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 周明 >

第9章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 周明-第9章

小说: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 周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月开始,美军护航体系已延伸到加勒比海,并开辟了四条新的护航航线:哈利法克斯至荷属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至关塔那摩、特里尼达至基韦斯特及特里尼达以东航线。
  1942年8月底,美国对近海护航体系进行了调整,开始实施分段护航体系。所有在美国大西洋沿岸航行的船只均被纳入这一体系,以纽约、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为三个重要的起始点,其中关塔那摩和基韦斯特为起点,纽约是终点,船只到达纽约后再编组成横渡大西洋的船队,开往英国。为了减轻起始港口负担过重的情况,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一些直达纽约的船队无需进入中间港口,就在关塔那摩或基韦斯特由护航军舰进行交接,变更船队代号就可前往纽约。这一体系在1943年得到了全面推广,并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
  正是由于该体系的实行,1942年最后三个月中,在美国东部海疆区、巴拿马海疆区和墨西哥湾海疆区没有损失一艘船只,只有加勒比海海疆区损失了30艘船只。
  近海护航体系和分段护航体系的实施,使1942年7月至1942年12月同盟国在美国海岸的损失减少到39艘,占全部护航船队编成中的9064艘次船只的0。5%,大大低于横渡大西洋的护航运输船队1。4%损失率,充分证明了有效的护航体系在近海航行中对于保证船只安全所起的重要作用。

