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金秋烈焰 >

第52章

金秋烈焰-第52章

小说: 金秋烈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冈真的有一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吗?”毛泽东问道。 
  宋任穷肯定地回答:“是啊,这支队伍有几十条枪,一直活跃在宁冈,其他的事,信里都写了的!” 
  毛泽东接着追问道:“军阀就不会派兵去围剿他们?” 
  宋任穷说:“那里山势险峻得没法子说,方圆好几百里的深山密林,军阀即使去,就好比是瞎子去摸鱼,人还在岸上,那些鱼早游到深水中去了。弄得不好自己栽进了水里啦!” 
  宋任穷的回答,使毛泽东笑起来;“说得好,说得真好呀!” 
  连朱建胜也忍不住笑起来。 
  毛泽东听后,显得非常高兴,一面握住宋任穷的手连道辛苦,一面说道:“现在我们不愁没有落脚之地了。” 
  从9月初安源军事会议上听王新亚介绍有井冈山王佐、袁文才这两个人,到文家市会议决定向萍乡以南转移,毛泽东的头脑中逐渐确定了在罗霄山脉中段落脚的观念。此时,中共江西省委正式介绍当地有自己的组织,奔向那里的目标,在毛泽东心中便明确起来,与余洒度冲突带来的不快和焦虑,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 
  9月27日上午,在莲花县城南门外的大草坪上,莲花县革命群众依依不舍地赶来,欢送准备继续向永新进发的工农革命军。 
  毛泽东对着欢送的人群扬了扬手,大声说道:“乡亲们,不用难过,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越往前走,路就越难走。毛泽东在被捕脱险那天留下的脚伤,此时更厉害了,走起路来一瘸一拐。这时,有些战士看到了这一情景,扎起担架送到毛泽东面前。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8)   
  一位战士高兴地对毛泽东说:“毛委员,人家抬‘轿子’来了,你赶快坐吧!” 
  毛泽东摇摇头,笑着说:“革命的路是靠脚板走出来的,不是坐出来的,还是双脚走路好。”接着,他指指后面,说:“请你们把‘轿子’抬给伤病员坐吧,他们的腿确实走不碍。”接着,他拄着棍子继续向前走去。 
  有个叫做谭希林的战士,一看毛泽东的脚伤这么严重,坚持要毛泽东坐上轿子,他说:“这怎么能走,脚都发烂了,坐上去吧!” 
  毛泽东坚决地说: “大家走我也要走,大家休息我也休息,我走不赢就慢 
  慢跟着走。不要再说了,将轿子让那些伤病员坐。” 
  他忍着疼痛,一边走一边同战士们亲切交谈。 
  七、 
  瑟瑟秋风染黄了路边的树叶,衣衫破烂的工农革命军在继续向罗霄山脉中段行进。 
  不仅路途越来越艰难,部队也越来越不好带。 
  连日来,不断的爬山越岭,一次又一次地与前堵后追的敌人战斗,与日俱增的疟疾、痢疾病号,使这支队伍越来越疲惫不堪。 
  坎坷的路,崎岖的路,漫长的路,好像没有尽头似的。队伍越走越显得稀稀拉拉,有的人干脆跑到队列外,一屁股坐在路旁休息;有的人跑去采摘树上的野果子;有的人三个一群,五个一堆,咬着耳朵瞎嘀咕。 
  有的班长和军官管教士兵,士兵不听,就动起拳头。这时的士兵也火气不小,举手回打,路边出现了官兵扭打在一起的情景。 
  这一切,毛泽东都看在眼里。部队里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情绪,使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陷入了苦苦的思索中。 
  自从芦溪遭到朱培德部特务营和保安团的伏击,总指挥卢德铭不幸牺牲,部队受到重大损失后,部队便始终被一种失败主义的悲观情绪所笼罩。虽然在9月26日部队取得攻打莲花县城的胜利,这种悲观主义情绪有所减弱,但并未因此烟消云散,而是继续笼罩着部队。 
