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

第5章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第5章

小说: 毛泽东点评国民党著名将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少校的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你存心和老子为难,老子要把你带走!”
  村民们越集越多,在四面围成了一个圈子,看这场热闹怎样继续下去。
  冯保长笑咪咪地看着大发雷霆的少校,慢声慢语地说;“你既然非要不可,这样吧,我给你一张名片,你去军政部军需署,找陈良署长想想办法。”
  少校一听更火了,心想连我都没有名片,你一个小小保长在这里吹什么牛!这不是有意要拿国军少校开心吗?
  “军政部军需署会听你的,少费话,你跟我到团部走一趟!”
  “嘿嘿,也许会听的,你拿去试试嘛!”冯先生脸上带着笑,慢慢腾腾地从衣兜里摸出一张名片,向那位满面杀气的少校递了过去。
  少校不屑地哼了一声,上前抢过名片,动手就要撕。突然,他那急速动作的手指象是被电击了一下似的,抽搐一下,停住了。他揉揉眼睛,张大了嘴巴,对着名片上“冯玉祥”三个字发起愣来。
  “怎么样……”
  没等冯先生问下去,这位刚才还是不可一世的少校,忽地转过身子,惊慌失措地撒腿就跑,连帽子都差点儿掉在地上。
  “这孩子,胆子太小。一张名片就吓得这样,怎么能打仗啊!”冯先生笑着摇了摇头。


“为了新中国,我愿喝干大海”


  1945年8月,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了和平建国,毛泽东亲赴重庆和蒋介石进行谈判。对于毛泽东不惧风险、毅然飞渝的举动,冯玉祥非常佩服地说:“毛泽东到重庆,说明了他胸襟坦白,一片至诚。”冯玉祥当时虽然身为国民政府的要人,但由于蒋介石对他与共产党接近这一点上相当不满意,所以,他本人不便亲往迎接,就派他的夫人李德全代表他去九龙坡机场欢迎毛泽东。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同冯玉祥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接触,他们都推心置腹,商谈避免内战和平建国大计,冯玉祥把中国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身上。
  毛泽东刚到重庆,在渝的爱国民主人士及各界代表就在中苏文化协会为毛泽东一行开了一个欢迎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孙夫人宋庆龄、冯玉祥、著名学者郭沫若以及许多爱国民主人士。冯玉祥满脸兴奋地走上台,首先发言说:“今天这个场合,正好实现了孙总理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时,又显示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和平建国的决心和信心。”出于对毛泽东安全的考虑,他接着说:“我们在这激动人心、欢欣鼓舞的时刻,一定要加强团结,提高警惕,严防有人从中破坏!”冯玉祥一席发自肺腑的开场白,立刻引起了到会人员的共鸣。
  毛泽东到重庆后,来访者一拨又一拨,还要参加会谈,其繁忙程度是可以想象的,但毛泽东还是在百忙之中同周恩来、王若飞专程登门拜访了冯玉祥,使冯玉祥很受感动。很快,冯玉祥便带着女儿颖达去毛泽东的临时住地——桂园回拜。但十分不巧,毛泽东临时有重要事情外出,但行前特地给冯玉祥留下了用他那潇洒遒劲的毛体书写的名片。冯玉祥回家后,在名片背后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卅日下午四时往治部长公馆”,贴在当天的日记上珍藏起来,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张名片现在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9月1日,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签订举行盛大的鸡尾酒会,毛泽东等应邀参加,与会人士亦纷纷举杯向毛泽东祝酒。这时,身材魁梧的冯玉祥走到毛泽东身边举着酒杯说:“毛先生来了,大家高兴,我冯焕章高兴,来来,让我们为总理(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实现而干杯!”
  毛泽东不胜酒力,但仍然兴奋地干了一杯,俩人相互注视,深情地笑了。过一会儿,冯玉祥见毛泽东脸上泛起了红晕,就又说:“今天你会喝得躺下的。”
  毛泽东幽默中透出真诚:“为了新中国,我愿喝干大海!”
  当晚,冯玉祥又陪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到吴铁城家赴宴。宴会由张群、王世杰、吴铁城三人做东,冯玉祥、甘乃光作陪。席间,大家开怀畅谈,回忆大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情形,不禁谈到了抗战胜利后对汉奸如何处置的问题。
  “溥仪已经被苏联拿住了,将来送回来归谁审判?”毛泽东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都说:“请冯先生审判。”冯玉祥笑着点头:“那好极了,这34年的文章就算定了。民六为他,民十三也是为他”(冯玉祥曾于1917年即民国六年率部讨伐复辟帝制的辫帅张勋,1924年,即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又率部进入北京,驱逐溥仪出宫)。
  抗战的胜利、毛泽东的到来,使大家心情舒畅,无拘无束地谈笑着,把应该审判的大汉奸都一一列了出来。
  冯玉祥一边举杯祝酒,一边说:“若真能这样办,也是一件痛快事。”
  大家尽欢方散。众人送毛泽东上路后,冯玉祥一定要陪毛泽东一行回寓所。天黑路滑,汽车走出不远,毛泽东一行乘坐的那辆车即掉到遭边沟里卡住了。冯玉祥立即招呼随员、司机忙帮着去推,却怎么也推不出来。看着毛泽东等人着急的样子,冯玉祥笑道:“好了,既然推不上来,你们就坐我的车一起走吧。”
  不由分说,冯玉祥就把毛泽东等拉到自己的车上,一直送到桂园门口,才驱车回到自己的住处。这时已是深夜11点多钟了。
  宴请毛泽东,冯玉祥破例第一次在家里摆酒
  为了表示对毛泽东的友谊与热诚欢迎,冯将军决定为毛泽东接风洗尘,邀请来家便宴。他吩咐上寺康庄办事处的人员,写好请帖派人送往桂园毛泽东住所。并命自己在乡间住所歇台子抗倭楼的厨师老张到办事处来亲自做菜。又对副官说:“明天有五六个人吃饭,叫老张搞好一点,丰盛一些。”考虑到毛泽东是湖南人,临了又专门交待:“多弄几个湖南口味的菜。”
  第二天一大早,冯玉祥将军和夫人就来到康庄办事处检查宴会准备的情况。当他发现服务人员没有备酒时,感到有些歉然。
  说来好笑,在枪林弹雨之中都未曾皱一皱眉头的冯玉祥将军,竟然“怕酒”。在他家里,是从来闻不到一丝酒味儿的。他滴酒不沾,也不让家里人喝,更不给请来的宾客备酒,这已经成了一条规矩,在重庆军政各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原来,1896年冯玉祥正式入伍后,在肃县维持治安。一次当地士绅请他们喝酒,同伴们故意说他酒量大,专门劝他酒。实际上,冯玉祥在此之前没怎么喝过酒,但他是个直性人,不好推辞,又不知酒的分量,每次都是一口干。主人也以为其酒量大,于是拿出上等好酒与其痛钦。不久冯玉祥的神经就麻痹了,散席时,眼前一阵发黑,四肢软弱无力,不得不让同伴们扶送回营。第二天,冯玉祥浑身出水泡,小如黄豆,大似蚕豆,一连几天萎靡不振。自此以后,冯玉祥下决心戒酒,直到他身居高官,这一规矩仍没有破,每逢宴会必以水代酒。这在国民党高级将领能做到这一点的,唯此一人。从这一点上也可以体现出冯玉祥坚毅不拔、刚直不阿的性格。
  但这一回宴请客人,若是再按老规矩办,可就有点太不够意思了。原来,今天到康庄赴宴的,一位是中共主席毛泽东先生,一位是中共副主席周恩来先生。在冯先生眼里,这是最尊贵不过的客人了。为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富强,人家不顾生命危险,毅然飞抵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若不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大德大智之士,决然不会行此壮举。对他们二位,当然要破格招待。再说,毛先生初次来,并不知道自己有不备酒的习惯,周先生又是以豪饮闻名于山城,宴席上没有酒,岂不是大为不恭么?可是,备酒也有备酒的难处。客人喝酒,主人陪不陪?不陪,情面上说不过去?陪吧,又会违背自己戒酒的誓言……
  这个决心可真是难下哟,冯先生思虑再三,喝下了好几杯浓茶,才咬着牙作出了决定,派副官去买几瓶上好的茅台美酒摆上。


