王胖子讲起了一个关于养丹的故事。
  话说从前有个道士一直都渴望能聚气成丹,但苦修了几十年也没有成功,眼见马上要进六十高龄了,他能不急吗,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他也知道自己离大限之日不远了。为了做最后的努力,他决定避世修真去大山里养丹。
  就这样,道士寻了一处深山幽谷,居与山洞之内,每天已野果为食山泉为饮,过起了世外高人的日子。他每天都很努力,经常坐在山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上吐故纳新,一口口的吞着玉液,体会着成丹之道,这一炼就是五年过去了。
  在这五年中,一直都有一只狐狸在老道的附近,开始的时候狐狸并不敢靠近,只是远远的看着老道。老道坐多长时间,它就看多长时间,天天如此一天未断。时间一长,老道就发现了这个小家伙,知道狐狸是在偷师,也想学这养丹之法。道士对此并不当回事,他心想:“我苦炼了近五十年都没成丹,你个畜生又能学去什么”。于是,道士也不理会这只狐狸存在,而是继续练起了自己的修真养丹。
  后来,怪事就来了。每次道士一离开山顶,那狐狸就悄悄的跑过去坐到那大石头之上,也学着道士的样子,抬头对着天空一吸一吐的练了起来。而每当道士一回到山顶,那狐狸就很知趣的离开,把大石头又还给了道士去坐。如此情况一直延续了十年。
  十年后,正所谓,岁月不饶人。老道已经是位七十多岁的老人了,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已经不能像从前那样准时的去山顶聚气养丹了。山路对他来说越来越艰难,以前只用小半个时辰就能爬完的山路,他现在要用一个多时辰才可以。渐渐的,他干脆就不再上山去了,而是在山洞里练了起来。
  这天道士感觉自己身体不错,就费尽力气的又爬上了山顶,想再坐一坐那石头,因为,他知道自己日子不多了,算是故地重游吧。爬上山后的道士远远的就看到那只狐狸,它还坐在那大石头上,一吸一吐的竟然是在吐丹养气。只见一颗弹丸大小的红色珠子,在狐狸嘴中进进出出的滑动着,光泽鲜艳,如明珠般耀人双目。
  道士一见这情景,不免伤心不已,回想起自己那六十多年的修真养丹之路,千辛万苦尽在其中。不想到头来,竟然不如一只畜生的十年修练。道士伤心之余,难免也产生些妒忌,心思一动就打了坏注意。他也不急着过去,而是很小心的坐在一旁边观望。直到那狐狸收丹完毕让出石头离去后,他都没动一下,狐狸一走老道也就下山去了。
  从这天以后,道士不管多难都天天坚持上山,早早的就坐在一旁等着看狐狸吐丹养气,狐狸一走他也就下山。只是他每次坐的地方,都要比前一天靠前一步。就这样,百多日之后的一天,道士坐的地方已经到了大石头的十步之内。而那狐狸估计是习惯了这一切吧,并没在意那道士的存在,悠闲的往大石头上一坐,就开始了吐丹养气。
  当狐狸刚把元丹吐出,那道士突然一张嘴,就把狐狸的元丹吸了过来,正吸进了自己的嘴中。丹一入口,道士马上闭嘴硬吞进肚中,顿时感觉体内舒畅无比,力量无穷。道士心中一喜,马上扭头就跑,那身手之快怎么看都不像是七十多岁的老头,简直和猿猴都的一比了,几下就没了踪影。
  再看那只狐狸,发现自己的元丹让人吞了,气愤不已一个想不开,就撞死在了大石头之上。而那吞了狐狸元丹的道士,从此以后可以说是改头换面,鹤发童颜身体健朗,又用了几百年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