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凡入圣之路-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酒狂欢,当时是很悦快,宿酒过后,头痛欲裂,心中作呕,饭食不思。
饭后一支烟,吞云吐雾,快乐如神仙,但是吸烟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害,各种疾病迸发,这就不用多说了。
过度追求那种口腹之欲的满足,最大的后果就是肥胖,人一肥胖,各种问题就出现了,生活不方便,身体健康也会出现问题。
过度追求那种性爱的刺激快乐,所带的恶果就是性病横流,还有可怕的不治之症——艾滋病,各种的堕胎,离婚这些社会问题也跟着层出不穷了。
从这样的一点来看,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的思想都是片面的,就像这个唯物主义辩证法所说的,任何的事情都有他好的一方面和坏的一方面的,都是统一为一体,所以要辩证来看。
社会上所有的事物都确实存在着这个阴阳的两面,这也是中国古代所说的太极阴阳之道。但是这个世界和社会是非常复杂,存在着很多的现象和很多的问题上不是这个简单的理论就能说清的。
黎明智青少年时期读书就像那个海绵一样,不管这个理论是对还是错的,都把它吸收进来,最后就变成了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到了这个青年时期,黎明智就学会了思考,他习惯于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有时想不通的,还会停下来思考,直到想明白才继续读下去。有时候对一个问题的思考,甚至连续思考了好几天。
黎明智读书还有个习惯,就是一面看,一面画出重点,还会写出自己理解和思考。
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因为那个书都是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乱涂乱画,就要给罚款警告的,所以黎明智就这样领到人生中第一张罚款单。
以后为了避免这回事,黎明智就准备了几本的笔记本,看到那些有道理的,觉得有用就用笔抄下来,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也记录下来,时间一长,有几本这样厚厚的笔记本。
当时,黎明智看的书,非常的杂,古今中外,只要是关这个生命意义这个主题的书,他都会找来看。他的想法就是,我博览群书,加上思考,总会找到的。
就这样,篮球场上少了一位气势逼人的运动捍将,图书馆中多了一位埋头苦读的书呆
子。
从一位到哪里都穿着运动服和运动鞋,来去如风的暴力青年,变成一位时刻穿着朴素的
悠闲装和平底鞋,双手背在身后,走路慢吞吞,不断沉默思考的思想者。
很多的时候,黎明智还以为自己有成为这个哲学家的特质呢,就是擅于思考,给他想明白了很多的道理。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黎明智是为了思考到这个生命意义这个人类的大课题而日渐消瘦。
但是,书并不是读得越多越好的,这个时候,黎明智又碰上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不断地否定自己。
今天觉得这个非常有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经不起推敲,黎明智又否定了自己的这个想法。明天觉得那个有道理,过几天又自己否定了自己。
那种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就是自己读了再多的书,心中还是一片迷茫,好像那个努力都白费了。
过度的读书和思考也会所带来严重的恶果,最后黎明智的脑子里面都已经是变得乱成一团了。
人在安静地在看书,但是那个脑子里面却安静不下来,各种各样的想法就象那潮水般涌出来,非常的强烈,都不受自己控制了。
一开始,黎明智还以为那就是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把他们一一给记录下来,有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想法。
有一天,赖八翻开黎明智的笔记本,看到一句话是说:“释迦牟尼和马克思是一样伟大的”,觉得是非常的好笑。
赖八就大声笑着说道:“黎师傅,你给我解析一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求你啦!”
其实,黎明智曾经在一本书看到的观点,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研究这个气功全息理论时候,提出了这么一个的观点。
后来这个观点不断在黎明智的脑海中浮现,他就把它写下来,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观点,都给黎明智给记录下来。
外人一翻开黎明智的笔记本,里面什么样的话都有,古今中外的,还有黎明智自己思考得来的,五花八门。
慢慢地,黎明智也体会到自己又已经是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就是自己脑子里只是装了无数的知识,但是却没有形成自己真正的大智慧,陷入到一种佛经中所说的“知识障”这个圈子里啦。
智慧就像那黑夜中明灯,能够给人指明这个真正前进的方向,破解一切谬论,给予正见,经得起这个岁月和生活的考验和论证。
但是那个智慧从那里表现出来,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呢,道家所说的“大智若愚”又是什么意思呢?那种大道又是什么呢。
智慧这一词最早来自佛教中的经书,后来中国禅宗兴盛发达,在士林中的影响非常的大,读书人都喜欢打一下这个机锋,后人就把这个禅宗视为智慧的象征了。
最后禅宗就变成了智慧的代名词,各种禅宗中的故事就变成了一种感悟人生的智慧明灯。泡上一壶清茶,读读禅宗的故事,就可以领悟到人生的智慧,这可真方便。
