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网络杂集电子书 >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

第12章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第12章

小说: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老王在刚愎自用方面也的确冠绝当时,天下之大,大概王安石只相信他自己,并且在政见上排除异己,顺我者,小人也昌,不从者,君子也亡,古时候朝廷设置的唯一专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御史台”被他彻底改造为实施新政的特务机构,原来的御史们全部被下放边疆劳动改造了。 
  能耐学识方面同代及后人从无异议,王安石自己也颇为自负:“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答曾子固书》)。 
  据说逢王安石在政治辩论急眼时,老王就会毫不客气斥责对方“君辈坐不读书”,被噎之人却也无话可说,政敌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博极群书。 
  在诗词造诣上,王安石以博观约取、擅长“工巧”的特点在北宋诗坛卓然自成一家,与苏东坡、黄庭坚鼎足而三,构成了宋诗艺术发展的顶峰。 

  连神宗皇帝都承认王安石“天下文章第一家”,他政治上的死敌司马光也承认:“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王安石的政治树建不必繁述,不管他的政治理论在实践中碰的如何头破血流,那种不择手段的坚定执着实在令人无语信服,最起码王安石没有担心什么触动贵权,没有明哲保身做领导的传声筒,没有睁只眼闭只眼的姑息养奸,没有声称贪腐是改革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实际上中国假如没有了敢作敢为的另类,无尽的黑暗怎会看到哪怕一线光明?敢为人先,是中华的希望所在,甘当被忠心牧羊犬圈养的动物才是做人最大的悲哀。 
  但就是这样一个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的怪人,东坡的老爸却对他嗤之以鼻,而实际上二人接触的并不多,老苏步入北宋官场时王安石并未得势,嘉祐四年(1059)被召用为朝廷的“三司度支判官”,且所上“万言书”仁宗皇帝也就是看看放在了一边,六年被迁知制诰,不到二年便因丁母忧而解官归江宁待业了。 
  粗看老苏的骂活《辩奸论》,竟像是因为王安石不注意个人仪表及卫生而开火的:“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这老苏也多事,你关注一个与你不相干的人仪表邋遢干吗? 

  老苏倒不是凭空捉影,王安石不修边幅等恶习是众所周知的。 
  据说他从来不换长袍,有次朋友们趁他洗澡偷偷换了他的衣服,他竟然没有发觉身上的长袍被更新了,是否那些漂亮WW因此而疏远这极不讲究的另类?以至老王终生与二奶无缘? 
  看来也不是这样,有一次, 王安石的妻吴氏考虑到老王辛苦国事,疏忽性事,专买了个靓妹进献给丈夫,晚上靓妹上床工作,老王突然发觉换人了,惊问:“怎么回事?” 
  靓妹回答:“夫人吩咐奴婢伺候老爷。” 
  王安石纳闷:“你是谁?” 

  靓妹含羞介绍自己:“奴家的丈夫在军中主管的一船官麦沉船尽失,我们家产卖尽不足以还官债,所以丈夫卖掉奴家好凑足赔款。” 
  王安石追问:“把你卖了多少钱?” 
  “九百缗。” 
  没说得,王安石把她丈夫找到,命妇人随同丈夫回去,连老婆买人的钱也没让她丈夫退还。 
  看见了吗?老王比大多数官员都有一手:能顶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轰击。 

  但这种生活上的不近人情,却被苏洵视作大奸之无比虚伪:“……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镜。”――有后人说:不幸被老苏言中! 
  但生活上过于另类的确不是什么好事,老王就因此吃了暗亏。 
  王安石不仅衣着不讲究,吃饭更是马虎的让人难以置信:有朋友们问王安石的夫人:“是否介甫最爱吃鹿肉丝?” 
  王夫人大感意外:“不会呀,他这人向来不讲究吃什么,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朋友解释:“发觉他在吃饭时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 

  夫人有些明白了:“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摆在他正前面。” 
  太太恍然大悟说:“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朋友们依夫人言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的远远的,发现王安石也是吃靠近的那盘菜,竟然没注意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 
  据说此趣事被仁宗皇帝听说了,在宫中搞了次现场测验:一次宫中赐宴联欢,在用膳之前让大家钓鱼娱乐,把做成小球状的鱼饵,摆在了桌子上王安石前面的金盘子里。王安石大概不是垂钓迷,没等大家的垂钓战果摆上桌自己便开吃了,竟将金盘子里的鱼饵全吞入肚内。 


   
    
   
 上一节  目录  下一节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16节     
      
    由牛扑web8562125。w150。host…diy搜集整理    
  
  
  《苏东坡这哥们儿――子金山侃史系列》    第16节 
作者: 子金山 
         
  谁知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王安石是个伪君子。人也许误食一粒鱼饵,哪会有人在心不在焉之下把那些鱼饵吃完的?” 
  由此竟造成仁宗皇帝再也不喜欢王安石了,这就叫“自食其果”? 
  宋时人们一般把宰相尊敬的称呼为“相公”, 宋代的一个短篇小说集中有篇故事《拗相公》,就是说王安石的。一个“拗”字,的确以最简捷的汉字概括了王安石的性格,甚至一生。 
  神宗熙宁六年(一0 六九)苏氏兄弟回到京师,王安石其时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两个天才之地位虽悬殊,却不可避免的开始碰撞了。 
  (请看下篇:十七、七品中丞斗宰相) 

