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卧龙逆天 作者:本尊是个小虾(起点vip2013-01-26完结) >

第31章

三国之卧龙逆天 作者:本尊是个小虾(起点vip2013-01-26完结)-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我知道了,一旦消息确认,立即来报。”诸葛亮对于贾诩的办事能力,自然是放心,但对于敢于挑衅他的人,他也绝对会让对方付出代价的。
    “欣姐,你这凉茶做的比我自己做还可口了。”送走贾诩,诸葛亮喝着邹欣儿送上来的凉茶,满意的赞赏道。
    如今正值秋高气爽的时节,天气炎热,也是疫病高发时段,熟知历史的诸葛亮,可是知道汉末时代,乃是一个疫病高发的时间段,据历史记载,从公元184年到219年这个时间段,中原各地因伤寒疫病,死亡的人口多达千万。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伤寒这种传染性的疫病灾害,比战争更可怕,纵观整个汉末历史,因战争死亡的人数,也不过千万而已。
    而伤寒这种传染性疾病,作为后世穿越者的诸葛亮,却知道这种疫病,主要是靠饮用水传播的,至于发病原因,则是营养不良,以及贫血等原因造成。
    所以诸葛亮在早些时候,就按后世家乡制作预防感冒的凉茶的配方,找齐那几种常见的草药和茶叶,用热水煮沸把这道凉茶给泡制了出来,用来给新野的百姓和军士生津解渴预防疾病之用,并且在新野城中,专门设置了十个大棚,专门供应百姓饮用。
    不过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时,这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名字的凉茶,却受到新野百姓和新野军士的欢迎,随后这道凉茶,也被新野民众称之为诸葛行军茶。
    邹欣儿留在府中这几日,不但学会了泡凉茶,还在茶中加了一些香花粉,让凉茶喝起来口感更好。
    虽然相处时日不长,但诸葛亮对于邹欣儿谦恭知进退态度,还是很赞赏的,出于相处的方便,诸葛亮遂喊邹欣儿为欣姐。
    “多谢大人夸奖,大人喝的顺口就好。”得到诸葛亮的夸奖,邹欣儿微笑的回了一句,便主动退出了书房。
    坐在案前看完了今天新野的文书的诸葛亮,起身来到窗前,才发现天色已经漆黑了下来,正当他感觉肚子有些饿之时,邹欣儿恰好端着饭菜走了进来。
    “大人,该吃饭了。”邹欣儿把饭菜放在诸葛亮案前,柔声的说道。
    “今天的饭菜不错,有菜有汤,是你亲手做的?”诸葛亮来到案桌前,看着眼面前三只陶碗中,摆放着一荤一素一汤的三个菜,虽然菜肴并不丰盛,但却让诸葛亮食欲大开。
    “近来天气炎热,妾身知道大人胃口不太好,所以在这道凉拌小菜中,特意加了一勺醋,不知大人觉得如何?”邹欣儿见诸葛亮一连夹了几次小菜放在嘴里,看他吃的津津有味的样子,她心底自是倍感甜蜜。
    “不错,你的厨艺比月英还巧。”诸葛亮满意的赞赏了一句,提到黄月英,诸葛亮不由有些思念起对方来了。
    黄月英这一去襄阳,就是大半个月,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虽说不用担心对方的安危,但思念之情却是难免的。
    邹欣儿见诸葛亮提到黄月英时,一脸尽显柔情的表情,心底不由一阵黯然,也为自己多舛的命运而倍感神伤。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新的一周,,,,求推荐票。。求收藏。。。谢谢。。。。

第四十五章 医圣张仲景
    第四十五章医圣张仲景
    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他那一道诸葛行军茶,不但受到新野百姓的欢迎,也吸引了荆襄名医,被后世称之为医圣张仲景的到访。
