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历史,另一种选择 >

第115章

历史,另一种选择-第115章

小说: 历史,另一种选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淮笪颍痪醯媚谴看馐潜砻嫦窒螅挥胝媸岛庀嗳ド踉丁!毡救耸遣皇且舱庋兀�
上海;《字林西报》。
该报援引了塔斯社东方分社发表的一篇述评。文中说:
〃众所周知;中国的庐山是一座著名的阴谋之山。常年云雾笼罩;让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的去处;正是阴谋和阴谋家出没的好场所。
〃最近庐山上好像有一些重要的聚会。中国民间蜂起的谣言也传说着会有一场'庐山论剑'。聚会的走向无疑将与中苏战争和中国的未来有关。善良的人们应该问一声:中国的未来;是否需要外国人来导演?……
〃庐山云雾弄阴晴。云开雾散;阳光普照之后;阴谋终将大白于天下。某些聚会;将给世界带来些什么?人们将拭目以待!〃
(107)
阿穆尔河入海口。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
普里卡耶夫上将的指挥部从1000公里开外的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迁移到此;已经半个多月。他的东路攻击群早已被分解;第五集团军加强到哈尔滨、长春方向;第一集团军转移到这里;在争夺萨哈林岛。针对长白山区的攻击和扫荡基本上名存实亡。
三天前;在他坚持下;对萨哈林岛的争夺暂时中止——部队伤亡实在太大;得不偿失。鞑靼海峡里的夜间偷渡;在对方的照明弹和探照灯下暴露无遗;那些临时征集、不合用又缺少防护的民船商船;完全经不起来自舰艇和陆地的炮击;几乎一半兵力就折损在冰冷的海水中。
另一半也始终不能巩固住一块有效的滩头阵地——敌人上岛兵力有两个纵队、9万人;自己反攻的两个师才不过2万人;明显弱势。勉强上陆的步兵完全缺少重武器;以至于敌人那些笨拙虚弱的〃水牛〃、甚至〃鸭子〃都可以靠着两挺机枪就敢逞威风。火箭筒没有运上去;红军战士们只好重新使用〃莫洛托夫鸡尾酒〃这种老办法;却也不能保证供应;最终当然败下阵来。
与这支过去看不上眼的土八路交手;怎么越来越感到吃力呢?普里卡耶夫把这体会上报科涅夫元帅。
萨哈林岛陷落;使得苏联远东滨海边疆区的弱点暴露——漫长的海岸线缺少守卫;很容易遭受优势兵力攻击。没有海军;上千公里的防线哪里是重点?兵力分散的每一个据点都可能成为敌人一次突击的牺牲品。
敌人果然就在这样消耗我们。前天邓华纵队就对苏维埃港南部200公里的叶金卡小镇实施旅级规模的突袭式登陆;吃掉了苏军的一个守备团。等到援兵匆匆赶到;敌人已经撤离;坐上登陆舰跑回萨哈林岛。今天凌晨是北边的木尔库姆;又是打了就跑;我们损失一个营。这种零打碎敲是他们惯用、熟练的游击战法;可是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日常消耗。在这15天里就出现3万多人的减员。
残余的那点海军航空兵尤其不争气。他们的老式飞机在敌人的〃海盗式〃面前一筹莫展;常常给对方充当靶机;连4:1的交换率都拿不到。而战斗力较强的第10航空集团军又根本顾不上这里。
局面的扭转;就指望红旗太平洋第二舰队的到来了。
但一个新的情况使他感觉凶多吉少——昨晚接到报告;中国人的一支巡洋舰队竟然跑到堪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外;公然布雷!还向市区的101师驻地炮击!
