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日记系列(全)-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也没有什么动作,看来南美的危机有越来越危险的趋势。
2007年3月20日联合国对南美的事务毫无办法。
我们好象也没有什么办法。
2007年3月25日今天是我的生日,在街上逛的时候,非常巧合,竟遇见了江天翔,原来有两个小时的特别假,所以想放松一下脑袋,没想到居然遇见江天翔,谈起有关的危机,他说日本开始的援助时候恐怕会有特别的事发生,但他说让我自己思考这些。
问他为什么来石家庄,他说想看一看军校的外观和正在附近打工,因为下一程的旅费不够了。三十多岁的人还有这样的闲心,说起这句话,才记起他一直都是喜欢到处走,经常一人独来独往。详细问起我在台湾攻略时的情景,说到攻入台北市的时候,说我当时去电视台,只是那样一搞,台湾军队就散了,他有一点想不通,对起兵的王明远的下落有一点好奇,因为他的指挥能力应该有一点吧,我也不清楚着一点,因为攻占台湾后,没听说他的下落,很快到了回校时间,分手之后,才想起江天翔没有对我说打工地点。
2007年4月5日日元势力大举进入南美市场,对各方面进行扶持,这是什么讯号呢?
2007年6月7日今天金少云教官拿了一本书来给我看,是看了江天翔的笔记之后将军事部分整理出来加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我军历代的战争经验编写的一本书,书中很详尽的记录了许多上战例的教训,书中的扉文用的是江天翔笔记中的一句:在战争中少犯错的一方,获得胜利的机会大过多犯错的一方。
金教官说将笔记总结出来拿给别的教官看的时候,有许多人很吃惊,因为书中总结了许多前人的军事经验,他们还以为是那一位资深将军作的记录,说是一个平民的笔记之后,大家都有点不信。
金教官说对江天翔笔记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战争和战场情势千变万化,但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那些如果就是我们今天该思考和吸取的教训,人类是一种惯性思维的动物,会犯过去曾经的错误,会走老路,遇到情况时临机应变最重要。即使是在未来的战斗中,认识过去,也很重要。他说这一段话就是这本书的重点。我想这也是江天翔想对我谈的。
2007年9月24日和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好了,但是分别也很快要来了。
2007年10月2日回到台湾部队就被派到部队任副团长,这个年纪到处一走,敬教礼时别人盯着肩章看,都以为我穿错了军服。因为怎么看我都比实际年龄要少二、三岁,二十一二岁的年轻人顶着中校的章到处走,别人还以为我偷了首长的军服穿在身上的警卫员。
2007年11月18日今天看到电视新闻中传来又有一些欧洲国家加入欧盟成立的欧洲联邦,前几天中俄也正式签署了《军事技术合作条约》。准备集合两国的军事科技力量来保卫自己的安全,因为合作,这比对抗发挥的力量更大,就象欧洲的统一一样。
2007年11月20日《中俄移民条约》正式签署,为了西伯利亚的繁荣,将在该地的以后几年时间,俄国接受约两亿人口的中国自愿的移民开发西伯利亚,这两亿人口将加入俄罗斯国籍。
2007年12月8日日本和南美签署《日本和拉丁美洲共同贸易区条例》,满纸都是日本人和福泽吉渝将跑到南美大大作为一番的现象。
2007年12月20日中亚五国发表成立中亚联邦的宣言,在自愿的原则下组成联邦,在联邦的旗帜下,共同建设国家,在奇姆肯特建新的联邦首都。
2008年1月1日又是新一年不知会有些什么事发生。
2008年12月31日今年没有什么大事,除了假期回过一次家。问沈琳什么时候愿意嫁给我是我个人的大事之外,邻居最大的大事在今年日本爆发了持续一个月要求美军撤走的大游行示威,有一个叫东条次郎三十岁的年轻议员非常活跃。
2009年2月10日在板门店,南北朝鲜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自己兄弟坐在一起谈判,同一种语言,让彼此都感熟悉,渡过了象中国一样改革开放7年的朝鲜共和国和大朝民国有了一种共同语言:发展经济。
2009年3月5日美国被要求撤离南朝鲜,因为这是南北双方统一的一个障碍,而美军也无力维持太多海外基地。
2009年4月5日在一艘巡洋舰的舰桥上的乔治。马歇尔一脸严肃的看着最后一队美军登上他所在舰队的运输舰,作巡洋舰舰长的他,是第二次看着美军从海外基地撤退。
2009年8月20日南北朝鲜发表统一宣言,一个民族经过长久的隔离终于走回一起。这近亿人口的国家。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2009年10月1日毛泽东号、周恩来号、朱德号、刘少奇号四艘航母和相配的辅助舰支开始服役。北海舰队一艘,东海舰队一艘,南海舰队两艘,搭载歼十五型和强七型海军用飞机和预警机加油机等等飞机。组成了三个特混航母舰队。和那些导弹舰组成我们强大的海军。想到钩鱼台登陆时用的那种登陆潜艇,不知还有几艘和威力怎样。
2009年10月3日好想因为太年轻了,所以被人看不顺眼,又被送进学校学习五个月来和那些最少大我十岁的军官一起学习,真让人不自在。这五个月将主要学习、指挥战斗时空地协同的问题。