  此时带队的最高军事领导余洒度,更是牢骚满腹。从莲花出发向永新前进,走了一天后准备宿营,因为天色还不黑,毛泽东提议再走10里然后宿营。余洒度私下十分不满地嘟囔道:“我当什么师长,连10里路的指挥权都没有了。” 
  此人到了这个时候,还保持着北伐时军官那种“五皮主义”的外貌一一皮靴、皮包、皮绑腿、皮腰带、皮马鞭,一副旧军官的派头不改。 
  这支起义部队的成员,大都是武昌国府警卫团的官兵,其中多数是各地工农运动中的骨干分子,他们当中还有许多是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在蒋介石、汪精卫疯狂屠杀革命群众后,他们都怀着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脱离了家庭,参加了革命队伍。到部队后,经受艰苦战斗环境的考验,受到革命思想教育,斗志更坚定了,成为革命军队的骨干力量,这是部队的主流。但在部队中也有那么一些人,特别是旧军官出身的人,则是抱着当官拿薪水的雇佣观念而来,在战斗失利和环境艰苦时自然出现悲观动摇。有些军官还存有随意打骂、侮辱士兵的军阀主义恶劣作风,严重影响官兵的团结。另外士兵中也有一些人是在革命高潮中来的投机分子,还有些是为了挣一个月10块银元的兵饷,抱着当兵吃粮的观念而来。此时发不了饷,吃了上顿没下顿,自然情绪低落,时常有人开小差。 
  经过几次激战后,部队的人员枪支结构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编制仍继续保持着起义前的状况,所以便出现了官多兵少、枪多人少的情况。很显然,这样的组织结构,不利于下一步的作战行动。 
  面对这些情况,毛泽东一直在思索,怎么办?怎样建设这支军队?建设什么样的军队? 
  “砰!——”忽然,前面响起了枪声。 
  “哪里打枪?”毛泽东赶忙问道。 
  过了一会儿,只见营长张子清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向毛泽东报告:“又有8个人开了小差,我已派人去追。刚才那一枪估计是追赶的战士打的,吓吓逃兵。”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9)   
  毛泽东异常严峻地说道:“不要追!他们要走,就让他们走,不要开枪吓他们。”停了一会,毛泽东又说,“我不相信都会走光,总还会有要继续革命的。有句俗话说得好:‘宁要鲜桃一个,不要烂桃一筐。’革命也是这样,部队光人多不行,还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是东摇西摆的,留下来也没用。” 
  张子清听了毛泽东的话,低下头想了一会儿又说:“道理是这样,可目前队伍老是这种状况,倒是有点叫人心焦。” 
  士兵大量逃亡,在当时真成了头等严重的问题。 
  不光是当兵的跑,军官中也有不少人动摇乃至逃跑。当时的干部大多是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其中有些人在一连串的挫折和危险艰苦的斗争面前,已经开始惊慌失措,灰心动摇起来。听说还要继续到罗霄山脉中段去开辟新的根据地,少数人便不辞而别了。此时,部队还剩下八百余人。这样走下去,再不整顿显然是不行了。 
  毛泽东想起这些,心里沉旬旬的。 
  八、 
  9月29日,部队终于到达了江西省永新县境内的三湾村。 
  这里地处湘赣边界的九陇山脚下,是茶陵、莲花、永新、宁冈四县交界的地方。村子由陈家、钟家、上李家、下李家和三湾街组成,合称三湾村。四周群山环抱,郁郁葱葱,是一个美丽、幽静的小山村。全村大约有50多户人家,在山区算是较大的村庄。 
  这一天上午,三湾村几个去高陇逢圩的村民,突然心急火燎地跑回村,站在街上大喊大叫:“从高溪那边过来了好多的兵,大家快逃吧!” 
