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血脉-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老臣李治就一脸不耐烦。
“这个皇上自己看,你们商议好了再通知我,我负责发掘、培训相关人才;货品和出点子。”
“恩,晚上我与媚娘商议一下再定。不如晚上你随我一起回宫?如果确定下来,事不宜迟先制定计划。”李治有些着急此事,虽然一直被压制着但一旦他想做点事情,做出成绩,那么就会全力以赴。更何况商品最怕的就是被模仿,这些木质商品很容易被仿制,虽然他们无法获得一些防虫防潮防水工艺,但始终会对销售造成影响。
“那么晚饭后就去吧。”天赐欣然应允。他已吩咐下人早点备料,晚上请李治吃自助烧烤。
事情谈完两人再呆在书房里也无聊,于是天赐邀请李治一起去看雕版印刷说明书。工人将书稿的写样有字的一面贴在板上,开始刻字,刻工用不同形式的刻刀将木版上的反体字墨迹刻成凸起的阳文,同时将木版上其余空白部分剔除,使之凹陷。板面所刻出的字约凸出版面1~2毫米。用热水冲洗雕好的板,洗去木屑等,刻板过程就完成了。印刷时,用圆柱形平底刷蘸墨汁,均匀刷于板面上,再小心把纸覆盖在板面上,用刷子轻轻刷纸,纸上便印出文字或图画的正像。将纸从印板上揭起,阴干,印制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印工一天可印1500~2000张,一块印板可连印万次。
李治连连惊叹,说改日要请工建部的人过来参观学习。天赐笑着心想,其实这些工艺民间都流传。只是他们为官整日闭门造车而已。
两人走出厂区时孩子们也完成了自己的兴趣实践,在操场上踢球。现在已经十月天,
秋季玩水已经颇冷而且容易生病,所以现在他们改为蹴鞠。是现代足球的玩法,与现在大唐玩的不同,大唐现有的玩法是设立一个专门的球门,大家疯狂抢球,谁踢进去谁赢。天赐觉得很野蛮,没有团队精神和趣味性。
操场边上的树荫下有排椅,十几个孩子坐在那儿看球。李治走累了也就过去坐下了,随从正要阻拦,被他瞪了一眼。天赐笑着挨着他坐下。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乐颠
颠地跑过来,偎进天赐怀里:“哥哥,什么时候秋游啊?”一听到这些边上几个孩子都竖起了耳朵,眼睛直往这里看。有的甚至跑了过来。
天赐抱着她,捏捏她的小粉鼻,这小妞说了一次就一直记得。“丫丫最近乖不乖呢?不乖不带丫丫去哦。”丫丫着急了,拿出手中的宣纸,“丫丫很乖的,学了很多字,哥哥你看。”
天赐还未看到就被李治接了过去,丫丫不高兴了,“叔叔抢小朋友东西,不乖哦。”
李治乐了,摸摸她的头,“叔叔看看就还你,嗯,写的不错。丫丫学这些做什么呢?女孩子学女工不是更好吗?”
“哥哥说每个人都要学会写字,不要做文盲。学识越高,素质就越好。而且,哥哥让我们凭各自兴趣爱好学习东西,不勉强我们一定要学女工。”一早就跑过来的可儿撅着嘴说。
李治一看小姑娘脾气还蛮大的,故意逗她:“那你们现在都在看球,也算是学习吗?”
“现在是放学时间啊,哥哥说了,每天放学后就属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可以自由活动。”
“放学?你们还上学吗?在哪个学府?”李治好奇地问。
“我们每天辰时起床吃早饭,然后打太极拳锻炼身体,完了就到教室里上课了。下午兴趣班,我们可以到厂房里帮大人干活呢。叔叔,我们就在这里上课的。学府不收女生。不过,长大以后可儿要做账房。哥哥答应的。”可儿一口气说完语气很是骄傲。
李治看了天赐一眼,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天赐,你哪里来这么多孩子?都是工匠他们的子女吗?”