    诸葛亮早先就在新野设立了一座招贤馆,凡是有一技之身的人,都可以获得引荐录用,并且可以要求面见自己,而张仲景就是通过招贤馆,获得拜访诸葛亮的机会。
    虽然诸葛亮现今名号不过将军,职务也只是一介县令,但他却每天依旧忙的团团转,根本不可能每天去接见要求见自己的人,但作为一地父母官,他也不可能不接见百姓,所以现今新野要来拜访诸葛亮的人,可以通过招贤馆考核,得到拜访自己的机会。
    另外就是敲响县府大门的告状鼓,敲告状鼓,那就必须要言之有物,若是纯属为拜访诸葛亮而敲鼓者,纵使获得接见,也会被驱逐。
    张仲景的名讳,诸葛亮自然不会陌生,相反还是如雷贯耳,所以当他接到张仲景的拜帖时,他高兴的光着脚丫,就迎出了府门。
    “张长沙光临,下官有失远迎,还望恕罪。”诸葛亮远远的看到站在府门口的张仲景时,就作揖谦恭的告罪迎了上去。
    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人氏,年轻时曾经做过长沙郡守,故世人敬呼其为张长沙。
    此时的张仲景刚刚年近五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且在荆襄一带,也开始声名鹊起,被人称之为神医。
    张仲景见诸葛亮行如此大礼迎接,慌忙上前托诸葛亮的手,苦笑道:“诸葛将军客气了,机安敢受将军如此大礼。”
    张仲景眼见诸葛亮相貌堂堂,谦恭有礼,自是大生好感,原先他听到一些谣言,说诸葛亮好杀成性,是个凶残成性的屠夫,当初他听到这些谣言时,对要来拜访诸葛亮,还有些忐忑,但这会见到真实的诸葛亮,他不由暗自感慨:谣言果真害人不浅啊。
    “张长沙请。”诸葛亮把对方迎入大厅时,遂吩咐亲卫上茶水。
    张仲景入座时,抬眼一瞥,看到诸葛亮席地而坐的双脚之上,竟然是光着脚板,惊讶之余,不由对其再多了一分好感。
    “诸葛将军,我现在是一名医师,你喊我张医师便可。”张仲景入座之后,笑着说道。
    “也罢,亮就喊你为仲景先生吧。”诸葛亮点了点头,接着道:“仲景先生,既然如此,亮也有个要求,希望先生呼我为孔明即可。”
    “哈哈,孔明果真快人快语。”张仲景对于诸葛亮直爽,自是更加赞赏。
    这会亲卫送上茶水,张仲景举盅喝了一口,点头道:“孔明,你这道茶水,虽然不能治大病,却能防病解渴,实乃一剂良药。”
    “仲景先生缪赞了,亮不过有感这些年来,疫病肆孽,百姓困苦,才研究出这一道凉茶,希望可以为百姓尽一份力罢了。”诸葛亮谦虚的回道。
    “孔明有此心意,就可为天下百官之楷模了,何来赞誉一说,这十年来,机费劲心机,却始终无法获得治愈伤寒疫病的良方,苦寻多年,也只不过发现一些端倪,那就是凡是疫病,皆是兵乱之后盛行,而此传播途径,莫过于水源,而据机所知,凡种种病菌,皆难逃过沸水熬煮,孔明你推行饮用经过沸水熬煮过的凉茶,无疑会减轻疫病的传播,这番举措,就可以解救十万百姓与水火之中,凭此功德,孔明足可受万民香火。”张仲景说罢,长身而起,向诸葛亮行了个一个大礼。
    面对张仲景行此大礼,诸葛亮忙起身扶起对方之余,道:“仲景先生折煞晚辈了,亮身为父母官,自当为辖内百姓做些事情,安敢受百姓香火,再说亮也心知,光靠这些凉茶,也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要想防范疫病传播,除了要有像仲景先生这样的医师外,还得引导百姓,平日多饮用热水,或井水,每村多造茅厕,注意卫生,并且每次战后,把战死的军士火化埋葬,方为杜绝疫病隐患最佳方法。”
    对于诸葛亮这番防疫办法,张仲景不由深表赞同,这些年来疫病横行,他也在苦研良方不果的情况下,方才想到防疫的办法,但他虽然把这个方法,告知过不少官员,但却并没有被任何一方官员采纳。
