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惟我独尊-第4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走到床前时,着实被吓了一大跳,见张飞并未熟睡,两人立即下跪求饶,两人直道:“将军饶命……。”可是半晌后也不见有人回应。
这时胆子稍大的张达用手在张飞的眼前晃动了一番,见其并无反应这才想到,张飞睡觉可能是不合眼的。虽然眼睛睁着,但是却处于熟睡的状态中。
第十三卷 第十七章 张飞遇刺(二)
两人虽是前来刺杀张飞的,可见他怒目圆睁谁也不敢动手。闻得其如雷鸣般的鼾声这才赶接近。范疆将其准备的短刀放于张飞的脖子上也不敢再有进一步的作为。
张达则在张飞营帐内观察着周围的情况,以防万一有人前来。见范疆久久不敢动手便对范疆道:“怎么这么久还不动手啊?你来把风,我来杀他!”
范疆这才撤走已经架在了张飞脖子上的短刀,张达走到张飞跟前时还道:“张飞,你不给我们兄弟留活路,这可怪不得我了。”说完将其早已准备好的短刀向张飞脖子上刺去,可是快接近的时候,张飞却将身体转了过去,张达险些就刺偏了,赶紧收手,还好没有伤到他。张达不是怕伤到了张飞,而是怕惊醒了他以后的后果。
张达咽下了口中被下出来的口水后,悄悄的将短刀放置于张飞的脖子上大动脉处,张达心想:‘只要自己一下子刺下去,就可以结束他的生命。同时也拯救了自己和范疆的性命。自己可千万不能手软!’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手里的短刀却始终不敢刺下去,想起张飞往日的作战雄姿就心生畏惧。
张达望向范疆,见其正在观察着营帐周围的情况,但他却没有注意到张飞的眉头皱了一下,短刀冰冷的感觉刺激了张飞一下,但熟睡中的他并没有意识到架在自己脖子上的不是蚊子而是一把刀。张飞生来力大,而且久经沙场。虽然皮糙肉厚,但还是不能抗拒蚊虫的叮咬。而此时张飞脖子上那短刀带给他的冰凉感觉,被熟睡中的张飞认为是蚊虫的叮咬,随即用手往脖子上拍去。不偏不倚的打中了由张达所握的短刀,将张达的短刀拍入自己的脖子内,张飞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便被结束了生命,或者说是还没有为关羽报仇便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张达没有注意到张飞的动作,只赶紧自己的手上一紧,便下意识的紧握住刀柄。待转身看张飞时,自己手上的短刀已经完全没入了张飞的脖子里。鲜血直流,若是一把大一点的刀,恐怕这拍蚊子的一掌已经将自己的头颅拍下。由此可见张飞的力量有多大。还有其在其部将士心目中的地位。
张达和范疆惊讶的看着已经死了的张飞,范疆惊讶是以为张达敢对张飞这样的人物下杀手而惊讶,而张达惊讶则是因为连自己都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这短刀就刺人了张飞了体内,还是一刀致命!
惊讶归惊讶,两人毕竟是久惊沙场之人,赶紧收拾了一下犯罪现场。准备逃跑,待割下张飞头颅后,两人用布包裹了一翻后再找了一个箱子将张飞的头颅放置其中,为防止滴血渗透盒子被人发现,两人还在盒子内装了半盒子的沙土吸收血液。待离开张飞营帐时,张达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逃跑,对营帐外张飞的亲卫道:“将军感觉身体不适,需要休息。若没有他的吩咐谁也别进去打扰他。”说完便与范疆逃走。
两人早就计划好了,杀了张飞刘备西蜀大军肯定会追杀自己,所以当今天下唯一能容自己的就只有江东张浪了。两人为了取得张浪的信任,这才不顾昔日的情谊,将张飞的头颅割下送于张浪。
三日后首阳山上的韩琼等人终于忍受不住了肌饿的折磨,抱着必死的决心冲杀下山而来,虽然连日来偶尔会从山上滚下些许滚石。但还在早有防备,所以并没有对周善的大军造成人员伤亡。今日韩琼再也忍受不住了带领虎豹营将士冲下山来,准备与周善决有死战,说是决战倒不如说是自杀更贴切,即使虎豹营的将士战斗力再高,在这样恶劣的情况下,连着三天未进一粒米,这样的部队战斗力也高不到哪去了。相反的周善大军在得到张浪的同意后,便在山下静静的等候韩琼自杀。
此时的虎豹营哪里还有当年的雄风,其实韩琼这几人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方向准备突围,可是江东军滴水不漏的将首阳山围的水泄不通,实在是没有办法了,与其饿死倒不如战死痛快!这才带领虎豹营冲下山来,而且目标就是周善!
