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历史文选 >

第22章

中国历史文选-第22章

小说: 中国历史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募鄹裾酃莱闪甘常荒筛俨帧9俨职颜庑┝甘匙苁媳ɑР俊!
  宋太宗看过奏章,很高兴,对宰相说:“我常想恢复古代的治国之道,革除现在的不良风气,驱使百姓致力农耕,达到富庶。先后上书讨论农田利弊的人太多了,有的只知道细枝末节而漏掉了根本对策,仅有空论而没有实际用场。陈靖这道奏章非常通晓事理,可以采纳施行。这正是我的本意。”因而召见面谈,褒奖谕示,命令分条详细奏闻。陈靖又遵旨上书说:
   “流民重返本业以及浮客请求授田的,委派农官勘核查验之后授给田地,另立专门户口,所在州县无权摊派他们的劳役。他们当中有缺乏种粮耕牛的,让司农用官钱借贷。百姓中纳税之外还有新开荒田愿意加入司农所立专门户籍的,百姓中家有耕牛每年让他交税而愿意加入司农所立专门户籍领授田地的,也都允许。田地区分为三等:把土质肥沃而又抗旱排涝的,定为上等田;把土质虽然肥沃但却怕旱怕涝的,或者土质虽然瘠薄但却抗旱排涝的,定为中等田;把土质瘠薄而又怕旱怕涝的,定为下等田。上等田每人授给一百亩,中等田就授给一百五十亩,下等田就授给二百亩。一律到五年后再收租税,税额也只按上田百亩计算,征收收获量的十分之三。一家有三个壮劳力的,请求增加授田亩数,就按三人授给。有五个壮劳力的,依照家有三名壮劳力的规定办;有七个壮劳力的,授给五个人的田地;有十个壮劳力的,授给七个人的田地;直到家有二十个、三十个壮劳力的,都以授给十个人的田地作为最高限额。如果宽乡田地很多,就责成农官权衡情况收税。关于宅基地和菜园以及栽种桑树、枣树、榆树、柳树的土地,每户达到十个壮劳力的,授给一百五十亩;七个壮劳力的,一百亩;五个壮劳力的,七十亩;三个壮劳力的,五十亩。除去养蚕植桑五年后计收租税外,其余的全都免纳赋税。命令常参官在幕职州县中各自推荐一名自己所了解的能充任司农寺丞的人,分头授任各州通判,专门主管农田方面的事务。又惟恐司农官属分派到各州,州民顽劣已经时间很久了,不能信服,甚至会猖狂捣乱,事情难以办成,所以仰望圣上准许为臣我带领四五名官吏,在京师周围宽乡地区设法招徕离去的农人,等到规划既已落实,四方游民必会都会成群结队到来的,那时才可以全面推行开来。”
思考题:
  1、试述陈靖请求务农积谷的理由。
  2、《续通鉴长编》陈靖所提对策评判
参考书:
  1、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续资治通鉴长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本。
(3)《续资治通鉴》
重点:
   《续通鉴》的特点。
难点:
   《续通鉴》的缺点。
解题: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主持编撰。
   《续资治通鉴》起宋太祖建隆元年(九六○),讫元顺帝至二十八年(一三六八)七月,凡四百十一年。它比《资治通鉴后编》晚出近一百年:正当清廷修《四库全书》时期,一些前人未见的遗文秘册都陆续从《永乐大典》中辑出,因此,资料搜集比较方便,对前人作品自有不少增补和改正。其次,当时史学名家除邵晋涵、钱大昕外,章学诚、洪亮吉等也都曾参与本书的工作,使编辑、剪裁方面有一定的义制,较前人作品进了一步。
  但本书出于众手,主持者为谋虚名而请人捉刀,自己由发凡起例到拟稿审定都置身事外,因而,他虽靠着名家扶持,编成了超过前人的《续通鉴》,却究比《通鉴》相差甚远。
  本书通行版本有苏州书局《正续资治通鉴》合刻本、世界书局缩印小字本。一九五七年,标点《续资治通鉴》委员会据清嘉庆六年冯集梧补刻本加以标点,并根据原始材料进行了初步校补,改正了纂修、刊刻中的大小缺误近二千四百条,由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是现行较完善的一种。