“大部分是,也有一部分是清溪洪灾遇难灾民的子女。我看他们无家可归就收留了他们。”
“清溪洪灾?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李治很诧异。
天赐无语地看着他,叹了口气:“就是两个月前啊姐夫。”
可儿瘪着嘴小脸上也带着黯然:“可儿的爹娘都被水淹死了。爹娘把我放到木桶里,恳求爷爷带我走,他们自己掉进洪水里去了。”哇了声她哭了起来,李治把她搂进怀里。
“我也找不到爹娘了,水好高,房子都塌了。”乐乐也在一旁。
“我们是逃出来了,可是很多人都饿死了,我爹要把我卖了,我不想,就跟着爷爷跑出来的。”
“我爹娘也逃出来了但不管都哪里都有人赶我们走,那些当官的人更坏,欺负娘亲。”
听着这些话李治也很难过,更多的是气愤。这些人不仅欺瞒还置灾民不顾。天赐轻轻拍拍他的肩:“姐夫,家大业大,管理起来难免辛苦,我要撑这个家也不容易啊,所以很理解你的难处。不过我要提醒你一点:这清溪所属地睦州一带官府苛捐杂税,欺压百姓时来已久,百姓已经怨声载道,长期以往我估计这两三年内必定发生农民暴乱,甚至有人会趁机带头造反。”听到这些李治猛然抬头盯着天赐,天赐没有闪避,神情自若,眼神里透出认真诚恳。他不好直接告诉李治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会有农民起义,只能提醒他注意。
此后的实际里,李治不是若有所思就是精神恍惚,总之失去了很多兴致。直到天赐带他到自制的地方,才有了好转。
游泳池上游的一块空地。青竹小筑有个让天赐非(…提供下载…)常喜爱的地方就是因为郊区偏远,靠近山林,所以它的水流是直接与山里的溪水相通的,也就是说,这里到泳池的水都是流动性的活水。这里被天赐列为烧烤、垂钓专区。
天赐将蚯蚓做鱼饵放下鱼竿固定放好,就开始烧烤。烤炉是像现今世界新疆人特有的长条形的铁质烤架,上面放着铁丝网。
下人们将一盘盘窜好的食物捧上来,放在两侧专门的架子上任由他们选择。
“姐夫,自己动手丰衣食足。跟着我做。”天赐拿起一串里脊肉,先抹了层油然后放在铁丝网上,立刻嗤嗤作响。然后在另一面再抹油,翻过来烤。抹盐、抹香料、抹酱。“这个根据自己口味来抹。不然会太辣的。”天赐提醒李治。李治全神贯注地学,像孩子一样开心。毕竟这是他第一次亲自动手干活。
烤完后,不顾热边吃边呲牙咧嘴,一旁伺候的乐乐、可儿等人咯咯笑着,丫丫奶声奶气地说:“叔叔,丫丫帮你擦嘴哦。”李治笑逐颜开,弯下腰让她用手绢擦拭自己的嘴角。
“丫丫真乖。叔叔亲一下。”李治的胡须扎的她痒痒的,丫丫咯咯笑着躲开。自此,李治心情大好,开始兴高采烈地烤肉。
天赐烤了鸡翅、肉串给孩子们吃,也让他们送些给叔叔的随从吃。而后递了杯李子酒给他,李治抿嘴浅唱了下,眉毛一挑,放下杯子,嘴巴吧嗒了几下,又举起杯饮了一口,“天赐,你这个酒和上次给我喝的葡萄酒略有相似但又不相同,有些酸中带甜,又有酒劲。不错。”
“可惜时间不够长,再放长点更加好喝。”天赐遗憾地摇摇头,这是他第一批制作的,地窖里还有一批是这次辅导大家做的时候完成的。
“这是什么酒?又是你做的?”