可惜的是韩琼低估了周善,更准确的说是低估了张浪,而没有准确的信息,张浪也高估了韩琼所部的实力。张浪在接到周善的来信通报后便派毛英、毛杰两兄弟带领擅长山地作战的山越大军支援周善了。
待韩琼率领的虎豹营的两百饿殍冲下山来时,被毛英、毛杰的山越大军杀的毫无还手之力。这已经不是战争,已经不是决斗。这是屠杀!单方面的屠杀。对曹操余孽的屠杀。顷刻间韩琼所率领的两百将士便被山越军所消灭,而老将韩琼也被毛英一锤击下马,当场毙命!这些人到死也没有一个投降的。身为山越的毛英、毛杰从心里佩服这些将士。下令士兵将这近两百人的曹操余孽厚葬。
毛英感慨的对毛杰道:“他们才是军人,真正的军人!他们虽然忠于曹操是我们的敌人,但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毛杰点头示意同意毛英的看法。
周善则在下令大军搜山,以免还残留着余孽。听到毛英的感慨后,心道:‘呵呵……想不到曹操的余孽,倒为主公多创造了一批愿意以血来换取忠诚的部队。’
三日后长安也传来捷报,太史慈大军刚到长安境内之时,便把长安城团团围住,太史将军本欲给他机会让其投降的,但没想到那人嚣张至极,被太史慈将军以弓箭射杀。后来在吕蒙将军的劝说下,吕蒙将军昔日的部下才开城投降。大军此时正驻扎于长安城内,请主公移架长安。
张浪接到太史慈的来信后,率领其不下的越七万人马进军长安。周善在首阳山处搜寻过后,也带领大军赶往雍州长安。
第十三卷 第十八章 范、张投江东
而就在周善离开首阳山后,次日张辽、张颌、徐晃几句大军也在一路颠簸后便于首阳山汇合。接张浪令,徐晃率领本部人马十万余人驻守函谷关、弘农。
张辽、张颌合二十万大军则前往长安与张浪汇合!张浪与周善大军到达长安后的第二天张辽、张颌的大军便到达长安与张浪兵合一处。而就在张浪等人庆祝这次北伐的完胜时,此时范疆、张达二人也到达了长安,酒席上张浪正与众将喝的欢快之时,忽然有一士兵前来报告说,城外有两人说是张飞的部下,前来投诚!
张浪想了后道:“去,把那两人请进来。”
士兵接接令后便前去相请两人,而郭嘉却道:“主公,谨防有诈!”
一旁的周瑜也担心道:“是啊,主公,谨防此乃是刘备奸计。”
张浪道:“即使是刘备的奸计有怕什么,就他们两人还能杀光我城内的二十余万的大军?呵呵……奉孝、公瑾你们多虑了!”
片刻后范疆、张达两人被请了进来,但是为了张浪的安全着想,众人并没有要他们靠的太近,此时两人将装有张飞头颅的盒子献上时,张辽却加以阻拦。
当张浪为及为何时,张辽却笑道:“呵呵……我本来是不想把他交出来的,现在看来恐怕是不可能了。”说罢对不身后的一名参将招手示意由他来开。参将拿起盒子仔细的观察了一会儿后,才小心翼翼的打开盒子。见内装的是一颗人头时,才放心的将盒子盛于张浪。此检查盒子之人正是青州名将——吕英!