“焕章先生的丰功伟绩,已举世尽知”


  不多时,将军又像考虑到什么问题似的,马上叫来手枪营营长葛效先,立即下达紧急指示:“我今天下午请客,你们站岗放哨要特别加强守卫,严密警戒,不得有半点疏忽!”营长连连答应:“是!是!”接着,冯将军干脆将办事外的勤务人员也都换掉了,为客人端饭送茶、拿烟递酒的,全都是冯将军身边的高级参谋和副官司,都是冯将军的贴心人。因为上清寺康庄的毗邻就是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住所。这种异乎寻常的、精心的安排,既是对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尊敬和热爱,更重要的是为了毛主席的安全,可谓用心良苦。
  下午4时,客人准时到了康庄冯先生的寓所。冯先生早就站在大门外,脸上带着喜悦的笑容,迎进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应邀前来作陪的张治中先生。
  “酒!有酒呀!这可是一大新闻。”张治中前脚刚迈进客厅的门槛,就停住脚步,欣喜地对毛主席和周副主席说,“我跟焕公是同乡,又在一起相处多年,他家里摆酒,今天还是第一次……”
  听罢张治中的介绍,毛主席赶忙和冯先生重新见过礼,连声道谢。
  “不成敬意!不成敬意!”被客人道破自己的心意,冯先生不禁喜出望外,“毛先生和周先生屈尊到寒舍来,玉祥深感荣幸。这酒,是我的一点心意。不过,我还要声明一下,”冯先生笑着眨了眨眼,“喝酒嘛,是各尽所能,能者多劳,不能喝的,也不要勉强。”
  “这,当然要客随主便喽!”周副主席一句风趣的话,激起一片笑声。
  稍事寒暄,主客分别就座,冯先生命人打开了瓶塞。顿时,浓郁的酒香从那小巧的瓶口中涌了出来。冯先生兴致盎然地亲执酒壶,给客人一一斟满酒杯。
  “毛先生只身飞来重庆,为国为民,不顾个人安危,玉祥万分钦佩。这第一杯酒,先要敬毛先生……”
  “不,不,”毛主席笑着挡住了冯先生,“这第一杯酒,让我们一起庆祝抗战胜利吧!”大家共同一饮而尽。
  酒过三巡,席间的气氛更加活跃起来。毛主席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在冯先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波澜。和共产党人接触,这当然不是第一次。但仿佛直到现在,他才算是真正地了解了共产党。记得在北伐之前,西北军中就有共产党人,有的还担负着很高的职务,象刘伯坚,就曾是西北军政治部的副部长。在他们的帮助下,西北军注重政治教育,官兵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打了不少胜仗。后来,由于自己和蒋介石合作,驱走了共产党人,西北军从此一蹶不振,自己的爱国热望落了空,而且险些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想起这一段经历,冯先生心中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可人家共产党人,心胸是那么坦荡,不但不记前嫌,而且积极支持自己的抗日行动,给了自己那么多的帮助。就连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人家都记得清清楚楚,在“新华日报》专刊祝贺。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情谊啊!常言说的好,士为知己者死。同共产党人结成朋友,共同为中国的老百姓做点好事,确是死而无怨哪!
  频繁的碰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