那个遥远的小港口还没有来得及构筑完善的海岸炮阵地;天气原因;航空兵也没能出击;因此反击很不利;结果让那几艘缴获日本的破船;得逞后溜走了。
这下;从北冰洋杀过来的舰队;面临补给时就要受到水雷的困扰……可千万不要重蹈马卡洛夫将军葬身雷爆的覆辙呵……
普里卡耶夫上将在远东先后呆了10年;现在是他最感痛心的两周。
牡丹江。镜泊湖畔密林中;圆木搭建的华北联军三兵团司令部。
九月末的长白山区;早晚已经出现了霜冻。炉火中;木头瓣子噼啪作响。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松油燃烧的气息。
马灯下;徐向前司令员正在地图前讲解当前形势:
〃大家来看;目前敌我双方;形成了一种奇怪的态势。——从西到东;似乎是一个间隔式排列。赤塔、满洲里;这是苏军的势力范围;从海拉尔到齐齐哈尔;这是我们的一兵团;往东哈尔滨、长春一线;是苏军主力列柳申科集群;然后牡丹江、长白山地区;是我们;三兵团;再过来;双城子、海参崴;苏军远东军区;可是再往东;我们的两栖纵队占领了库页岛……〃
〃奶奶的;俺看明白了!〃许世友一旁兴奋地喊。〃这就叫犬牙交错咧!〃
〃那世友你说说;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作战方针?〃
许世友把拳头往海参崴上方比量几下:〃俺;俺想端他老窝哩。〃
〃不好;老许。〃陈再道少将插言道。〃我们一向方针是野战歼敌为主;攻城为辅。〃
〃他现在兵力空虚呐!拔了钉子;他的野战部队不就没根儿了?〃
〃别忘了人家那可是远东第一要塞!再空虚;你也几个月拿不下来!夜长梦多;久则生变;我看;不能把兵力消耗到攻坚上!〃陈再道坚持。
〃娘的;老是他侵略咱……我是想;也叫他也尝尝被侵略滋味。〃许世友欲罢不忍地盯着海参崴附近地形细看。
马灯下徐向前眼睛一亮;想起了当年纳兰基地同卡尔迅、泰勒那场战役策划。他当时诱发作战思路的提示性短语是:到敌人后方去。
〃许和尚?你有胆子打出去;来个外线歼敌么?〃
许世友一双牛眼眨巴眨巴:〃那咋哩?瞅准了就给他来一下!咱又不是没干过。徐总咱当年在鄂豫皖……再说老韩韩先楚这两天不就这么打么?〃
徐向前起身转了一圈;坐回来时下了决心:
〃兵分两路。兵团主力继续扼守张广才岭一线;适时出击舒兰、五常;与一兵团一起;对哈尔滨长春之敌造成'围三阙一'态势;造成机会;运动歼敌。〃
陈再道、宋时轮几位将领点头。徐向前转过脸:
〃许和尚;你和王近山两个纵队;精心准备;等这边打响后;绕开绥芬河;从东宁要塞以南出击;3天时间;解决乌苏里斯克(双城子)这一个师的敌人!顺便把兴凯湖边打游击的胡奇才找回来。但是注意;暂时不要去碰海参崴。〃
许世友举手敬礼;接受任务。又嬉皮笑脸地说:
〃司令员;能不能请军委航空兵预先支援一下?搞个半小时火力准备什么的?能减少我们不少伤亡。〃
徐向前琢磨片刻;摇头:〃空军任务很重;不好更分散了。这样;萧克特种纵队拨出一个M7自行105榴弹炮营和一个M8车载火箭炮营;增援你们。兵团的灰狗装甲车大队也交给你;都换装了75无后座力炮。〃
〃谢谢司令员!咱就来一把外线出击!还是那句老话: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
〃不要你提头来见。根据侦察;敌人装甲兵力不多;你们火箭筒够了。记住歼敌为主;攻城为辅。啃不动转身就走。夜战为主;减少敌人空袭机会。再就是摸清敌人布防配置和规律;为大规模攻坚作准备!〃
〃嘿嘿;司令啊;俺就爱听你这句话!大规模噢……〃许世友拉起王近山准备去了。
(108)
兰州。白塔山。
崔可夫大将在指挥部掩体前用望远镜观望着双方态势。
今天是他突入兰州整整100天。却是个毫不值得纪念的日子;他心中有一种陷身囹圄的苦恼。
52万的中亚大军变成了25万;并且还在每日减员。虽然他确信;给敌人造成了更大杀伤;但是数量见少的却只有自己这一方。苏联人生命的价值和中国人不对等;这是个客观存在——即使3:1;我们也消耗不起。
昨天就出现了这样的事例——中苏双方按照商定;在武威城下交换被俘的飞行员。因为苏联俘获的人数少于对方;所以提出按照2:1或者至少3:2的比例;但是蛮横的中国人坚持要求:一个换一个。没有办法;苏军只能同意;因为飞行员岗位缺口已经很大。
