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的历史-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社会史:方士的历史
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作者:王玉德
历史上的方士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历史上的方士
一 先秦方士(从姬旦到邹衍)
二 秦代方士(从徐福到卢生)
三 两汉方士(从新垣平到张角)(1)
三 两汉方士(从新垣平到张角)(2)
四 三国方士(从管辂到诸葛亮)
五 晋代方士(从葛洪到魏华存)
六 南北朝方士(从阮孝绪到陶弘景)
七 隋唐方士(从王远知到李虚中)
八 宋代方士(从陈抟到徐子平)(1)
八 宋代方士(从陈抟到徐子平)(2)
九 元代方士(从耶律楚材到俞竹心)
十 明代方士(从张铁冠到徐子平)
十一 清代方士(从蒋平阶到戴尚文)
方士群体的构成及素质
汉初宋忠、贾谊即站在官僚士大夫的立场上说方士这一行是“居卑”、“行污”,“尊官厚,世之所高也”,“夫卜者,世俗之所贱简也。”(《史记·日者列传》)但同时人们对方士又有一种好奇的崇敬心理,总是用一种神秘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好像贫富贵贱、祸福吉凶就操纵在他们手里似的。
其实,方士跟普通人一样,也可以类相分,也有贫富贵贱之别的。
一 方士的六种类型(1)
一 方士的六种类型(2)
二 方士素质十要素
三 方士的生活遭遇(1)
三 方士的生活遭遇(2)
方术对中国传统科技的贡献
春秋战国时期,巫、医出现对立。扁鹊提出病有六不治,凡信巫不信医的不治。巫、医分开后,从事医术的称为方士。当然,方士还包括其他职业。史书中多有“方士”一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余赐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史记·秦始皇纪》:“悉召文学方术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大多数方士是精通医道之人。汉代,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仍然称著名医家为方士:“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汉兴有仓公。”
一 天文、历法
二 医学
三 健身
四 化学(1)
四 化学(2)
五 环境学
方士与中国社会
传统的社会神秘主义是荒诞的,荒诞就是非科学性,非科学性就是不能真正认识社会及其规律。即使像历史上杰出的君主,如夏启改变禅让制、秦始皇建立大一统的专制帝制、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康熙皇帝向西方学习科技,他们都不能认识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深刻意义。像邹衍这样一些思想家提出“三皇五帝、周而复始”、“五德始终,循环不已”,这也不过是非理性的朴素社会观。
一 方士的社会观(1)
一 方士的社会观(2)
二 方士的周期观(1)
二 方士的周期观(2)
二 方士的周期观(3)
三 方术的转型观——“劫”(1)
三 方术的转型观——“劫”(2)
三 方术的转型观——“劫”(3)
四 方士的预测观(1)
四 方士的预测观(2)
四 方士的预测观(3)
四 方士的预测观(4)
五 帝王迷信方术(1)
五 帝王迷信方术(2)
五 帝王迷信方术(3)
六 方术与农民战争(1)
六 方术与农民战争(2)
六 方术与农民战争(3)
七 方术与封建社会的衰亡(1)
七 方术与封建社会的衰亡(2)
七 方术与封建社会的衰亡(3)
七 方术与封建社会的衰亡(4)
八 方术与鸦片战争的失败(1)
八 方术与鸦片战争的失败(2)
八 方术与鸦片战争的失败(3)
光怪陆离的各种方术
房中术是有关男女性生活的方术,又称阴道、九一术、御女术、交接术。《汉书·艺文志》记载了房中术文献八家、886篇。晋代房中术达数十家,进入全盛阶段。唐宋以后,房中术暗中流传,日益衰微。房中术是古代的性科学,但存在愚昧、损人利己的观念。
一 发气禁架
二 扶乩请神
三 奇门遁甲
四 六壬太一
五 杂卜求签
六 降神附体
七 幻术魔术(1)
七 幻术魔术(2)
八 隐身五遁
九 谶纬符命
十 相术(1)
十 相术(2)
十一 望气术
十二 养生术
十三 外丹内丹(1)
十三 外丹内丹(2)
十三 外丹内丹(3)
十三 外丹内丹(4)
参考书目
历史上的方士
方士的成分很复杂,既有学识渊博的知识分子,也有不学无术的江湖骗子。既有从事传统科学技术研究的学者,也有普通的农夫商贾,还有出入宫廷的政客,最多的还是隐士、释道之徒。他们有的不亚于三公九卿,被皇帝作为座上宾。有的类似于乞丐,被百姓列于下九流。历史上的方士是具有特别技能的人。宋代的《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御街应市两岸术士,有三百余人设肆。年夜抱灯,及有多般,或为屏风,或做画,或作故事人物,或作傀儡鬼神,驱邪鼎沸。”这些人各有本领,在江湖上颇具神秘色彩。