就这样,黎明智研究的方向就由这个现代哲学转向了禅宗。其实这个时候禅宗也是一种思辨的哲学,随着社会的演变,由一种对佛法的体验性感悟,慢慢变成一种思维辨论的哲学。
第八章 佛法浩大
一般的人看上一两本介绍禅宗故事的书,就自以为自己已经是了解到禅宗的精神了。黎明智和别人不一样,竟然要学,就要钻进去,要真正领悟到这个禅宗的精髓。
黎明智把身边所有能找到有关禅宗的书都看完,图书馆的看完了,就掏钱到外面去买。
说道这个禅宗的精髓,就不能不提到那个六祖慧能和神秀对决,最后由慧能获得五祖弘忍认可,获得这个衣钵传授的故事。
神秀出家前,曾经是一位学富五车的秀才,熟读佛经,这个文采口才也非常好,拜这个五祖弘忍为师后,为寺中教习,就是辅助五祖教导众僧人。
神秀和别人辩论时,往往口若悬河,词锋机敏,给众僧人称为五祖弘忍的首席弟子。
而这个五祖慧能出家前只是一个樵夫,大字不识几个,偶尔听到人家诵读《金刚经》,觉得自己都能听得懂,认识到佛法的博大精深,就出家为僧,也拜这个五祖弘忍为师。
这个慧能在这个寺庙中修行的时候,还是一个需要每天舂米,烧柴做饭的下人。
比起这个风度翩翩,学识渊博的才子――神秀来说,慧能就是一个口齿笨拙的粗野山夫而已,连字都不会写。
为了考究这个弟子对于这个佛法境界的理解,五祖弘忍要求弟子们各作一偈。
其中这个神秀所作的一偈为:
身是菩提树,心为灵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受到众僧人的热捧,认为无人能超越,连五祖弘忍也认为深得“我骨”。
后来这个慧能也作一偈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后来这个五祖弘忍就认为这个慧能的境界更高一层,深得“我髄”,就将那衣钵传给了慧能,成为了禅宗六祖。
这个六祖慧能死后,那个肉身不腐不烂,犹如精铁,现在过了一千多年了,还是好好的保存下来,也算是一位得道高僧。
对于这个神秀和六祖慧能所说这个境界,从文字上也不难理解的。神秀讲的是这个修行的过程,而这个慧能就已经彻底达到了这个境界。
这个也就是道家所说的返璞归真,犹如婴儿般的境界,一种思想清静无为的境界。对于这种境界,黎明智的心里是非常向往的,
无论是以前的杂念纷飞,还是现在的思维混乱,都给黎明智带来无穷的痛苦,要是能够做到这样该多好呀。
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这个就是禅宗所说的悟,也就是开悟了,这样就能获得了大智慧。
这个大智慧,就是已经掌握到这个天地的至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是那个由不是靠学习就能掌握到的至理,而是发自内心的智慧,其实就是一种尘封的记忆ωwω_∪МDtxt_còМ=》提供ūМd/tΧt电子书下載,现在给打开,就明白过来了。
那怎么才能做到这个开悟呢,这个在禅宗里也是个说不清楚的话题。禅宗中最重要的就是心领神会,不留文字。
其中在这个五祖和这个六祖慧能之间的对话就很好表现出来,就想猜哑谜一样。
傍晚,弘忍大师拄杖独自来到惠能工作的舂米坊,问:“米熟了吗?”慧能答:“还剩谷壳!”
弘忍大师,以仗戳地三声,转身离去。
惠能心领神会,夜半三更从后门进入五祖禅堂,见五祖正等候在此。
弘忍大师举起袈裟将兩人围起来,密传禅宗真谛。
然后,弘忍大师说,我今将禅宗衣钵传授于你,现在我送你连夜南去。
五祖遂连夜送六祖之九江北岸,五祖操桨行舟,慧能说:“我来划船吧。”
五祖说:“明明是我渡你,怎么要你来渡”。
六祖说:“我未得佛师父度我,我今已得佛,我当自度”。
据说这个禅宗的来历,就是有一次,大梵天王在灵鹫山上请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大梵天王率众人把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佛祖,隆重行礼之后大家退坐一旁。
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意态安详,却一句话也不说。大家都不明白他的意思,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轻轻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相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摩诃迦叶。”
然后把平素所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授与迦叶。这就是禅宗“拈花一笑”和“衣钵真传”的典故,中国禅宗把摩诃迦叶列为“西天第一代祖师”。
看到这里,黎明智也不由胡思乱想:我要是能够生在释迦牟尼佛的时代,那就好了,有这么的一位高明的导师在,搞不好,自己也可以在那一瞬间就领悟了。
现在黎明智身边没有这个高明的导师在,象找一个懂佛法的人也没有,只能是自己研究,找到各种禅宗的书来看,加以思考。
对于这个悟,禅宗又分为渐悟和顿悟之说,渐悟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领悟到佛学的道路。顿悟就是和六祖慧能一样,明白到这个本来无一物的境界,获得了大智慧。
禅宗中充满着各种的机锋对话,就像那个哲学中思辨,又像那个语言文字游戏,打打哑谜,其实都是一种启发人的思维,领悟到某一种佛理的方法。
这样的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渐悟的过程,其实和那个哲学思考,然后领悟到某种道理是差不多的。
至于这个顿悟,就比较难以理解,也说不清的。所以后世出现那种癫癫狂狂,如悟哲理之本,大笑一下,高叫我悟了。
也不知道他真正领悟到什么了,还说不可说,一说出来也就不灵了,也没见他有什么神迹表现出来,这个就变成一种玄而又玄的东西,令人是摸不着头脑。
武侠小说中两个人在生死搏斗,其中一个人在生死关头,还有心思在那里胡思乱想,也不会给人家砍死。突然之间灵光一动,也就领悟了,武功突飞猛进,打败了对手,这个就是来源于禅宗这种所谓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