“这是李子酒。才做没多久。”他看了看李治的脸色,赶忙主动说:“等会带一箱回去。”
“一箱就够打发朕了?”此刻身边没人,李治说话又开始拽了。
“喂,亲爱的姐夫,其他的都没到火候啊,现在拿去了也不能喝,而且一路颠簸晃动容易变味。”
李治瞪着他,举杯的手食指一伸:“你记住,以后……”
“以后有新的东西一定先送给姐夫享用!知道了!”天赐接了话儿,嘻皮笑脸地说。
“哼,你知道就好。”李治扬了扬下巴,得意洋洋。
天赐狠狠地拿起刷子蹂躏肉串,心里可委屈了,赶明儿你皇家的酒都要我免费提供,那我还不……正在憋闷间,阿才大叫:“少爷,有鱼上钩了。”
“嚷什么嚷,这么大声把鱼都吓跑了。”天赐边跑边骂。孩子们一哄而上,跟着天赐跑。李治在后面看着,倍感温馨,他决定以后要经常来感受一下。
在前面奔跑的天赐突然一个踉跄……
娱乐的烤肉结束了,李治满意之极,带着天赐扬长而去,身后跟着六辆马车。他本想将那个烧烤炉带走的,后来看天赐的笑脸实在太苦涩了,就答应他,定做一个,下次来拿。
掖庭宫里冲洗过后精神焕发的李治对武媚娘提及皇家商队的事,问她有无兴趣主持。
武媚娘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半晌才说了句:“媚娘不知能否胜任,毕竟从未有过商业经验。”
一旁的天赐扑哧一声将茶喷出,这丫也忒能编,李治夫妇怒目相向,他赶忙摇摇手,“今晚烤肉吃太多,口渴,水喝的太急了,呛着了。”而后冲武媚娘说:“武姐姐不用担心,天赐可以教你如何经商。”最后四个字他在心里重重地说。
“真的吗?天赐真是难为你了。”武媚娘面露喜色,“如此媚娘就勉为其难,试试吧。”天赐再次有昏迷的欲望。
“辛苦媚娘了。朕是想以后**的开支就从皇家商队收入中支出,多出的再做其它。”李治沉吟片刻说。
听到这句话天赐扬了扬眉,不由放下茶杯:“如此倒是不错,”李治夫妇看向他,“这样可以提高武姐姐的威望,皇上日后如果想要给武姐姐名份的时候也会顺利些。有些事情水到渠成,顺理成章。”李治一听愣住了,他决定让武媚娘管理商队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他转过头正遇上武媚娘的热泪盈眶的眼,那双大大的闪动着耀眼的光芒。他突然觉得自己很自私,就这样不计后果的将她接了出来,又无名无份地跟着自己。不由自主地走上前,拥住他,喃喃:“朕太自私了,朕从来没有考虑过你的感受,媚娘,朕明日就封你为昭仪。”
第三十七章 微服私访
更新时间2011…7…4 14:11:17 字数:3044
天赐翻了翻白眼,这皇帝也太冲动了,随意承诺。“姐姐、姐夫,你们俩要亲热也要等我这个大灯泡走了再亲热啊。”他很不识相地破坏气氛。武媚娘恨恨地看了他一眼,轻轻从李治的怀里挣脱出来。随之,天赐又一语惊人:“不妥不妥,现在提昭仪为时尚早。”李治不解地看向他,武媚娘更是惊讶,目光如炬,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天赐居然……避开那几乎要杀了他的眼神,天赐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皇上你试想,你现在羽翼未丰就提出封姐姐为昭仪,势必遭遇重重阻力,最终导致失败的概率是百分之九十,”他看了看二人不解,解释:“以百分百为成功率制高点,那么百分之九十不成功,可想而知。而失败的结果就是直接将姐姐推向大众面前,她必将遭到重重打压,到时候轻则寸步难行,重则……更不用说经营一个商队了。”天赐语
重心长地说完,武媚娘为之肃然,仔细思量一番果如天赐所言。
“那什么时候比较妥当?”李治不甘心,毕竟是自己刚刚承诺之言,金口玉言。更何况他不忍见媚娘失望的眼神。
“皇上树立起威望的时候,或者借着一件朝堂大事让群臣诚惶诚恐、噤若寒蝉,趁机提出,此时无人敢出声反驳。”
“那要什么时候才有机会啊?”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