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西风凋碧树-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做这些事情倒是得心应手,熙宁新政的诸多理财措施,被他改头换面以后,全成了地道的掊克求利手段,这恐怕是王安石没有想到的。
蔡京第一次入相历时五年,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二月,由于彗出西方、太白昼见的灾异之象,引起群臣的弹劾而罢,然仅一年后再相。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在台谏交论下,被迫退休,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因为彗星复出,在御史的责难中退居杭州。可未过多久,又被召还。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间,再次致仕,再次起复,权势更盛。到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蔡京当国已近十数年,专政日久,遂起公愤,第三次退休致仕。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在亲密党人朱勔的一力援引下,第四次被徽宗起用,此时的蔡京已七十八岁,目昏不能事事,政务悉决于季子蔡絛。徽宗禅位后,在大敌当前的危急时刻,失去依托的蔡京终于成了众矢之的,为自全计,举室南下。蔡京这一走,众言无忌,交相谴责,迫使继代者钦宗下诏严惩,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七月,蔡京死于贬道,年八十岁。
蔡京得以操纵国柄垂二十年,其中的原因很复杂。除了个人因素外,还有一个政治上的问题。帝国百多年的传统本就一向注重分权而治,而台谏合流使言官的势力陡增,更使宰相受到极大的牵制,而令天子得以独揽乾纲。但话又说回来,天子要想遂心所欲,又必须依赖朝廷主要的决策大臣宰相,所以他既要任用得人,还不得不加重宰相的权力。同时,宰相欲思作为,也要想方设法扩大权限。在制度业已形成的情况下,这种加权是通过设立暂行机构实现的,比如神宗时建置“三司条例司”就是一例。蔡京入相伊始,便如法炮制,倡设“讲议司”,除了其本人出任主管“提举”一职外,并揽其党徒吴居厚、王汉之等十余人为僚属,不仅政事之大者如宗室、国用、商旅、赋调、户牧等在它的“讲议”范围之内,帝国事务的各个方方面面也都有所涉及,可以说,一时朝廷法令尽出于斯。尽管讲议司在几年后划归三省,但蔡京已通过这个特别设置获揽大权,为他此后的结党树势集权专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某种专门机构的设立总是有它的深意所在,切不能因为其师出有名而掉以轻心。
毫无疑问,蔡京的需要其实就是徽宗天子的需要,“丰亨豫大”与其说是蔡京的逢迎蛊惑,无宁说是皇上的内心想法。假如天子并不只限于个人趣味的追求而恬嬉荒惰,犹还把骄奢淫逸的作风引入到政治的范畴内,那就必然会在自覆其位的同时引起国家的败亡。
第三部 半壁河山第2节 治理西陲
“澶渊之盟”后,最大的敌人辽国在将近百年的时间里没有南下,这使帝国得以腾出手来治理西陲。然而仁、神两帝取得的一些胜利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夏人自攻陷永乐城后,怙胜气骄,不断侵扰。元祐时期,宣仁太后一味固守,许以岁币、和市,司马光等人甚至一度主张放弃熙宁时夺取的熙河之地,这些绥靖政策无形中使西夏的气焰复炽。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至七年(公元1092年),夏兵往复来寇,蹂践杀掠不一而足,朝廷对此一无良策。章惇执政的绍圣、元符时期,在固守的基础上展开了一定的攻势,局面方有所好转。从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至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边帅章楶成功地击退夏人的多次进犯,迫使西夏遣使求和。徽宗时期,欲建不世之功的蔡京模仿神哲二帝用兵河湟的旧事,又极力主张向稍显弱小的吐蕃开战,结果帝国以巨额的财力人力为代价,彻底克灭了河湟一带的吐蕃势力,开拓了西过青海,东至兰、熙、岷州,北接西夏,南毗阶、成州三千余里的疆域。这场胜利虽然辉煌,但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实质上倒是为帝国徒增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外患的减轻并非是本朝国力气势增强的结果,这主要来自于四境夷狄的衰落,特别是两个主要的敌国夏、辽。自得于暂时利益的惰性既能使意志销磨而安于现状,也会带来政治的衰败和力量的分化,最终使他人得享其利。西夏在败于宋朝后彻底归附辽国。而辽国自其道宗皇帝即位后,贵族内部的倾轧日趋严重,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域内各族纷纷揭竿而起。到了徽宗即位后一年,亦即辽国新君天祚帝即位时,原本强大的政权已经摇摇欲坠。一个民族无论其祖业是如何的辉煌灿烂,如果只会守成而不思进取,最终必将被无情的历史所淘汰。夏、辽两国也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辽国统御下的遥远北方的白山黑水之间,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女真族”。女真的起源虽早,但由于居处绝远,与中原交通不便,一直默默无闻。中国人最早称其为“肃慎氏”,后来又有“挹娄”、“勿吉”、“靺鞨”之称,五代时始称“女真”。很长时间里,女真处在一种相对野蛮的发展程度上,部族之间不相统属,互为残杀,故而制度落后,势力不强。辽朝建立后,对尚未归附的所谓“生女真”发动战争,基本收服了其绝大部分的部族。女真归顺辽国后,因避辽帝耶律宗真之讳,改称“女直”。
