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另一个中国-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江湖的一般规则
江湖既然是个社会,其存在就有规则。前面在谈其他问题时零零碎碎说到一些,这里系统地谈一下。
①谙熟和随时准备接受检验的规则。江湖是被统治者打压的,所以江湖人最重要的规则,就是逃避主流社会的打压。因此江湖上的第一规则就是,不能让非江湖人混进来。不仅有形组织、秘密会社是如此,就是作为“场”的江湖也是如此。例如一个评书艺人到某地演出,先要拜码头,对当地黑道首领要表示尊重;如果评书艺人谙熟江湖礼数,一切言行都不洒汤漏水,自然会得到当地江湖人的照顾,会比较顺利;演出时,还有可能受到当地同行的“盘道”(有一定程序和规矩),再一次检验你是不是门内人。
②保守秘密的规则。江湖人爱说他们的规矩是“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要保守秘密。保密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江湖是个与主流社会对抗的隐性社会,不保密就不成其为隐性社会,就随时可能被官府打压。
③严守江湖道德。江湖道德中最重要的是“义”字。它的通俗表态就是“义气”。简单地说,义气就是游民之间的互利。在急难的时候能够“拉兄弟一把”,受人滴水之恩便作涌泉相报,等等,这些都是讲义气的具体表现。讲不讲义气是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江湖人的标志。
④互相尊重的规则。江湖人大多处于社会底层,是受卑视、受侮辱的一群,他们是自卑的,但他们又有些变态的自尊,所以与江湖人来往时要特别尊重他们。江湖人爱说,大家都是场面上的人,或者说,我们都是在外面跑的人;所谓“场面上”、“外面跑”,都是指在江湖上谋生活。他们亮出这些为的什么呢?是要求对方给面子,不要把事情做绝。这种不要撕破对方面子的规则近于禁忌,触犯了可能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2秘密组织的规则
江湖上不同组织、不同的行当都有一些特殊的规则,有一些属于它那个行当的禁忌。这是要特别注意的。如天地会特别注重“出手不离三”,禁忌“四”、“七”这两个数字。
江湖规则虽然不是主流社会的法律,但是其坚硬不下于法律。进入了江湖,特别是加入了秘密组织,就等于把自己从肉体到灵魂都出卖了,再想金盆洗手,那是很难的。所谓“上贼船容易,下贼船难”也。如果胆敢径自离去,往往要受到“三刀六洞”的处分,甚至殃及家族。当然游民投入江湖、成为江湖人,也是有一个过程的,特别是进入组织,那是要经过种种考验的。只要是一进入了江湖,就要受到约束,不能像无所属的游民那么“生猛”,毫无顾忌了。游民的基本特征他们还有,但江湖舆论、江湖道德对他们的约束更是不能忽视的。《水浒传》中的李逵尽管野蛮残忍,但他还是受宋江约束的,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他只能做个游民,江湖不会接纳他的,他就成不了江湖人。
江湖的百科全书
六、《水浒传》:江湖的百科全书
《水浒传》这个故事,是江湖艺人第一次把江湖生活展示给听众和读者,使得后世读者第一次得知宋代已经有了新的含义的“江湖”存在,而且《水浒传》的故事就是把宋代江湖人的生活、奋斗和理想展示给读者看,把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展现给读者看。因此论《水浒传》,最应关注的就是“江湖”,没有游民江湖的出现,就不会有《水浒传》的故事。
前面说过,江湖因江湖人而存在。《水浒传》描写了宋代及作者所生活时代的江湖,这部书以及与之相关的戏曲、说唱文艺作品等,它们在中国下层社会中普及了关于江湖的知识,使得一些走投无路的人们得知,除了他们的苦挣和苦受外,还有另外一种活法,只要他有足够的胆量就可以投入。可以说,《水浒传》引导着这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们走向江湖,成为江湖人。
《水浒传》的出现大大丰富了江湖的内涵,也使江湖更加壮大。许多下层社会的人们,特别是游民,是根据《水浒传》或者说是从“水浒”的视角来认识社会和参与社会斗争的。
《水浒传》不仅反映了江湖人的生活,而且成为后世江湖人的百科全书,被江湖人奉为圭臬。它倡导了一种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思想意识,主要就是“造反有理”的思想。作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社会是如何佞幸专权,武官受压,吏人没有出路,以及正义不能伸张,展示了官场腐败、社会黑暗,从而肯定了梁山好汉聚义造反的合理性。这是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并为后世农民起义、游民骚乱、武装割据、土匪抢劫等一切针对政府的暴力反叛活动提供了依据,提供了心理支撑点。暴力反叛者们可以头头是道地说“这是逼上梁山”,也可以说“这是英雄聚义”。总之过去十恶不赦的造反,仿佛也没有了什么,成为许多人敢想敢干的事情。由此,水泊梁山成为武装造反者膜拜的圣地,“宋大哥”也几乎成为江湖领袖的代称。
无依无靠的游民从生活中和反映游民生活的通俗文艺作品中,感到个人力量的渺小,要与主流社会对抗,要在险恶的江湖上奋斗,必须与相同命运的人们结合起来,才有力量。《水浒传》为游民的组织化构造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和运行的规则,也为他们提供了话语系统,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从清初以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秘密帮会——天地会的建立和发展,就借鉴了《水浒传》。天地会的入门诗就有“桃园结义三炷香,有情有义是宋江”的句子;天地会中有着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细密的组织规则(如天地会的内外“八堂”的组织建构),这些也多取之于《水浒传》。
从《水浒传》中,游民懂得了在江湖上与同道的交往是有规则的,不能胡闹乱来。这就是被江湖上认为是最高准则的“义气”。“义气”这个伦理准则,正是靠《水浒传》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登上江湖殿堂的。“义气”从此深入江湖人的心,甚至也极大影响了其他阶层的人们。为了“义气”不怕两肋插刀,这种游民通俗道德的深入人心,应该说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功劳。《水浒传》中树立的最高样板是宋江,游民最崇拜他的就是“仗义疏财”,这是江湖人的最高道德。