本来高顺是想将其推荐到张浪之处的,但经过行刺高顺一事后,被张辽的真诚打动,这才效忠于张辽,如今已是张辽手下的参将。
待吕英将盒子递交给张浪时又道:“主公,此盒子内乃是装的人头,还是由属下效劳吧!”说罢打开了盒子,现出了张飞怒目圆睁的人头。
张浪此时不知道盒子内的人头便是张飞,而是在眼前这位已经属于张辽手下的参将上下打量,以张浪军人独到的眼光判断,此人绝不简单,张浪问道:“你是何人?我怎么没见过你?”
吕英答道:“我本是青州守将,青州沦陷后逃亡范阳,于范阳处刺杀高顺将军,幸得张将军搭救这才有命来见主公。”
张浪不怀好意的望着张辽道:“文远,怎么会有行刺高将军的人在此?莫非你们串通好了的?”
熟悉张浪的人都知道,这是张浪开玩笑的方式,但却把吕英吓了一跳。忙跪地解释道:“主公误会了,行刺高将军之前我与张将军素不相识!何来串通之说。望主公明查。若主公要追究责罚吕英一人便是,此事绝对与张将军无关。”众人皆哈哈大笑,剩下吕英一人跪在地上莫名其妙。
张辽笑道:“主公说笑了,正如吕将军所言,在他行刺高将军之前,我与他的确不相识。后来为了招揽这位机关术的奇才,高将军才假装被他行刺。将其收押,是我费了好半天劲才从高将军那里要来的。”
张浪抓住了关键的字眼问道:“哦……机关术的奇才?”说完便从新打量其吕英来。片刻后才道:“以后就留在我身边如何?”
这本来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却被吕英拒绝了。吕英很聪明的答道:“多谢主公美意,但请恕吕英不能从命。吕英自问无攻无绩实在是没有侍侯主公的资格,但主公请放心,既然吕英真心投诚,不管在什么地方当差,都会效忠于主公。绝无二心!”
张浪看着眼前的人,回道:“好,既然你不愿意我也不勉强,那你还是跟在张辽身边吧。我想这也是你心里所想的吧?”
吕英本以为自己这样做会触怒张浪,没想到张浪却满足了自己的请求,一个初次见面的人,一个降将。吕英此刻在心里暗暗的发誓,这才是自己需要效忠的明主,往后自己一定会好好的报答——主公!吕应感动道:“多谢主公成全!”
张浪笑道:“你先起来吧!”说完这才注意到地上的盒子,还有盒子内装的人头,还有远处正在候命的范疆、张达二人。
此时二人心里甚是高兴,心道:‘好不容易逃到了长安,这下该没事了吧?’正想到这里时,来了一个士兵对二人道:“主公有请二位!”
两人高兴的跟着传令的士兵来到张浪面前,张浪指着盒子内的人头问道:“此乃何人之首?”
张达答道:“此人乃是西蜀君主刘备结义兄弟——张飞!”
张浪惊讶的看着盒子内的人头,怒目圆睁,眼球中充满了血丝。满脸的络腮胡子。望向范疆、张达两人问道:“这就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张飞?”
张达略显兴奋道:“回禀主公这便是西蜀刘备手下——车骑将军。张飞!”
张浪看着两人迟疑了一会才道:“你们两人先下去吧!我会安排的。”
待两人走后,众人才都围观过来,看看这位不可一世的西蜀大将。郭嘉道:“主公,此二人主公打算如何处置?”
张浪这才回过神来,对郭嘉道:“依你看呢?”
郭嘉微笑道:“这乃是西进蜀中的大好机会啊。”
张浪惊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