到十一世纪中叶,女直内部的融合开始完成,其中的一个部落“完颜部”逐渐强盛,并由此形成了一个广泛的部落联盟,其酋长乌古迺被辽帝封为“生女直部节度使”。乌古迺与其子劾里钵、颇剌淑在辽的支持下,不断内联外战,逐渐变弱为强。十二世纪初也就是中原宋朝进入徽宗时期,乌古迺次子盈歌出任联盟长,一个新生的女直联盟业已巩固壮大,盈歌统一号令,加强权力,使完颜部为首的部落联盟开始具有对抗辽国的实力。宋徽宗崇宁二年、辽天祚帝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盈歌死,劾里钵长子乌雅束继任,又向西面发展,攻克泓忒城,扫清了后方。宋政和三年、辽天庆三年(公元1113年),乌雅束死,弟阿骨打成为新的联盟首领,称“都勃极烈”。完颜阿骨打的出现是女直联盟走向强盛的最终反映。一个相对落后的民族总是免不了要走向世界,掠夺和扩张不仅能获得土地、物产,同时也能发展和壮大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无形中吸收新的东西,提高自身的文化。历史的潮流不会因为其过程的残酷而止步不前。
阿骨打早就是女直部落中一位深孚众望的军事统帅,在南征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具有勇敢的斗志和叛逆精神。这是与新生女直部落的民族性格紧密相关的,奴役和压迫必然带来反抗,女直已经被辽国统治了一百多年,摆脱奴隶地位自是它必然的要求,阿骨打顺应了人心所向,因此得到了广泛的拥护。内部的问题一解决,女直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阿骨打即位后,便向辽国表示出强硬的态度,开始为彻底推翻这个压迫者做准备。
但我们的宋帝国对这一切并不清楚。朝廷上下只是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北方的盟国辽国内部似乎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内乱,但说起来这毕竟是与我们无关的事情,与其杞人忧天自寻烦恼,倒不如隔岸观火逍遥自在。
当然也有人另有想法,时为枢密院长官的童贯就是其中之一。
童贯是个宦官,因善迎人主而被宠信。徽宗任用宵小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重用阉竖,童贯就是其中一例。也许是兴趣上的臭味相投,他与蔡京是莫逆之交,蔡京入相,荐他为西北监军,从此操纵天下兵柄近二十年,位比宰相,权势熏天。人称蔡京为“公相”,称其则为“媪相”。童贯与蔡京主宰着徽宗政治的文武两端,是人们心目中倾覆天下的罪魁祸首。虽然如此,天子却属意有加,命他主持西北战事,因此对西夏、吐蕃的胜利,便归在了童贯的名下。政和初年时的童贯十分得意,竟打起了图辽的主意,向天子请求出使辽国以探听虚实。徽宗同意,遂以祝贺辽帝生辰的名义,命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为正使、童贯为副使出访辽国。即使出任副职,以宦官为国使也是有悖大朝风范的事情,可徽宗出于觇伺敌国的考虑,并未顾忌朝野的非议。
童贯使辽并未打探到有用的信息,但他回国途中道次辽南京析津府卢沟一地时,却有了一个重大的收获:遇到了一位奇士。
此人名叫马植,本是辽之大族,官至光禄卿,但在辽朝的名声不太好。也许是这个原因使他产生了报复心理,在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十一月份的一个黑夜,马植秘密地来到童贯下榻的馆驿,自称有平燕之策,请求童贯接见。童贯与其一谈,大为惊喜。
马植此时已俨然是宋国臣子的口吻,他的计策是:女直对辽人恨之入骨,而辽天祚帝又荒淫失道。本朝若自登、莱一带涉海而渡,即可联络女直相约攻辽。此计得到童贯的极力赞成,遂易其名为李良嗣,载与俱归,荐于朝廷。
从海路上溯径至幽燕之北,这条路线一直就有人走过,并非新鲜之举。建隆年间,就有女直人取此道泛槎而下,至登州卖马,只是在后来渐渐中辍。百余年来,因为该地接壤诸蕃,帝国政府一直严禁商贾舟船取此道北上。因此朝廷讨论下来,都认为轻开此路对中国不利。但徽宗不死心,又单召马植详细询问。马植坚持己见,认为辽国必亡,他对皇上道:
“陛下念旧民遭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代天谴责,以治伐乱,王师一出,必壶浆来迎。万一女直得志,事不侔矣。”
马植的话从理论上当然不错,他的慷慨陈词也足以打动好大喜功的天子,于是又赐其姓赵氏,正式改其名为赵良嗣。徽宗虽然没有立即采取行动,但无疑却把马植的主意深深地记在了心里。灾祸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从军事上说,这确实是一条妙策,内外夹攻,出其不意,没有比这再好的战略;从原则上讲,收复故疆,吊民伐罪,更是王道的要求。行此大业,不仅能尽雪前耻,尚能建不世之勋,也是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但若冷静思之,事情却并非这么简单。
第一是本朝在西边的胜利并不能表明帝国有能力重开战争。财政上的困难不论,军队的实力也并非如天子想象中那么强大。特别是北边一线,百余年来没有大战的考验,其战斗力实在是要打上一个问号。励精图治整军经武不仅需要清明的政治和仁德天子的感召力,更需要时间和具体策略,以本朝目前的政治军事现状,委实是不能轻举妄动。
其次是臣民的心中已彻底放弃了武力强国的幻想而趋向于务实。正如熙宁开边引起激烈非议一样,赵良嗣的建议之所以在一开始就遭到反对,正是这种心理在作怪。若非蔡京的擅权使朝政形成了一言堂的局面,还会遭到更加强烈的反对意见。人心厌战,这是最最主要的抵触力量。
另外就是一个道义上的因素。本朝虽然曾经蒙耻于辽国,但自澶渊之盟后,长期的和好已使双方成为实际上的盟国,尽管每年的岁币在心理上多少有点说不过去,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