  一听说又有大批官兵开了过来,村里的人顿时乱作一团。那些正在地里干活和在街上摆摊的老表赶紧跑回各自屋里,收拾起几样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牵儿带女,躲进山里。 
  一直等到下午,仍不见有官兵进村。躲在山上的村民们有些呆不住了,于是派人回村子附近去看看动静。只见队伍前头打着一面好高的红旗,队伍里的人背着枪,在后头还押着几十个垂头丧气的土豪。 
  几个胆大一点的后生一直躲在前山观看动静,见这些兵进村后一没放枪,二没放火,三没抢东西,还和留下的老头子有说有笑,于是又上山去把乡亲们喊了回来。 
  三湾村在大革命时期也建有共产党的组织,党支部书记李立一听说是毛委员的队伍来了,也赶紧从别的村赶了回来。这里的老百姓受过革命宣传的影响,有一定的觉悟,得知是共产党的部队来了,便拉着战士们的手,让他们到家里去休息。战士们坚持不进屋,老乡们便赶紧跑回各自家中下了门板,送来稻草,让战士们休息。 
  战士们便各自在屋墙找个地方,放下门板,铺上稻草当床铺。随后大家放下被包,就开始给群众扫院、挑水,忙乎起来。这些都是毛泽东刚刚为部队规定的,旧军队从来不干这事。 
  毛泽东一见乡亲们都回到村里,便指示部队把沿途打土豪缴获的粮食、布匹分给贫苦群众。看到这一情景,乡亲们也赶紧从家中菜园里割来新鲜的蔬菜,从鸡窝里掏出鸡蛋送到部队。有的青年农民干脆跑到池塘里捞起鲜鱼,刮鳞破肚后送给部队。 
  军民关系融洽,这样就为部队住下来创造了有利条件。此时,后面也没有了追兵,显然可以在此住一段进行整编。 
  部队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毛泽东便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议,决定对工农革命军进行改编。余洒度、余贲民、苏先骏、宛希先等部队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士兵委员熊寿祺等参加了会议。 
  召开这次会议,对工农革命军进行改编,这个想法是毛泽东从文家市到三湾的途中逐渐形成的。从文家市出发后,毛泽东宣布部队将继续开往罗霄山脉中段的崇山峻岭之中,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可是路上的情况实在令人担忧,逃亡不断,士气不振,不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成。 
  眼前的这些现象,使毛泽东深有感触,觉得当前革命最需要的是要有坚定的革命信念,要靠自觉,不能勉强。大浪淘沙,不坚定的走了,留下来的才是金子。革命需要的是一支精干的、可靠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去开创艰苦卓绝的事业。   
  第十二章 碧血罗霄(10)   
  会议一开始,毛泽东就说明了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他说: 
  “从文家市以来部队的情况大家都是知道的,现在军心不稳,士气低落,许多人都不告而别了,开小差的天天都有,有的人还公开煽动:‘你走不走!’‘往哪儿走?’部队是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再不整顿,我们都很难再带兵了。今晚请大家来,就是商量这件事,请大家发表自己的高见!” 
  可是众人听了他的话后,都觉得很难拿出主意。余洒度、苏先骏也一言不发,于是大家都闷不作声。一时间,会场气氛沉闷。 
  毛泽东接着提出建议说:“我想当务之急,首先是进行缩编,撤消师的建制,全师编为一个团,实实在在的,不图虚名,公开宣布愿走者走,发路费,愿留者留!” 
  听完毛泽东的这句话,苏先骏表态说:“我同意缩编。”但接着又说:“我们初来乍到,落脚刚稳,保持师的编号可以虚张声势,吓唬敌人,兵不厌诈嘛!” 
  余洒度也立即附和道:“如果缩编成团,那么多军官怎么办?这不直接影响到部队的士气吗?另外,我觉得公开宣布愿走愿留,恐怕也不行。弄得不好,人会走光的。” 
  “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