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

第50章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第50章

小说: 三千年华夏历史图景:新读史记(上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嫠呶宜担骸嵋淮ヂ湎氯ィ俟呤谰突崦鹜觯帐献褰诜犊鞣交靼苤苋说暮笠幔床荒苷加兴堑耐恋亍N液芑衬钣菟吹墓ρ岚阉暮笠崦弦π砼涓愕钠呤浪铩!倍灿诎焓孪感娜险妫桶阎骶幕耙灰患锹枷吕矗獠卦谧婷砝铩�

  第120节:新读史记(上卷)(120)

  此后,赵简子到外地出巡,有一个人拦住他的车队,想要拜见他。赵简子召见了这个人,仔细一看,认出他就是自己梦见的天帝身边那个小孩子。赵简子赶紧摒退了随从,让他为自己解梦。原来,晋国将面临一场大灾难,这一切都是由赵氏引发。天帝命令赵简子射杀的两个野兽,是晋国大夫范氏、中行氏的先祖,这表示赵氏会消灭二者。天帝赐给赵简子两个带副件的箭筒,意味着他的子孙会消灭两个子姓氏族,即生活在翟地的代氏族和在晋国地位显赫的智氏族。天帝把翟犬赏赐给赵简子的儿子,暗示着简子的儿子将占有代地,而赵简子的后世子孙会实行胡服改革并最终占有中山国和楼烦胡、林胡的土地。赵简子听后心里豁然开朗,询问这个人的姓名并要给他官做,但是这个人却突然不见了。赵简子命令家臣把此人的一番话记录了下来,封藏在祖庙里。日后,这些“预言”竟然都成为了现实。
  摩笄山山名的由来
  赵襄子毋恤本来是赵简子的庶子,但是赵简子让人给他的儿子们相面时,相面者认为只有毋恤有将军高贵相。同时,毋恤在父亲面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贤能与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志向。赵简子对毋恤欣赏有加,做出了改立毋恤为太子决定。毋恤即位后,确实把自己的伟大志向变成了现实。赵氏兼并了代地并与韩、魏两家瓜分了智氏土地。但是毋恤所采取的手段往往是十分血腥、残忍,甚至连骨肉亲情也泯灭其中。
  赵氏在兼并了代地之前,曾经与其王族联姻,毋恤的姐姐成为代王夫人。赵简子死后,还没到三年的服丧期限,毋恤就迫不及待实施其扩张计划。他率众登临位于疆域北部的夏屋山(今山西代县北),邀请代王到此会盟。实际上,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恶毒的阴谋。盟会上,毋恤命令厨子用长柄铜勺给代王及其随从斟酒,却暗地里吩咐他们用铜勺猝不及防地将代王一干人等击杀。毫不知情的代王等人被打得脑浆四溅,惨死在夏屋山。毋恤利用代地群龙无首的机会,发兵攻占了那里。毋恤与他的姐姐——代王夫人,感情很深,便派人把她接回赵地。姐姐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被自己的弟弟杀害的消息后,对天号哭、悲伤不已。她对弟弟派来的使者说:“因为偏爱弟弟而怠慢了丈夫,或者是因为偏爱丈夫而怀恨弟弟,都是不仁义,现在丈夫被弟弟杀了,自己也不想活在世上了。”于是,她磨尖了自己佩带的发簪,在今河北蔚县东部用它自刺身亡了。代地人民十分同情这个女人,为了纪念她,便将她自杀的地方命名为摩笄山。在古文中,“摩”与“磨”是通假字,“笄”即簪的意思。
  贤能相国
  赵氏在烈侯赵籍在位时建立了诸侯国,设置了新的官僚体系,公仲连出任相国。赵籍很喜欢音乐,也很宠幸那些乐师。有一天,他对公仲连说:“我很宠幸几个人,你看能否让他们显贵呢?”公仲连摇摇头回答说:“您是说的那几位乐师吧,这样的人让他们富有就行了,让他们显贵是不合适的。”烈侯思考了一下说:“是啊。我很宠幸两个名叫枪和石的郑国歌唱的人,就按照你的意思,各赏赐给他们一万亩田地吧。”公仲连连口答应下来,却迟迟没有落实。一个月后,烈侯从代地出行归来,与公仲连在一起聊天,偶然间又问起了赏赐歌唱者万亩田地的事。向他问到:“爱卿啊,给两位歌唱的人赏赐的事办的怎么样了?”公仲连支支吾吾地回答说:“我……我……已经派人去测量田地了,但是一直没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过了几天,烈侯又问起这件事,公仲连始终以各种借口拖延,甚至干脆以生病为理由,不再上朝了。
  番吾(今河北灵寿南)的封君是公仲连的好朋友。一次,他从代地来朝见国君,顺便拜访了公仲连,两个人在一起促膝交谈。番吾对公仲连说:“仲连兄,说实在话,您是一位有德行的君子,但您的为臣之道却不值得称道。您做相国有四年了吧,请您仔细想想,在这期间您为国家举荐过贤能的人吗?”公仲连听后摇了摇头,顿时感到羞愧难当,赶紧向他请教。番吾接着对他说道:“牛畜、荀欣、徐越三人都有贤能,你可以举荐他们。”公仲连便举荐了这三人。


