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家族全传-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波士顿开往北卡罗来纳州。船长埃里克·加布里埃尔,是个敬奉上帝的挪威人,一生大部分时间漂泊在海上。当即,心地善良的埃里克船长,以查理·琼斯·宋的名字为宋耀如登记入册。从此,宋耀如剪掉辫子,穿上漂亮的船员制服,成了美国财政部税务局一名领工薪的船员。
后来,宋耀如在那艘缉私艇上愉快地生活了一年多。随着时间的流逝,埃里克船长对他倾注了一种父亲般的感情。而埃里克慈祥的人格及其经常阐述的基督教义,也逐渐征服了宋耀如,使宋耀如开始想往基督精神。再后来,当埃里克被调往美国南方的威尔明顿港时,宋耀如亦被船长携同前往。埃里克船长并慷慨地答应,一定满足来耀如上学受教育的愿望。当时的美国南方,极少有中国人,所以宋耀如的到来引起了当地的轰动。由于埃里克船长的介绍,罗杰·穆尔上校和里考德牧师等当地卫理公会的头面人物,对这位来自古老而又神秘的东方大国中国的年轻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快一致作出决定,接受宋耀如加入基督教会。
1880年11月7日,宋耀如在当地第五街卫理公会教堂举行了洗礼仪式。威尔明顿《明星报》星期日为此特刊登消息,称宋耀如为中国在北卡罗来纳州接受基督洗礼的第一人。
为了能够让宋耀如实现上学的愿望,埃里克船长写信给其上司财政部长,请求让查理·琼斯·宋退役。而罗杰·穆尔上校,为了解决送宋耀如去杜克大学圣三一学院(这是一所著名的神学院)学习的经费,写信给当年南方最有钱的人之一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朱利安·卡尔将军,他因经营有名的达勒姆烟草而致富。于是,那位年事已高的慈善家朱利安·卡尔将军邀请宋耀如到他家里做客,当面向他提问了许多问题。结果,卡尔将军认为这个中国年轻人不仅聪明机智,而且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以及不畏惧困难的勇气,这正是经历内战后美国人重建家园以及开拓西部所需要的素质。卡尔将军对这个中国孩子的精神气质非常满意,愿慷慨解囊,做他的监护人,并支付小查理上学的全部费用。
1881年,宋查理作为圣三一学院的特别预备生注了册。教授们同意让他进入课程紧凑的预备班,把其他学生要用几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压缩成几个月,因为他的使命将是回中国传教,神职人员通常必须精通的拉丁文、希腊文和德文,他只须略知一二即可,虽然这些繁难的文字是许多教授的专长;而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教他英文读写和数学。待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基础以后,再把他带人《圣经》的神圣境界之中。
在圣三一学院学习期间,宋查理住在甘纳韦教授家里,而他的学习却安排在克雷文院长家里。对未查理来说,这样安排是十分有益的。克雷文院长夫人是一个优秀的家庭教师,她自动担负起辅导宋查理功课的任务。她对这个勤奋的中国年轻人很快产生了好感。许多晚上,她同他坐在一起,讲解西方文化的难懂之处。查理有时能够领悟,听不懂时就干脆死记硬背下来。未查理是一个敏捷的模仿者,能够复述他读过的《圣经》上的词句和布道会上听来的说教,仿佛已经懂了似的。他那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和对《圣经》倒背如流的本领,使每一个教过他的老师都感到吃惊。教授称他是一颗“聪明的东方星”。
对宋查理来说,虽然进入神学院并非他的初衷,但他经过这么多的艰难曲折,终于能够跨进大学之门,受到正规的教育,也实在是可喜可贺了。他对时光的珍惜如同黄金,抓紧分分秒秒如饥似渴地吸吮着知识的汁液。有一次,几个同学拿他的国籍和以往拼写的不中不西的名字开玩笑,他们故意问他:“你是一个‘秦尼’(即中国人),怎么会有一个‘SOON’的名字呢?” 他怒气冲冲地回敬道:“现在我是宁愿‘速’,再也不愿‘迟’了!”当时,每一个帮助过查理的美国人听到他刻苦学习的情形后都喜不自胜,认为他们帮助这个中国孩子是办了今生今世最聪明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进入圣三一学院以后,宋查理自感已经迈上了他理想的大道。直到这时,他才写信给当初鼓励他勇敢求学的挚友温秉忠和牛尚周。二人接到他的信当然欣喜若狂,几年来他们一直担心他的处境,不知道他小小年纪只身出走,能否在这陌生的异国土地上活下来。现在看到当年的小阿虎竟然那么幸运,通过民间的教会帮助也同他们受清政府公费委派一样进入了美国大学,他们认为宋查理定有吉星照临,前途无量。二人立即启程,到圣三一学院来看他。三人重新相见,宋查理已从一个初知世事的男孩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举止风流谈吐文雅。他们都为对方的志气和才华所吸引,聚在一起彻夜长谈。消息灵通的牛、温二人向宋查理介绍了国内的形势:清政府软弱腐败,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朝廷内贪污行贿,人才得不到重用,就连派到美国的督学官也是昏馈无能,他们认为必须改变国内的政治形势,中国才能像西方一样富强起来。当时他们约定在美国一定多学些知识,争取有一天回国后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宋查理也给他日夜思念的父母写了信,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美国的情况,并请父母放心。由于当时中国的邮政通讯条件十分落后,宋查理为了早日让父母知道他的下落,便以一个虔诚的基督徒的身份,请求当时正在中国上海传教的一位美国牧师、南方卫理公会布道团团长林乐知先生帮助他将信转到海南岛他的家乡。