    这会张仲景从诸葛亮口中,听到对方防疫理念,竟然与自己不谋而合时,顿生知己之感,当场就激动的道:“将军此言大善,竟然比机想的还深远,新野百姓有将军坐镇,当可免除疫病灾难了。”
    诸葛亮苦笑一声,道:“仲景先生抬举下官了,虽然下官由此想法,但奈何缺少办这事的贤士,只怕这事难办矣……”
    “孔明,若不嫌弃,就容老朽为你办成这件事情吧。”张仲景见诸葛亮一脸为难的表情,思虑之下,毅然请缨道。
    “若得先生牵头,实乃百姓之福,从即日起,亮即拜先生为从事,从今之后,负责章陵郡各县一切防疫事物,若蒙先生不弃,请先生收下亮之幼弟诸葛均为弟子,从旁协助先生,不知先生意下如何?”诸葛亮得知张仲景愿意协助自己,大喜之余,上前握着对方的手,一脸期盼的问道。
    “学医不是易事,机不敢轻言收弟子,若孔明不介意,请让诸葛均跟随在机身旁行走一些时日,再论收徒一事,不知孔明意下如何?”张仲景不是个轻言之人,更不是个会向权贵屈服之人,他之所以愿意留下来,主要是因为诸葛亮理念,获得他的认同,让他十年来研究疫病理论,得以实地验证。
    至于收诸葛均为徒弟,不是他目前考虑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纵使诸葛均有天赋,他也要考验一番,只有具备医德之人,他才会收到帐下。
    对于张仲景的话,诸葛亮自是没有半点不满,当下连连点头表示,一切听凭张仲景做主。
    当晚诸葛亮安排了一场宴会,款待了张仲景,并把他介绍给了新野一干将领,同时诸葛亮还让诸葛均正式拜见了张仲景,虽说张仲景没有明言收下诸葛均这个徒弟,但诸葛均却是真心实意的,把张仲景当成了自己的师傅。
    另外接下来的日子,诸葛亮还特意挑选了一批年轻的医师,跟随在张仲景左右,跟随张仲景学医医术。
    诸葛亮的这一举措,在当时的人看来,似乎显得有些多此一举,但自从张仲景接管章陵郡,疫病防治工作之后,未来的十数年间,诸葛亮所治理的地方,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疫病,尤其是在建安九年时,荆州发生大规模水旱灾之后,接踵而来的伤寒疫病席卷整个荆州,致使荆州百姓十之**感染疫病,唯独诸葛亮治理区域的百姓,得以安稳度过,此时后话,暂且不表。

第四十六章 绑架事件
    第四十六章绑架事件
    自从贾诩归顺诸葛亮的加入阵营后,诸葛亮又秘密成立了一支暗卫队,这支队伍初期人数不过十二人,都是斥候队中借调来的,并且是绝对忠心之人。
    这支暗卫队的第一任都伯,同样是黄府出来的人,也就是当初跟诸葛亮下过江东的黄同担任,而这支暗卫收集的情报消息,则是全部交到贾诩手中归类统管。
    对于黄同,诸葛亮自是绝对信任,虽然这支暗卫队,目前人数并不多,但诸葛亮却并没有着急扩展人员,而是让黄同慢慢发展队员,只有绝对忠诚以及适合的人选,才能加入暗卫队。
    暗卫队的职责,不同于斥候队,诸葛亮要求这支队伍职责,是负责渗透到敌军内部,从而获得敌军最机密的消息,甚至参加刺杀斩首行动。
    所以加入暗卫队的军士,除了忠诚外,都是一些拥有非凡能力的人,比如黄同,除了敏捷的身手外,黄同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掩饰自己,使任何一个见过他的人,都不会在第二次对他仍有印象,相反被他凝视过一面的人,纵使三年不见,他也依旧能在人群中,一眼就认出对方。
    自从贾诩得到情报,新野边境出口,出现不明队伍,打着新野旗号,拦截进出新野客商的消息后,新野的斥候队和暗卫队,就开始行动了起来。
    仅仅一天时间,贾诩就接到了暗卫送来的情报,获悉这群人马,乃是樊城的驻军,隶属南阳郡张允所部的兵马,四个进出口,大约有千余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