这是在他们的土地上。我们抓到的飞行员只有2000余人。全部交换后;他们手中还有我们不少人。据说在满洲战场也是同样;我们只能一换一。可见交换这张牌也不是什么好牌;我们的牌越出越少了。
事情都是因为前期的装甲战没有尽快奏效;给了中国人喘息机会。但是仔细反省;装甲战;对付这个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怎么可能〃尽快奏效〃!从阿拉木图到兰州;比从柏林到莫斯科还远800公里!光是坦克发动机的摩托小时数就要消耗一半以上……
崔可夫摇摇头。卷入城市巷战;这种贴身的近距离搏斗也是坦克兵的噩梦;机械化战斗力在原野中的优势全然无从发挥。虽然所谓巷战已经无〃巷〃可战——全城只剩下瓦砾。但那废墟恰恰是步兵、工兵而不是别的兵种得心应手的场所。敌人手中的火箭筒多于苏军;大量装备的M3〃盖德〃冲锋枪作为近战武器也不次于波波沙的威力。矮小灵活的四川、广西士兵象幽灵一样;在瓦砾中出没;枪口上沾满苏联红军的鲜血……
波格丹诺夫的救援;始终未能突破祁连山脚下的古浪防线。狡猾的中国人使用蚊式飞机夜间密集布雷;阻挡了机械化兵团的前进道路。弱势对手大多喜欢这种鬼鬼祟祟的战法;可你不能不承认那也是合理有效的武器……卫国战争前期;苏军不也是这样对付长驱直入的、猖狂的德军么……
兰州市区;炸掉黄河铁桥以来;双方进入隔河对峙。于是炮击成了每天的必修课程。敌人的美式105榴弹炮虽然威力不及苏军的122火炮;可是数量和地形优势渐渐在占上风——至少他们有用不着吝惜使用的、足够的炮弹。而自己;现在只能依靠空运了!
空运……崔可夫大将忽然想起四年前的情景。一瞬间;眼前的黄河幻化为伏尔加河……白塔山幻化为马马耶夫岗……遍地的废墟瓦砾也变得熟悉而毛骨悚然
……那是;那就是血与火的斯大林格勒啊!包卢斯的德国第六集团军不就是在包围圈中依靠空运;渐渐被吸干血液;最后走向覆灭么?而自己;正是自己;这个斯大林格勒的第一英雄;却要在这遥远的东方黄土高原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里;重蹈斯大林格勒那个包卢斯元帅的覆辙么?
一股寒气从脚下升起;直透天灵盖。
不行;决不能再象那样坐以待毙。我必须在补给耗尽以前;组织突围!哪怕战区司令;甚至最高统帅不批准也罢!
新西伯利亚市。铁路编组站。
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匆匆赶到这里;为的是昨天这个重要的编组站遭受轰炸。
一片狼藉的现场上;朱可夫元帅也出现了。他的飞机比自己到得还要早;并且一言不发;脸色很难看。
执行这次轰炸的敌人B-24中队半数以上——有10架被击落;算是对这次严重破坏的一个严厉惩罚。俘获的敌方飞行员多数竟是美国人;所谓志愿飞行员;实际上是领工资的雇佣军。这不稀奇;苏军也招聘到一些这类人;前线也有适量使用。
华西列夫斯基明白了;只有这些美国人才能这么大胆、这么没有地域概念地飞到苏联腹地;也才能把B-24的远程能力发挥到极致;敢于接受这往返5800公里的几乎不可能任务。他们会作出一些高空滑翔、节省燃油的动作……但是策划这次空袭的是否就是美国人呢?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元帅亲自参加了审问。几个吊儿郎当、嚼着口香糖的美国〃鲍伊〃们回答提问倒还诚实;交代了:策划并亲自带队实施这次大胆空袭的指挥官;是中国空军副参谋长兼远程轰炸机部队司令;徐焕升少将。并说;这个人富于冒险精神;是第一个轰炸过日本的人;用的是〃纸片炸弹〃。
元帅想起来;这个人1941年前后还曾担任中国驻苏联大使馆副武官。怪不得能够这么准确地找到苏联交通动脉的结点;组织这样富有想像力的远程奔袭。
这个在哲学中含有〃后发制人〃内涵的古老民族;象俄罗斯对付德国一样;开始缓缓释放它巨大而可怕的能量了……
苏军东方战役准备的重要内容;便是从国土的欧洲部分将部队和物资调到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