   《宋太祖收兵权》,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三,标题是编者加的。对于“杯酒释兵权”这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作者着重交待了它的酝酿和实现的经过,文字也很干净,在全书中要算写得较好的段落之一。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兵样 哀矜 生死而肉骨
   3、翻译
思考题:
   1、根据本文,分析宋太祖劝解部下交出兵权的语言艺术。
参考书:
   1、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2、《宋史》,中华书局标点本1977年版。
二三、《通鉴纪事本末》、《宋史纪事本末》
(1)《通鉴纪事本末》
重点:
  纪事本末体的的特点和安史之乱的经过。
难点:
  纪事本末体的优缺点。
解题:
   《通鉴纪事本末》,南宋袁枢撰,共四十二卷,是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的历史著作。
  鉴于编年、纪传之弊,袁枢依据《资治通鉴》断限,起自三家分晋,终于周世宗征淮南,包括一千三百六十余年间史迹,按历史年代顺序,分编为二百三十九目;另有六十六目,作为附录,散见于各正目之后。就这样,纪事本末体的体例便别开生面地创制出来。
  袁枢的办法,无非是把属于同一事件的《通鉴》原文,包括原作者的评论,按时间顺序抄撮在一起,再安上标题而已。然而经过这一改编,历史的眉目比较清楚了。所以,《通鉴纪事本末》及其体例的完成,曾获得后代史家的好评。全书除标题外,袁枢没有添加一个字。但编排本身,就表现出他不但熟悉历史,还有自己的识见,因而本书条理完整,能以事件为中心,把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及其作用,依年代加以贯穿,显现于具体而生动的史实当中,对于初学历史和阅读《资治通鉴》的人很有帮助。但是它取材没有越出《通鉴》,全书内容局限于政治和封建统治阶级人物的活动;标题的遣词造句,也刻意模拟《春秋》笔法,突出地显示了袁枢的封建正统史观。
   《通鉴纪事本末》今较通行的有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本。
   《安史之乱》,节录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三一。祸延三朝(唐玄宗、肃宗、代宗)的这场军阀叛乱,时间长达十八年,结局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唐帝国,从此陷入持续百年以上的分裂和内战。原散见于《通鉴》各卷的有关材料,被袁枢一集中,便可清楚地看出,谁是招致“渔阳鼙鼓动地来”的真正祸首。
选文:
  1、串讲
  2、重点词句:倾巧 金鸡障 鱼袋 飞骑 彍骑 平安火 温凊
  3、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译文

  安禄山本来是营州地方的杂种胡人,原名阿荦山,他的母亲是一个女巫;他的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安禄山嫁给了突厥人安延偃。正赶上突厥部落败散,就与安延偃哥哥的儿子安思顺逃到幽州,于是冒姓安氏,名叫禄山。还有一个杂种胡人名叫史  干,与安禄山原来是街坊邻居,两人生日相差一天,等长大后,二人相互亲爱成为朋友,都作了互市牙郎,以勇敢而闻名。张守珪命安禄山为捉生将,每次带领几名骑兵出去,总是都有要擒获数十名契丹人而返回,再加上安禄山狡猾,善于揣摸人的心意,所以深受张守珪的喜爱,以为养子。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平卢兵马使安禄山性格格巧,善于讨人喜欢,所以人们都称誉他。