因此,对方士的评价不可偏执,不可一概而论。有的方士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扁鹊、葛洪、僧一行、邵雍、张君房,他们在医学、天文历法学、哲学等方面有杰出建树。有的方士,如管辂、萧吉、蔡元定、陈抟、张三丰等,有待重新评价。有的方士丧尽天良,谋财害命,是人类的害虫。
方士是社会的一个复杂群体,在政治、经济、文化中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历代正史都载录了他们的事迹,从《后汉书》到《清史稿》都设有方士传。《后汉书·方术列传》指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意为:如果是一个真正的术士,那一定是有真本领的。
一 先秦方士(从姬旦到邹衍)
周朝的政治家姬旦(周公)是一位了不起的术士,他精通卜筮和相地术,为周朝的兴盛立下了大功。
战国时的鬼谷子是谋略术的宗师,他的捭阖之道神秘莫测。
扁鹊是杰出的大夫,他到各地行医,以精湛的技术赢得了人民的爱戴。
邹衍是五行说大师,他精通天文、历法、地理,推而远之,以至窈冥不可考之事。
当时的官臣之家往往收养门客,门客里有不少术士,如战国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门下都有许多身怀绝技的高手,但这些术士隐姓埋名,不为世人所知。
二 秦代方士(从徐福到卢生)
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有些怪迂苟合之徒,如卢生、韩终、徐福、侯生;都投奔秦朝。徐福,琅琊(今山东胶南诸城附近)人,他上书秦始皇,称海中有三神山。秦始皇信以为真,派他带领三千童男童女,乘楼船入海求仙山,后不知所终,或许是遇海难,或许是漂到某海岛定居,后者可能性更大,民间传说是到日本去了。
术士卢生,燕(属今河北)人,他四处求访神仙,从海外带回图书,说“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不知道“胡”是胡亥,派三十万人北去击胡,使京城咸阳空虚,外重内轻。卢生又劝秦始皇微行以避恶鬼,恶鬼避,则真人至,使得秦始皇脱离群臣,性格孤僻。卢生自知秦始皇刚愎自用,仙药难求,于是逃离京城,不知下落。秦朝终因术士的误导而亡国。
三 两汉方士(从新垣平到张角)(1)
(一)西汉方士
汉武帝迷恋仙道,重用术士,先后宠信李少翁、李少君、奕大、董仲舒等人,《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
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
新垣平,赵人,文帝时以望气见闻。《史记·封禅书》:
“赵人新垣平以望气见上,言长安东北有神气,成五采,若人冠冕焉……新垣平使人持玉杯,上书阙下献之。平言上曰:‘阙下有宝玉气来者,已视之,果有献玉杯者。。。。。。’平言曰:‘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东北汾阳直有金宝气,意周鼎出其乎’。”
后来,有人揭发新垣平的望气术都是伪诈,新垣平被诛。
李少君,西汉汉武帝时方士,齐(在今山东)人。他极力劝导汉武帝求仙,受到汉武帝宠信。《史记·封禅书》:
“是时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言上曰:‘祠灶则致物,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益寿而海中蓬莱仙者乃可见,见之以封禅则不死,黄帝是也。臣尝游海上,见安期生,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莱中,合则见人,不合则隐。’于是天子始亲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其生之属,而事化丹少诸药齐为黄金矣。居久之,李少君病死。天子以为化去不死,而使黄锤史宽舒受其方。”
传闻李少君有不死之方,尸解为仙。《抱朴子·论仙》:
“按董仲舒所撰《李少君家录》云:少君有不死之方,而家贫无以市其药物,故出于汉,以假途求其财,道成而去。又按《汉禁中起居注》云:少君之将去也,武帝梦与之共登嵩山,半道,有使者乘龙持节,从云中下,云太乙请少君。帝觉,以语左右曰,如我之梦,少君将舍我去矣。数日,而少君称病死。久之,帝令人发其棺,无尸,唯衣冠在焉。按《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今少君必尸解者也。”
少翁,不知其姓,齐人。能玩弄幻术,使汉武帝从樵中看见死去的王夫人。又劝汉武帝在宫室画天、地、太一诸神,置祭具以致天神。《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少翁伪造帛书放进牛腹,又诈言牛腹有奇,此事被人揭发,少翁被诛。
奕大,自称与少翁同师,常往来海中,见到过仙人安期和羡门。汉武帝拜他为五利将军,佩六印,贵振天下。后被诛。
(二)新朝王莽时方士
西汉末年,王莽改汉朝为新朝。王莽借用术数为改朝换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