  第四部分

  第121节:新读史记(上卷)(121)

  在一次朝会上,烈侯又问起了赐田的事,公仲连依旧拖延,对烈侯应付说:“大王您不用再为此事操心了,臣已经派人去选取良田了。”烈侯知道他是在故意拖延不办,心里对他十分不满。牛畜以仁义侍从烈侯,劝谏君主用任意治国,不应该从私心出发,把田地赏赐给歌唱者。听了这番话,烈侯顿时醒悟,也就不再对公仲连的故意拖延感到气愤了。此后,荀欣规劝烈侯,治国要选取贤能的人为辅佐,根据其特长授予官职,达到各尽其能。徐越规劝烈侯,治国要力求节俭,要清楚谁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并根据功劳大小进行不同程度的赏赐。烈侯很赞同三人的建议,为身边能有这些贤能的人感到高兴。他专门派人告诉相国说:“赏赐田地给歌唱者的事就此作罢,寡人以后不会再提了。”后来,牛畜当上了国师,荀欣被任命为中尉,徐越被任命为内史;公仲连也因为荐举贤能受到了赏赐。
  胡服骑射
  公元前325年,赵武灵王即位。当时正是战国中期,七雄兼并弱国的战争和七雄之间的争夺战进行的如火如荼。赵国处在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在与秦、魏等国战争中屡遭败绩。武灵王志存高远,力图扭转这个不利局面。他亲政后,多次巡视赵国辖境,认识到国家形势危急。他对时局有清醒地认识,心里暗中盘算:“中山国是赵国的心腹之患,赵国北面是燕国,东面与东胡族相邻,西面受到林胡人、楼烦人、秦国、韩国的威胁。赵国处在诸强包围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迟早会灭亡。”为了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武灵王决定实行变革,先从服装下手,让全国穿上轻便的胡服。但是,除了少数人支持外,大多数贵族、功臣均表示反对。改革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反对派代表人物不是别人,正是武灵王的叔父赵成,武灵王亲自前往他府上劝说。武灵王对他侃侃而谈,首先分析了赵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接着又坦诚地说:“叔父,实行胡服改革并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可以防备胡人、燕人、秦人、韩人的进攻。当年,先祖简子、襄子开疆拓土、建功立业,那是何等英明神武!而先王在位时,中山国依仗着齐国的强兵大举侵略我国,人民遭难、国都被围,赵国几乎亡国!先王把这看作奇耻大辱,但是却无力报仇。现在,我实行胡服改革、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不仅可以保家卫国,更能够一雪前耻。叔父您要是一再坚持传统的风俗习惯、极力反对这项改革,那可就违背了简子、襄子等列祖列宗的志愿、忘却了先王时的国耻。这个我不愿意看到,列祖列宗们更是不愿看到。”武灵王说的话有理有据,感人肺腑。最终,赵成被他劝服了,愿意为改革效力。第二天,他身着君王赏赐的胡服上朝,为各位大臣做出了表率。群臣于是都为之动容,对改革也不再提什么反对意见。赵武灵王则趁机正式颁布了胡服令。此后,赵武灵王又劝服了其他反对势力,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改革全面推行起来。
  从公元前305年起,力量强大起来的赵国开始对中山国发动进攻。五年后,赵国疆域得到扩充。在北方,赵国收回了代郡并占领了燕国的部分地区;在西方,赵国将云中、九原这片广阔的土地据为己有。此后,赵国变的更加强大,它消灭了中山国,击败了齐、魏等强国,成为战国后期可以与秦国抗衡的重要力量。可见,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为赵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武灵王之死
  正当君王之业如日中天之时,武灵王却把王位传给了儿子赵何,即赵惠文王,而自号为主父。主父打算让惠文王治理国家,而自己亲率军队开拓国土,与秦国争霸。
  惠文王三年(前296年),主父率军灭掉了中山国,把代郡与赵国的中心地区连为一体。于是,他把长子赵章封为代郡的安阳君(地处今河北阳原东南)。赵章为人一向骄奢,心中对弟弟赵何继位很是不满;主父派去辅佐赵章的田不礼又是个残忍、好杀的人。这两个人性情相投、狼子野心,为叛乱秘密积蓄着力量。