日期:2009…10…28 12:12:36 

  十七、七品中丞斗宰相 
  苏东坡与王安石,两人在诗词上的文风极像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一个大刀阔斧,飘逸灵动;一个精工韵律,雅丽奇绝,唐时的李杜以“仙”、“圣”并称,其实把仙圣两字套用在苏王头上亦无不可。 
  文学方面,大家一般对东坡词较为熟悉,而对王安石则熟悉在小诗精绝,小学课本里大概就读过他的《泊船瓜洲》绝句: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据南宋洪迈《容斋随笔》中记载:王安石数易其稿,为了“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后用了“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最后才选定这个“绿”字,诗人精工不苟、刻意出新可见一斑。 
  王安石选字的故事,影响之广久,远超小诗本身。实际上王安石的另一首绝句影响更大,荣登过中共中央文件,国人几乎无人不晓! 
  这要感谢当时的“狗头军师张”春桥副总理了,张副总理在他的日记里全文照录了王安石的《元日》绝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苏东坡开始卷入朝廷圣旨漩涡,是否像他故去的老父一般,对准锐意“把新桃换旧符”的王安石本人来的?不是那样,苏东坡上书反新法,属标准的对事不对人,公正的说,苏东坡就是想对王横眉,当时也没有那个资格。 
  两人那时还不是同一重量级,没资格一较长短包括各个方面。 

  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比苏东坡大了十六岁,两人事实上不是同辈人,十六年的代沟决定了双方在政治拳坛的选手地位。 
  在苏东坡苦读寒窗追求朝廷施舍的一官半职时,王安石却不屑朝廷的数次召用提拔;苏东坡初露锋芒时,王安石文采已经名满天下;宰相韩琦有资格历练后辈苏轼,王安石却在私人日记中轻视的评价韩琦:“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的参知政事(副宰相)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被罢相,也正是这年,苏东坡兄弟永久的离开了故乡眉山,也就是说,此时苏氏兄弟再干什么活路要看王安石的心情如何了。 
  简述一下东坡的这次回乡葬父。 
  苏氏兄弟运送灵枢回川,不惜多费时日,满足了沿途畅游之愿,次年四月才安全抵达故里。老爸的墓倒是不用现修,有先见之明的苏老泉早就自己修筑了死后的安乐窝,墓穴当然与故妻程氏紧挨,入住肯定要靠儿子们了,不过东坡并未潦草送父亲入土,做了两件大事。 

  他在父亲安息的山上种了三千棵松树――绿化标兵! 
  修了一座专为纪念父亲的庙宇,庙内悬有父亲遗像,另挂上在凤翔任上收罗到的四件“国宝”――吴道子画的四张佛像。据说仅造庙的建筑一半费用便耗去了家资白银五百余两,另一半还是由日后在此礼佛的和尚们筹募完工的。 
  这苏家当时的经济状况到底如何?史载不详,但反正当时的苏东坡没拿金钱当回事,苏洵病逝时,还没驾崩的英宗皇帝出于对东坡的欣赏,特旨赐给苏东坡白银一百两、绢一百批,被苏东坡坚决的辞掉了。 
  这倒不是东坡不接受皇帝的恩宠,而是儿子有意替老爸实现未竟之宏愿:当回上得台面的官。苏东坡豁上不要钱,也要替老爸讨要个名义上的官职。 
  这帐皇帝算的更清,马上以实际行动答复了东坡的申请,颁旨赠死去的从八品小官苏洵“光禄丞”荣耀职务,苏洵盼官一生,终于在断气后如愿以偿。 

  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 居丧期满后的苏东坡在回京之前还做了件大事:再娶新娘。 
  接王弗的班的就是前文提到过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乳名二十七娘,以前见过堂姐夫苏东坡的润之当时才是个十岁的女娃,对于这么年轻就夺魁天下的姐夫,小女孩当然唯有惊奇,估计连赞赏倾慕也谈不上。 
  但现在她已二十岁了,对才名已经传遍天下的姐夫早已佩服得五体投地,堂姐撇下东坡早去,闰之芳心暗许也是极为正常的,但不管正史还是逸事都没有给东坡留下什么绯闻,这可以肯定:青年东坡生活作风方面的行为也是端庄的。 
  现在东坡父母双亡,自然可以自己择偶了,而续弦成功应该是由于与东坡同住的润之哥哥之撮合,小东坡十一岁的闰之就正是作了第二任苏夫人,从此她将在苏东坡宦海浮沉的生活里,扮演着甚为重要的角色:一个宁静温馨的港湾! 
  苏家兄弟回到京师之时,正值王安石就职朝廷参知政事,并奉准“越级进言”,不受朝仪限制。时年新皇帝神宗年方二十,年轻气傲,自然想有番作为,中兴国力日弱的大宋王朝,对名满天下的王安石,年轻皇帝早就心仪,已经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 
  而对才名远播的苏东坡,新皇帝虽然也不会陌生,但此时的皇帝选才的标准是“政治第一”,所以,就看刚入京的苏氏兄弟政治态度如何了,是左派?还是右派? 

  苏氏兄弟欲避开朝廷已经刮起来的政治风暴是不可能的,对正在实施的新法必须表态,这里没有“逍遥派”的位置,或左或右必选其一,东坡官瘾若重,极为简单:支持新政就是了。 
  而且此时的王安石对苏东坡的才气也是颇为欣赏的,王安石自负宰相之才,又兼宰相之量,既然不屑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