《水浒传》还创造了许多江湖话语,由于这些话语活跃在人们的口头,转变成为观念被江湖人吸收,并且成为江湖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或基础。例如“江湖”、“好汉”、“义气”、“聚义”、“仗义疏财,扶危济困”、“逼上梁山”、“不义之财,取之无碍”、“成瓮吃酒,大块吃肉”、“招安”、“替天行道”,等等。有些话语甚至普及到其他阶层,在社会上起着或正面或负面的作用。
说暴民(1)
说暴民
几年前,我在《南方周末》发的一篇短文——《警惕暴民意识》中说:
暴民意识和清官意识一样,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情结。现在,清官意识不管如何改头换面、冒充新的东西,舆论还是能够把它识别出来,作为负面的社会现象来批评,而暴民意识则不然,电视剧《水浒传》中一曲《好汉歌》唱遍大江南北。许多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老百姓,从内心里羡慕那些敢于“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暴民,把其看作是解决社会不公时可供选择的手段。社会舆论特别是通俗文艺作品,还常常把这些当作“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加以表彰。听说,它还被改编为现代民谣,起句为“下岗大哥你别走”,以“该出手时就出手”作结。民谣赤裸裸地表达了一些人幻想用暴力的手段改善经济地位的愿望。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这篇文章本来是有感于目前通俗文艺作品(特别是影视作品)中的暴力倾向,而发表的意见,不期引起了许多热心探索社会问题人士的注意。不仅有些读者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还把这篇小文贴在了网上,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我预先没有想到的。
综合发表的文章和寄给我本人的信件,其意见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暴民”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老百姓的反抗是天然合理的,没有什么“暴民”问题,只有“暴政”、“暴君”,“暴民”的说法是统治者对人民反抗“暴政”的污蔑。甚至有人认为,提出“暴民”这个概念就有“与民为敌”之意。有的读者很气愤地说:“暴民”是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还不老实么?你不满意“暴民”,是不是在为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张目?
②如果说老百姓中有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话,那也只是“顺民”的问题。因为据有的论者说,中国的老百姓在迫害与压迫中缺少反抗的勇气。
③因为有“暴政”,所以才有“暴民”,因此,要“治民必先治官”、“治暴不如治权”。
对于通俗文艺作品,特别是当前影视作品中充斥着的暴力文化的问题,反而没有什么人接触到,这是令人遗憾的。也许是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1“暴民”是个沉重的话题
近几十年来,我们说惯了“人民”这个词儿(1949年前是说“国民”);近几年来,又有倡导用“公民”这个概念,来表述老百姓在“法治社会”中位置的建议。这的确体现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而“暴民”这个词儿,却很少在我们的文字和口头里出现,大家头脑深处也缺少“暴民”这个概念。因此,《警惕暴民意识》的发表使一些读者感到突然,感到不解。我曾在《从“该出手时就出手”说起》一文中写到:头脑里充斥着“清官意识”和“暴民意识”的人们,“或是匍匐在清官脚下,希望得到他们的垂怜;或是不怕天不怕地,铤而走险,去争夺属于自己或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于是,有的批评者就据此驳斥说,夺取“属于自己利益”的人们是正当的反抗者;那些夺取“不属于自己利益”的人们是“暴徒”,称“反抗者”为“暴民”是错误的。这种批评从根本上否定有“暴民”存在,没有“暴民”,当然更不会有“暴民意识”。于是讨论便失去了基础。
什么是“暴民”?我想大家都会有感觉,但它又很难下定义。我理解的“暴民”是:当社会或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时,一味执着地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的平头百姓。他们认为暴力是万灵妙药,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而不考虑其他选择。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生与人类本能、某些生活经验以及环境、文化有关,我在下面将一一述及。
究竟有没有“暴民”?我认为首先这不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个现实问题。经过“文革”的人都不会对是否有“暴民”形成疑问!事情摆在那儿,不说“打砸抢分子”,就是那些造反的积极分子、勇敢分子,有没有暴民?那些充满了暴力语言和暴力行为的批判会、斗争会,“文斗”、“武斗”,喋血闹市,溅血长衢,这些都是谁干的?干这些事的不是“暴民”又是什么?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以此为乐,以此为荣。所谓“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暴民”不仅中国有,外国也不缺少。但为什么广大读者对“暴民”一词感到陌生和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