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威廉三世 作者:天空之承-第7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艇上纪律的执行有着较为宽松的尺度。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艇员的作战着装原本是传统的海军蓝色制服,但在潜艇这样狭小的空间内穿着并不舒适。所以,在多数德国艇长看来,只要艇员能有效执行作战使命和高度称职,那么可以由其任意选择自己的穿着。
众所周知,潜艇上的淡水储备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洗澡和沐浴都是件奢侈的事,所以绝大多数潜艇官兵返航后都是一副穿着破旧的制服蓬头垢面满脸胡须的样子。不过上岸后他们会很快收整干净,不修边幅的样子多半用来拍照留念。
一艘德国潜艇上通常有两个厕所。在战斗巡逻过程中的前半段时期,其中一个将被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另一个较小的则为艇上的50人服务。可以想象,这对于潜艇内部本来就污浊不堪的气味而言又是个不小的负担,而冲洗马桶的工作更是困难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处置不当的话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的严重后果。根据现有的资料,大战中至少有一艘德国潜艇(U…1206号)是因为冲洗马桶时的失误而最终导致潜艇沉没。当时潜艇因为大量进水被迫上浮,在海面又突然遭遇盟军飞机攻击而被击沉。不过由于当时事发地点离海岸很近,艇上人员迅速撤离所以全部获救。可以想象也有其他潜艇有类似的遭遇。在较为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时,艇员还可使用外部的马桶。对于德国潜艇而言,最恶劣的工作环境就是主柴油机舱。二战期间的德国潜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柴油机工作时的噪音往往令人无法忍受。很多长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
由以上的描述人们可以想象,一艘经历了数星期的海上航行的潜艇,其内部的气味会有多难闻:柴油机产生的烟气、腐烂变质的食物产生的气味、厕所里的臭味和艇员身上的汗臭……这就不难理解古龙香水为什么在德国潜艇上为什么大受欢迎的原因了。
待遇情况
薪水对于艇员们的士气而言非常重要。实际上,潜艇部队官兵的薪水与其他军种同军阶的的官兵基本一致,区别在于一些特殊的补助。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可以领取的补助包括“封闭环境服役补助(Raumbeschr鋘kungszulage)”和“潜水补助(Tauchzulage)”等与特殊技能有关的补助项目,所有这些补助加起来基本等同于基本薪水的两倍。
除了薪水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高质量的特殊训练使得有才能的艇员可以很快得到提升,战时的人员损失也可很快得到补充。而军衔的提升也带来更丰厚的薪水,所以那一时期休假中的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多半出手阔绰。
艇员的休假管理也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值得称道的地方。在结束为期12周的战斗巡逻后,潜艇会返回港口进行检修和维护。艇员中除一小部分留在艇上职守外,其余人会得到一次为期12天的假期,而最终所有人都会被轮流安排职守。一辆专用的列车(BdU Zug)会带各港口的休假艇员返回他们在德国本土的各个家乡,这样就能保证艇员们在旅途中耗费的时间尽可能的少。据统计,平均每个艇员在半年内得到的休假时间可达2周左右。这样,潜艇部队的官兵就比在东线作战的德军幸运的多,后者一般要连续作战达一年甚至18个月。
休闲娱乐生活
艇上的休闲和娱乐活动也值得一提。由于战斗巡逻期间潜艇官兵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搜寻盟军护航船队和发动攻击这种高度紧张和枯燥的工作上。而在其余时间,艇员的最大敌人就是单调和枯燥。除了打牌和看书,几乎没有其他的事可做。当潜艇处于水下航行状态时,为了节省电源,舱内的照明灯光被尽可能的关闭,所以连这些活动都无法进行。所以许多艇员都会在出发前挑选一些唱片带到艇上,通过潜艇内部的广播系统为大家播放。在战时,收听敌国的广播是被禁止的,但潜艇官兵被特许可以收听美国和英国的广播电台的音乐和新闻节目。许多艇长还会安排一些比赛,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品,这在艇上也是十分受欢迎的。最高奖励有时会是艇长亲自代替获胜者执行一段时间的岗位工作,在气候恶劣的北大西洋,这实在是无上的奖励。
只要有可能,许多艇长都会在海面绝对安全的情况下(随着战争历程的不断推进也越来越少见)允许艇员们到甲板上活动,可以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日光浴或下海游泳(但得提防鲨鱼)。在潜艇穿越赤道线时,艇员们都会在甲板上举行一个传统仪式。发起者会装扮成海神,在第一次穿越赤道的新人身上做些恶作剧,如逼迫他们喝海水或剃光头发等等。但新人们也会因此得到一个手绘的卷轴和一个自制的勋章,这种勋章通常由废弃的马口铁罐头盒做成。
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官将使艇员们受益无穷,而许多功勋卓著的德国潜艇王牌也都认为他们的铁十字和橡树叶勋章的得来都是艇员们一致努力的结果。艇长们和艇员们的关系在潜艇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显得如此密不可分,他们之间往往融合着深厚的战斗情谊。
外篇 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
轰炸机是用于从空中对地面或水上目标实施轰炸的军用飞机,是航空兵实施远程空中突击的主要机种。轰炸机可携带炸弹、导弹、鱼雷或核武器等,轰炸敌方军事基地、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经济和政治中心。轰炸机通常用于遂行远程空袭任务。它体积大、航程远。火力猛,堪称飞机家族中的“大哥大”。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使用“齐伯林”式飞艇分别对比利时、波兰华沙、法国巴黎和英国实施了轰炸,由此拉开了战略轰炸的序幕。