  第十章  1942年7月至1942年12月
  尽管英军在护航军舰和反潜飞机上装备了新型ASV雷达,但要发现并精确定位夜间水面状态的潜艇,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这种雷达具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雷达在距离目标1。2千米时会自动关机,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上雷达波束反射回来,其强烈的脉冲波束将会把灵敏的接受机烧毁,所以雷达实际上在近距离根本无法使用,当然也就无法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英军海岸防空司令部行政军官汉弗莱。利少校,他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多次驾驶飞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向海岸防空司令鲍希尔上将建议在反潜飞机上安装探照灯。
  这一设想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在鲍希尔上将的大力支持下,利少校选择地面防空部队所使用的标准制式直径90厘米的大型探照灯,但这种探照灯体积大,耗电大,使用时还散发大量的热量。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利少校进行了大量工作,在飞机上加装90千瓦的发电机以提供电力,设计了液压系统来进行操纵,在其他科学家的帮助下散热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这种新型机载探照灯被命名为利式探照灯,或称利光探照灯,首先安装在惠灵顿式轰炸机上。
  1941年5月,利少校亲自操纵探照灯,与机载雷达配合进行搜索潜艇实验,取得了巨大成功。接着利少校又进行了改进,以蓄电池取代了笨重的发电机,使整个系统重量减少到300千克,完全可以在实战中灵活使用。
  装在飞机上的利式探照灯1942年5月英国空军第一七二中队在首批5架飞机上装备利式探照灯,飞行员也随之开始进行雷达与探照灯配合使用的训练。
  1942年6月4日凌晨,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飞机在比斯开湾西南海域发现了意大利海军的“卢吉托拉利”号潜艇,意大利潜艇根本没有想到英军飞机会装备探照灯,还以为是德军飞机,竟然发射识别照明弹表示身份,英机立即确定了潜艇位置,用深弹和机关炮进行了攻击,将其击成重伤。
  7月4日,在美国沿海取得了辉煌战绩的德军U-502号潜艇返航途中成为第一艘被利式探照灯发现并被击沉的德军潜艇。
  7月12日,德军U-159号被利式探照灯发现,遭到重创。
  除此之外,被利式探照灯和雷达发现,并遭到攻击的还有U-165号、U-578、U-705和U-751号。
  6月和7月,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反潜飞机在比斯开湾共发现德军潜艇11次,攻击6次,击沉1艘潜艇。给德军潜艇部队以巨大的心理打击,以往德军潜艇在夜间以水面状态自由通过比斯开湾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德军潜艇部队的官兵满怀恐惧地将利式探照灯称为“地狱之光”!邓尼兹认为夜间装备探照灯和雷达的飞机对潜艇威胁已经大于白天的危险,因此下令潜艇必须在白昼上浮充电。这样一来,利式探照灯终于结束了英军在黑暗中的苦斗,迫使德军潜艇在白天上浮,为反潜飞机创造了战机。
  8月英军发现德军潜艇34次,9月发现37次,共击沉3艘潜艇。而在8月以前,一次都没有发现。
  雷达装备在飞机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给潜艇造成严重威胁,直至利式探照灯研制成功,并与雷达协同使用后,才给德军潜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鉴于英军雷达的巨大威胁,邓尼兹召集了很多科学家研制雷达接受装置,终于研制成功被称为ECM的反探测装置,能够接受到英军机载雷达在48千米之外发射的雷达波,比雷达发现潜艇的有效距离远两倍。由于德国军事工业已经处于高饱和状态,实在无力承担此项装置的生产,该装置便由法国的梅托克斯公司和格朗丹公司生产的,又被称为梅托克斯装置。而潜艇部队官兵因为其接受天线是十字架形,便形象地将之叫作“比斯开湾十字架”。自从部分德军潜艇从8月起开始装备该装置后,就为没有该装置的潜艇护航,直至10月德军潜艇在比斯开湾航行时便再没损失1艘。因为德军潜艇只要一接受到英军飞机的雷达信号后,反探测装置就会发出嗡嗡的报警声,潜艇就能立即下潜,完全可以在英军飞机到来前下潜到安全深度,躲避攻击。至年底,所有潜艇均装备了该装置,使德军潜艇再次获得了夜间通过比斯开湾的自由。
  随着战争的继续,双方的比拼不但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而且在战略战术上也日趋激烈。
  英国自1942年初起,根据德国潜艇的主攻方向转到美国沿海的变化,开始调整船队航线,主要沿北海峡到纽芬兰的大圆圈航线航行,因为大圆圈航线距离较短,可以节约航行时间,也就减少了遭遇潜艇攻击的危险。
  7月19日,邓尼兹见美国海岸逐渐建立起护航体系,再要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战果的目标难以实现,便果断改变战术,将潜艇作战的重点再次转移回北大西洋,并制定了大西洋作战计划,首先从德国和法国基地出发的潜艇,前往大西洋东部海域,在盟军驻爱尔兰和冰岛岸基反潜飞机作战半径以外海域,沿着护航运输船队可能的航线游弋,如果发现西行的船队,就一路跟踪追击直至百慕大以东北海域,然后接受补给潜艇的补给,再在纽芬兰沿海形成新的巡逻线,截击东行的船队,当燃料和鱼雷消耗完以后,返回法国补充和休整。邓尼兹不同意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只有满载物资的东行船队才是值得攻击的观点,认为西行的空载船队也同样应予攻击。其次邓尼兹发现英国船队沿大圆圈航线航行后,就把开往美国和从挪威返回法国正好途经该海域的潜艇集中起来,沿大圆圈航线搜索同盟国船队,如果发现船队就予以攻击,如果没有发现就继续开往美国或返回法国。
  7月上旬,邓尼兹前往东普鲁士的洛明丁堡空军司令部,晋见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由于1941年1月邓尼兹为了得到空中侦察,曾通过最高参谋部获得了一个大队的远程侦察机,引起了戈林的不满,此次邓尼兹为了能使潜艇部队得到必要的空中掩护,克制住自己的愤恨,向戈林递交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申请书,终于如愿以偿得到了24架战斗机。
  7月27日,邓尼兹发表广播,表示尽管潜艇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但正面临着困难时期,应该把真相告诉正陶醉在潜艇部队所取得的巨大战果中的人民,他预言随着同盟国技术装备的改进,潜艇将遭受严重损失。
  英国海军认为,这番讲话,预示着邓尼兹将指挥潜艇重返大西洋。
  整个7月,德军潜艇战绩是击沉96艘,47。6万吨。
  8月开始,德军每月新建成服役的潜艇数量达30艘,这就使得邓尼兹能拥有足够的潜艇投入大西洋,而且还能派出数量可观的潜艇前往同盟国反潜力量比较薄弱的海域,如特里尼达以东的加勒比海、弗里敦海域、开普敦海域甚至印度洋的东非海域。
  8月5日,U-593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发现了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SC-94护航船队,该船队由36艘运输船组成,加拿大海军的1艘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负责护航。根据U-593号的报告,德军先后调集了16艘潜艇实施围攻,盟军护航军舰拼死掩护;8月8日,又有英国和波兰各1艘驱逐舰赶来支援;8月9日护航船队还得到了从北爱尔兰起飞的B-24“解放者”空中掩护。尽管盟军护航兵力多次将德军潜艇逐走,并击沉U-210和U-379两艘潜艇,击伤2艘潜艇。但船队仍有11艘运输船被击沉,共计4。9万吨。
  8月13日,西大西洋上同盟国两支相向而行的船队WAT-13和TAW-12护航船队均遭到德军潜艇攻击,共被击沉5艘运输船,共计2万吨。
  8月14日,U-653号潜艇在中大西洋发现了从非洲塞拉里昂开往英国的SL-118护航运输船队,随即召唤其他6艘潜艇赶来,组织集群攻击。在英军岸基航空兵全力掩护下,德军潜艇多次遭到驱赶。但德军潜艇还是取得了击沉5艘运输船,共计2。6万吨的战果。
  8月中旬,邓尼兹根据吨位战的作战原则,决定向同盟国护航力量薄弱的南非开普敦海域派出潜艇,他精心挑选了4名具有丰富经验艇长指挥的潜艇,加上1艘补给潜艇组成代号为“北极熊”的艇群,从法国洛里昂出发。为了使此次破交作战出其不意,邓尼兹特别指示在到达赤道以南550千米之前,不得攻击任何船只。
  8月德军潜艇主要在同盟国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即所谓“黑窟”)活动,创下了辉煌战绩,共击沉108艘运输船,计54。4万吨。
  9月,德军潜艇数量继续增加,用于大西洋上的潜艇首次达到了创记录的100艘!
  9月12日,北极熊艇群的U-156号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东北海域发现了英国的运输船“莱肯尼亚”号,当时该船除载有900多英国和波兰人,还载有1800名意大利战俘。U-156号对该船实施了鱼雷攻击,将其击沉。当U-156号救起第一批幸存者后得知船上载有意军战俘,立即向邓尼兹报告并请示行止。邓尼兹复电继续进行援救。U-156号一边进行救援,一边发出明码电文,注明了出事地点的具体位置,以便附近船只救助。
  德国政府获悉后,立即要求维希法国从临近的达喀尔派出救援船只。希特勒特别强调救援工作绝对不能影响“北极熊”艇群的既定使命,根据这一指示,邓尼兹命令除U-156号外,“北极熊”艇群其余潜艇按计划继续南下,而命令正在弗里敦以北海域活动的U-506和U-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