  第122节:新读史记(上卷)(122)

  第二年,主父令群臣来朝见,赵章也在其中。朝会时,主父让惠文王听朝,而自己则在一旁暗地里观察群臣、宗室的表现。赵章原本是太子,但是主父宠爱吴娃后,把他与吴娃生的儿子赵何改立为太子。吴娃死后,主父对赵何也不是十分喜爱了,他开始怜惜被废的太子赵章。这一次,他见到了赵章,回想起对儿子的不公正待遇,心中很不是滋味。主父想把代郡从赵国中分出来,立赵章为代王以做补偿,但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主父与惠文王到沙丘(今河北平乡东)游玩,两人住在不同的行宫中。赵章与田不礼利用这个机会发动叛乱。他们假传主父诏令,想把惠文王骗过来杀掉。但是相国肥义先于惠文王一步到达,二人的阴谋败露。掌握国家实权的公子成、李兑得知消息后,立即率军队从邯郸赶来“勤王”。赵章被打败后,逃到主父行宫避难,爱子心切的主父收留了他。公子成、李兑的部队便把主父行宫重重围困起来。杀掉赵章后,公子成、李兑商量说:“咱们因为要杀掉赵章而带兵围困了主父行宫,这是大逆不道的。如果撤走了围兵,日后主父追究起来,咱们肯定会被灭九族。”为了保全身家性命,二人便一不做、二不休,将主父围困起来,并且强行驱赶了行宫中的侍从,只剩下主父一人。主父既不能出宫又没有食物,最后竟然到了以麻雀幼仔充饥的地步。三个多月后,主父被活活饿死在沙丘行宫中。他终究还是吞下了自己当初种下的恶果。
  触龙说赵太后
  公元前265年,年幼的赵孝成王继位,他的母亲惠文太后掌政。秦国利用这个机会向赵国大举进攻。赵国抵挡不住,便向齐国求救。齐国提出了一个条件,赵国只有把长安君送来当人质,他们才答应出兵。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深受母亲疼爱。赵太后一口拒绝了齐国的要求,并且对进谏大臣说:“如果再有谁劝我把长安君送到齐国当人质,我会往他脸上吐口水!”
  在这个危急关头,左师触龙请求朝见,太后怀着怒气召见了他。触龙首先向太后致歉说:“太后,老臣腿有毛病,行走不便,所以很长时间没来朝见您。听说您最近身体不太舒服,我很担心,所以就来了。”太后对他说:“你说的没错,我现在每次出门要乘车。”触龙又接着问:“那您现在的胃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