没过多久,宋查理已经进入了青春期。他开始学会打扮自己,经常穿上一件体面的哗叽西服,亚麻布外面再罩上一件背心,领子下面常系着一条活结领带。查理还把头发剪得十分得体,并向右边分开,梳得整齐光滑。那一张经过仔细擦洗的脸上,时时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按当时西方人的审美标准来说,宋查理风流潇洒,的确漂亮得让人感到意外。此外再加上他那东方人天生的机灵和豪爽的举止,一时迷倒了不少正值豆蔻年华的美国姑娘。
当时与来查理接触最多且交往也最深的要算腰细腿长、金发碧眼的埃拉·卡尔小姐。埃拉小姐的父亲,便是资助来查理上学的朱利安·卡尔将军的堂兄,当年亦在圣三一学院教授希腊文和德文。于是埃拉小姐为此常常怂恿父母,邀宋查理到她们家中作客。每当宋查理坐在她家的客厅里,聚精会神地听埃拉·卡尔小姐弹奏钢琴曲时,埃拉小姐便经常趁着别人不注意,给宋查理暗送秋波。有一天,埃拉的父母有事临时出去了,她便弹了一曲狂热的爱情圆舞曲,然后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激情,以西方人那种惯常的感情表达方式,一下扑到了宋查理的怀中。当时就听埃拉小姐言语呢哺,不停地向宋查理倾吐着爱慕之情,并且还表示要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宋查理。宋查理当时自然也是异常激动眼前一位漂亮姑娘正同自己如此亲见以致海誓山盟,他宋查理又怎能不颜红耳燥兴奋无比呢。
但旋即听到埃拉小姐要向自己以身相许时,宋查理却冷静了下来。他当时轻轻地扶起埃拉说:“你是一位非常漂亮且心地善良的姑娘,我从内心深处喜欢你。但是,对于婚姻问题,我目前不能许诺。我作为一个男子,不仅负有社会的责任,也负有对家庭的责任。在我的事业没有成就,经济收人不足以供养家人之前,我是不能考虑婚姻问题的。” 埃拉叫喊起来:“不!那是你们中国迂腐的观念。你应该知道在我们这里是爱情高于一切。为了爱,我们什么都不要考虑,什么都不要计较。我就爱你,爱你爱你爱你!你必须答应我……”当时埃拉的长臂勒得来查理有些喘不过气来,他只好安慰说:“埃拉,让我们作朋友。假如有一天我具备了条件,我一定郑重地向你父母提出求婚。”“啊!太好了,你可要说话算数!” 被爱情之火烧得发狂的埃拉小姐拉起比她矮半头的宋查理,发狂的吻了起来……
凡有可能出岔的事情必定出岔,好事往往在最不相宜的时候被搅散。正当二人沉浸在无我无他的世界里时,埃拉的母亲不失时机地出现在客厅门口。可以想象她当时的怒不可遏,她把这件事情看作一桩丑闻,把宋查理视为丑闻的主角,采取了行动。
宋查理无法再在圣三一学院继续他的学习了。但穆尔上校确信,这个年轻人志向远大,确是回国布道的一块好材料,他不会过早地沉湎在温柔乡里,被透过榆树间飘来的琴声所迷醉。穆尔上校再度出面,查理被安排到远离此地的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市万德华尔特神学院继续学业。穆尔认为,这里和圣三一学院相比是更有利的学习环境。
离开钟情于他的姑娘,也离开非难之声的包围,宋查理是亦忧亦喜。不过这件事给他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他对美国的人情世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此他与美国姑娘的交往严格限制在最正常的范围内,并且打消了娶一个美国女子作为妻子的念头。后来的3年里,宋查理一心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了学业。
毕业前夕,宋耀如收到盼望已久的从中国海南来的家信,得悉故乡正闹瘟疫,死尸火葬,惨不忍睹。文昌县有一名略懂西医的华侨带回许多西药,使不少乡亲获救。母亲在信中叮嘱,希望他能在美国学医,以便将来普渡众生、救死扶伤。遵照母亲的嘱咐,当时宋耀如向他的监护人卡尔将军提出了进入医学院的要求。
于是,在通情达理的卡尔将军的关照下,宋耀如走出万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便又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了医学院的入学考试。但是,当时宋耀如改行学医无疑违背了南方卫理公会的“领袖”们帮助他接受教育的初衷。19世纪初,美国各地的基督教会派出大批传教士,前往中国各地传教,美国南方卫理公会在上海就派遣有一个布道团。当时,各国教会在中国争夺范围,以及基督教与中国的儒教、佛教等其他宗教的斗争十分激烈,他们急需能有更多的像宋耀如这样已然美国化了的中国人充当传教士,返回中国以增强南方卫理公会在中国传教布道的力量,以便更好地扩展美国教会在中国的势力。于是,1885年10月北卡罗来纳州监理会在马克谛耶主教的主持下,举行特别仪式,任命万德比尔特大学神学院毕业生查理·琼斯·宋为监理会见习牧师,并立即派赴中国传教,在中国上海林乐知牧师手下工作。当彼之际,宋耀如已然别无选择。
就这样,1886年1月,太平洋邮船公司的海船将未耀如送至了上海码头。一个阔别了故土14载的海外游子,为着报效祖国回来了!
2.查理太太
1886年似乎是宋耀如生命的一个临界点。
在此之前,漂泊是宋耀如生命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此之后,宋耀如却平心静气地住在了上海,并且一住就是32年,直至其离世而去。其间,只有“二次革命” 失败袁世凯篡政期间,为躲避反动势力对革命党人的迫害,宋耀如携全家渡洋去日本小住了半年。那么当年是什么东西有如此般神奇的魅力,让宋耀如肯将上海视为他的第二故乡呢?人们虽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