唐玄宗身边的人到了平卢,安禄山就用重金收买他们,因此唐玄宗更加认为安禄山是贤能之士,御史中丞张利贞担任河北采访使,到达平卢,安禄山刻意阿谀逢迎,以至张利贞身边的人都受到安禄山的贿赂。张利贞入朝上奏,极力说安禄山的好话。八月乙未(十七日),唐玄宗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兼任平卢军使,两蕃、勃海、黑水四府经略使。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唐玄宗分平卢另外为节度镇,任命安禄山为节度使。
  三载(改年为载,即公元744年)三月己巳(初五),唐玄宗任命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东兼任范阳节度使,任使范阳节度使裴宽为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席建侯为河北黜陟使,称赞安禄山公正无私,李林甫、裴宽都顺意称颂安禄山。席建侯、李林甫、裴宽这三个人都是唐玄宗所信任的臣子,由此安禄山受到唐玄宗的宠信更加巩固不能移了。
  六载(公元747年)春季正月戊寅,唐玄宗任命范阳、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任御史大夫。安禄山身体肥胖,大腹便便,重过膝盖,曾自称体重三百斤。他外表看似老实憨厚,实际上内心狡猾。经常命令他的部将刘骆谷留在京师长安,侦察刺探朝廷的动向,朝廷的一举一动都得向他报告。如果有事应当向皇上奏表,刘骆谷就替他人代写上奏唐玄宗。安禄山每年都向朝廷奉献俘虏、杂畜、奇禽、异兽和珍宝玩物,一路不绝,以至沿途郡县都因转运这些东西而疲乏。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应对敏捷,常常还夹杂着一些诙谐幽默的语言,唐玄宗曾经指着安禄山的肚子戏弄说:“你这个胡人肚子中有什么东西,竟然这么大!”安禄山回答说:“臣下我的肚子中没有其它东西,只有对陛下您的一片赤心。”唐玄宗听后十分高兴。唐玄宗又曾经让安禄山去见太子,安禄山见到太子后不礼拜。左右的人催促他下拜,安禄山却拱手站立说:“臣下我是胡人,不懂得朝廷中的礼仪,不知道太子是什么官?”唐玄宗说:“这位太子就是将来的皇上,朕去世以后,代替朕作为君主统治的人就是他。”安禄山说:“臣下我愚笨浅陋寡闻,过去只知有陛下您一人,不知还另外有太子。”没有办法,然后才拜见。玄宗相信安禄山说的这些真诚话语,而更加宠爱他。唐玄宗曾经在勤政楼上设宴,百官都坐在楼下,却单独为安禄山在自己座位东边设置了画着金鸡的障子,还设置了床榻,让安禄山坐在床塌前面,并命令卷起帘子以示宠爱。又命令杨铦、杨锜、杨贵妃姐妹三人都与安禄山叙兄弟之情。安禄山得以自由出入宫中,便乘机上奏请求做杨贵妃的儿子。唐玄宗与杨贵妃一起坐着的时候,安禄山却先拜杨贵妃。唐玄宗问他先拜贵妃是什么缘故。安禄山回答说:“我们胡人的习惯是先母而后父。”玄宗听后十分高兴。
  李林甫因为王忠嗣功绩名声日益盛大,恐怕他入朝担任宰相,就忌恨他。安禄山暗中蓄谋反叛,假称要抵御外族入侵,修筑雄武城,大量地贮藏武器。又请求王忠嗣率领部下来帮助筑城,打算乘机将他的兵马留下。王忠嗣先期前往雄武,没有见安禄山就返回了,然后多次上言说安禄山要反叛,李林甫更加忌恨王忠嗣。
  从唐朝建立以来,边防将帅用的都是忠厚名臣,不让久任,不让在朝中遥领,不让同时兼任数职,功名显著的常常入朝为宰相。那些四方夷族的将领,虽然才略像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那样的名将,仍然不让他们为一方大将,都任命朝中大臣为使职来节制他们。到了开元年间,天子有吞并周边民族的志向,为边将的人十多年都不替换,边将开始久任,皇子中则有庆王、忠王等人,宰相中则有萧嵩、牛仙客等人,开始遥领边将之职。盖嘉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