2009年12月1日今天随校到青岛参观军事演习,陆海空立体抗登陆演习,第一次看见勃海舰队的刘少奇号和东海舰队的朱德号,舰载机的威力很强,一轮轰炸过后,耙场平了,那儿本来有一个约有十几米高小土包,这是上次在天津舰上看见的那种导弹吗?导弹舰的威力没有演示,不过岸上的部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藏。到是一个问题。
美、俄驻华武官发出惊叹,发现两人居然都是熟人,就是当初到桃源机场时一起的马歇尔和朱可夫,谈论起目前军事情势,私下问起美军从日本的撤军时间和俄国从北方四岛退走的问题,两个都表不安,现在俄、英两种语言都可应付很好了,说到日本重新武装,这种可能性已经很高,对两人说今后想向参谋之路发展,两人都不作表示。
说起台湾攻略,得知本人是第一批进城的人,听了事情后,不知两人有什么感想,反正没有什么表示就是了,最近俄军正在清理车臣第四次判乱,想了解一下详情,朱可夫却说无可奉告。
午时谈起中国解放战争时期到1954年前的剿匪作战,朱可夫很有兴趣,向外军推销了两本江天翔的笔记作成的书,不过他们自己去索取,但不知有没有,我想中文版两人也能应付。
分手后回学校谈起这本书,才知图书馆内这本书已成借出率和获赔率最高的书,害得图书馆要准备许多。有军校学员想看,就只能在图书馆里看,书已不准借出图书室,因为有很多人不自觉,在上面留了感想,有许多还有见地,我想一本新书又要出笼了。
2010年1月15日今天意外的得到朱科夫传来的消息,说感谢我向他推荐那本书,前几天也曾收到过马歇尔同样的来信,我想他们都很有兴趣。
江天翔在这本笔记中关于军事的论述,现在看来越越来越有价值,了解的越多,越对他残酷处理战争的方法感到毛骨悚然,因为他在书中常常提到摧毁性打击的问题,就是为了摧毁一个目标,其最近目标不管是什么都应当连带催毁。在战争中找敌人的薄弱处下手,不要害怕引起人道灾难,还举例说要是洪水季节使黄河决堤是一件多么有效的手段。对敌方的后勤支援要做摧毁性打击才有效,对平民目标也要尽可能不小心的做摧毁性打击,江天翔对待敌军的一切可利用设施都要求做毁灭性攻击,不知他有原子弹在手,是不是马上就想引爆。
2010年7月18日今天,在日本的停调、奔走之下,黑非洲除南非以外发表建立共同经济区的宣言,并在共同区内组织一支打击掀起种族仇恨的武装力量,以此来维护黑非洲的团结,消息说这支部队得到了日本的技术援助。
日本人是什么时候在那里那么活跃的。
2010年10月9日日本、拉丁美洲经济区和非洲撒哈拉以南经济区三者共同签署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协定,以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为首的大洋洲国家联盟也对加入这一条约有兴趣。
2010年11月5日印度尼西亚宣布加入到日、南美、非洲经济区之内,日本发表声明这个条约组织欢迎一切想加入的国家和地区。
2010年11月30日今天是台湾解放日,总书记到岛上来视察驻军,不知怎的听到我和作战室参谋李小海谈论关于洪水时期长江大堤和黄河大堤受到敌意攻击的预防措施。
总书记问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我讲了我从江天翔的笔记中关于我们不太平的推想,和这些目标受到攻击时的问题,而且三峡大坝若同时受到攻击,其毁灭性不得不作预防的思考,总书记听后问我想怎样预防,我想在距离两岸大堤的一定距离内建两三个隐弊性的防洪大坝,平时作为某种路基,当大堤被毁时,做到能减轻损害。
总书记问了我的姓名后就走了。
2011年1月1日今年的元旦节目中有一项是民间举办的制服设计比赛节目,展示了中国国内设计师设计的各种制服,沈琳所设计的军服获得了一等奖,而且第一次看见比海、空军军服更漂亮的陆军军服,主持人问沈琳为什么将陆军军服设计的这么漂亮,沈琳说是因为想男朋友穿的时候会显得英俊些,主持人再问,沈琳就不回答了,和我一起看电视的军官都起哄喊我的名字,大家也都知道我和沈琳的关系。
2011年1月2日今天打电话向沈琳表示祝贺,问起和她的婚期有没有吹,她说不是定好了在我的30岁生日那天吗?想不到从高中开始的恋爱能持续到现在,也许因为我彼此之间愈来愈明白彼此之间的感觉了吧!
2011年1月10日今天突然接到命令,要我到总参报到,命令中却没有说是什么事。
2011年1月11日赶到北京,到总参去报到,见到的首长是在台北解放时被他批评了一顿的李虎中将。当我向中将报到的时候,想不到他对我这个代理连长还认得,问我是不是在台北捣乱的那批人的头头,我说是,不过提起那些牺牲的重伤员战士,就又批了我一顿。不过叫我第二天去国防部参加一个会议,什么也没有交代。
2011年1月12日今天参加会议的一些水利方面的专家和一些战略问题研究的专家,主持人是总参谋长,要求大家发言的时候,总参谋长突然点名要我先发言。
我站起来问就那方面问题发言。总参谋长问我昨天李虎中将没有给我讲过会议内容,我说没有啊,总参谋长不禁笑了,就对我说是总书记在台湾解放日那天听见我对李小海参谋讲的关于长江黄河水利工程被袭击的事情,问我能不能就这个问题详细谈一下。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