飞机诞生后,最初被用途军事侦察,随后即投入战斗用于轰炸敌方目标。因此轰炸机算得上是出现最早的机种之一。飞机家族中的又一个新成员――轰炸机,从此逐步走上了空中战场舞台。
尽管现在谁都认为飞机比飞艇更适宜于进行轰炸,但在当时,关于使用飞艇还是使用飞机进行轰炸这个问题,各国认识是不一致的。由于各国认识上的不一致,因此,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有的早,有的晚,有的进展快,有的进展慢。
俄国人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已经认识到了飞机终将取代飞艇。因此,俄国在研制轰炸机方面,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俄国人率先开始研制轰炸机,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其中最为显著的成就,就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架4发动机的重型轰炸机。
1912年11月,位于俄国圣波得堡的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制造成功了一架巨型飞机。巨型设计者是伊戈尔·伊万诺维奇·西科尔斯基。该机重4545公斤,翼展28米,装有4台74千瓦四汽缸水冷却“百眼巨人”式发动机。人们给它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伟大号”。1913年5月13日,西科尔斯基亲自驾驶这架飞机进行试飞,并获得了圆满成功。该机后被官方正式命名为“俄罗斯勇士号”。
西科尔斯基并未就此满足。他的目标是要使这架飞机变成一种真正的进攻性武器,并为此对“俄罗斯勇士号”进行了不断的改进。1913年底,西科尔斯基终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俄国人给它取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名字――“伊里亚·穆罗梅茨”。这是俄罗斯勇士歌中的主人公、俄罗斯大地卫士的名字。
当时,很多飞机设计师都对是否能够制造出多发动机飞机表示怀疑,因此,“伊里亚·穆罗梅茨”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一个创举。1914年2月,西科尔斯基驾驶该机创造了一项记录一一载运15名乘客进行了成功的飞行。1916年6月,“伊里亚·穆罗梅茨”再创辉煌:从基辅起飞,中途仅着陆一次,以14小时38分安全飞到了1000公里外的彼得堡。
“伊里亚·穆罗梅茨”是一种双翼机,每台发动机的功率162千瓦,飞机长15。5~22米,翼展为24。9~35。5米,飞行重量6。1~7。5吨,飞行速度每小时137公里,最大升限达4000米,最大航程为540公里,机组成员4~8人。飞机上安装的机枪最多的达到8挺,并曾做过在飞机上安装76毫米机关炮的试验。机身内可挂航空炸弹,并且首次采用了电动投弹器。飞机载弹量400公斤,超载时可达700~800公斤。飞机上装有驾驶和领航仪表以及轰炸瞄准具。史学界公认,“伊里亚·穆罗梅茨”堪称当时大型飞机之最。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无论是敌国还是盟国都不曾制造出可与之媲美的重型轰炸机。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和俄陆军部十分欣赏“伊里亚·穆罗梅茨”,遂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仅有的4架“伊里亚·穆罗梅茨”全部投入作战使用。1914年12月10日,俄最高当局决定组建“飞船大队”(即飞机大队),同时任命波罗的海车辆工厂厂长M。B。希德洛夫斯基为现役少将,主管‘“飞船大队”的各项工作。“飞船大队”也是世界上第一支重型轰炸机部队。
1915年2月15日,1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首次轰炸了德国本上,投掷炸弹272公斤,从此拉开了重型轰炸机参战的序幕。由于“伊里亚·穆罗梅茨”自卫能力强,加之“飞船大队”成功地运用了空中编队防御战术,因此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有П。马克舍耶夫驾驶的一架“伊里亚·穆罗梅茨”被德歼击机击落。
从1914年到1918年,俄国共制造了73架“伊里亚·穆罗梅茨”,其中有一部分双发动机。还有一部分飞机安装了浮筒,成为水上重型轰炸机。
从国内战争结束到1924年期间,苏联将部分“伊里亚·穆罗梅茨”改装成运输机,曾飞过莫斯科至哈尔科夫航线。“伊里亚·穆罗梅茨”号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
外篇 日本毒气战
毒气武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新兵器,它的问世,引起了日本军方的关注。1918年5月,日本在陆军省兵器局下设立“临时毒瓦斯委员(会)”,开始了初期的研究工作。1919年4月,日本陆军在新成立的技术本部之下设立陆军科学研究所(简称“科研”),为开发新兵器而进行基础性的研究,该所第二课化学武器班即专门从事毒气的研究。虽然“科研”从一开始就将重点放在毒气的研究上,但当时的化学武器班境遇并不如意,只不过是几个人凑合在一起的松散部门而已,甚至预算也不容易得到。
陆军中佐久村种树(日本学界称为“毒气之父”)赴欧洲观察毒气战实况后,于1924年在回国报告中向日本军部首脑进言称:将来在战争中取胜的要诀之一,在于奇袭性的科学战。若此种对抗手段迟一天,即可能损失数万乃到数十万同胞。所以,制造毒气是当前紧要的课题。”这个建议受到了日本军部的高度重视。
1925年4月,化学武器班从“科研”第二课内脱离出来,单独设立,并且迅速升格为“科研”第三部,下设调查班、运用班、整备班、防护班、卫生班,研究人员多达五十多人。在“科研”第三部之后,“科研”第二部及海军方面的技术研究所相继投入毒气的研制工作。日本毒气武器的研制工作从此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